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4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菜根譚》的讀後感1

佛家有言“心靜自然涼”,與《菜根譚》有異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靜的山林中也體會不到的寂靜,心中虛脱明淨的人即使在夏日裏也能得到清爽,在嘈雜的躁市也能心靜。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祿整天心浮氣躁,惶惶不可終日,若得若是若即若離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個人間仙境也無福消受;但是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簡單,他的人生會很輕鬆,這也是把物慾看透了的表現,他明白錢財乃身外之物,內心純潔才是最重要的。

陶淵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隱士的典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見。但是他那種清高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內心而不是表現在外表的高傲,這也是洪應明所認可的高尚。

洪應明對叱吒政壇的風雲人物説要學會激流勇進明哲保身,對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説要苦中求進永不言棄,對整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人説要內心持淨以修其德,對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説要虛懷若谷虛心謙卑,對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説要仁者無敵。

嚼着菜根香,體會世海滄桑,讀懂人生哲理,導航着未來的方向!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説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才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村,那裏很窮苦,他們在那裏幹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裏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村裏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為什麼呢?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快樂的環境中很快樂,這不是真的快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境中仍然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我終於知道了,我在學校裏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中取得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

我一定會做到這些的。

《菜根譚》這本書是對我有好處,我會把這本書保存得很好,認真學習。

最近,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彷彿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説“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説,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説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閲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盪滌人心的積鬱,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的讀後感2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鉅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為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這樣處理的。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於一個人來説,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我們作為教師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師愛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多少的快樂、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説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説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菜根譚》的讀後感3

應該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學算使人精密。”讀了融會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繩鋸木斷,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能吃苦清貧的人,可成為大事。

《菜根譚》是一位高人,把自己的人生哲理和經歷,盤托出的給大家學習和參考的結晶。個人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任何人都需要消化和細讀,是一本奇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為:“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商業大亨,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其他人都喜歡研讀《菜根譚》,因為這本書是一本修身養性,充滿了哲理味道,管理方法的書。我讀《菜根譚》,我覺得是一本為人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書:簡單的故事,樸素的語言,研讀起來津津有味。

作為職業經理人,讀了這本書,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發。我們要有“不昧已心,不盡人情,不歇物力”的待人待物原則,更要有“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堅韌精神。還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

山珍海味,也不過是一日三餐;流行時髦物外,也是曇花一現;那些經久不變的,長久的就是簡單的,平淡的“粗茶淡飯”生活。不管是富貴也好,學富五車也罷,我們是要踏實,低調,“誰家煙灶無煙火”?當我們遇到苦難,或者開心時,要堅信“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的諫言。一個人,不可能一天,一個星期都是一種狀態的。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大人,父母,領導,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人一生要多讀書,更要讀好書!

  《菜根譚》的讀後感4

寒假剛放假就匆匆趕回老家陪護生病住院的老母親,其間也沒有多少時間能靜下來讀讀書。春節後,老媽媽身體狀況逐漸好轉,照顧她的間歇有了些空閒,想起來5年前給孩子買的《菜根譚》可以拿來讀一讀。選《菜根譚》的好處有一點,因為書中主要是一些短句箴言,隨意翻開一頁就可以讀,讀得很隨意,斷斷續續,儘管看得不完整,但對書中內容多少有些感觸。

《菜根譚》是一本小冊子,書中對於為人處世、治國安邦有很多獨到的.見解,雖然其中不免有機巧、圓滑,但是總體上講是要人富於通變,淡泊名利。説毛主席非常喜歡《菜根譚》,他説:“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這也是書籍所帶給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個讀書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在心靈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漣漪,讓人在繁華中不恐懼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塵囂,相信《菜根譚》就是這樣一本書。

下面摘錄一些比較喜歡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勢力分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慧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這也就是我們歌頌蓮花的原因,不是因為蓮花本身多麼美麗,是因為她出自於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潔淨,在這個繁華的社會裏我們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對於金錢、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點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沒有回頭路;對於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點的畏縮和退卻,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互存。”應該如何處世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這是中華文明、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表現。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樣才是做人的好榜樣。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道德是功業的根基!因此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如果不能有最基本的天理道德,那麼不管現在賺多少錢、有多少名譽和地位,倒台被唾棄的一天是遲早要來的,例子太多。

“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厲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我們現在所處的大環境、小環境順境多,逆境少,因此越是順境的時候我們越要時刻提醒自己,任何逆境都是對我們自身的挑戰和考驗,也是讓磨練我們意志和品格的最好機會。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身邊很多朋友、前輩,看他們做人沒有什麼特殊的,就是保持了淡然、平靜的本性,沒有嬌柔和做作,都是學習的榜樣。

“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這句話是對管理者提出的忠告!每個領導身邊都會圍繞大批的人,什麼樣的人都可能有,如何用人、如何聽,這提出了很好的解決建議:不要偏聽偏信,不要自視過高,不要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使用別人的長處,不要因為自己能力低就嫉妒別人的才能而不敢使用。我要深思!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知足者常樂!更快、更高、更強是我們最求的目標,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在追求目標的旅程中我們應該如何放鬆自己緊繃的心絃呢?這是最好的建議吧。

“爭先的路徑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豔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做人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耳,即人世之機阱。此處着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這句話,很值得深思警醒。

《菜根譚》這本書好不好取決於個人的理解吧,雖説不是什麼四書五經,佛道經典,但我認為它關於人生的道理還不錯,生活中若是遇到一些煩惱,去翻翻這本書是有所裨益的。

  《菜根譚》的讀後感5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的著作,作者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他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書寫出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

《菜根譚》共分前、後兩集,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

作者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通俗易懂的闡述出來,使人讀的咀嚼玩味,體會到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等,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菜根譚》,感受書中的博大、淡泊、寬容與善良,習得無處不在的謀略和智慧,得到善意的忠告和警策。

如: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揭示了沒有人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後,是長期不懈的默默的艱辛付出。

如:應酬;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方圓結合,堅守底線而又積極應對。

如:評議:物莫大於天地日月,事莫大於揖遜徵誅;子美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康節雲:“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徵誅一局棋”。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矣。對待工作、生活中的問題,用廣闊的視角去看待,用包容的胸襟去擁抱,將會看到別緻的風景。

如:閒適:晝閒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狐眠敗砌,兔走荒台,盡是當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盛衰何常,強弱安在。世事變化無常,對得失不必過於喜悲,用平和的心態迎接、化解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困境。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坐觀天外雲捲雲舒”,“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簡單的詩句,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彰顯了生活的本原和方向。它們牽引着我們追求靈魂的充實與聖潔,追求情懷的虔誠與温馨,追求心境的坦然與淡泊,追求奉獻的自甘與堅守。

選上一段空閒的時光,泡上一杯淡淡的苦茶,坐上一個簡陋的椅子,清空自己紛亂的心靈,捧起薄薄的《菜根譚》,緩緩翻動、細細研讀、慢慢咀嚼、靜靜思索,將會收穫到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沉甸甸的禮物。

  《菜根譚》的讀後感6

初讀《菜根譚》,就知道其中藴含的生活哲理、處世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理解通透的。只能摘其中一些感觸良深的道理,談談自己的淺薄的理解。細嚼菜根,精做百事。

霽天青日,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蔽,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大自然從不停止運動變化,天體的運行也不會受到絲毫阻礙,人的心也要像大自然一樣,一刻不停地變化發展,而不為外物阻礙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封城”引發了很多擔憂,學生怎麼上課?員工怎麼上班工作?但很快疑慮就被打消,每個人都開始遠程辦公,線上辦事,每個人都自主地參與到抗疫戰爭中,我亦是如此。

由此看來,“變”就是存活的能力。

琴棋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琴棋詩畫、山川雲物,這些事物本身沒有固定的品性,是隨着人們的見識不同而有高低的領悟,所以閲讀書籍與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志趣。

洪應明的悟性與志趣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在忙碌採蜜的蜜蜂上看到人情世態,由回巢棲息的燕子感受到清雅的情趣。他認為研究學問的人要有清明的領悟能力,和事物接觸的時候都會有所領悟。

當然,與我一樣的尋常人,也不必過於苛責自己,而今是實踐出真知的時代,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對“悟”也需要有新的理解,我認為就是要勤于思考、敢於質疑、遇到問題想過辦法解決。

大概也沒有人會拒絕提升志趣,只是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着眼當下,一步步積累就好。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玉石從石頭中產生,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往往存在於身邊平凡的事物中!

淡薄之士,比為濃豔者所疑;檢啻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洪應明在書中多次提到不要刻意顯才,他説取得功名、事業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謙虛的美德,這樣才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他勸誇耀自己學識的人不要誇耀自己的財富,誰家灶下沒有生活煮飯呢?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積蓄才華,並時常自我反省,是否刻意顯露自己的才華。

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這大概就是謙謙君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