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管理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管理水平

欄目: 管理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管理水平

  1、學生分層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實施分層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績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除了成績,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態度等也在分層的考慮之列,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綜合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而言,在一個班級,我們往往會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即基礎較好的學生、基礎中等的學生以及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教師在對這些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和接受度,尤其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注意,不能直接把這些學生稱為差生組。

為了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對班級的分組進行命名的時候就要講求一定的技巧,對於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所組成的學習組,我們稱之為基礎組,而中等的學生組則稱之為提高組,而對於基礎最好的優等生我們則稱之為競賽組,這樣的命名方式會顯得更加人性化,並且可以把每個學習組的特徵和努力方向做一個大概的界定。只有當我們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以後,這樣在實施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時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層教學的效果。

  2、教學目標分層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用統一的教學目標來要求所有的學生,這樣就使得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十分為難,目標定的過高,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感覺很吃力,而目標定的過低,則會讓一些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感覺“吃不飽”,因此,大部分的教師只能折中地選擇一些適宜中等生的教學目標,殊不知,這樣的教學目標依然很難滿足所有層次的需求。而在分層教學中,我們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前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這樣,就可以解決之前的教學目標確定的難題。

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中根與係數的關係”時,就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基礎組的學生,我們只要求他們瞭解方程的根與係數關係的推導過程,並且記住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同時還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就可以了,而針對提高組除了要達到基礎組的教學目標以外,還要學會利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些稍微複雜的問題,而對於競賽組所提的要求是最高的,除了要求他們能推導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同時還要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較為靈活的綜合性的問題。這樣,這種分層教學目標的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要求,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確立明確的方向。

國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

  瞭解學情,劃分層次

教師應該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師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他們的家庭情況,學習的主動性,集體的榮譽感,以及與班級學生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訪談,問卷的方式瞭解學生個人,家訪的方式瞭解學生家庭情況,還可以通過各個學科老師全面認識這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施分層:讓學生自己有個大概定位;對於不能準確定位的學生,教師綜合各個方面情況進行調整;通過比較合適的、易接受的方式讓每個學生清楚自己的層次與目標。最後就是分層: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成績優秀的學生分為A層;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一般,比較有上進心,成績中等的學生分為B層;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也較差,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C層。教師通過綜合分析對學生所處層次進行適度調整,對進步比較明顯、成績明顯提高的學生,提高層次,而對大幅度退步的學生要及時查明原因,鼓勵進步。

  結合教材,要求分層

本校使用的是浙教版的國中教材,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對不同學生的教學要求也有所不同。針對A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不僅熟練掌握課本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還要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數學思維;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深入理解課本基礎知識,並準確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其理解課本基本知識,學會做題的基本方法。

以“平行四邊形”為例,確定以下目標:a.理解平行四邊形及平行線間距離的概念;b.掌握平行四邊形性質及判定,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c.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中位線定理,解決有關平行的問題;d.猜想、操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過程,發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A層次學生要達到a,b,c,d四個目標,B層次學生要求達到a,b,c三個目標,而C層次學生只達到a,b兩個目標就可以。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傳統教學的單一性、隨意性的缺點,又可以優化具體性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

1.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教學目標分層是以學生分層為前提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結合國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按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佈置的複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夥伴.分層教學以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

2.教學過程分層.在設計教學時注意傾斜度.開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於後進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後逐步放開,增加一些綜合性、靈活性的問題.最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

3.作業佈置分層.作業的佈置只有層次化,才能滿足基礎知識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學生.對後進生布置作業分量要少、難度要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還可把例題作為作業,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中等生以課後A組練習題為主,選擇性地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組題目.主要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對優等生可要求一題多解,增強作業的開放性,在尋找最優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複合思維能力.同時鼓勵中等生和後進生做較高層次的作業,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

4.單元檢測分層.分層目標教學還應在單元檢測時分層,依據分層的教學目標設計分層的單元檢測題,如可將一份試卷分必做題和分層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題是全體學生必做,分層選做題是指一個大題包括由易到難的四個層次的題目,各層次學生做相應層次的題目,這裏題目難易雖不同,但各小題分值相同.有時也可根據分層教學目標為四個層次學生設計四份不同的檢測題.單元檢測分層次使低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同樣可獲得較高的分數,從而樹立起他們的學習信心,同時各層次學生同分不同值,減弱了全班學生縱向的比較,增強了同層次間競爭.所以各層次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層次上積極發展,併力爭破層上升,帶動了整個班級學生水平的提高.

開展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進行分層次教學要與分快慢班區別開來.分層次教學中的教師眼中沒有差生,在師資配置上也沒有歧視,甚至會為學習程度較弱的層次配備更好的教師,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但對較低層次的學生,應避免對他們的心理髮展造成不利影響,產生被視為差生的心理壓力,對較高層次的學生,不要使他們產生優越感.

2.不能簡單地由學校或教師根據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確定學生分在哪個層次,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對數學的興趣和已有數學基礎自主確定.由於這種選擇是學生的自覺行為,所以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學生自主選擇層次後,不能要求其從一而終,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允許學生根據學習的情況和需求的變化,進行重新選擇學習層次.

3.不能簡單地通過分層次降低對部分學生的要求.分層次教學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一種教學的措施或策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後續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後進一步的發展需要,選擇較高教學層次或技能等級要求,實現符合自身特點和發展意願的最佳發展目標.

4.分層教學應按照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對教學的各個環節、要素進行優化.按照“照顧差異,分層提高”的原則,使得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定,評價體系等都有所區別,使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謀求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