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烏塔》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塔》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烏塔》讀後感(集合15篇)

《烏塔》讀後感1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學完以後,感觸頗多。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僅有14隨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烏塔特別細心,先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的路線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她自立,不怕苦。中國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讓孩子受一點苦和委屈,而烏塔的父母卻覺得:愛孩子,就必須讓她遭受一些折磨和鍛鍊。

讀了本文,我思緒萬千,我們同樣是孩子,卻與烏塔有這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我已經是4年級的學生了。每天的日常生活還要爺爺打工賺錢,而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各國,自己來賺錢。我總是跟爺爺奶奶要錢吃吃喝喝。烏塔一個人能能獨自出去旅遊,而我上學的時候,獨自一人過馬路還有些驚慌失措。

和烏塔對比,烏塔就像一棵小草,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奮力生長,無論遇到怎麼樣的困難和挫折,她都能坦然面對,讓自己在磨練中成長。

讀了這個故事,烏塔的所作所為深深的感染了我。我雖然不能像烏塔那麼去跨國旅行,但是,一定要學習烏塔的自立自強。自信的精神,做一個合格的好少年!請大家相信我!看我的行動吧!

《烏塔》讀後感2

家長的嬌慣是導致孩子不能獨立生活的主要原因。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中國家長就像保護金銀珠寶一樣護着,摔了要上去扶,渴了馬上就給水喝,餓了馬上就給孩子買零食,一出校門就立刻幫孩子背書包……就是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使孩子心裏產生一種依賴性,即使年齡再大也無法脱離父母獨自謀生。要知道,中國孩子的獨立生活年齡是25歲左右,而英國卻是20歲!

但是,班上能自理的同學也不少,自己在家也能照顧好自己,可以自己做飯、買菜、洗衣服等待,把家裏打理的井井有條,像一個小大人一樣。

四年級:胡司昂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受到烏塔獨立生活能力強,不依賴父母。反觀中國,一系列的問題擺在面前,幾乎家長都嬌慣着孩子,不讓孩子們獨立自主。孩子們也成了一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你不必驚訝,你的周圍有很多人就是這樣,甚至就是你。

我們已經國小四年級了,不獨立的'表現也隨處可見。我們班的小一同學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現在還和外婆一起睡,書包也要我們幫他提,作業經常不帶來,就連擦個黑板都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弄好。可他卻一點也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依然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我希望中國的孩子們以後能夠早日獨立,不依賴父母,用自己的雙手撐起美好的明天!

《烏塔》讀後感3

看了Uta這篇文章,覺得Uta是個細心又大膽的德國女孩。每當她去一個地方,都會先查一下派出所的電話號碼,免得讓父母擔心,或者給父母打電話寄明信片。她很細心,願意學習。她花了三年時間準備去歐洲旅行。烏塔獨立自主,所有的路費都是自己打工掙來的,沒有花爸爸媽媽一分錢。她的父母讓烏塔親自去體驗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佩服Uta 14歲就能一個人去歐洲旅行。

Uta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準備去希臘。

我的暑假,時間一般都是父母安排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老師留下的無聊作業上,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遊。或者説,時間是花在舞蹈課上練習舞蹈。真的很希望一個人去玩,但是父母能支持嗎?當然不是。這就是為什麼我休假時缺乏自由。

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遊計劃,Uta花了三年時間做準備,閲讀這些國家的相關資料,努力賺錢支付差旅費。

我也去過很多地方旅行,當然是和父母一起旅行,旅行路線是父母安排的,旅費也是從父母口袋裏拿出來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和父母一樣在反思中國教育

《烏塔》讀後感4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認識了一個自立自強、細心、有膽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僅十四歲、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個人遊遍全歐洲的故事。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籌備旅行,為了 掙旅費,她利用課餘時間去發廣告單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讀到這句話時,我已經面紅耳赤了。自己平時做事衝動,也沒有周密的計劃;不像烏塔這樣做事井井有條,考慮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長擔心自己出事而打個電話報聲平安······這些事都歸功於她的努力和認真、獨立與自信。想到這裏,我心裏又多了份自責。

是的,一般我們在家裏就是看書、玩電腦、寫作業、看電視, 或只在近處玩耍, 幾乎沒有家長讓自己的孩子獨自出來旅遊。很多同學成了家裏的“小公主”、“小王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我們的.家長愛我們,時刻怕我們走丟、怕餓着、凍着、摔着,因此,我們常常被他們帶在身邊。

中國的家長:“風雨之後見彩虹”。哪怕讓孩子碰碰釘子、摔摔跟頭,也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認識世界的機會呀!也讓我們尋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長們,您是想讓您的孩子變成風雨中挺拔的小草還是温室裏嬌嫩的花朵;想讓他變成狂風暴雨中展翅飛翔的雄鷹,還是鐵絲籠裏漫無目地的金絲雀?

向烏塔的父母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向烏塔學習,讓我們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強。

《烏塔》讀後感5

昨天晚上讀了《烏塔》這篇文章,為烏塔的勇敢!獨立!有主見!做事有規劃性不盲目而深深的震撼!

文章講的是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烏塔為了出國旅遊,用三年時間做準備,如她親子設計了旅行路線,急用週末時間打工掙旅遊費,閲讀資料和有關這些國家書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給家人寄明信片。同時,課文還描寫了烏塔關心中國小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機會。文中的烏塔認為,父母愛孩子,就應讓他們單獨出門,親自出去看一看等。這些,都反映了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識,做事有規劃性。

這就讓我想起了暑假裏,我們到堯山去,我和兩個孩子一起查關於堯山的資料,從封丘縣城到堯山大概需要花費多長時間,玩漂流時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會需要帶哪些東西?兩個孩子經過一次小小的出行,學會了查地圖,學會了做事前要做好準備是多麼的重要,因此堯山之行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堯山歸來,孩子們對自己的課程也進行了規劃,妞妞説:她對數學成績不夠滿意,就數學一學科提前進行學習,對於沒有弄懂的`做了重點圈畫,還準備了錯題本,新學期裏,數學成績就比以前來説有了明顯的進步!兒子的英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與孩子們對自身學習的規劃是分不開的!

其實,不論學習還是生活,獨立自主,並對自己的階段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條不紊,經過不斷努力,才會在自己的規劃下走向成功!

《烏塔》讀後感6

烏塔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女孩,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這個女孩在獨自遊歐洲時旅館認識了作者的故事。

當我讀到文中的“這次趁暑假遊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時,我深有感觸,一個才14歲的孩子,居然獨自一人去遊歐洲,而我幾乎什麼事都要父母幫忙,猶如温室裏的花朵,沒經歷過挫折和困難,依賴性很強。遇見困難很少會自己解決。

我想:中國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嬌生慣養,一受到挫折就不行了。而烏塔卻經歷着挫折和困難,獨立,自主。中國的孩子長大後會教育他自己的孩子,那個不能做,這個也不能做。但這樣會毀了孩子的一生。而烏塔會教育她獨立,自強,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意志,還會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件事只有我們親自做了才會認識它的真正一面。

學了《烏塔》後,我想對中國孩子説:“不要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雄鷹搏擊長空!”也想告訴中國的父母們:“請你們不要過分溺愛於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放手吧!”

《烏塔》讀後感7

剛讀《烏塔》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覺得非常驚訝,因為烏塔只有14歲,卻一個人出國去遊玩好幾個國家。讓我跟烏塔相比,差距可真是太大了。她敢出國遊玩,而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在家,一個人去領牛奶都不敢。

一次,媽媽叫我自己在家,她去半山的胡慶餘堂取一下中藥,我連連擺手:“不要去嘛,明天去也可以呀,為什麼非要今天去呢?而且我也蠻想去的。”

“不行!今天的`事情不能拖到明天去做,你一起去會浪費時間的,在家裏學習更好!”媽媽生氣地説。

“討厭。”我説,“我非要去不可,我作業都做光了呀!”

“那你在家看電視吧,反正就是不能去。今天,剛好可以給你練一下膽量。如果你一個人在家,回來時,我給你一份禮物。”媽媽不想被我説動。

“唔,唔。”我假裝哭起來,開始耍無賴的“必殺技”了。可媽媽看這一招,早就看膩了。她説:“別裝了,我不去就行了嘛!”當時,我高興極了,可現在想想,我當時失去了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為何而高興呢?

還有一次,媽媽在做早飯,叫我去拿牛奶,我死也不答應:“我怕坐電梯,下面太冷,等一下吃好飯再去拿吧!”也許是那時媽媽心情好,所以就放我一馬。

現在讀完《烏塔》這一篇文章以後,我打算以後要勇敢一點,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膽小了。

《烏塔》讀後感8

烏塔是一個德國的女孩子,十二歲了,她經常自己遊歷歐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遊覽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要去希臘。

我很驚訝,烏塔自己能遊歷歐洲的很多地方。我已經十歲了,都不敢自己出遠門。十多年前有一次,日本和中國的孩子一起去野炊,日本孩子都在做事,而中國孩子卻什麼都不幹,在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孩子在生活自理、應對挫折方面仍然比不上日本孩子。我現在如果出門旅遊,也是和父母一起去,我去過上海、北京、野三坡……

我和爸爸去上海世博會時,門票、火車票都是爸爸買的'。乘火車的人很多,水泄不通,上不去車時,我和爸爸只好從別的車廂進,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如果別的地方也很擠,只好跟着擠進去了。到了世博會之後,我和爸爸人生地不熟的,靠找人問路、看地圖,或者看手機上的GPS功能才能找到路,一路上很多事情是爸爸做的,我也只是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爸爸拿一些包。

我要向烏塔學習,要自立自強,自己解決問題,增加見聞。我已經會自己坐公交車去上學或去姥姥家。我還要學會問路、看地圖,還要會自己制定旅遊的計劃。

《烏塔》讀後感9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羅馬碰見了一個名叫烏塔的14歲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烏塔告訴作者,她在此之前已經去過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遊覽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要去希臘。她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把時間和遊覽路線安排得很妥當,還利用週末的時間自己掙旅費。

我讀了這篇文章,感到非常吃驚,一個14歲的女孩子,竟然自己一個人遊歐洲!在我們中國,這是很不尋常的。中國孩子們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根本沒有自理能力,有的甚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人們都太嬌慣我們了,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我雖然不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我不會自己洗衣服、做飯,我只會洗一些小東西,而做飯我必須要媽媽指點。

我看過的.許多書中都寫了外國孩子自己掙錢的事,他們週末去別人家看管小孩子,就像保姆一樣,還幫助鄰居、朋友遛狗,或自己發廣告單、撿瓶子賣錢之類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零花錢,從不向家長隨意索取錢去買玩具或不必要買的東西。

我真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像烏塔一樣有自己生活的能力呀!一個沒有獨立性的孩子,將怎樣面對未來的考驗,將怎樣渡過生活的難關?努力吧,從現在開始,不依賴父母,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

《烏塔》讀後感10

在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烏塔》。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她自己遊歐洲而且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作者問:你一個人嗎?”烏塔居然自然地回答:當然。”從這裏可以讀到烏塔的自立自強的能力和烏塔的勇敢。

真是讓我慚愧。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相信。”這裏説明了中國的.父母對孩子們的封閉式教育,所以如果在中國有人説自己的孩子是獨自一人旅遊的,大多數人都會以為他在騙人。

烏塔的旅費你以為是問父母要的嗎?錯!烏塔的旅費是自己掙的。烏塔在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的時候還會去別人家陪小孩玩。説明了烏塔非常期盼這次旅行。烏塔為了去旅遊,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呢!

讀《烏塔》這篇課文,我想到了以前的我比不上烏塔的事情。以前我在早晨起牀,一雙襪子都讓媽媽幫我拿,洗澡的時候沒有爸爸的陪伴我都不敢去。媽媽讓我去超市買東西,剩下的錢都不給媽媽,而是自己拿着,現在我讀了《烏塔》,感到十分慚愧。

並且現在中國父母不讓孩子們完成自己喜歡的事,其實等於害了我們一生!我現在只想對父母説:爸爸媽媽放手吧!讓我們完成自己的夢想吧!讓我們從你們百般呵護的籠中飛向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11

烏塔,僅僅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遊歐洲!這對一個沒有單獨旅遊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烏塔為了這一次的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而且,這次的旅費沒有從家裏面拿一分錢,而是靠自己去餐廳和超市、還有發報紙和廣告單自己辛苦掙來的!

我讀完之後,心裏掀起了無數個波瀾。因為我是個十歲的孩子了,從來沒有離開過爸媽,更不要説自己外出和旅遊了。這還讓我想到了那一次:因為我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都會去上英語課。吳老師有次讓我們去青島日照三日遊,誰想參加誰報名。我興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結果爸爸一口否定,“你還小,以後會有機會的”。我傷心的回到了英語班,看着同學們高興離開時的身影,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後來同學們回來了,向我講起外面的風景和拾貝殼的感受,我心裏即替她們高興,又感覺她們像是在諷刺我。

有的家長就是太“愛”孩子了,為什麼在愛字上加上引號呢?因為這是錯誤的愛。為什麼烏塔的爸媽敢於讓烏塔獨自一人去旅遊歐洲呢?難道她的爸媽不愛她嗎?不是的,烏塔的爸媽只是想鍛鍊孩子的獨自能力。中國的爸媽真們是把孩子是“捧在手裏拍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過早的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温室裏的花朵,不想做籠中之鳥,我們要做雄鷹、暴風雨裏的雄鷹!

《烏塔》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後,感觸感染頗深,受益匪淺。 《烏塔》這篇文章講了中國的汪曉潔在羅馬的一家青年旅館中熟悉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一人遊歐洲的.事。汪曉潔説:“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遊歐洲,假如不是親眼所見,我毫不會相信”。這句話説得太對了,假如我是汪曉潔的話,我也不會相信的,我沒想到烏塔竟能如斯自立—竟能獨自一人遊歐洲!更讓我驚訝的是:她竟然拋卻了週末休息和玩耍的時間往掙旅費,而且不向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可再想想我,有時候讓我跟目生人説一句話都是難事,就更別説獨自旅遊了。現在中國的許多孩子都缺乏獨立性,處處依賴父母,慢慢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而父母也過分溺愛孩子,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可烏塔不是這樣的,當烏塔問汪曉潔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行時,汪曉潔一時語塞。所以歸答説:“在中國,向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裏的法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往玩,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遙門。”汪曉潔本想這是一個盡妙的藉口,但汪曉潔錯了,她立即遭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她説自己也是家裏的法寶,親人們也很愛她,可她們有時單獨出門,有時一起出往。烏塔我真敬佩你,我一定會學習你的獨立性,做一個各方面都好的學生。

《烏塔》讀後感13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一個十四歲小女孩能夠有勇氣獨自遊歐洲,並且旅費也是自掙的。這種本事深深的`感動了我。這是怎樣一種勇氣,怎樣一種自豪?

是啊,像烏塔這麼大的孩子獨自旅遊爸爸媽媽都不讓她獨自一人外出,烏塔為什麼能出去旅遊呢?那是因為烏塔的獨立啊!在生活中媽媽總是慣着我,渴了送牛奶,餓了遞麪包,所有事情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才有了依靠、不獨立的壞習慣。烏塔的獨立和不依靠我們有嗎?有,只是被依靠的土地深深覆蓋了。

記得二年級,我十分渴望自我回家,媽媽擔心我,怎樣也不肯,我又哭又鬧,媽媽沒辦法了,只好讓我一個人走。當我獨自一人自我走在馬路上,一道道風景映入眼簾,小草探出小腦袋,花朵綻開了笑臉,小鳥在嘰嘰叫着,都預兆今日將是完美的一天,旁人見了都説我是個勇敢的孩子,使我心裏不禁飄飄然起來一種自豪感。這時我突然聽見一個人打電話聲音十分耳熟,我轉頭一看,是媽媽!我立刻感到萬分羞愧,看來媽媽還不相信我,我已經長大了,有這種本事。

花盆裏栽不出鮮花,鳥籠裏飛不出雄鷹。爸爸媽媽請您們放手吧,讓我們像一隻小鳥在天空裏自由飛翔吧!

《烏塔》讀後感14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文中的烏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課文寫了“我”在羅馬認識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她住在德國的漢堡,她要獨自一人遊歐洲。

烏塔為了這次旅行做了充足的準備。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通過閲讀一些書籍瞭解各國的風情土人情。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在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名信片,給家人報平安,讓家裏人放心,她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烏塔的自立能力真讓我敬佩!

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愛,把孩子疼愛得像小皇帝一樣,事是操心。從來沒有經歷過何事事非非,風風雨雨。當我們出門時,父母總千叮萬囑,有時還要有人陪我們出去,“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天中午,媽媽在做飯的`時候,發現家裏沒有鹽了,讓我去買一袋回來。我買了一袋鹽,回去了,剛走到大門口,見媽媽過來了,對我説:“你走得太慢了,是不是受傷了?”我哭笑不得。可見媽媽多操心我啊,甚至懷疑我連一袋鹽也買不好。

“花盆裏長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父母應該放心的撒開手,讓我們多鍛鍊自己,像雄鷹一樣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

爸爸媽媽,請讓我們單飛吧,讓我們有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籃天吧!

《烏塔》讀後感15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烏塔》。講的是一個十一歲的德國女孩兒獨自遊歐洲的故事,表現出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但同樣是家庭教育,為什麼在德國與在中國差別那麼大呢?這個問題令我疑惑不解。經過仔細思考,我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因為中國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曠世奇寶”,驗證了一句老話:捧在手裏怕丟,含在嘴裏怕化。這就特指中國家長對子女的態度,而外國家長卻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生活意識,所以他們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比我們強。

有的孩子會説:“我們也想獨立呀,但爸爸媽媽不會放心的!”那麼父母為什麼不放心呢?我們先從自身找到原因吧!記得有一次,我答應媽媽第二天自己到外面買早飯,結果第二天光顧着玩兒,早把答應媽媽的話忘到九霄雲外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意識,要向烏塔一樣,膽大、細心。當然,這裏説的並不是獨自一人遊歐洲,而是讓我們端正學習態度,不讓家長操心!

Tags:讀後感 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