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4.58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

愛馬兩三歲時我寫過一篇關於睡眠的博客,結尾我説,這篇文章只是寫下來,但是對於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現在覺得對的未必以後也覺得對,因為育兒方法的對錯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十幾年後才能見分曉。

如今隨着(愛馬的)妹妹的成長,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她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睡着後總會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執地在黑暗中盼她快點睡着,麻痺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為她長大了就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讓愛馬的牀緊挨着我的大牀,她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回想20xx年時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是多麼扭曲的:從出生起就不讓多抱孩子也不讓搖晃,怕孩子從此依賴大人的懷抱,否則不肯入睡。餵奶要三個小時喂一次,導致大部分母乳餵養的媽媽看見寶寶剛餵了一個小時就餓了,便以為是自己的奶水不夠而開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極易消化,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個多小時喂一次很正常。還有月子裏訓練定時把尿,偶爾把到了就以為孩子學會了,其實孩子兩歲左右括約肌才發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過早的把尿訓練既對嬰兒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頻……各種規矩無疑是在製造軍事化管理的標準寶寶!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國著名皇室育兒師的書,當時極為流行,書裏嚴格規定了出生後孩子各階段的吃奶、睡覺、作息時間,並要求哪怕早上六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説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説,任何孩子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基本上都可以在滿月時就睡整覺!多麼可笑的目標啊!只要是一個人,總有一天會睡整覺的,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現在的(愛馬的)妹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就已自然睡整覺了,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寫給正在糾結或未來會為各種養育問題着急,或者總在跟別人的孩子比的媽媽,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裏對自己説:“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2

龍應台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沒有……可能是因為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説……

孩子,你慢慢來,是朋友推薦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壓根就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一樣,週四在噹噹下訂單,週五收到書,或許是因為“樂學會”,所以我花了3小時不到,就把這本書看完,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就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散文或記事文?

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遊,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説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彷彿似跟你説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其實很薄,內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3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

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台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温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

或許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於描寫親子關係的文章特別的喜歡。總能在這些文字裏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看這本書的過程裏,心裏都懷着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台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

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係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麼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讚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採取的態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後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心裏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願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4

好温暖啊。每一個字都會有畫面浮現,每個畫面又都顯得如此温柔。一直覺得小孩子的教育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作者在好多事情的處理上都温柔又細膩,例如飛飛剛出生時怎麼讓安安覺得寵愛沒有被分走,例如弗瑞第在超市偷東西時讓安安知道什麼是“共犯”。把孩子教育成“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原野上有一羣乳牛,成天悠閒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安安十九歲時説:

就在我寫的此刻,更多的回憶一點一滴地滲進我的思維。以我和弟弟、和母親的關係來説,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這兩個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較覺得他們是我的摯友。

這可能是所有人都羨慕的關係吧。整本書都透露着作者對孩子的愛,以及這個家庭濃濃的幸福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5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悦,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説着説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6

之前只讀過這本書的片段。現在全部看完。更感覺到龍應台褪去作家模樣後母親的樣子—細心、耐心,靜候孩子們成長。這本書以孩子的視角或母親的視角描寫孩子成長曆程,極細微的日常被描寫得極温暖,這本書讓中國家長翻閲後,第一個浮現的詞語應該是“陪伴”吧。想起我小時候,不愛吃飯,最不愛吃早餐,於是母親就把我抱在膝上,每天一個童話故事,説一句故事,為我一口粥,這樣我才乖乖地吃飯。就像安安聽媽媽講故事那樣,我總是有無數的問題和好奇心,母親也是笑着、耐心地回答我。記得她給我講萵苣姑娘的故事,當時就問媽媽:萵苣這麼好吃嘛,那個丈夫都願意偷巫婆菜園裏的東西!還有還有,那麼媽媽為什麼這麼嘴饞呀,非要吃萵苣,比我還不乖。那天晚餐,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出現了一盤萵苣。

還有我父親,他愛看武俠小説和四大名著,最喜歡給我和弟弟講武松打老虎的那一篇,每次都講不完,有次他想睡覺了,便乾脆講到:武松喝完酒後,就困了,就在客棧睡下了,哎呦,武松困了,我們三個也睡吧,爸爸好睏啊。

想來這些都是十分温情的細節。陪伴真的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7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話,講的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怎麼贏?才算是真正的贏在起點,又贏在終點呢?

一般孩子開始上學後,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家庭作業,而這個作業的問題,在上海,或者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就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孩子的作業可以用浮雲來解釋,可是,就孩子而言,作業簡直就是惡魔,他們能花2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玩,卻只能在寫作業上堅持五分鐘之久,五分鐘後,無論作業有無完成,孩子肯定會做一些和作業無關的事,比如玩玩筆,折下飛機,看看窗外,發發呆,或者出來找找媽媽在幹什麼……

這種走神,對於孩子來説,是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美國的孩子花1個多小時寫作業,日本的孩子話3個多小時,中國的孩子呢?8個小時……即使我們有多大健忘症,忘記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關於不願意寫作業這件事,或多或少多應該還有點印象的吧。自己當年有多麼不願意寫作業,自己又是如何面對老師的質問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贏在起點,或者以這種方式來贏,輸一點點又如何呢?

早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政策,因為當時的大背景,父母總希望我們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們好,不論我們是不是做得到,那時,我們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驕傲,唯一的談資,唯一的希望……那麼,才走過那段路的我們,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願意走的路呢?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8

第一次翻閲《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是單純地從一個教師的視角去翻閲這本書。而那時候,吸引我去看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本書並不厚,另一個便是封面的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在沒有自己的孩子前,這本書我並沒有完完整整地去閲讀,書中講到安安出生至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我只能去想象那種畫面,甚至會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但確實也是記不起自己那個年紀發生過的那些事。而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漸漸與了書中描寫到某些事情達成“共識”,從而我又重拾此書,繼續翻閲……

書中每一篇小文章裏,作者把自己對孩子的愛描寫得淋漓盡致,看着書腦海裏似乎就不由浮現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場景。從孩子的出生開始,作者龍應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圍,在《初識》中,8個月大的安安已會咿呀做聲了,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鮮感。每天早上,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媽媽每天晚上都給安安念故事,但她會有選擇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書一律不要。因為“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這便作者龍應台教育藝術:慢與愛。

在日常孩子的教育中,家長們總是催促着孩子“快、快、快”,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保持着衝刺狀態,我亦是如此。

我的孩子是一位讀中班的男孩子,名字叫圳圳。在我心目中認為男孩應該具備果斷、堅決的品質,而圳圳目前的情況卻和我心目中男孩的樣子相距甚遠,因此我有時候顯得非常急迫,甚至有些不耐煩。有一次,我與他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尋找秋天的色彩,於是我帶他去了一片小菜園,菜園裏有玉米、南瓜、油菜、花菜……我對圳圳説:“你快去找一下菜園裏秋天的顏色,再挑一種你最喜歡的顏色。”圳圳雀躍地跑進了菜園,我在後頭跟着。圳圳一會兒蹲在油菜地旁摸摸油菜葉,一會兒去挖挖土,時不時還叫着“媽媽,你來看呀!”而我顯得有些不耐煩並催促他:“你快去找呀,不如就去看南瓜吧!”圳圳似乎對玉米更感興趣,而當時我也不顧問他的意見,扯起他的衣袖便到了南瓜藤下,拍了照完成了記錄紙便又扯着圳圳回了家。

圳圳剛進入菜園的時候,可以看出來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他對這一片菜園充滿着好奇,在他叫我來看的時候,是想與我分享他的發現,而我卻沒有給他正面的迴應,反而催促他,甚至強行決定讓他去看南瓜。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其實我應該比普通人更明白成人在教育中要做好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主導的作用,可是在很多時候,急切地想讓孩子直擊重點,無形中就讓孩子變成了讓成人“牽着走”的結果,而“牽着走”的路線和速度是成人想要給孩子的,而非孩子自己決定的。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充滿着太多的未知與變數。我們是應該尊重一下孩子,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了,畢竟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們作父母、作老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雖然,打破慣性思維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但“孩子你慢慢來”希望成為我們的口號。

書中所藴含的愛的感覺,就像春季的氣息,慢慢飄到我的心房,讓人放鬆沉靜。讓教育“慢”下來,讓孩子“慢慢”來,我們需要的就是等待着他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9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讀完這本書。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講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麼到班裏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常不經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説完後意識不到有什麼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麼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裏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0

利用週末,再次逐字逐句的讀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當父母的我們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很多的父母對孩子有着過高的期望,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將自己的未完成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每天讓孩子在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間來回奔波。其實對於每個人,可能留在記憶最深的還是那些快樂玩耍的時光。

只有真正懂愛的母親,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的柔情萬丈,感動着同為母親的我。

不管孩子走得多麼慢,回憶起來,孩子都是倏的一瞬間,就長大了、就離開了,漸行漸遠,唯有兒時血濃於水的親情經歷與記憶,一輩子,受用不盡,那些温馨甜蜜的陪伴記憶,成為父母的生命之光。猶記得十八年前的酷夏,初為人母的我,激動之於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可一轉眼,孩子就已離巢,獨自遠行,留給我的只有無盡的回憶與思念。

父母,肩負着孩子成長的重任,完全放手也不行,管太多也不行,必須小心翼翼,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找到你與孩子之間相處的那個點、那個度。雖然不管父母怎樣做,孩子都會長大,但孩子怎樣長大,卻是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父母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在孩子出現問題時,能夠保持冷靜、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蹲下身子,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可。這些道理,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懂,可是真的要做到,卻很難,多數時間是血壓升高並伴隨河東獅吼,很難靜心靜氣的和孩子溝通、交流。

陪伴,是最温馨甜蜜的回憶,陪伴兒子讀書學習,送他學游泳、練武術、打羽毛球,幫助他養蠶、養蝌蚪、養金魚,週末全家一起打羽毛球,節假日一起出遊,一起參觀各種展覽。工作之餘的時間幾乎全部交給了孩子,雖然花費很多時間,現在想想,值得!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有效期”只有18年,錯過就不再有。

國小、國中、高中整整12年,兒子的每個成長腳步,每一個成長煩惱,我都有參與。離巢的半年,雖然身體得以解放,但多了一份牽掛。現在回想,真的很慶幸自己之前的歲月陪伴在兒子身邊。

最好的教育,從來不是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孩子擔當的同時,如何勇敢堅強的去愛這個世界,指引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工作兼顧生活,當母親不易,當一個合格母親更不易,陪着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付出後,轉頭回望,與孩子摯友般的關係變成了最好的報答,同時我的性格也從剛開始的粗暴易怒變得恬靜賢淑,跟隨孩子二次成長,成就了現在自己喜歡的樣子。

家庭:就應該有愛,就應該是愛的港灣。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1

我們常常漏掉的美好事物,對於孩子而言,一切都是這麼充滿生機和樂趣。我們很少充滿熱情的去感受世界、發現美麗,卻總是惱怒憤恨於外部世界帶來的諸多壓力和惡劣。赤子之心,不僅是對情懷的熱衷,更是對世界萬物的熱愛。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事物來源和存在的人,才能積極經營自己的人生,把握住存在的美好。龍應台先生曾寫過: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我想正是這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才能讓她在寧靜的觀察後沉澱,才能讓她在一片浮躁的土壤上,開出了不一樣的花朵。也正是這樣一種熱愛,讓她能在經營生命的延續時,從容不迫,娓娓道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2

“維克多是個早產兒,他説話晚,吐字也不清楚,六歲時就被診斷為認知能力低下……”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維克多的父母並沒有放棄。相反,他們一直堅定地站在維克多身後。給他温暖給他鼓勵。特別是維克多的父親,他説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在表達對兒子的信心。

第一次,在維克多剛出生不久,父親就説:“沒關係,雖然維克多的個子瘦小了一點,但他以後又不用像我一樣幹體力活兒。看他又細又長的手指,説不定將來他能成為鋼琴家呢!”

第二次,爸爸帶着維克多來到兒童諮詢中心。諮詢師要和爸爸單獨溝通,小維克多就一個人在侯客室裏玩起了魔方。因為爸爸説過“借用的物品在歸還時要保持原來的樣子才行”,他就轉啊轉,一定要把魔方復原。門開了,剛聽完諮詢師“宣判”的爸爸看到了大汗淋漓的維克多。諮詢師並沒有耐心等他把魔方復原,她只是把魔方從維克多手中搶走了。但爸爸卻笑着對維克多説:“沒關係,你什麼都沒做錯。所以,什麼也別擔心。”

第三次,父親從維克多的書包裏翻出了被維克多的老師和同學嘲笑的“風”與“蟲子”兩幅畫。爸爸在仔細審視了這兩幅畫後説:“維克多,你畫得很好”,並把它們鄭重其事地掛了起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3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歎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後穩健的攙扶着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後來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後,站在媽媽曾經最愛的廚房裏做飯……曾經的第一次,到後來的無數次,曾經的手把手,到後來他帶着曾經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於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繫鞋帶,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着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於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4

[摘抄]:仰天大哭的小臉上只見一張圓圓的大嘴,一滴眼淚滑下嘴角。爸爸放下餐具,推開椅子,彎下身抱起兒子,哭聲一半就煞住,華安改用德語指定爸爸為他講七隻烏鴉的故事。

[點評]:這段,是摘自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之所以摘抄這一段,不是因為全書就這麼一段,它有149頁,也不是因為這是本書最有深度、最好的一段,是因為它用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句子中還透出一種孩子的天真、固執。

也許,這只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句子,沒有用詞太精美、華麗,如《飄》中:“那雙迷茫的眼睛睜得大,臉上洋溢着微笑。身後的陽光更是給他整個人鍍上了一層奇異燦爛的光輝。”這句是描寫阿禮希的一句。但在龍應枱筆下的句子,平常的詞句動詞中卻透出了與眾不同的光彩。寥寥三行字,卻在讀者眼前描繪了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孩子。瞧,他固執地指定要講的故事,那因為聽不到故事而傷心,卻又能快速變通,當媽媽不講故事,換爸爸講時,安安沒有挑釁和不滿……這麼幾行字卻表達出這麼多姿多彩的,濃濃感情色彩。

我想,龍應台和任何一個作家一樣,用不同的寫作手法描繪出各種形形色色的任務、事物……卻異曲同工地給人們帶來思索、笑容和幸福。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5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龍應台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文章字裏行間體現了龍應台作為母親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的款款深情。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葛哥與底笛》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認為媽媽更愛弟弟,所以他玩“失蹤”變得很麻煩,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媽媽每次都用温暖的懷抱和愛解決了問題,同時也讓兄弟倆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時欺負弟弟,媽媽要打哥哥,弟弟飛飛卻把整個覆在安安身上,為哥哥求情。兩人相依為命的抱成一團,再抬頭時,媽媽已經不見了。我彷彿看見龍應台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她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我也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愛,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和細節中,給了我無數的温暖和啟迪。母親,母親,天下所有的母親們,我向你們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兒女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隱約間你的青絲已斑白;你送了兒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雙頰已佈滿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