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霧在哪裏評課稿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霧在哪裏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霧在哪裏評課稿

霧在哪裏評課稿1

《霧在哪裏》這篇課文把霧描繪成一個淘氣的孩子在捉迷藏,他把大海、天空、太陽、海岸、城市等等藏起來,最後沒有什麼可藏的了,又頑皮地把自己藏起來。此文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大霧天氣,對霧這一自然現象產生興趣,理解霧的聚散變化的特點。在教學第一課時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以讀為本,讀中理解。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讀”對理解語言,感受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霧的淘氣、感受霧的頑皮。這樣不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還培養了學生讀的興趣和習慣。

2、隨文識字,積累鞏固。

教學中不再單獨教學生字,而是在教學段落時隨文識字,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幫助積累。同時採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

3、合理想象,聯繫説話。

“霧還藏起了什麼呢?”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為以後的習作打下基礎。

本節課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學生關注度不夠廣,對生字的教學還不夠紮實,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期收穫更好地效果。

霧在哪裏評課稿2

這是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將自然想象通過童話這種討巧的文體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用生動的語言將霧的特點清楚地顯示在文本中,讀來使人輕鬆愉悦。

語文課就是語文課,我認為無論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應該始終圍繞語文學習的目標——識字、寫字、朗讀等,始終運用語文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體會語文的味道。這節課在以下幾個設計上體現了語文課的“語”味。

一、看圖練説,訓練表達

看着圖片中的景物,説説對於霧的初步體驗,孩子們的表達出來的語言經過了老師的肯定或提醒均有了一定的提升,用生動的詞語來説眼前的'景象,這是語文用於生活表達較好的方式與途徑。

二、多種朗讀,訓練語感

二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朗讀上,用較短的時間把自然科學知識解決之後,剩下的大部分時間用於指導朗讀和識記字詞。通過引讀、對讀、賽讀等方式來引領孩子們感悟,慢慢提高朗讀能力,形成語感,感受朗讀的技巧,學會朗讀。在設計朗讀環節的時候,金老師有幾個層次的練習,首先,她讓孩子圈相關的詞語,來完成口頭的填空,這是為讀什麼在做鋪墊,讀正確的句子,讀出正確的意思。其次,她安排學生回到課文,讀出霧説話時候的“頑皮”“淘氣”,有了第一步的鋪墊,這一步的情感融入就順利多了。讀着讀着,霧的特點就深深紮根在孩子們的心田上了,讀着讀着,霧説話的神態也出現在孩子們的小臉上了,讀着讀着,孩子們自己也能模仿着説上一句或者兩句了。這就是語文課的收穫,會表達,而且表達妥帖甚至出色。

三、生字教學,重在旁通

字形的識記,金老師創設了多種形式,在生字卡片認讀中,在讀句讀文中,在遊戲鞏固中,在説話運用中,多次復現,促進識記。字義的理解融入閲讀之中,藉助語境,聯繫上下文來促進理解。例如“霧”,引出帶有“雨”的一串漢字,引導學生既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又藉助生活已有的經驗,瞭解“霧”和“ 露”“ 霜”“雪”“雹”一樣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學“一字”,認“一組”,是語文學習比較重要的一種外延學習法則。

霧在哪裏評課稿3

今天上午,我在卅鋪中心國小陳昕校長的帶領下,來到黃荊國小進行送教活動。這是一所山村國小,二年級只有十來個學生,面對我,他們開始有些羞澀,但隨着課堂教學的步驟,他們很快就進入狀態,熱情高漲,他們的眼睛裏閃爍的是智慧的光芒。

《霧在哪裏》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雲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教學《霧在哪裏》一課時,我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因此,導入時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簡單地認讀字詞,並練習用詞語説句子,既鞏固了舊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教學時,我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理解。如體會霧的淘氣時,我先讓學生理清層次知道霧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再畫出霧的語言仔細品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我還讓孩子們演一演,如小貓”悠閒地散步”,讓學生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其意思。通過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怎樣才是“悠閒地散步”,體會作者表達的妙處,並通過想象説話來學習作者的寫法,讀説結合,強調了想象的重要性,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然,課堂上還有一些細節不夠完美,課件在呈現霧的形成以及消失的過程時,我用的是圖片,如果能用視頻來展現,會更直觀,更清晰,效果自然會更好。

霧在哪裏評課稿4

各位老師大家好!下面我就徐老師執教的《霧在哪裏》來談談我的思考,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學本課堂立足於學生的學情。高段的課堂,熱鬧的是學生的思維。而低段的課堂,朗讀往往是主旋律。這節課,學生的朗讀讓課堂變得熱鬧而精彩。只是覺得稍多一些。讀得多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少了。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本堂課,徐老師非常重視識字教學。徐老師既結合音、形、義三個方面來落實生字,更重視識字方法的多元化。但是,低段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童趣的。徐老師雖然抓住了霧的淘氣、頑皮來串起整堂課,但是那份淘氣和頑皮卻沒有在課堂之中體現。

其次,學本課堂要讓學生髮生,要讓學生經歷整個學習過程。一課一得,徐老師要教給學生的是“無論是……還是……都……”這一組關聯詞語。在熟讀的基礎上,徐老師讓學生髮現關聯詞,接着結合課文練習用這個知識點,然後通過小練筆遷移鞏固這個關聯詞語。設計有層次,很好!但我覺得徐老師稍微心急了一些,我們的學習活動可以再舒展一些。在發現環節,徐老師目的很明確,直接問學生你發現有哪些詞一樣?沒有給學生自主發現的機會。我想學生能發現的,只要我們等一等。在學生髮現關聯詞語之後,我覺得應該多一個理解的環節,讓學生説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再把前面環節中的一個提問放到這裏,“霧把大海藏起來了,海水看不見了,船隻看不見了,藍色的遠方看不見,大海里還有什麼看不見了?”等學生交流之後,再用關聯詞語説一説,這也是一練。接着結合課文鞏固這個知識點,最後再練筆。此時,我相信這樣一來,這個關聯詞語學生就真正習得了。因此,課堂上,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學起來,經歷“發現-理解-練習-鞏固-習得”的學習過程。

三、生本課堂,教師的指導依然重要。

首先,我們的指導要正確!我有一個疑惑,就是關聯詞語,可以是“無論……還……都……”嗎?我覺得應該是“無論是……還是……都……”

其次,我們老師要在學生的學習困難處、錯誤處及時糾正。在學生交流時,“無論是盪鞦韆,還是滑滑梯,都看不見了。”這句中的“盪鞦韆”是錯誤,應該及時糾正。

此上,就是我基於生本課堂的幾點思考,謝謝!

霧在哪裏評課稿5

有幸聽了胡蓉老師執教的《霧在哪裏》一課,讓我受益匪淺。

胡老師以她那執着地幹勁,清新大方的教態,豐富的知識,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進行了朗讀、説話、字詞句段品析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後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胡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巧識字

課堂上,胡老師採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學習“霧”字採用歸納法,先讓學生進行自主識記“霧”字,並讓學生拓展關於“雨”字頭的字有“雷”“霜”“霞”等,然後讓學生總結歸納出這些“雨”字頭的字一般與天氣有關,都屬於形聲字。這樣的學習遷移,讓新舊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融合,不再是孤零零的單純識字。又如學習“橋樑”的“樑”時,胡老師採用了對比法,把“橋樑”的“樑”和“高粱”的“粱”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在對比中知道了這兩個字的含義並學會運用。

二、重朗讀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總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胡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課堂上胡老師還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放生朗讀,大膽展示,真是讓朗讀走進學生的心裏。如:帶着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出來的效果比較到位。

三、多訓練

整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語言訓練點多,學生的思維徹底地打開了,不再完全侷限於文本的內容,能夠發散思維進行語言概括和表達。

在讓孩子説霧去了哪些地方時,老師要求學生用上了“先……接着……最後……”等關聯詞,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概括時,知道要有調理的思維。學習語文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正確運用,胡老師本節課在文本的結構分析上透徹,並讓孩子根據文本的結構,進行“霧還會去哪裏”的自創説話練習,孩子們是個個説精彩非常,讓聽課人為之震撼。

可以説胡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個人小小的建議,供胡老師參考:本節課如果設計一個寫字環節就更好了,那樣就更能體現聽説讀寫相結合了。

霧在哪裏評課稿6

王老師執教的《霧在哪裏》第一課時,從整體來看,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已兼顧。教學過程所呈現出來的教師素養也都得以展現。王老師思路清晰,環節緊湊,設計合理,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總體來看這節課是成功的,達到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一、識字方法,靈活多樣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王老師把這一塊兒也落到了實處,突破的方法更是靈活多樣,充滿了趣味,如先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指生分行拼讀,然後交流識記方法,王老師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把握字的結構,寫出美觀的漢字。並相機指導示範書寫“岸”字。緊接着王老師引導學生描紅,適當給予了鼓勵,充分體現了教師正確引導下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重視新課標的鼓勵性評價。緊接着又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生讀、齊讀,遊戲“摘蘋果”鞏固識字,這些形式多樣的的識字,讓學生在愉悦的活動氛圍中樂學、會學。最後齊讀詞語更是對字詞強化了訓練。我們要培養學生豐厚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就要嚴格要求孩子從小對漢字的規範書寫,一點一橫,一撇一捺,王老師指導的都非常到位。把字寫得規範,更是培養了學生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性格。

二、以生為本,關注成長

1、王老師讓學生欣賞霧中美景,激發熱愛自然之情的同時,提醒學生:霧也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有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王老師在語文課中適當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教書又育人。

2、王老師抓住霧的頑皮、淘氣來指導學生學習霧所具備的這兩個特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霧非常了不起,他想把誰藏起來,就能把誰藏起來這一特點,由物及人,相機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刻苦鍛鍊,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大本領的人、為人民做貢獻的人。

三、激發想象,拓展思維

王老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以讀為本,重在説話訓練。王老師幾乎每個環節都有説話訓練,巧設活動,留白,補白,培養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的寬度和廣度。例如:出示圖片,想象説話: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它把xxxxxx了起來,無論是xxxxxx,還是xxxxxx,都xxxxxx。相機引導學生想象,把大海藏了起來,除了大海、船隻看不見了,還有什麼看不見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跳出水的魚兒、小島、漁民、海鷗”等答案一個個從腦子裏蹦出來,小手紛紛舉起。突破了重點,課堂趣味橫生,着實是一處亮麗的風景。這裏是以學生為本的主題理念,鼓勵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評價者、激勵者,更是參與者。王老師激情飽滿,熱情洋溢,課堂中注重激勵性語言,感染了學生,使學生也自信滿滿,融入其中。當然,沒有完美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加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板書的內容應根據課文內容的展開而展開,它有一定的空間順序,應有條理地進行設計,而不是一氣呵成。

霧在哪裏評課稿7

《霧在哪裏》是部編二上第七單元第二篇童話故事。這次課堂教學是徐老師的試教課。雖然有好多環節還得修改,但這堂課中也有好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融合教學,將識字與閲讀緊密結合

針對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徐老師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藉助語境,將識字與閲讀融為一體。從課堂效果看,學生樂於學,樂於思。字音主要通過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及師生合作讀文中正音來掌握。字義的理解融入閲讀之中,藉助語境,聯繫上下文來促進理解。如“甚至”的理解教學讓學生結合語境書寫中,多次復現,促進識記。

二、藉助關鍵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達成整體感知

“藉助關鍵詞句,瞭解課文內容”是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新提出的重點學習的語文要素。如何落實這一語文要素呢?課堂上教師分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在圈畫相關詞語、充分讀句讀文中抓住關鍵詞句,從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內容。一是藉助課題“霧在哪裏”,引發問題“又淘氣又頑皮的霧究竟來到了哪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二是引導學生再次讀文,圈畫出“霧在哪裏”的關鍵詞,並用上“海上”“岸邊”“城市的上空”這三個表示地點的詞語,連起來説一説。三是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感知霧飛到海上,來到岸邊,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氣地做了些什麼。

本堂課的不足地方就是,生字教學上,徐老師只注重的字音的教學,還沒有注重字形的教學。

Tags: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