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優秀歷史故事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6.56K

優秀歷史故事1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是一本歷史故事叢書,它的故事中用的都是白話文,聽起來很順耳,讀起來很上口,它的參照物都是正史,如《史記》裏面沒有寫像《桃園結義》這樣的野史,一個個小故事串連起來就栩栩如生的描述了從商朝到漢朝的`經過。

優秀歷史故事

讀這樣的史書令我增長了許多歷史知識,認識了像趙盾這樣的不二忠臣,也認識了像圖岸賈這樣的小人;我懂得了歷史上沒有好與壞,只有功與過。什麼是忠,什麼是仁,什麼是昏。像晉靈公被圖岸賈帶壞了,讓我領悟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讀這本書如同聽故事一樣,秦始皇暴虐成性,終究失去了江山。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到了諸葛亮,讓我明白了,只要有誠意,就一定會打動別人。而有些小人,一時討皇上的歡喜,卻遺臭萬年;相反,有的忠臣一時忠言逆耳,卻名垂青史。

優秀歷史故事2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説:“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優秀歷史故事3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跡的時候,曾經結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説管仲這個人貪財,鮑叔牙還替他辯白,説管仲家裏貧窮才這樣做的。其實,這種事情作為鮑叔牙來説,可以給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計較,但作為管仲來説卻的的確確是一種貪佔。古人有“安貧守道”的説法,要求人們在對待財利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公開的貪佔他人之利,任你説的天花亂墜,都不會符合取財古“道”,更不會成為人生美德。

管仲還不是一個好士兵,他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於是人們都笑話他膽小怯懦。鮑叔牙就出來給他打圓場,説管仲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他不是膽小,而是不得不這樣做。這件事情説起來有點兒複雜,古今都講究一個孝順,尤其是母親老年更需要贍養,這原本沒有錯。但是,管仲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體現卻很難讓人讚賞。打仗不是比武,講究的是團隊一體,你跑了,一個整體就有了缺損,更多的危險留給了他人,人家家裏就沒有老母親嗎?戰爭的失敗,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損失的是國家,這種國與家、忠與孝的關係,古今人們論述很多,在此無需多説。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孝道不值得人們效法和敬仰。

齊襄公荒淫無道,言不守信,被公孫無知殺死。有人怨恨無知,以弒君自立的罪名將他殺了,要求大臣們從公子中另選新君。因為齊襄公無道,他的兩個弟弟害怕受到牽連,分別逃亡他國。公子糾逃亡到他的母親之國魯國,輔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國,輔佐他的是鮑叔牙。過了不長時間,齊國果然發生內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不久又被人殺死。

齊國一時無君。齊國高、國兩上卿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準備立為國君。魯國聽説自立為君的公孫無知已死,也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聽説小白已經上路,莒國離齊國又近,管仲就帶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彎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報告了魯國和公子糾,這樣一來,護送公子糾的部隊就放滿了速度,六天才到達齊國。而公子小白,僅僅是被射中了衣帶勾,裝死迷惑了管仲,然後很快進入齊國,在高、國兩大家族的擁護下登上君位,這就是齊桓公。即位後,齊國馬上派出部隊抵禦魯軍,並將其打敗,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按照當時上層社會的觀念,“主辱臣死”,公子糾被殺,輔佐他的人更沒有臉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殺身亡。齊桓公聲稱管仲對他有射殺之仇,要求魯國將活着的管仲交還齊國,然後把他剁為肉醬以便泄恨。魯國人只好將管仲囚禁,用囚車將他押送給齊國。這時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體現,他沒有因為自己輔佐的是小白的政敵公子糾、自己和小白還有“一箭之仇”,認為回國後必死無疑。相反,他知道,因為有鮑叔牙在,回國後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車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魯國人醒悟後反悔,就教給車伕一首歌,車伕邊趕車邊唱歌,忘記了疲勞,車趕得很快,等到魯國人追來,管仲已經進入了齊國。因為鮑叔牙的關係,齊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經過一番交談,齊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馬上拜他為相,為了表示尊重,還下令國人稱其為仲父。此後四十多年,齊桓公一直對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説明,從召忽自殺到齊國要人,這中間有一個過程,管仲沒有選擇自殺,這在當時的人來説不是一種忠義行為。所以,管仲自己也説:“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為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正是因為管仲的種種行為不那麼榮光,所以他才發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的感歎!

管仲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本來,他剛當相國那會兒對齊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齊桓公正是得益於這些改革帶來的成果而稱霸天下。他還舉薦了王子成父、隰朋、甯戚等人一道治理國家。但是,四十年後,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讓他推薦接替他擔任相國的人,管仲竟然沒人可薦,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來搪塞。這充分説明,管仲已經從一個改革者變成了一個保守派。

當了四十多年的相國,管仲富貴的可以和國君相比擬,他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台和國君的`宴飲設備。這些設施和設備,絕對不是放在那兒好看的,可見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麼的奢侈。改革後的齊國是天下最富裕的國家,稱霸後的齊國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説他的富貴可以和國君相比,只能是説和齊國的國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國國君是無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還多少講究一點兒禮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嗎?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華是超豪華,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為什麼當時的人沒有人痛恨他,後事的人還要效法他呢?這是因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強國,在民眾富裕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強大,這樣的政策是會得到民眾擁護的。再有,管仲雖然富貴堪比國君,但是他卻從來不在齊桓公面前失禮,自始至終都心甘情願地居於輔佐地位,這也是當世後代不被人們詬病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在於,他一生所做的貢獻掩蓋了他的這個另一半負面人生,正所謂是“一俊遮百醜”。

優秀歷史故事4

魯班又名公輸班,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傳説他非常擅長木工,技藝全世界第一。人們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師爺。

傳説長江邊上的採石磯是李白不小心墜入長江、被水淹死的如的地方。正因為是李白在那兒淹死,所以採石磯有很多説法,也有很多名勝古蹟,如李白墓、謫[zhé]仙樓等。這裏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像現在一樣,古代的遊客也喜歡在自己遊覽的地方刻字留念。因而,李白墓等名勝古蹟上面被刻滿了字。

有一次,明代的大詩人梅之煥,也來到採石磯旅遊。他傷心地看到,那些名勝古蹟上面被寫滿了字,刻滿了詩。那些字寫得歪歪扭扭,詩寫得狗*不通。他越看越生氣,就拿出筆來寫了一首詩:

“採石江邊一抔[póu]土,李白之詩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弄大斧。”

意思就是説,你們這些旅遊的人,詩寫得這麼差,就不要寫詩,李白大詩人看了會發笑的。好像是有的木匠,自以為了不起,去魯班祖師爺面前賣弄一樣,魯班會忍不住發笑的。請你們有自知之明,別自不量力。

優秀歷史故事5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瞭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優秀歷史故事6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的。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的,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説:“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佔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説:“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的。”藺相如聽説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的,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説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説:“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鑽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很慚愧,於是光着脊背,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優秀歷史故事7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浪十九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敍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説:“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説:“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説,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優秀歷史故事8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女孩子,在第十屆讀書節期間,我讀的書有:《水滸傳》、《點亮小橘燈》、《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其中最好看的書是《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西漢》、《東漢》、《三國》故事。其中最讓我收到啟發的是《千金一笑》。

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那時候,周朝的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也不管,光講究吃喝玩樂,還打發人上各處去找美人兒。有個老大臣褒珦勸周幽王好好管理國家,愛護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裏的姑娘弄到宮裏來,周幽王聽後非常生氣,把褒珦下了監獄。褒珦的家裏人買了一個頂好看的鄉下姑娘取名叫褒姒送給周幽王,周幽王一高興,把褒珦放了。可是褒姒在宮裏天天不開心,老悄悄地流眼淚。周幽王就下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娘娘笑一下的',就賞他一千斤金子。(古時候把銅叫做金子)這時,有個拍馬屁的下流人物叫虢石父,虢石父給周幽王出了個壞點子:讓周幽王點着烽火台,讓臨近的諸侯發兵來救援,結果讓諸侯白跑一趟,一個個氣得肚子都破了。後來西戎真打進來了,周幽王再次點着烽火台,一個救兵也沒有來,因為諸侯又想着和上次一樣。結果,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讓西戎殺了,連那個老關在宮裏沒有真正開過一次笑臉的褒姒,也給他們搶去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不要好吃懶做,更不能欺騙他人,否則會害了自己。

優秀歷史故事9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陽處父到衞國去出使。在回國的途中,他經過魯國的寧城,住在一家客店裏。店主寧嬴看到陽處父長得儀表堂堂,很有氣勢,心想他肯定品德出眾,就對妻子説:“多年來,我一直夢想着能夠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總是沒有找到這樣的'君子。現在,我覺得陽處父這個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為他辦事。”

於是,店主就去找陽處父,表示自己願為他效犬馬之勞。陽處父覺得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鞍前馬後服務也很不錯,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寧嬴辭別妻子,跟隨陽處父走了。

兩人往前走,寧嬴就和陽處父聊起天來。經過交談,店主發現陽處父並沒有真才實學,個人品德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變了主意,離開陽處父回到家中。

妻子見他回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問丈夫:“你不是要去晉國嗎?為什麼走到半路上又回來了呢?”

寧嬴回答説:“我看他長得相貌堂堂,舉止有度,以為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貴人。沒想到他不説話還好,一張口就誇誇其談,讓人討厭。虧他還能出使外邦!他這個人雖然外表好看,但總是不務實,只怕會招來別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反而可能遇到禍害。我越想越覺得跟着他走不靠譜,就離開了他。”

優秀歷史故事10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罪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對他説:“宮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知道這是甚麼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説:“這隻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衝,一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後來其它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優秀歷史故事11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説:“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優秀歷史故事12

傳説,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一條小蛇凍得發僵,非常可憐.農民就把它揣在懷裏,帶回家中餵養起來.小蛇慢慢長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在山後石洞裏,渴了飲山泉,餓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對農民很感激。

過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它精心守護,培育,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護,誰也不敢近前。

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採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

又過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的',御醫説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農民的,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許諾他事成之後,封他為宰相.這農民發了財,又想當官,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隻眼珠的。

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隻眼珠,皇后的眼睛復明了,農民遂當上宰相,他當上宰相後,養尊處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生怕哪一天死掉,丟下這萬貫家財.於是,就想到長生不老之法.聽説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給他一顆心,成全他長生不老。

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嘴叫他去挖.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裏,再也沒回來。

古代典故和民間傳説有所不同.一個是説蛇的貪婪——"蛇吞象";一個是説人的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這大概是口頭文學傳播演變的結果.無需鑑別真偽,都是比喻貪心不足,不得好下場.教育人們要剋制慾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長樂".當然這句話用在事業上,學業上是消極的,不對的,而在剋制私慾和貪心上,則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優秀歷史故事13

戰國時,晉淖公聯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

苟偃原以為十二國聯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得知聯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並不想求和。苟偃沒有辦法,只得準備打仗,他向全軍將領發佈命令説:“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裏,大家就跟着奔向那裏。”

想不到苟偃的下軍將領認為,苟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説:“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我偏要向東。”

將領的副手説:“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於是也率領自己的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

苟偃失去了下軍,仰天歎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他只好下令將全軍撤回去。

優秀歷史故事14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脱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優秀歷史故事15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説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裏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着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幹什麼?”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説:“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麼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老婆婆説:“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裏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説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