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雕塑

雕塑語言的探索分析的論文

欄目: 雕塑 / 發佈於: / 人氣:1.67W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用木材、石料、金屬等材料雕刻或塑造各種藝術形象;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雕塑語言主要是指用雕塑的手段來表達作者藝術思想的方式。

雕塑語言的探索分析的論文

1雕塑語言的功能

雕塑是人們審美認識的產物,其具有特殊的藝術改造性,用它可以實現美化環境、營造舒適氛圍、調節氣氛的目的,使工作與生活其間的人們獲得審美的愉悦,並潛移默化地淨化人的心靈。

在雕塑作品中,對審美意識的基本因素是通過可視、可觸摸的具象造型來實現的。雕塑有其三維立體和質地堅硬的特性,其藝術美的形式體現,就集中在外形韻律的控制;對於體積、塊而、線條和光影所產生的動感的把握;對於形體結構與所處的空間產生虛空間的調節和對於材料肌理效果的運用等等。如此等等的雕塑語言充分而又完美的統一的發揮,將把作品的審美功能推向一個絕妙的境地。其次,雕塑語言的功能在於其歷史價值與交流價值。雕塑是人類歷史過程的生動寫照,有使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啟迪教育後人的功能。不同時期的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內涵就用這種佔有實在空間的物質形態的語言給以不同的表達。由於雕塑作品材料自身的特點,它極易保存,具有超越時空的功能,直至數千年後的今天和將來它們還能繼續影響我們。雕塑藝術這種物化的永恆的文化功能是其他藝術形式很難取代的。交流是不同圈子的人與人之間一種不斷了解和熟悉的方法。想要達到相互借鑑,共同獲利,更好的發展的目的,那就必須交流。雖然對於人們的思想交流來説,語言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在這廣闊的世界上有許多民族語言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甚至有的一些民族並沒有其自身的語言,這樣我們有時便很難交流。可是有着相當豐富思想內涵的雕塑,它有着跨越時間和空間障礙的種種特性,它用它特有的語言(雕塑語言)使觀賞者與雕塑家交流,不論他們是否處於同一時代,還是是否處於同一地點,是否有着相同的語言,它都能多多少少地進行形象和內容的傳達。最後,雕塑語言還有着創造價值。雕塑的語言本身就是創造的體現。雕塑家首先作為一個人來説,他要實現其人生價值就必須去創造,通過創造出適合於人,適合於社會的一切有形或無形的資產來確立自身相應的位子。然後再是他們在創造立體的空間形象中,肩負着生存與發展的職責。在這過程中不僅有着許多辛勞和痛苦,而且還會有許多創造的幸福。當在人們眼中一件極為平常的.原材料,在雕塑家的慧眼識別發現,並且通過其不斷的藝術加工,將雕塑家內心思想,情感上的喜,通過雕塑的語言將其表現在原材料上,使之成為一件絕美的藝術品。

2雕塑語言的特徵

任何一件文藝作品都有其時代的特徵。雕塑藝術的作品也不例外。這不僅僅體現在題材、習俗、服飾、人物形象和作品的精神內涵等等,而且還在雕塑語言的表達,運用和處理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在原始社會,雕塑語言粗獷而樸實,是人類原始時期對生命意義的萌發和覺醒。當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之後,生產力和經濟上有了一定的發展。雕塑語言也隨之有了奴隸社會文明的時代特徵。在中國古代的雕塑語言中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如秦兵馬俑雕塑,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排山倒海的氣勢。又如西漢時期的霍去病墓中的動物石刻,凝重厚實的體量形體十分有張力。盛唐時期的雕塑,表達方式同樣體量巨大,但是那渾厚中有了些靈氣,那凝重中多了一切輕盈,奔放中帶着一點嫵媚。同樣,如古希臘的雕刻作品,它就具有高貴典雅的氣質,洋溢着健康和高尚的審美理想,從而體現了人生的壯美和永恆。古希臘的雕刻是運用了寫實的手法,比例勻稱。其雕塑作品的塊面之間的微妙轉折,使人感到一種純潔,完滿的和諧。就是這樣的雕塑語言現在還在向我們訴説着當時希臘社會的風俗,在向人們展示當時希臘奴隸社會經濟的繁榮。我們在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雕塑藝術從只為上帝服務的教堂回到了現實空間,人們的思想也從宗教意識中解放出來。這個時期的雕塑大師米開朗琪羅應用強悍的英雄氣概,強大的凝聚力,堅定的戰鬥精神的雕塑語言在大理石上表現其人物形象和內心活動。通過雕塑的動態和雕塑的表現手法來體現束縛與反束縛的強烈的內心矛盾和衝突,而造型的連貫和形體的流暢,是用來展示英雄人物的偉大。

在當代,雕塑的製作手段隨着經濟,生產力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由過去的雕和塑發展到釘擰、粘接、捆紮、焊接、堆放等等方式。雕塑的材料也由天然的土、木、石,到人造的無機非金屬,金屬有機高分子等材料,雕塑語言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有了極大的發展。從上而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時代的雕塑語言都有所不同,雕塑語言有着強烈的時代特徵。

3雕塑語言的與時俱進

西方的現代雕塑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這一時期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他把西方傳統雕塑推向頂點的同時也開創了現代雕塑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雕塑的空間佈局上改變了實體完美、和諧、均衡的傳統傾向,把雕塑體量佈局敞開,使實體與圍繞它的空間相互滲透,相互統一。這為以後的雕塑形式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雕塑的概念和雕塑的語言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中國的現代雕塑是從20世紀30年代從歐洲傳入,50年代以後受到了蘇聯全而而又深刻的影響,到了80年代是受西方“新潮”的衝擊。在這種瞬息萬變的時代要創造出既有傳統又是現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雕塑語言是極其不易的。後現代主義潮流適時地出現,它為沉浸在現代藝術危機中苦思冥想的人們帶來了新的目標,使藝術家們的心裏找到了新的平衡。其實雕塑語言只是一種手段和過程,技巧和表現變得次要了。這種藝術的走勢選擇了為擺脱樣式發展的窘境提供了一條出路,他就是不講形式,不講造型,甚至拋棄了雕塑語言,但實質上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逃避。這種從改變雕塑藝術的觀點出發,到疏離雕塑語言,由雕塑到非雕塑的藝術,這應該不是一種符合邏輯的發展道路。

雕塑語言需要走自己的路,它不用去承擔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無論是藝術形態,還是文化角色上的。雕塑語言在一定的形態範疇內有它的不可代替性。雕塑形態的概念可以擴展,雕塑可以吸收其他藝術的綜合性和靈活性。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雕塑語言能更稱職地擔負起應有的時代角色,它正勇敢地正視自己,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並與時代的文化問題和文化需要相結合,與時俱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