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草的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的教學設計

草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

(2)學習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並運用聯繫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2)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領悟學習和生活的真諦。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正確的認識生活,體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難點是描寫三味書屋部分,對部分內容的理解以及對難解詞語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導入:歌曲小小少年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小説集:《吶喊》《狂人日記》《彷徨》

雜文集:《二心集》《墳》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題目解讀

文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現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先寫“百草園”的樂趣,再寫“三味書屋”的乏味。

文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題。通過“百草園”的樂趣和“三味書屋”的乏味的對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三味”的含義(“三味”是指“經書之味,史書之味,子書之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和範圍。

三、課文閲讀

確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纏絡chán覓食mì竹篩shāi

宿儒sù淵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錫箔bó倜儻tìtǎng

腦髓suǐ蟬蜕tuì攢cuán

盔甲kuī東方朔shuò斂liǎn

四、文章總析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樂園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寫回憶百草園的緣由,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景色及樂趣。

三層(3—6段):插敍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的陳設和對先生的印象。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做遊戲、畫畫兒。

五、文章分析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更喜歡哪一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為什麼?

通讀全文,你最喜歡那一自然段,為什麼?

第九節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作業一

1、識記課文中詞語和拼音2、熟讀全文3、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六、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問題一:“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這個句式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問題二: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具體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

(二)第七段分析

問題一:作者先寫百草園冬天的“無味”,然後寫下雪帶來的樂趣,這是什麼寫法?起什麼作用?

先抑後揚,欲揚先抑。

以沒有雪的無味來襯托下雪帶來的樂趣。

問題二:找出表示捕鳥動作的詞,説説這些詞的作用。

捕、掃、露、支、撒、系、牽、拉、罩

九個表述動作的詞,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雪地捕鳥的過程,寫出了雪後捕鳥的樂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問題一:你覺得壽鏡吾先生是個怎樣的老師?

知識淵博,教學認真,讀書投入,不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

問題二:魯迅對先生是什麼態度?

敬慕、熱愛

問題三:在三味書屋讀書的學生的表現又是怎樣的?

好問、貪玩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作業二

運用課文中所學習的寫作手法並聯系自己的實際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關於自己童年的趣事。

課外延伸

下邊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

“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為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為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為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3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草的教學設計2

【教材重點】

1、觀察和描寫景物時抓住景物的特點,注意一定的順序。

2、描寫的語言形象、準確。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

掌握14個字,瞭解觀察對於描寫景物的意義。

2、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課文表現的兒童情趣。

【學情學法】

七年級學生由於受年齡的限制,寫景往往比較概括,不夠具體,條理不夠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察不夠仔細,沒有掌握觀察的方法。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阿杰研究表明,七年級學生觀察力已有一定的發展,但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培養七年級學生的觀察力,必須經常不斷地向他們明確地提出觀察目的和具體方法。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實際,因此本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描寫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以及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人的特長,採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八字結構模式。讀是學生感知教材;議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練是鞏固、應用新知識,形成技能;講是教師啟發、指導學生讀、議、練,講清規律。讀是基礎,議是關鍵,練是應用,講串始終。

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依據心理學情感、意識傾向性的發展知識在教學中的重大作用。

【教學課時】

本文的教學時數為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指出學生在寫景及觀察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本文的目的是學會描寫、觀察景物的方法。這樣既突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又讓學生明確學習本文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時有個思維定向,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介紹作家:

本文是學生在國中階段第一次學習魯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紹作者。在板書課題後,可結合註釋①②,讓學生指出掌握文學常識要記住幾個要點。指名回答後教師總結學習文學常識的方法,要記住五個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筆名等)、時(作者生卒年代或時代)、地(作者籍貫)、評(人們對他的評價)、作(作者的代表作)。這是本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的第一個學習方法──掌握文學常識的方法。

3、檢查預習: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給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個字,落實本文 的字詞教學目標。

二、閲讀理解新課

1、讀:學生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從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內容,為下面的“議、講、練”打好基礎。

2、議、講:通過分析第二段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解決教學重點問題。教師可針對教學重點,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啟發、點撥,落實本文的能力訓練目標。

教師可出示小黑板,設計如下問題:

⑴ 課文描寫了百草園的哪些景物?是用什麼句式把這些景物串聯起來的?

⑵ 這些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作者選用了哪些詞語?是從什麼角度進行觀察、描述的?

⑶ 這14種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和描寫的?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⑷ 作者在景物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⑸ 為了表現兒童情趣,為了寫出百草園的樂趣,作者在寫景中寫了幾件趣事?

在分析討論中讓學生感受課文表現的兒童情趣,落實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標,使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體現了語文課的本質和特點。

3、在討論分析後,教師小結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本文的第二個學習方法──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4、最後齊讀第3自然段,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複習文學常識及描寫觀察景物的方法,熟讀第2段,鞏固前一課時的內容。

複習的目的是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著名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變量和時間變量之間的關係,即剛剛記住的材料最初幾小時內的遺忘速度很快,兩天後就緩慢。一句話,就是“先快後慢”。因此,要鞏固第一天所學的知識,第二天就必須及時複習,使記憶內容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不致遺忘。

2、讀、講、議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讓其他學生找出寫捕鳥動作的動詞,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教材內容。

⑵ 學生找出動詞後,然後採取置換法加以對比,如把“支”換成“頂、撐、架”,把“撒”換成“放、擺、扔”,把“系”換成“扎、捆、綁”,把“罩”換成“蓋、壓、扣”。然後讓學生細心品味,討論對比,明確本文用詞的準確性,落實本文的教學重點二。

討論後教師可再設計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描寫得這麼準確?讓學生明白,描寫準確除了要有豐富的詞彙外,首先取決於觀察準確,魯迅幼年時曾熱衷雪地捕鳥,十分熟悉這一遊戲,所以寫得這樣準確、簡練,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觀察對於描寫景物的意義。

3、讀、講、議第5段:

⑴ 齊讀第5段,然後討論“我”離別百草園的心情,討論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⑵ 教師總結歸納。本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節選,最後一段是從“百草園“三味書屋”的過渡段。因最後一段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學生理解較難,教師要予以重點講解。

4、教師總結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5、作業:

從形狀、動作、顏色、滋味、聲音等不同角度觀察一景物,並把它描述下來。

草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草》這首詩原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原詩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共8行4句,課文摘用其前4行,詩題改為《草》。這4行詩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長,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它的根還在,來年春天,草兒又重新發芽生長。課文概述了野草的特點,讚頌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是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和背誦課文。

教法建議:

1.導入新課:可以從學生身邊常見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進入新課。

2.理解詩意:可以利用課件,演示草的生長過程,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3.熟讀成誦: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味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4.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教學設計示例

1 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麼?你們知道它有什麼特點嗎?你對什麼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麼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麼特點?

二、範讀課文,學生領會。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藉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後一個“一”讀y@(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最後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鑽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為什麼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裏,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麼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讚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草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範讀

學生認真聽,聽後彙報記住哪一句。

三、學生自由讀詩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範讀: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瞭解詩歌大意。

5、以組彙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説明了什麼?

(學生大膽發言説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後兩句。

六、朗讀全詩

七、試背全詩

 八、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

2、學生書寫。

九、拓展延伸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草的教學設計5

用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一節課的效果如何,首先應當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因此,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保證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學生的“讀”,從行為上來説,是一種“感官外顯活動”;但從心理上來説,卻是一種“心靈內覺體驗”。正是這種“五官並用,身心投入”的活動,才能使學生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自我感悟。所以,看一堂閲讀教學的效果如何,首先應當關注學生讀得如何,應當讓學生在讀中強化體驗,在體驗中促進閲讀。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同樣一份教學設計,由教師甲上,學生感悟甚多效果甚好,而由教師乙上,學生卻可能所悟甚少,效果不佳。這裏面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對“讀”的意義不甚知曉,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地讀,使學生的讀沒到火候,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這裏,且以《可愛的草塘》教學中的一個片斷設計,對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讀加以説明。

案例:人教版第九冊《可愛的草塘》第五自然段。 教學設計:

這是繼整體感知課文1—6自然段內容後,重點開展的對第五自然段“草塘美”的學習感悟。設計流程主要分這樣三步:

1、師:誰能把寫草塘美的這一段話找出來讀一讀,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草塘那特有的美?

2、師:欣賞了這樣美的一番景象,你心中產生了什麼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3、師:此時此刻,你置身在這美景中,會怎樣做呢?

這個片斷的教學設計看似簡單,但要讓學生對草塘的美產生自己的感悟,卻並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它主要取決於讀的質量,也就是怎樣促進學生在讀中產生體驗;其次是如何在交流體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讀,進而產生新的感悟。這就是這個片斷教學設計中一二兩步分別承擔的任務和要達成的目標。這兩步之間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第一步的讀如果不能增強學生對草塘的體驗,那麼第二步學生就不可能談出深切感受,而如果不能產生個性化的體驗感受就不可能促進學生深層次的讀、忘我性的讀。

所以第一步中的讀是關鍵。在有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把這一步的讀誤以為是個簡單的過節,學生匆匆讀這麼一兩遍,就忙不迭地進入到第二步的教學要求中去。於是,學生的思想無火花迸出,語言無色彩紛呈,教學成了走過場,學生成了匆匆過客,課堂變得沉悶、乏味。其實,讀,是感知過程,是體驗過程,是由遠而近走進教材的過程,是情感投射的過程,是心理鋭變的過程。因而,要想使讀成為這樣一個過程,教師在設計這一步時必須設想好這樣幾個方面:

1、教師引導讓學生讀的指示性語言,必須富有情感性、刺激性,能足以影響學生產生想讀、樂讀的心理情感。那種索然寡味甚至冷冰漠然的類如“誰來讀”的話語根本無法激起學生讀的慾望。

2、教師必須設計出有利學生積極朗讀的展開方式。由於教學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展開的,所以讀的活動也應該充分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生動局面。如可以採取言語激讀、以評促讀、生間比讀、組際賽讀等多種方式組織朗讀活動,使朗讀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一種情趣盎然的交互活動,那種單調的“你讀得真好+誰再來讀”的方式,是營造不出朗讀應有的氣氛的。

3、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讀的狀態和程度,隨機調整讀的次數,使讀達到一定火候。一般來説,學生的朗讀要經歷兩個關卡:一是“語音符號”關,二是“語意形象”關。“語音符號”關主要指的是由於語詞的不熟悉、句式的不習慣等造成的語音不暢;“語意形象”關指的是由於初讀遍數不夠,對語意形象的把握還處在模糊狀態而造成的語意不達。當學生的讀聽上去感到已通順暢達,並似乎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此時已到火候,方可進入到第二步。

學生讀到一定火候,從外顯語感上能給人一種通順暢達的感覺,而從學生的閲讀心理上來説,此時學生也是在不斷地感知着體驗着,感知多了自然體驗增多,體驗多了情感思想自然變得豐富細膩。這時學生的心裏猶如蓄了充分的水,渴望有個缺口傾瀉出來。於是此時學生產生了一種交流表達的心理需要。這時讓他們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或發現是最為適宜的。學生會爭先恐後地將自己讀時產生的感受、聯想傾吐出來,這種感受、發現往往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正如建構主義認為,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或解釋現實的。由於個人的經驗不同,因此對外部世界的感受與理解也不同。而此時讓學生進行生生之間的交流,不僅滿足學生的需要,更能使學生的理解趨向更加正確、豐富和全面。如《可愛的草塘》“草塘美”這段話,學生讀後會説:“我覺得這草塘好美,草鮮綠鮮綠的,好像在朝着我們的炫耀着它們的美麗。”而這種感受又會引發另一種體驗:“我讀着讀着,好像來到了大海邊,只見平靜的海面上浪花在翻滾着,我都想跳下去遊個泳了。”還有的同學會説:“我彷彿看到許許多多快樂的孩子在一邊歡笑着,一邊奔跑着,有的還在翻滾着身子呢。我也想躺下來,唱首歌呢!”

這是一種多麼美的境界,這就是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讀書到此方唯真!此時若讓學生再去品讀有關語句,則又另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草的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瞭解禮物的意義

2、學習包裝和裝飾禮物。

3、體驗贈送和理解禮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掛圖、用紙包着的神祕禮物;彩色膠帶、色紙、畫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同欣賞掛圖`《我喜歡......我會......》,結合幼兒用書中的資料,請幼兒想想自我對喜歡的人會做什麼,與圖中是否一樣。

2、告訴幼兒,教師今日收到一個神祕禮物。向幼兒展示經過包裝裝飾的神祕禮物,請幼兒自由猜測裏面是什麼。

3、打開神祕禮物,讓幼兒體驗裏面的禮物與猜測的是否吻合的驚喜或遺憾的心境。

4、與幼兒一齊談論禮物的意義。

(1)你們收到過獎品嗎?

(2)收到禮物的時候,心境是什麼樣的。

(3)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景下會贈送禮物或收到禮物呢?

5、引導幼兒聯繫自我的經驗,談談自我想給誰送禮物。

6、將幼兒分組,採用不一樣材料做“禮物大包裝”。包裝好禮物後能夠幫忙他們寫好卡片,然後將禮物分送給自我喜歡的人。

草的教學設計7

【創意説明】

本設計用兩個形式精粹、含藴豐富的問題,帶動對全文的閲讀品析,以期達到刪繁就簡的藝術效果。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成長,我們將陸續學習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長的文章。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偉人的成長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播放課文朗讀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結合課前導引瞭解課文展現的是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裏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三、瀏覽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技巧提示: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窺察文章的“窗口”,它們或暗示文章內容,或點明行文線索,或強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觀點等等。我們要善於抓住文題所透露的豐富信息來指導閲讀。內容明確:“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1~8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百草園的生活;10~24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寫三味書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為過渡段。兩部分之間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四、問題探究

1、鋪墊性問題:

百草園是樂園,在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是不是就沒有樂趣了呢?──切入課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書屋之樂。學生讀、圈、議,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敍述時的感情:

未脱孩童稚氣的魯迅對三味書屋簡陋而藴含深意的陳設、簡單而莊重的禮儀充滿了新奇,對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充滿了恭敬,對先生開明、寬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作者極為歡心,更不用説與眾多夥伴在一起“偷樂”的時光,三味書屋後園裏無聲的遊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唱讀,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作者至今仍是滿懷留戀與依依之情的。

小結:從這個段落裏,我們看到了一顆天真調皮跳蕩着的童心,更欣賞到了散文“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問題:三味書屋的樂趣與作者在百草園時所體會到的樂趣相同嗎?

引導學生用心閲讀課文第一部分,並自覺把前後兩部分的內容進行比較。

學生讀、圈、議第一部分,教師可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輕讀“似乎確鑿”,淡化“現在”的回憶,重讀“樂園”,強化“那時”的感受。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一段,“不必説”“也不必説”要輕讀,這是“抑”的部分,它們所引領的部分在朗讀時語速稍緩,語調柔和,要體現作者回憶時的喜愛讚歎之情,同時給讀者回味遐想的餘地;“單是”“短短”“無限”要重讀,這是作者描繪的重點,帶強調意味,它引領的內容要通過甜美的語氣和略帶誇張而多變的語調,表現出兒童或驚喜或羨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 (此處不妨多費點功夫,讓學生逐句揣摩和朗讀)。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鳥兩部分,可讓學生繪聲繪色進行想象性朗讀(或講故事)表演,體會作者玄妙的記述中表現出的兒童神奇歡樂的心理及對百草園熱愛迷戀的感情,故事前後的文字是往事與回憶的銜接性語言,要讀出作者寬慰反諷的敍述語調。

小結:正是因為百草園裏的景、物、人、事對兒童具有一種温馨的親和力,所以少年魯迅才對它有一種特殊的依戀,才有了離別時的難捨。

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領悟作者深情。

學生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討論後各抒己見,説“異”説“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説“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有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説“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裏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裏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裏有於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五、主題歸納

(參考課後練習進行)

六、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

魯迅先生的散文,文筆樸實優美,且形象感特強,往往寥寥數筆,便使各物的形影聲色如活了一般,表現出極為出色的繪影圖形的描寫能力。我想,教學本文時,若能激發學生藉助想象和個人體驗,參悟文字,還原形象,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本設計採用“我給課文繪插圖”的構想。

【教學步驟】

一、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簡潔的語言説説課文的內容、主題和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以及課文的語言特點,感知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

二、繪製插圖,教師導引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鮮活靈動的畫面,極有誘惑力。我想,對於喜愛繪畫的魯迅來説,畫畫他眷戀的這些時光,一定是他有閒時最美妙的消遣。況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後記》中也曾表示,想尋幾幅插圖,不知同學們能否滿足他這一願望?今天,課本就是素材,請同學們藉助想象和自己的體驗,把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童年生活畫下來。

教師示例:老師畫了一幅《先生素描》(實物投影)。我作畫時用了課文中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這裏魯迅僅用三十餘字,就勾畫出了先生形象,突現出他年齡、身材、鬚髮、裝束、神態等幾個代表性的特點,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學生分組作畫,選材、命名、作畫、修改等均組員商量決定,分工協作。

三、插圖彙編

插圖展示,全班交流。先説畫的名稱,再説作畫依託,邊展示邊介紹其中自創的成分和畫面的表達。

評選錄用充滿童趣的、適合課文的、有獨特創意的、有審美價值的繪畫,編序編組,收錄裝裱成冊。

四、評價補充

你覺得我們今天收錄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插圖》,還有哪些缺憾?若是沒能完全涵蓋課文內容,你能補充説説哪些文字沒入畫嗎?若是畫面的問題,還有沒有改動的餘地,怎麼改?

五、觀畫激勵

欣賞魯迅先生小時最愛看的《三海經》(繪畫本)中的.圖畫。欣賞魯迅先生輯錄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插圖。欣賞丁聰先生所配《魯迅小説全編》插圖。欣賞同學們課堂創作的插圖。

欣賞網上下載的相關圖片。

【創意説明】

本文最值得學的是簡潔質樸而飽含感情的語言,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後識記並學用其中的典型例子,對學習語言定會大有裨益。所以本設計定位在語言學用。

【教學步驟】

一、初讀課文,積累生字新詞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內容和語言特色

三、語言體味,學用

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自由地朗讀。

説説你喜愛的理由。教師注意及時點撥。

你能仿照説一句話嗎?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生一起歸納整理本文語言學用點:

關聯綴景,條理分明的……

摹形狀物,惟妙惟肖的……

簡筆勾勒,形象傳神的……

場景描寫,渲染氣氛的……

詞句反覆,表現深情的……

精彩用詞,傳達獨特感受的……

動詞連用,清晰交代過程的……

四、下發本文語言欣賞材料,自讀體會

【資料整合平台】

程樹榛《追尋偉人的足跡》(作課堂聯讀材料,見《中國校園文學》2002年第3期,作者為著名作家,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

《兒童成長故事中的兩種視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成人和兒童的反向敍述》

王得後《〈朝花夕拾〉:温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上網搜索“魯迅”,可查閲到“魯迅紀念館”“評讀魯迅”“魯迅文集”“魯迅全集”等諸多資料,進入“魯迅紀念館”可讀到魯迅的生平簡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回憶懷念、評論研究、相關報道、紀念場所、影音作品,還可點擊“紀念場所”看到魯迅紹興故居等。

草的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體會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學習重點:

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學習難點:

理清課文的線索。

 課前預習:

1、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焦灼( ) 踉蹌( ) 愠( )怒 酸澀( )惶惑( ) 濕漉漉( ) 拽( )到蔫( )巴 殘渣( )颯颯( )—霎( ) 綻( )開

2、瞭解小説的有關常識,瞭解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課堂活動

活動一、朗讀感知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

活動二、理清情節

通讀全文,小説的線索是什麼?情節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活動三、 品評人物

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 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並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並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

3、 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説説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拓展延伸

以“説吃草”為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反饋練習

一、各組均有一個注音有誤,找出來訂正在括號裏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蹌(liàng)宿營(sù)( )

C.嚼草(jiáo)殘渣(zhā)掀開(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綻開(zhàn)( )

二、下列詞語中共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按順序訂正在橫線上。

惶惑 濕漉漉 記憶尤新 臨危不懼 仔細端祥

灌輸 顏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捨身忘死

閲讀《成功的祕訣》一文,回答問題

一位富翁在廣場上撒下一大筆錢,對周圍人説:“誰幫我撿起來,每撿一百張,自己可以拿走一張。”

一個小夥子彎腰就撿,可是他漸漸感覺不對勁起來,人羣中怎麼沒有一點聲音。他直起身,見每一雙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錢,漲紅着臉,擠出了人羣。人羣裏除了竊竊私語,沒有一個人行動。

半小時後,一個過路人擠出了人羣,他遲疑地看了看富翁,彎腰一張一張地撿起來,全不理會人羣的鬨笑。在快要撿滿一小袋的時候,慌慌張張地擠進第二個人,他肯定是剛剛得到這個消息,他撿得更快。不一會兒,人羣中又有一個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時人羣像爆炸了一樣,你搶我奪,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搶着的全跑了,沒搶着的一邊咒罵,一邊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擺了擺手:“不用追了,鈔票是假的……”剛才還在咒罵的人興奮得變了形:“我早就説了嘛!”

他們的話音未落,富翁已打開密碼箱,對那三個人説:“感謝你們行動了,你們撿起的每一張錢都是真的,而這筆錢會幫助你們更成功。”人們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綠光。富翁交給第一人十萬,第二人十萬,第三人還是十萬。“不過,年輕人,你能告訴我,當初你們是怎麼想的嗎?”富翁問。

第一人説:“我從您的眼神裏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沒冒什麼風險呀。”

第二人説:“我太需要一筆錢了,這對我真是一次機會。”

第三人説:“我只是看他們倆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問富翁為什麼做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原來,成功只屬這四類人:敢冒風險,善抓機遇,勇於仿效,富有創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訴我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評論一下“一個小夥子”的舉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寫了“人羣”的反映,針對一處想像一下“人羣”的心理活動。

草的教學設計9

[習作內容]

提供畫面:兩棵樹。要求學生合理想象,寫一篇作文。

[訓練目的要求]

1.訓練學生想象的合理、大膽、有新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開放形式,讓學生寫自己的所想,提高寫作興趣。

[課前準備]

畫面圖片2張,多媒體教具。

[啟發學生思維與口述]

一、提供畫面猜測意圖拓寬思路激發興趣

畫面1: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畫面2:一棵枝光禿禿的、快枯死的大樹。

出示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請你根據這兩個畫面猜想一下,這次習作要寫什麼?(學生思路開闊,想出很多寫作內容)

二、拓展空間引導想象暢所欲??

(一)依據畫面1進行想象。

看到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想到了什麼?

提示:

1.它生長在哪裏?從“一滴水就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你可以想象它周圍是一派怎樣的景象呢?請你描繪。

2.這棵樹為什麼能長得如此茂盛呢?周圍的人們是怎樣待它的?它會怎麼想?

3.小動物們喜歡它嗎?它們可以在樹上、樹下幹什麼呢?那將是一幅怎樣熱鬧的景象呢?

(二)依據畫面2進行想象。

看到這棵光禿禿的、快枯死的樹,你又想到了什麼?

提示:

1.它以前是什麼樣的?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有幾種可能?

2.如果是人們造成的,那人們是怎樣傷害它的?受到傷害的僅僅是這一棵樹嗎?

3.小動物喜歡它嗎?會説些什麼?

4.你想為它做點什麼嗎?

(三)尋找畫面聯繫。

這兩幅圖可以怎樣排列?從中你看懂了什麼?

三、自選文體寫自己所想

l.寫成一篇童話或記敍文。如《樹大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樹的遭遇》、《老友重逢》。

2.寫成一篇倡議書。如《愛護樹木,保護家園,人人有責》、《行動起來,保護地球》。

3.寫成一篇狀物散文。如《好大一棵樹》、《同在陽光下》。

4.寫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如《邊疆的大樹》《喻邊防戰士》《街心大樹》《喻警察叔叔》。

(林延真白雪珍)

草的教學設計10

【設計簡説】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表現了魯迅的生命哲學,是其對精神苦難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學最好的邂逅方式是無言之中的打動,對於處在內心成長起步階段的學生,作品言説的深層命題是無法讀解的,但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品味魯迅“心靈懷鄉”的情結,即對兒童擁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語言是思想的外顯,以品讀簡練生動、傳神的語言為“抓手”,提升學生語言的感悟力、表現力是教學的重點;創設情景,瞭解敍事結構,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懷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童年是生命之樹的花蕾,等待綻放的過程就是品味成熟的過程。走進百草園,走進的是繽紛的童年世界;走進三味書屋,聆聽的是感受豐富的讀書人生。

二、品味語言,享受樂趣

1.自由朗讀課文第2段,初步感受百草園的樂趣。

2.走進百草園,你可以參加哪些遊戲活動?你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哪一項?

提示:觀賞碧綠的菜畦、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爬爬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嚐嚐紫紅的喪葚,聽聽鳴蟬的長吟、油嶺的低唱、蟋蟀的彈琴,按按班蝥的脊樑,挖挖何首烏的根,摘摘覆盆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文章描敍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

3.齊讀文章第17段,初步品味讀書生活的樂趣。

4.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你還可以“偷偷”地享受哪些遊戲活動?

提示:折臘梅,尋蟬蜕,捉蒼蠅喂螞蟻。

5.藉助文章搭建的回憶之橋,穿越時空隧道,師生分享彼此的童年之樂。

6.小組討論:是不是所有的樂趣都可以像作者一樣這麼痛快地與人享?作者是如何將童年的樂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的?

提示:

(1)品味形容詞:碧綠、光滑、高大、肥胖、輕捷、紫紅、臃腫,品味動詞:伏、吟、唱、彈、按、噴等,説明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園是有聲、有色、有味、有形的樂園,它在少年“我”心裏就像一個彩色的萬花筒,從不同的角度觀賞,能欣賞到不同的繽紛之景,在中年“我”的心裏就像一個遙遠的清夢,夢醒了之後,依舊留着青草的芳香;品味“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的句式,説明百草園中的佳趣比比皆是,只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就不會喪失享用爛漫之樂的契機。

(2)至於那讀書生活中“偷來”的片刻之樂,雖然要揹負“頑皮”的“罪名”,偶爾會有戒尺罰跪的風險,但卻一樣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捉了蒼蠅喂螞蟻看作“最好的工作,”可見這羣讀書郎的童趣之真,也隱隱的表現出私塾學規的清謹。

7.小組討論:百草園裏和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裏的快樂是一種怎樣的快樂,能説説你的感受嗎?

提示:在百草園裏體悟的是充分張揚童年生活本質意義的快樂,即便在常人眼中看來極為幼稚和極為簡單的遊戲,在兒童的世界裏依舊被賦予了難能可貴的精神意義:因為它們是沒有任何束縛、徹底自由的實體存在——快樂有時很簡單,它讓遊戲只是遊戲就可以了。而在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裏品嚐的片刻之樂,是開始讀書的少年郎刻板機械的生活中一抹自己爭取到的“陽光”,偷偷呼吸到的自在、寧靜的快樂成為一種細膩而充沛的享樂。樂趣,無論是長久的還是短暫的,都會在記憶中留下痕跡,就像那古老的留聲機,流瀉的雖聲質蒼老,卻依舊持重清晰。

三、生臨其景,體驗情趣

1.複述長媽媽講的關於美女蛇的故事。

2.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特點?它給了“我”怎樣的一個教訓?你聽了這個故事之後,又有什麼樣的感覺?

提示:這是個驚悚的故事讓“我”感覺“做人之險”,也讓閲讀者對長草中的赤練蛇產生恐懼。長媽媽不一定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但她的故事卻能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這從另一個方面説明:百草園除了是快樂之園外,還是個神祕之園。它讓我們和“我”一起在故事中經歷驚悚之旅的同時,還享受新奇、刺激的情趣之美。

3.冬天是相對寧靜的季節,作者也由衷地感歎: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但冬天自有法寶,它可以化無味為有趣。它的祕密武器是什麼?孩子們可以參加哪些富有情趣的活動呢?

提示:拍雪人,塑羅漢,捕鳥。

4.抓住關鍵的動詞,簡述雪地捕鳥的方法。你覺得哪一個步驟最為關鍵,簡單説説理由。

提示:掃,支,撒,採,牽,拉等等。後一個教學要求,學生可以在不架空課文描述的基礎上自圓其説。

5.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記憶洋溢着哪些淡淡卻亙古的情感?

提示:洋溢着與長媽媽、潤土父親無隔閡的長幼之情,與潤土這個農村娃無猜的朋友之情。

四、綜合活動,思考理趣

1.朗讀體驗。齊讀第9段,體會戀戀不捨、依依惜別之情。

提示:告別童年,揮別令人快樂的百草園,是成長途中必經的苦楚,也是漫步人生路必須付出的代價。

2.默讀第10-24段,涵泳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3.創設情景。思考:用第一人稱講述“我”與先生第一次見面時得的情狀;你覺得遭遇了這樣的先生,會學有所獲嗎?

提示:講述中應強調“我”眼中的先生形象。第二問應結合先生的性格、下文的鋪敍來作答。

4.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探究學習三個讀書生活片段之中藴含的理趣。

提示:採用對話的方式品讀提問“怪哉”一蟲的事:“我”長於理性思索的精神品質在三味書屋求學的最初階段就已經有所彰顯──懷疑是學習的起點;先生一聲“不知道”的愠怒,是“不願説”的託詞,在刻板追求師道尊嚴的時代,提問和答問的權力都牢牢地攥在先生的手裏。採用動作復原的方式展示師生共讀的場面:讀書如果僅僅從喉中發出音來,當然得不盡書的奇妙,這叫有口無心;只有將書裝到心裏去,連動作姿態都配合進去了,方得文學之趣。採用筆記摘錄的方式重視先生讀書入迷時學生做遊戲、畫畫兒的場面:興趣是讀書的內驅動力,再有水平和經驗的教師也無法在無土的沙漠中栽出一片綠洲來。“之乎者也”的古書當然無法點燃“我”的讀書熱情,卻在三味書屋收穫了讀書的“副產品”──繪畫。這無意之中為日後“我”(魯迅)對木刻的領悟埋下了藝術的胚芽,屬於無心插柳的收穫。

五、聯想拓展,深度閲讀

1.替“我”給壽鏡吾先生寫封段信,談談在三味書屋的讀書心得。

2.人到中年的“我”和潤土見面了,你覺得他們還會像童年時代那麼親密無間嗎?想象他們見面時的情景。

3.“成長”是一個永遠説不盡的話題,查閲資料,瞭解魯迅對“成長”的闡述。

草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課文.

2、使學生初步認識風鈴草,領略大自然的美麗。

3、正確認讀本課七個生字,會寫八個。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繼續學習蒐集整理資料,制資料卡片的方法

4、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閲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錄音機、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説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説明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蒐集了關於風鈴草的資料,並製成資料卡片,現在咱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通過剛才聽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麼感受?

生自由談感受。

教師結合學生感受,引入新課9、《風鈴草》。

課前蒐集資料,製成資料卡片,豐富了學生對風鈴草的瞭解,為後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同時,這一做法,也將綜合學習三中制資料卡片的學習方法滲透、落實到了平時的閲讀教學中。

二、自主合作,讀文識字

1、師:同學們快快打開書,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識字能力較差,接受較慢的學生)

2、 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同桌互讀課文,教師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4、小組長檢查組內識字情況,力求做到“組內所有的人認識所有要求認識的字”,全讀對的同學獎給一張小笑臉。

5、 遊戲鞏固識字效果。

⑴“我説你猜”。

⑵“過獨木橋”。

橋上有一個詞語,誰能讀準這個詞並用這個詞説一句話,就可以安全走過“獨木橋”。

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建立小組評價機制,把檢查識字情況安排在小組內進行,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遊戲是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做兩組遊戲,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競爭意識,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後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使學習成為了一件樂事。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位。

1、 師:剛才大家讀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什麼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為什麼這裏給你印象最深?

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想象課文情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

4、隨機指導朗讀。配樂讀。

5、指導背誦課文。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於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餘地。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如:新舊字比較記憶),同時要從漢字的構字特點方面予以指導(結構、偏旁等)。

若遇到學生難認的字可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了自主識字的能力。

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既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文化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

五、拓展延伸。

學完課文後,你想對風鈴草説些什麼,在小本本上寫下來。

學生自由表達,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讓學生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讓學生敢於寫,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寫作已經起步。

草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能借助拼音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課文中的10個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磣、不畏嚴寒、色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畏”。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花草的詞語;

二、過程能力與方法

1、能正確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來。

2、能結合課文,以及課外知識練習説話。

三、態度情感價值觀

1、通過閲讀讓學生懂得不能自以為是,自鳴得意,要正確對待自己,虛心好學。

教學重點:

1、能按要求積累有關詞語。

2、懂得不能自以為是,自鳴得意,要正確對待自己,虛心好學。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出示媒體)誰知道這是什麼草?指名回答。(板書課題40害羞草)

2、齊讀課題。

3、你能説説含羞草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嗎?

4、師:真的會這樣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媒體播放)

啊!果然跟XX同學説的一樣。瞧她這模樣,多麼象害羞的小姑娘。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節

1、師:含羞草以前一個名字呢,叫什麼呢?人們為什麼這樣叫它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動畫,邊看邊想。

2、學生聽後交流

3、出示第一節,讀一讀,劃出有關句子。

4、學生字:陶

5、指名讀句,師指導朗讀。齊讀。

(二)學習2—5節

1、得意草為什麼經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2- 5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個問號。

2、提問解疑,共同探討。

(1)婀娜多姿是什麼意思?(學習生字:婀娜)

(2)淡雅是什麼意思?(看顏色對比)

(3)翠綠是怎麼樣的呢?(學習生字:翠)

3、引讀2—5小節

4、他是如此的——(板書:得意)你們説僅僅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嗎?(不)你從哪裏看出?(省略號)

5、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模仿書上句子來説説看。(指名説)

6、指導朗讀(讀出得意的語氣)、自讀、男女生讀。

(三)學習6—9小節

過渡:主人覺得得意草太自鳴得意了,決定讓它和別的花比比。

1、自由輕聲讀讀課文6-9小節,讀完後想想:什麼時候,得意草與( )相比。

2、學習生字:磣、菊、斑、斕、畏

3、指名回答

3、媒體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圖片,並欣賞

5、學生介紹菊花

6、這些花美嗎?一年四季,他們競相開放,那得意草與他們相比心裏會想什麼呢?

7、它又會感到怎麼樣呢?讀讀6-9小節,圈出得意草的感受。

8、交流、板書:太寒磣 沒那樣美麗雅緻 太不像樣 抬不起頭

9、朗讀擂台賽

三、鞏固複習

1、複習詞語

2、寫字指導:畏

2、積累詞語

3、小結

草的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草塘的“可愛”,描寫了草塘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讚美之情。課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的:課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膩),接着寫了草塘的美麗景色(驚喜),然後寫了草塘春、冬兩季豐富的物產(讚歎),最後通過描寫“我”在水泡子裏逮魚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愛上了草塘(愛戀)。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而讓學生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恰恰能滿足學生作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這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心向,本節課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美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理解“情不自禁”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草塘景色和小河景色的兩段文字,瞭解草塘的美麗景色、豐富物產,積累好詞好句。(也可自主選擇更喜歡的段落進行背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和影音的展示以及多讀來體驗語言的美和自然的美;抓住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草塘中的美。

教學重點:瞭解草塘的美麗景色、豐富物產,體會“我”的思想感情變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以前我們瀏覽過許多美麗的景色。(放映多媒體課件)本冊教材前部分課文中介紹的旅遊勝地張家界的奇峯怪石、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水上城市威尼斯、雄奇壯麗的長江三峽。(利用直觀的圖片激發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喜愛)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是哪裏?(播放草塘圖片)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來快樂地遊覽“可愛的草塘”。

既然草塘是可愛的,那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一種什麼感覺?(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膩”是什麼意思?(板書:呆膩)

作者為什麼會呆膩呢?(那是因為他不識草塘)(板書:不識草塘)

二、學習“風景優美”

1、小麗見了我呆膩了,決定領我去散散心。他們來到了草塘邊上,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指名讀5、6自然段,)

2、草塘有什麼特點?(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草塘又大又美)(多媒體出示文字)

3、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大、綠。“茫茫的跟藍天相接”、有層次的“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發亮”)

4、這麼大這麼美的草塘,作者喜愛嗎?你能不能試着讀出來?(學生試讀)

5、指導朗讀:○1“這麼大,這麼美”強調一下。○2作者用了一個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作者這時候那種喜悦地心情,要讀得歡快。(歡笑着)○3這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近處的……遠一點的……再遠的……”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應一句比一句讀得慢。這樣就能把草塘一望無際,茫茫的和藍天相接的情景讀了出來。而且把草塘的層次美也很好的表達了出來。

草的教學設計14

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琅琅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因為學生基本會背這首詩,在此基礎上,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採取教師範讀,畫出節奏,指名領讀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雖説新課改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通過反覆朗讀去思考、領會、感受、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表達出來,做到作者、文本、讀者有機地融合起來。但是,就“離離原上草”這句中的“離離”我想任哪個學生也不會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歲一枯榮”中的“枯榮”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時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點撥即“離離”的意思,通過茂盛的小草和枯黃的小草兩幅圖片的對比,理解“枯榮”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過後兩句淺顯易懂的詩句,體會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然後,指導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做到心中有詩,腦中有畫。也許這些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有些難度,但我覺得適當地加深、加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未必不可行。社戲教學反思實心球教學反思

草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兩相對照的結構。

3、學習語言的揣摩。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⑵記敍的感情色彩。

2、難點:

⑴兩相比較的結構。

⑵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試卷

二、導入新課

1、作者作品簡介: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家庭,幼時受過詩書經傳的教育,稍長又喜雜覽,讀了許多野史雜記。1898年到南京求學,四年後東渡日本留學。初學醫,後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時,在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員、金事等職。同時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兼教。1918年5月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抨擊吃人的舊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參加左聯的領導工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藝運動的主將。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近一千萬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闡靜來”,魯迅借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可以説《朝花夕抬》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2、導語:

從課文的標題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文章按地點的轉移分兩個部分。粗讀課文,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三、段落大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全文可分兩部分:

1、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⑴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⑵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⑶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⑷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2、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⑴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⑵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⑶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⑷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⑸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四、分析文章

1、百草園部分:

⑴提問:文章第一段説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⑵提問:作者怎樣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

①從句式上看,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宕開一筆,為的是突出下面"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就已趣味無窮,可見園裏的樂趣定然比比皆是。這是“以一概全”的寫法。

②從描寫的範圍來看:先寫整體,後寫局部。

③從描寫的景物來看,既有植物,又有動物。

④從觀察的角度來看,有好看的(視覺):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堪,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有好聽的(聽覺):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嶺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有好玩的(觸覺)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螫,有可

以拔起來的何首烏的臃腫的根;有好吃的(味覺)有桑堪,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難怪百草園是兒童的樂園。

⑤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 小球;有擬人:油嶺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⑥從遣詞描寫來看,用詞十分準確、生動,形容黃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輕捷”,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作者把百草園描寫的有聲、有色、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

⑶提問:作者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感,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⑷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捕鳥的?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這都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⑸小結: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

2、三味書屋部分:

⑴導人新課:

百草園的景物是那麼美,百草園的故事是那麼動人,百草園裏捕鳥是那麼好玩,這確實是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兒童的樂園。這節課,我們再來探討一下三味書屋是否也是兒童的樂園呢?

⑵提問:第9小節在文中有何作用?一個“不知道”和三個“也許是”能否刪掉,為什麼?兩個“Ade”和兩個“我的”表現了“我”對百草園怎樣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

①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②不可以。因為刪掉了加點詞語以後,句子的意思完全變了。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如果刪掉,則由無法肯定變成完全肯定了,這違背作者猜測的原意,也不能表達“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和對私塾的反感。

③真切地表現了“我”對百草園戀戀不捨的心態和依依惜別的神情。

⑶提問:三昧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與百草園相比,哪個好玩?

討論並歸納:

當然百草園好玩。百草園很大,這個園很小;在百草園有許多動植物,有許多好看、好聽、好玩的東西,而在這個國只能爬上花壇上去折臘梅花、尋蟬蜕,最好的工作只不過是捉了蒼蠅喂螞蟻,又必須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時間又不能太久。

⑷提問:三昧書屋裏讀的書,孩子讀得懂嗎?你們讀得懂嗎?作者寫這些教學內容有什麼用意?

討論並歸納:私塾裏的教材脱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逼着學生死記硬背,不懂也不能問。作者這樣寫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和摧殘。

⑸提問:作者在三味書屋裏學到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

⑹提問: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討論並歸納:

本文通過幼年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較起來,百草園的生活寫得有聲有色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在三味書屋,學的是脱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的教材,內容陳舊,方式落後,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作者在記敍描寫中滲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5、作業:

完成複習試卷。

【教學後記】

本文雖然是一篇老文章,但是關於它的主題理解已與以前不同,我們教師完全應該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本文的教與學,老文章要新教,應更多的貼近學生的生活來教學。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