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精選4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杏兒熟了》教學設計(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精選4篇)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1

背景分析:

《杏兒熟了》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如何概括段落大意。針對我班學生的實際能力,概括段意並非難點,關鍵是在如何對課文進行正確的分段上。

本堂課是在鎮級語文教研課上的一堂課,在課前的設計中總是擔心課堂上學生會不夠活躍,導致冷場現象;或者是會提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弄得我手忙腳亂。而最擔心的是,學生如何正確把握分段的標準,對課文進行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

設計思路: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杏兒熟了,鄰居家的小夥伴來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本堂課設計了一課時,主要以學生自由合作學習和朗讀課文為主,在自我學習、合作探究和反覆朗讀中去體會情感,把握內容。

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長出了喜人的果實,花草開出了漂亮的花朵,那麼你在高興的同時會不會拿這份喜悦和別人一起分享呢?談談自己的經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杏兒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麼做的,他為什麼會這麼做。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回憶自己把成果與他人分享的經歷,並藉助互相交流來引入本課內容,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把語文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

①自由朗讀,讀準生字讀音。

②你讀懂了什麼?(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明確:本文主要講杏兒熟了,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夥伴來偷杏兒,不僅沒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奶奶送的杏兒,我從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兒熟後都給鄉親們送杏兒的事。]

2、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要求:

①想想文中寫了幾次杏兒熟了?從課文中找出與杏兒熟了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語。

②在杏兒熟了的這幾次時間裏,各寫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一畫。

③試給課文分段。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適時點撥。

①表示時間的詞語:每年麥收時節、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麥收時節,我家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這一年杏兒熟了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奶奶卻給他摘杏兒吃;以後每年杏兒熟時,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給鄉親們送杏兒;今年杏兒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兒給鄉親們送去。

[插曲:在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奶奶給他摘杏兒吃時,學生李果斷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奶奶已經老了,走路都顫顫巍巍,所以應該用打而不用摘,講到這兒,我不禁為他鼓掌,聽課老師也為他的發現給與肯定的微笑。這是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是課堂中的亮點。]

小結:從開始對偷杏兒的孩子們的氣憤,到後來主動給鄉親們送杏兒,我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改變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科學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和符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發現,並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自學提示。

(1)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上結的杏兒又好又多?

(2)我和奶奶對待小淘淘偷杏子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3)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適時點撥。

⑴交流第一個問題:從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大又好?(學生齊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結合重點詞句自由談。)

⑵指導朗讀一至四自然段:

①教師範讀: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學生自由讀、體會;

③指名分角色朗讀。

小結:正因為杏兒好,杏兒多,不僅引來了那麼多人羨慕,還招來了孩子們的偷。

⑶交流第二個問題:

引導學生從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過去扶起淘淘,給他揉腿,讓他們別走。(引導學生體會奶奶安慰孩子,心腸很好。)

②為孩子們摘杏兒時挑熟的打,腳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理解顫顫巍巍:抖動搖晃,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老年人的樣子理解。)

思考:奶奶身子這麼弱,為什麼還盡力摘杏兒?

(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真心讓孩子們吃杏兒,心腸好、樸實。)

③奶奶把杏兒分給孩子們,看見孩子們吃得香甜,臉上露出了微笑。見我不高興,教育我説: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否兒熟了,讓鄉親們嚐嚐鮮。(體會有福同享)

思考:這件事可以看出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的純樸、善良)課文中對奶奶動作、語言的描寫,對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麼好處?(更能準確、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奶奶的純樸、善良。)

⑷指導朗讀五至九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讀、體會;

②小組比賽讀。(通過我和奶奶的態度對比進一步體會奶奶的樸實、善良。)

小作者從奶奶身上受到了啟示,那麼我們在快樂、幸福的時候該怎麼做呢?為什麼這麼做呢?學生舉例説明。

4、朗讀全文,再一次體會奶奶説的話的含義。

[設計意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在進行課文的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的朗讀,我們不僅讓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聯想、發現和創造等多種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引導他們讀出文中的滋味,真切地感受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含義,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種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四、總結全文,提示規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樂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我們還學會了以下學習方法:(擴展)

1、理解詞語的方法:

(1)理解;

(2)結合上下文理解;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2、體會重點句子的方法:

先聯繫上下文或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結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3、朗讀的方法:

讀人物的語言時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瞭解人物的品質,讀敍述性語言時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設計意圖:在新課標中,教會學生學會積累,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能。把收集、處理的信息的指導不失時機地進行小結積累,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

教後反思:

整堂課上下來,總結起來,發現雖然課文的內容沒有全部講完,離自己的設計內容和要求相差極遠,卻發覺整堂課學生特別的認真,自己上課也特別的輕鬆,而且課堂中還出現了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課堂教學開放化。新課程標準更傾向於開放的課堂,讓教師用教科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互相合作、自我探究的良好氛圍中使學生的思維充滿安全感,從而迸射出思維的火花,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是學習方式靈活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結合語文學科和本堂課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革了單一記憶、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是課堂教學主體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些命題,與我們以前經常説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相比,更加強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學生求知慾旺盛,能積極投入學習中去,而且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有選擇的權利。這樣,在學生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發展與提升。

討論問題:

學生能在課堂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思維的火花,這當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期望看到的,但是我們課前的教學設計無法對這些進行正確的預見,所以課堂教學的偶然性很大。如何正確地把握學生的思維火花,藉助學生的思維來開展課堂教學,這不僅對教師的素質和應變等多種能力提出了挑戰,更是對舊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努力、實踐,從而更好的來開展我們的新課程教學。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四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重點:

“我”和奶奶怎樣以不同的態度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

教學難點: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們,你會怎麼做?談談自己的經歷。

有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杏兒熟了》。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讀、正音。

3、同桌互讀課文,互查互評。

[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採用多種形式的檢查與評價,有助於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板書)

2、你覺得這個奶奶怎麼樣?從哪些內容感受、體會到的?找出相應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觀察插圖,選擇你喜歡扮演的人物角色,給自己起一個好聽好記的名字。

2、進入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奶奶是怎樣對待你們的。找出相應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一畫。

3、在小組內交流句子,談談感受。(教師示範)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有效地改善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並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饋。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齊讀5—8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進行課文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引導他們讀出文中的滋味,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提升,體現了課改新理念。]

五、學習課文9—10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樣影響着我?

2、指名回答。(板書)

3、自由讀。齊讀。

六、回到課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讀1—4自然段,説説這一部分寫什麼?

2、快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杏兒多、杏兒好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3、分角色讀。

[根據教學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規,將課文進行整合與利用,有利於直奔主題,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八、作業

摘抄你喜歡的好詞佳句。

[設計意圖:在新課標中,教會學生學會積累,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能。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詞彙。]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後面奶奶説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説説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後自己試着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麼想的?奶奶是怎麼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裏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佈置作業: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15、杏兒熟了

奶奶

教育

小夥伴

送我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善良,教育他們懂得: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更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喜悦。

2、根據課後練習1的'問題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奶奶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她的幾次笑的詞語與句子,邊默讀邊思考,體會奶奶的慈祥、善良和樸實的品質。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顫、顫顫巍巍、吩咐、分享”等詞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本文所説明的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喜悦。

2、抓住描寫奶奶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體會奶奶慈祥、善良和樸實的品質。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二十課《杏兒熟了》。

二、閲讀課文,初步瞭解杏兒熟了的含義。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大聲地朗讀全文,然後説説你最喜歡文中的誰,為什麼?

生1: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小淘淘和夥伴們“偷吃”奶奶家的杏兒,奶奶非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摘杏兒給他們吃,所以我最喜歡奶奶。

生3: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奶奶儘管年紀那麼大了,但她還是摘杏兒給他吃,我覺得奶奶的心腸很好。

2、看來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奶奶。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再讀課文,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關於奶奶神態、語言、行動的句子。

師生交流。

3、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於奶奶行動的句子。

①奶奶急忙走出去,原來是鄰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兒,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了。

指名讀、齊讀。(評價:讀得不錯,把奶奶那種着急的心情讀出來了。)

②奶奶走過去扶起淘淘,給他揉揉腿。

指名讀、男生讀。

③過了一會兒,奶奶拿了一根長竹竿從屋裏出來了。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大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動詞:拿、出、走、打

“站不大穩”、“顫顫巍巍”説明了什麼?

能否把奶奶的年紀讀得再大一點。

指名讀、齊讀。

4、奶奶的神態又是怎樣的呢?(笑)

交流:

①奶奶忍不住笑了。

②看他們吃得那麼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③我有點不高興,奶奶卻笑了。

從奶奶的這幾次笑中,你覺得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

(慈祥、善良、心腸好、待人寬厚……)

5、關於奶奶説話的語句又有哪些呢?

①“多得數不清啊,要不,你數數看。”

②“你們先別走。”

③“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嚐嚐鮮。”

個讀、齊讀。

6、結合上面所説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麼意思?

(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

三、抓住“我”對杏兒熟了是否要分給他們分享這件事的態度轉變,體會奶奶對“我”的影響。

1、奶奶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我”。對小淘淘他們“偷”摘杏兒一事,“我”開始的態度是怎樣的?用“——”劃出“我”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

2、讀好這些句子,説説“我”是怎樣的心態。

沒好氣——幸災樂禍——不高興、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讀課文最後一節,説説從這件事後,“我”對“杏兒熟了”是怎樣處理的?

4、從“我”前後的不同態度中,談談“我”對奶奶的這番話是怎樣理解的?

出示:於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兒打下一些來,給鄉親們送去——給他們送去香甜,也給他們送去喜悦。

香甜:①杏兒熟了的香甜。

②分享勞動的愉快。

四、總結全文

是啊,快樂有時候其實很簡單,與人分享,快樂更多。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卻無損於自身的光芒。當我們樂意與別人分享快樂時,不僅對自己沒有損失,反而,你的一份快樂會變成更多的快樂!

最後,老師要送給大家兩句話:真正的快樂是與人同樂!

最大的快樂是給人快樂!

板書設計:

20、杏兒熟了

奶奶“我”

行動:走、扶、揉、開始:沒好氣、幸災樂禍

拿、出、打

神態:笑

語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後來:主動給鄉親們送杏兒。

有快樂要與人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杏兒熟了》是一篇閲讀課文,講的是杏兒熟了,鄰居家的小淘淘和幾個小夥伴來“偷”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我從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兒熟後都給鄉親們送杏兒的事。

要讀懂這篇文章並不難,難的是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來感悟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喜悦。

感是感性的認識,悟是理性的思考。悟由心加吾組成,古人云:“心之官則思。”也有人説,悟從左往右看是思考的我,從右往左看是我的思考。由此可見,悟性乃是思考與獨創的本性,非思考不能有悟,非獨創不能算悟。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學、主動悟。

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中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然後讓他們説説他們最喜歡文中的誰,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力。

説還只是學生對課文的初步認識,接下來我再讓學生讀課文,這次的要求則是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及關於奶奶行動、神態、語言的句子。接着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句子,想象一下當時奶奶的動作,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通過這一步驟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和善良。

通過這兩個步驟的層層推進,再讓他們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就容易多了。他們紛紛舉手發言,告訴我,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這把課堂氣氛推到了。

課上完了,有兩個遺憾。一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尚不夠,很多都是我引領着他們去學;二是朗讀欠到位。課文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説杏兒好、杏兒多;二是由杏兒引發的一段小故事。應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説杏兒好、杏兒多的部分,朗讀的語氣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表達出“我”的童心、天真,以及人們對杏兒羨慕、喜愛之情。由杏兒引出的一段故事,“我”對小夥伴們的態度是埋怨、責怪;奶奶對小夥伴的態度是親切、關愛。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表達出“我”和奶奶的不同的情感。特別要注意讀好奶奶的動作和語言。奶奶扶起因“偷”杏兒而摔倒的淘淘,給他揉腿,還讓孩子們別走。這裏既要讀出奶奶對孩子們的關愛,又要讀出“我”對奶奶的表現不滿。奶奶身體很弱,可還是盡力為孩子們打杏兒。並且把杏兒分給孩子們,微笑着看他們吃。“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嚐嚐鮮。”這句話表達了奶奶的心願,要讀得深情,親切。這些在課堂具體落實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