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記人敍事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講人物之間發生的事的方法),進而瞭解本課主要內容。

2、通過獨立學習或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全體學生能夠把課文讀正確、多數同學讀流利。

3、學習在聽讀或朗讀中抓住關鍵詞體會文中包含的感情,並試着通過讀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

1、帶領學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識。

2、讓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解決字的讀音問題,畫出容易讀錯的詞、不知讀音的詞和不理解的字詞。

一、導入。

1、直接導入,師生共寫課題。

2、指導左右結構字的寫法。

(1)、觀察“跨、海、峽、的、橋”都屬於什麼結構的字,再觀察每一個字的左右兩部分,發現有什麼特點。

(2)、學生書寫,注意提醒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

(3)、展示學生寫的字,學生提出建議。

3、提出問題,解決部分問題。

預設問題:海峽什麼意思?生命橋是什麼意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對於“海峽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如果學生解決不了,教師可以出示課件,直觀瞭解。對於後兩個問題,先暫時擱下,放到理解課文後再解決。)

二、讀書闖關第一關。

1、介紹第一關闖關規則:下面我們要讀課文了,對於讀課文,我為大家設置了讀書的六個關卡,請你試一試你能闖過幾關。首先我們聽一聽我們讀書第一關的闖關規則。活動規則是這樣的:請你再次瀏覽課文,把易讀錯的詞或確定不了讀音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左側,把不理解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右側。如果哪個小組的每個成員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讀正確並能解釋一兩個詞語,那麼這個小組就算闖關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寫詞語。前面同學寫過的,你就不要再寫了。

2、學生到台上寫詞語。

3、讀詞解詞。

注意鼓勵。

三、讀書闖關第二關。

1、介紹規則。現在進行讀書闖關第二關。規則是這樣的,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可以讀一到兩個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完。組長和副組長不允許讀錯1處或有1處不太流利。其它組員可以出現1處。誰能按這個要求把課文讀下來,誰就算闖關成功。現在請組長分配每人讀的內容,並練習讀。時間為兩分鐘。

2、組長分配任務,練習讀。

3、在組內正式開始闖關讀。

4、鼓勵闖關成功的同學。

四、讀書闖關第三關。

1、回憶以前學習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師教給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挑生講,老師注意傾聽,發現學生説的不到位的給以引導或糾正。

4、教給學生其它的方法。

五、讀書闖關第四關。

1、介紹規則:聽老師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在練習本上記下你心中的感覺並能把這種感覺基本上讀出來,就算過關。現在請大家合上書,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2、老師範讀。

2、學生彙報感覺並讀出這種感覺。

六、讀書闖關第五關。

下面我們進入我們讀課文闖關的最後一關:請你自由朗誦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並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就算闖關成功。

七、談收穫和疑惑。

再次讀課文,看板書,談自己有哪些收穫和疑惑。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覺閲讀文字。

2,閲讀文字內容,瞭解跨越海峽兩岸的橋樑意義。

3,抓住文字的關鍵詞,體驗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為了別人的高貴品質,兩岸血肉和血緣同胞的感情。

關鍵點:指導學生通過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贈骨髓的風險,以及兩岸醫療工作者的衝動,跨越海峽兩岸生活橋樑的意義。

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首先,審查整合,揭示主題。

1,在上一課

2,進入主題,黑板問題。

二,問題指導,受到啟發質疑。

顯示句子:小錢被保存。

1,有感覺讀這句話。

2,閲讀這句話,你可以問什麼問題?(學生問)

3,教師梳理並總結出以下問題:

(2)如何省錢?

三,閲讀文字,學習味覺。

解決第一個問題。

1,從文本中可以看出哪句話可以省錢之前的情況?

2,產生關鍵詞,引用產品閲讀。這只是18歲以上的年輕人人們,患有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死去的花芽,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花綻放。

(1)抓住隱喻和死亡—綻放這組反義詞,以瞭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

①想想這句話是什麼句子?(隱喻)

②好吧,讀自己的閲讀,比較,哪句好,為什麼?這個年輕人只有18歲以上,患有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死亡的花芽,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花生活綻放。這個年輕人只有18歲以上,患有嚴重的`白血病,生活即將結束,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請讀同學,其他同學想想:你也找到了什麼?(死和綻放是反義詞。)

④這對反義詞更明顯些什麼?(更突出的小錢的不幸,是的,生命蒼蠅,從來沒有綻放會死)。

(2)引導讀者的感覺。(教師音樂介紹)

3,導致理解容易談論和幾次後的意義。

這朵開放的生命之花的小花必須經過骨髓移植。但是骨髓移植容易嗎?(不容易)你能在哪裏看到它?(學生閲讀句子,老師提出)然而,找到適合骨髓移植,如何容易。如果沒有關係,大約有十萬人可能找到適合骨髓。小錢是幸運的,幾個後,終於在台灣人找到了。理解很容易談論和幾次後。

◆解決第二個問題。

1,沉默閲讀文字3?6自然節,瞭解如何節省小錢。並繪製最多的話,讓你感動,思考你的原因是什麼,在下一個簡短的評論。

2,報告交換。

(1)命名閲讀句。

(2)朗讀句子,你感覺怎麼樣?移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3)閲讀與你的感覺。

期間攝像機引用了兩個關鍵詞:

李博士仍然站在牀邊,年輕人安靜地躺在牀上。

①玩地震視頻,想象人們做什麼。

②抓住平靜,安靜的經歷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為一個為了別人崇高的品質。

③引導感受大聲朗讀。(教師閲讀)

骨髓保留期僅24小時用剛剛拔出的骨髓,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趕路,趕到杭州,當地醫護人員晚上為小錢做骨髓移植手術。

①以後讀這句話,你怎麼樣?

②引導理解匆忙,進一步體驗李博士為別人的崇高品質別人的崇高品質。

③從急急的話可以解釋李博士是怎樣的人?

◆瞭解生命橋的意義。

1,閲讀最後一段。

2,閲讀本段,結合全文,想想生活橋指什麼?(黑板:血家)

3,教師和學生的聲音閲讀最後一段重寫詩。

兩岸肉體和血同胞有愛

在海峽兩岸設立生命橋。

也許

小錢和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連在一起

那血親

就像生命之火

將一代又一代傳下去。

第四,通過標準,擴展擴展。

1,對自己台灣青年,李博士,台灣同胞或兩岸血肉和血緣同胞最想寫下的話。(提示:你可以使用本文的好話。)

2,名稱交換,激勵評價。

五個老師小結,總結髮展。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感受“人間真情”,用愛撥動學生的心絃,激起效仿的意願。本文講述了台灣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在餘震中為一位台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趕到杭州,為大陸杭州青年小錢作骨髓移植手術,挽救了青年小錢生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敍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本文的選編意圖具有時代意義,體會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閲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對台灣和大陸的歷史淵源不是很清楚,台灣和大陸問題,骨髓移植還有白血病的知識更是沒有了解,沒有相關的書籍獲取網絡上相關知識也很少,雖然説,大愛無疆,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關主題為“關愛”的課文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學過不少,親情之愛、朋友之情學生都有所體會,但是沒有更深刻體味,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蹟。我在教學時更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課前引導學生先了解課文相關背景,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本節課在鞏固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的方法。在學習本課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樣會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抓重點詞、句,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去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藉助文本中關鍵的詞句,理解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挽救小錢生命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通過抓關鍵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通過聯繫台灣當時正處於餘震之中,手術條件惡劣來體會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關鍵:

一是理解關鍵詞句,二是藉助文本,朗讀體會。

七、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地球儀

師生:有關骨髓移植的知識、對兩岸歷史問題的瞭解。

八、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感情朗讀,昇華情感,讀寫結合。

九、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説,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閲讀文本收穫知識,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是語文教學 成功的第一法寶,古代詩人杜甫曾説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閲讀體驗中,產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嚮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體驗來。

所以,在導入環節,我採用配樂範文朗讀方法,將本課用最美聲音呈現出來,結尾用一首課文改編詩歌,在音樂中結束,從感觀,聽覺上得到一種震顫,昇華課文感情讓不滅的血脈親情永駐大陸海峽兩岸。

第二環節: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從學生的彙報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錢、台灣青年、餘震中捐獻骨髓”等詞語做抓關鍵詞歸納主要內容的指導。

2、然後由“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深深的感動並揪住你的心”這一問題切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預設從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句中體會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學生查閲資料,進一步瞭解白血病的有關知識。“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結合課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時間表和介紹李博士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這骨髓的來之不易。隨着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在台灣,上海,杭州之間用紅色箭頭批示出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表象。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知道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尋找合適骨髓的不容易而台灣青年和李博士卻在危險的餘震中完成捐髓手術,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第三環節:昇華情感,理解題義

1、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生命的源泉,兩岸骨肉同胞用他們真摯的愛,用他們血脈親情挽救了小錢的生命。這真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橋還是什麼橋?

2、那種濃濃的的血脈親情讓我們為之感動,那種互相關愛令我們感到幸福與快樂,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課文詩(伴隨着愛的禮物的音樂,)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讀寫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想讓學生昇華學習體會,進一步體會海峽兩岸同胞血脈親情。在讀完課文詩,這個環節後,學生仿寫表達愛和親情的三句詩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説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導。

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杭州———————台灣

血脈親情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導入,感知給予的快樂

(吃蛋糕比賽。)

(出示大屏幕),有三塊蛋糕,第一塊5寸大,第二塊7寸大,第三塊10寸大。

1、現在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吃的蛋糕多,我們假設你們吃的速度一樣快,你先吃哪一塊?

2、下面進行第二輪測試,還是這樣三塊蛋糕,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塊?

3、總結:

你們讓我很感動,因為你們不僅聰明,還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於付出,樂於給予的心。為此,我要送你們一句名言,是我從書中讀到的──“給於是快樂的!”(學生齊讀)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那麼,假如需要你給予別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我們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遠迴避,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

今天這節課,張老師想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以“給於是快樂的”為主體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字要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2、導語過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台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讀音:

凋零 綻放 輾轉 步履匆匆 突如其來

空曠 暫停 身軀 白血病 同胞

3、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小組交流:

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夥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三、深入閲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導語:

故事發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誰──小錢

什麼事──患了白血病

2、重點句理解:

這個剛滿18週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齊讀;

⑵ 你讀懂了什麼?理解“白血病、凋零、綻放(反義詞)。”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癒。

⑶ 18歲,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如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因為患了白血病而掙扎在死亡線上,年輕的生命危在旦夕,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緩啊。但是,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我們祖國的台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預設重點句: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① 理解“同一時刻”“步履匆匆”;

② 為什麼李博士會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① 齊讀,你讀懂了什麼?

② 理解“沉着”。

③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為什麼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還靜靜地躺着?他們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⑤ 小結: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錢所急,想小錢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們的精神多麼難能可貴啊!

4、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學習第七節:

⑴ 導語:

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於台灣青年那血濃於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⑵ 齊讀最後一節。你又讀懂了什麼?

⑶ 教師小結: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總結詩朗誦

寶島台灣同大陸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將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師借台灣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上課。鋼琴曲伴奏,朗誦《鄉愁》。

五、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呢?

六、板書設計

杭州 台灣

骨髓

小錢────年輕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5

一、説教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筆觸謳歌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讚美了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是一篇教育學生感受愛、學會愛的好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2、在閲讀中感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教學重點:讀中體會,感受真情。教學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深刻含義。

三、説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説、讀、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法學法:

1、朗讀品味法

2、圈劃批註法

3、想象法

4、討論交流法

五、教學準備:

1、與台灣有關的資料。

2、地震的場面錄象片。

六、教學環節設計:

一、回顧課文,理清脈絡這裏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回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課文,學習敍事文章的寫作順序性特點。

二、讀文體會,感受真情這裏我設計了兩個環節:

1、自己讀文,找出來。

2、合作學習,議出來。在學習方式上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在學習形式上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有自主學習,有同伴互助,有點撥啟發;在讀文體會中以讀為主,讀中感悟,以讀代講;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朗讀”、“品讀”、“想象讀”、“體驗讀”、“對比讀”、“情境渲染讀”、“走台階讀”、“穿線賞讀”、“串紅品讀法”,其中後三個:“走台階讀”、“穿線賞讀”,“串紅品讀法”,是我嘗試着學“哈爾濱復華國小校本研修展示活動”後,學習總結的朗讀訓練的方法,作為我們校本教研活動的經驗和大家探討,希望能提升為理論,更廣泛的推廣應用,把“校本教研”晉升為“校本研修”,實現質的飛躍。

三、歌曲渲染、總結全文:在歌曲《愛的奉獻》中,總結全文:“是愛讓桂樹還沒有開花,卻在晨風中飄來甜絲絲的香氣;是愛挽救了這寶貴的生命;是愛跨越海峽的`阻隔;是愛聯結了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其意在欣賞歌曲,深化愛、昇華主題四、在作業佈置上,體現多種設計方案:1、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2在平時生活中,你有過被感動的經歷嗎?也寫一寫吧!這樣,既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又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設計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問題即研究的課題,學習就是一種體驗,課堂就是一塊基地,研究就是一種提高。學會思想,才會感悟生活;換洗思維,才會激活靈性;思考、鑽研,才能有所收穫;教學相長,才是教育的快樂,希望同仁們提出寶貴的意見,願意學習、研究,共同成長。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6

愛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學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大陸青年小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課後,學校的幾位老師對這堂課進行了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反思這節課,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突如其來學生都很難理解,雖然我放在課文中最突如其來進行了簡單的解釋,但是沒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來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這裏為什麼要用這個詞,用這個詞,你有什麼感受?這樣對課文的內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學生也學會了怎樣來運用了。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課文的主題是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但是對於這個主題的點撥和深化還不夠。語文課堂跟思想教育應該是合二為一的,語文教學不能脱離了思想教育而只進行文本,這樣的語文課僅僅是工具,忽視了其人文性。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課堂上出現的種種情況沒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特別是出現了很多口誤,把台灣青年説成小錢而把小錢説成台灣青年,説明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也反映出自身應變能力不強,沒能很好地處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鍊。

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説説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台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着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麼地,指名多個學生説。

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麼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生交流

創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台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牀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為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倖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後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後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餘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台灣青年多想,但是台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

三、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説,意味着——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台灣青年來説,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説,意味着——成功的喜悦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我們來説,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齊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為奔波於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闢了台灣慈濟造血幹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啊!”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啊!”

(二)拓展閲讀,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着多麼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

愛心遇上愛心,

相信隔閡能夠消除,

海峽能夠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後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台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為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為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幹什麼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説話後,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後,學生對反襯的方法瞭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為轉折,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寫台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後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後,結合大地震,為學生創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台灣青年,會説些什麼,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採用感情薰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於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8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説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裏到哪裏?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着眼於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後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台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課後感想:

總的來説,這節課上得還可以,教師自身的素質比較好,富有激情,而這樣的課,情的渲染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在設計中,教師重視了文本中詞語、句子的朗讀、感悟,符合中年級的教學要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生成信息,引導得也不錯。但是,正如張祖慶老師所説的“在當下的閲讀教學中,存在着忽視整體的現象,這種整體的缺失,大致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很多老師往往在學生還沒有對文本獲得整體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於進入對課文局部的分析。這樣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學生的理解缺乏一種整體感。第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某一部分的時候,喜歡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個句子,而不是將之放在整個文本語境中去解讀。第三,忽略對最後一個整體的迴歸。課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學的任務也完成了。”我想,這是一節第一課時的課,初讀部分時的整體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現象?過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讀研究,對於不少中下生來説,是否合適?

因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級的,對於中高年級的閲讀教學涉及不夠,對於四年級,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體會台灣青年和李博士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文中的關鍵詞句,品味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李博士等醫務人員奔波的艱辛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內容:

一、複習引入,整體感知,醖釀血脈親情

1、師: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温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細細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感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三次引讀課題,交代學法)

2、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小詩,邊讀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詞。

桂樹飄香,陽光燦爛;花苞凋零,滿懷希望;

地震襲擊,海峽彼岸;台灣同胞,心繫小錢;身向空曠,才更安全;餘震暫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綻放;血脈親情,代代相傳。

3、你能再用自己的話再講講故事的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訴板書:杭州、小錢、白血病、台灣、同胞、餘震中、捐獻骨髓)根據板書全班一起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小結:引導學生運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和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潛心對話,感悟血脈親情。

過渡:因為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讀起來格外令人感動。同學們想一想,故事當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生自由答)

師:台灣同胞冒着餘震的危險捐獻骨髓的那一幕,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同學們,對於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尤其是讓我們心中一動的詞語和句子,我們最好畫下來,再聯繫課文的其他內容去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詞語表面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 4、5三個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讓你感動,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反覆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麼,用一兩個關鍵詞簡單地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剛才同學們用心品讀了文章,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台灣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動了你?

出示“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哪個詞最令你感動?交流感受。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靜靜地躺着”

1、在靜靜中感受台灣青年的品質。

預設:1生答:

冒着餘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那一場地震。(師出示課件)

所以台灣青年就是冒着餘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教師接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知道什麼是餘震嗎?意味着什麼?(房子隨時倒塌,危險隨時發生,生命隨時受到威脅,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從“餘震”引出句

二、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餘震帶來的可怕後果?(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針頭從肌膚裏脱落、不得不停止)

教師評價:(由此可見這餘震可不一般那!餘震的破壞,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來,它就是説餘震是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是一剎那間來的,隨時隨地。是呀,是在人們毫無心理準備,毫無防範的情況下突然降臨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險。)

教師:面對如此危險的環境,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3)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了涓涓流出......

師引導:如果是平時,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預設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對台灣青年來説意味着什麼?(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考驗,一次一次的`危險。)但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過渡:如果你就是這次大地震倖免於難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

(4)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追問:“台灣青年不清楚什麼?”(“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親戚朋友是否還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和親人相見)

教師評價:他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心中有多少的牽掛,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還是(讀——)他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因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那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餘震襲來,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來,身下的病牀咯吱咯吱作響,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餘震再次襲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總結:這位台灣的青年認識小錢嗎?而他卻甘願冒着生命的危險,舍下親人的安危給他捐獻骨髓,一個“靜靜地”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台灣青年?這樣一個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領我們感動呢?

2、在“沉着”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質。

在這場與死亡爭奪生命的行動中,還有一個人的舉動也令我們感動,他就是“台灣花慈濟醫院的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動的詞語。

(1)“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哪個詞令你心中一動?“沉着”,這個詞還可以換成一個什麼詞?鎮定?李博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保持沉着?

預設“冒着生命的危險沉着,大地仍在搖晃,手術裏可能什麼還在搖晃,稍有地震知識的人知道,這個時候,什麼地方最安全?可他卻沒有離開,他冒着生命的危險,在等什麼?等餘震的間隙為台灣青年抽取骨髓,

(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從小錢身軀裏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小錢來説,意味着——生命的火種;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台灣青年來説,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在餘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説,意味着——成功的喜悦;看到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讀者來説,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時,李博士帶着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靜下心來讀第6自然段,看看哪個詞深深印在了你的心裏?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路線,老師解説時間表。)這樣的行程花費了12個小時。

師:這是怎麼樣的12小時?(緊張、漫長,艱辛)

師:這個緊張,漫長,艱辛的十幾個小時,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這12個小時的緊張與漫長?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已經十分疲憊了,他休息沒有,你從哪個詞看到的,“連夜”但他並沒有休息——(出示時間表後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了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

同學們,李博士認識小錢嗎?他卻冒着餘震的危險抽取骨髓,不辭辛勞為小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一個“沉着”一個“奔波”一個“連夜”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李博士?這樣一個醫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們敬佩和感動呢?

三、回顧課題,點明中心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這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讀!“小錢得救了!”

是誰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兩岸同胞用什麼為小錢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啊,這座跨越海峽的不僅僅是生命橋,還是兩岸同胞共建的愛心橋啊!

四、拓展,深化主題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李博士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他會説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台灣

小錢捐獻骨髓台灣青年

白血病餘震中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獻精神。

3、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分為五個學習小組由新聞發言人代表發言。

一、背景資料導入

出示一組有關白血病的圖片,師話外解説,學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嚴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讀

在杭州,有一位18歲的青年小錢,他就得了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這個青年的。

1、點名讀句子,進行適當點評:

師激

朗讀:18歲啊,含苞的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卻掙扎在死亡線上,你們就該怎樣來讀好這2段呢?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點名個別讀。

3、重點語句朗讀:

“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指導朗讀,分小組讀,指名讀。

三、過渡

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在十萬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與他匹配的骨髓!這十萬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讀課文,從3~6段找出體現了這個過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圍繞主線,探究理解

1、小組代表彙報,根據學生彙報適當點撥。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點撥:

(隨學生的介紹可以打亂順序講。)

⑴出示地震的相關圖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練習:“病牀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組練筆,組內交流,代表彙報,全班跟讀。)

⑵從課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餘震是非常強烈的,餘震來了,會有哪些影響?

句型練習: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學生口頭練習,彙報。)

⑶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進行評議後齊讀。

⑷從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這個過程的艱辛。

六、闡明結局,激發情感

一場歷經24小時的生命救助活動終於勝利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

追問:現在你們知道這座生命之橋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嗎?

(愛心。)

在這座愛心之橋的搭建過程中你們還體會到了什麼呢?

(兩岸同胞之間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

七、小結

也許人為的阻礙能阻隔兩岸人們之間的來往,但那亙古不變的親情是什麼東西也隔不開的!

再讀第七段,昇華感情,達到最高潮。

(音樂響起。)

八、課外拓展

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台灣青年説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創意擴展,大膽想象。)

你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説吧?你想和什麼人説呢?請你們寫一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與性質地位”一章開宗明義:“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裏,“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現代語文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是一種科學素養,也是一種人文素養。它重視語文教學過程,重視師生互動,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組的一篇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陸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台灣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險,不顧家人的安危,為這位大陸青年捐獻骨髓;台灣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台灣抽取骨髓,兩岸人民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正是一個人文教育的好的載體。

一、在期待中學會關心,接受人文

師:這個年輕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卻不曾開放就將凋零,他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的心情呢?

生:小錢肯定特別傷心,因為他快要死了,可是他還很年輕。

生:我也認為他會非常難過,我內心裏也為他痛苦。

師:你為他痛心,跟着自己的感覺讀一讀這句話。(生感情朗讀)

生:我為他着急。

師:急什麼?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唯有……才能……”看出小錢生命只有一線希望。

師:是啊,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況沒有血緣關係,

在20萬人裏面才可能找到可以為他移植的骨髓。小錢生的希望多麼渺茫啊!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

(生感情朗讀)

閲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麼?

這是老師的責任。美國國家教育學會主席內爾·諾丁斯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説,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圍繞關心來組織教學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那麼,對教育來説,又該從哪裏入手來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自己和愛他人呢?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能夠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的教育呢?本課開始,我就引導孩子直接探求、關注杭州青年的命運,一句“真讓人痛心啊”敲擊着孩子的心靈,激起學生讀書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孩子們強烈的關懷。孩子們熱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穫人文思想的時候。

二、在文本與心靈的對話中體驗感情價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時刻,在台灣剛剛發生過大地震,可是醫護人員卻在為小錢抽取捐

獻者的'骨髓。

師:當你瞭解到這些,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生:我最強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動。

師:哪些地方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請再次讀這段文字,用心去默讀,劃出

令你感動的詞句,先完成的同學可以與旁邊的同學交流。

生:這裏讓我感動,一場大地震剛剛過去,可台灣的人們卻在為小錢忙碌着。

師:好,書暫時放下,一提“地震”,你腦海中肯定會出現一幅畫面,描述一下好嗎?

生:聲音震耳欲聾,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這種自然現象的破壞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會讓一座城市變成廢墟。

師:7.3級的大地震來臨,頃刻間就是牆倒屋塌。地震過去後餘震隨時可能襲擊人們,危險隨時存在,台灣青年應該想的是什麼?

生:他應該想自己躲在那裏,怎樣保護家人。

師:可他實際想的是什麼?

生:他實際想的是小錢。

師:你從哪讀出來的?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引讀:台灣青年為他人着想,這是一種優秀的品德——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讀:對於他來講,這是一個堅定的信念——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置自己安危於不顧,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大陸青年,這是多麼崇高的

精神啊!請同學們再讀——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這件事中,感動無處不在,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

《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獨特性;讓學生親密地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從而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薰陶、人格的感化。從“讓我們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悟情、生情。抓住了“這位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這鮮活的形象、銘心的場景、抓住“沉着地站在病牀旁,”等感情強烈的內容來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靈的感動。學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等精神領域產生影響,感受到語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以上是對本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審視。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學習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表達不夠充分,例如:重點理解“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可貴,體會到生命將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應讀出這些感受來,學生朗讀時並沒有把這種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到位。課堂上這一環節就讓學生讀了兩遍過去了,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還有,學習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學習和感悟。如:在學習本課字詞這一環節中,好多同學把間隔(jiàn gé)讀成了jiān gé,那麼對字音地糾正就可以聯繫這個詞的意思,但在教學中卻是採用了反覆讀詞這一原始的方法。還如“輾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雖然引導學生體會到尋找骨髓的艱難,急迫與曲折。但沒有提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老師在文本中發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台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讀題

2、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學文

1、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

),台灣同胞在(

)中,冒着生命的危險,用(

)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

2、學習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

得了白血病,真的沒有一線希望嗎?目前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小錢就非常幸運,得到了台灣同胞的幫助。默讀課文的3---5段,邊默讀邊用橫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1)學習句子“針頭向皮膚剌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在什麼情況下抽骨髓?

大家知道什麼是餘震嗎?(餘震是指大地震過後的小地震。)

那麼什麼是突如其來的餘震?誰知道?(播放地震的片斷)請看,這就是發生在台灣南投縣7.3級的大地震。(播放地震錄象)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台灣突然發生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無家可歸的達20萬人以上。”

有的同學發出了驚歎,太危險了,太可怕了。在這危險的情況下,人們最應該做的是-----但是,這位台灣青年卻----(全班齊讀這個句子)

為什麼?快速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來不及去空曠的地方(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將會在餘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竟比家人還重要,這真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呀!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麼大的(決心),多大的(愛心)。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台灣青年他想着什麼?想着自己的骨髓會帶給海峽那邊的小錢什麼樣的希望呢,我們來看看。

A、配樂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聽老師讀這段話,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同學們,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説説?

同學們,一聽説癌症,就會讓人想到什麼詞?(絕望、悲痛、死亡)

凋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把小錢比喻成什麼?

是啊,正直如花的小錢此時此刻就要凋零了,你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讀讀這個句子。

靜靜地,説明什麼?(奄奄一息,缺乏生氣)蒼白,(沒有血色,生命很微弱)

那麼小錢的希望有沒有成功,從哪句話可以看出骨髓已經成功抽出啊(3)學習句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骨髓從青年身上流出容易嗎?從哪個詞看出?指導讀一次又一次(讀出不容易)

從一次又一次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預設:針頭脱落、突然手術室裏的燈不亮了,設備落到地上,房子已經在搖晃,只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外面的房子倒塌了,此時)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從台灣青年身軀裏涓涓流出的難道僅僅是骨髓嗎?還有什麼?

(愛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小錢對生命的渴望,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就是深深的愛,這就是濃濃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同學們,請你用心體會怎麼讀才能表現出李博士、台灣青年這種不顧危險、忘我的精神呢?(齊讀第五段)

(4)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就在小錢等待骨髓的同一時刻,還有誰在為小錢的生命而奔波呢?師:讓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十幾個小時到底是怎樣奔波的?上午7:30,台灣花蓮滋濟醫院,一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8:50,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10:20,李博士帶着台灣青年的骨髓,從台灣花蓮起飛。11:10,飛機到達台北桃園機場。

下午2:15,骨髓運輸小組從台北桃園機場起飛,飛赴香港。3:54,骨髓運到香港特區。

晚上8:45,運輸骨髓的飛機平穩地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8:50,浙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將骨髓接到,警車開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護車開進了杭州,人們翹首期盼的生命火種,終於如期傳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術開始。

凌晨2:00,手術順利完成!師: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緊張、漫長、艱辛、艱難、爭分奪秒、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讓人牽腸掛肚、漫長而又短暫)

李博士為了幫助小錢,他有沒有休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連夜)。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們一起把對台灣專家的敬佩之情讀出來吧。

3、學習第七自然段

在這同一時刻,除了李博士,還有誰在為小錢的生命而努力呢?(兩岸的醫務工作者、家人、飛行員、司機等等)

為拯救小錢的生命,海峽兩岸那麼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師引讀:小錢終於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並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此時此刻,你知道生命橋指的是什麼了嗎?(用生命搭起的橋。用愛心搭起的橋。)

三、拓展延伸

1、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温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不顧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為他捐獻骨髓的台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把他寫下來!

2、全班交流

四、板書

22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橋的形狀)

(愛心的形狀,形狀內寫上血脈親情,世代相傳)

大陸小錢

台灣同胞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着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着台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能通過這一樣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真愛,感受到兩岸親情,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是語文教師的驕傲!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於政治課,語文課也不是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通過聽、説、讀、寫等一系列屬於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才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那麼,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把這兩者統一起來,把三個維度的目標都落到實處呢?這個問題是本次賽課的主題,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突然發現,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也就是説,在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展學生的語言為出發點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那麼,三維目標就自在其中。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着一種思維,承載着一種思想,藴含着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比如,我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的愛心,運用的是把一個自然段的幾個句子都跟沉着這個關鍵詞聯繫起來朗讀體會的方法,在這種瞻前顧後地閲讀與朗讀實踐中,對李博士博大愛心、高尚醫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這40分鐘的教學中,只設計了兩個層面的閲讀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初讀整體感知。這個層面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真正讓孩子把課文讀通,把內容説明白。我設計了這樣3個實踐環節:第一,自由讀,給足時間讓學生真切感知課文;第二,自主提醒詞語,給足空間與方法理解詞語,讀通長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聽讀檢查讀書效果和組織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給足機會讓每個孩子參與實踐。這樣的幾個可以説是很常規的學習活動過後,第一個層面閲讀目標就基本落實了。第二個層面是品讀理解內容、感悟精神。根據四年級上學期學生閲讀感悟能力的實際水平,我在這個層面的引導中採用了以讀代講、代説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2個實踐感悟到台灣青年的博大愛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環節,默讀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簡單標註感受;第二環節,交流感受。在第一個環節開始和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我試圖充分的發揮教師指導、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比如點撥默讀感悟方法;還有配樂範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台灣青年內心世界的想象中,通過運用恰當的詞語練習説話表達出來;以及通過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奔波、連夜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次會議理念的引導下,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體驗到了紮紮實實為學生的充實。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4

一、説教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台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運用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三、説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故事導入,引發愛:

1、講故事,談感受。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孩子正從自己五樓的陽台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試驗,讓這位母親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麼呢?

2、揭示課題: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慘禍,拯救了孩子。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我們要學習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

(二)初讀課文,體會愛:

1、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讀後你有何感想?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説你能理解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

(緊扣文本理解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感悟課文內容)

(2)回答問題2

(三)研讀課文,感悟愛:

1、學習課文第二段,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性。

如:小錢靜靜地躺在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得連紅潤起來。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2、學習3-6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劃出是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

(2)、有感情地練讀你劃記得語句或段落,説説理由。

(3)、學生交流體會。

(隨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的指導,指導學生如情入境的反覆朗讀,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從大地震剛過,台青年靜靜地躺在牀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體會台青年一心只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從禮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鎮定沉着,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晝夜,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醫德。同時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學習第7自然段

4、説寫練習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台青年相遇了,他會對台青年説些什麼?

5、學完課文,談談你對課題理解。

(四)拓展延伸,暢談愛:

1、組織討論;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班機,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怎樣?

2、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温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學生在欣賞《愛的奉獻》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後説説你的感受。

2、學生彙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症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裏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麼?

⑵ 帶着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台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4、學生彙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⑵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説──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後的一天,他終於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台灣青年,向對方説出你的心裏話吧。

2、指名説。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説,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