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英語語篇教學方法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02W

語篇教學的核心思想在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並運用語言,為大家分享了英語語篇的教學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語篇教學方法

英語語篇的教學方法

一、閲讀前——瞭解背景知識,讓生活走進課本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是讀者所熟知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進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是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認知障礙。可見,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閲讀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閲讀前幫學生了解相應的背景知識是閲讀理解能力提高的關鍵之一。

由於牛津國小英語高年級教材中的語篇相對較長,涉及的詞組、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如果教師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很多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難以適應。會大大增加學習難度,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佈置學生自主進行語篇分析,使學生有所瞭解、有所準備地進行語篇學習。例如:誰?什麼關係?什麼話題?在哪裏?什麼場合?教師上課時要從檢查預習作業開始。

教師可根據教材語篇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預習指導。對於一般性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語篇、適當翻譯中文意思,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組與句子,對於一些有趣味性、文化性較強的語篇,教師可先讓學生先了解相關文化。如6A‘Unit 7 At Christmas’是關於聖誕節的語篇,我就讓學生對於聖誕節的文化、聖誕節的相關知識、聖誕節如何度過等進行相關的預習,學習時學生興趣盎然。

二、閲讀中——梳理教材,步步為營

閲讀過程中的活動是語篇教學的核心環節。閲讀過程中的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順利閲讀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採用多種活動形式。所以,在此過程中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學效率。語篇教學是一個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的過程,也是一個温故知新的過程,但教師不能照本宣科,把課文教死了,應運用有效的閲讀策略,培養學生英語閲讀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略讀、尋讀、精讀、填寫表格、回答問題、排序等多種方式,引領學生整體感知語篇,瞭解文本大意,獲取具體信息,培養閲讀技巧,提高閲讀實效。

語篇教學中,閲讀與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地指導多層次、多角度的閲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其閲讀策略。

1、質疑——略讀

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這樣既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有助於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培養其快速捕捉關鍵信息能力,同時產生的正確答案使其增強閲讀的自信心,不斷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如在教學5BUnit8 At the weekends一課中,通過讓學生來回答What does/do …do at the weekends?讓學生掌握小朋友們是如何度過他們的週末的,也就是小朋友們的週末活動,這樣學生便能提綱契領地俯瞰全篇,抓住文章的精髓,有助於學生對語篇的深層理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完成了週末活動中的相關新的詞彙的教學,這些詞彙正是本課的關鍵詞彙,藉助這些關鍵詞彙學生便能基本掌握語篇的主要內容了。

2、提煉——尋讀

如6B‘Unit 3 Asking the way’E部分,短文用過去式敍述了一個“抓賊”的故事,故事的起因、發展和結果脈絡清晰。教師可讓學生帶着任務循讀,查找並提煉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過去式的單詞:wanted, saw, stole, ran, followed, came, turned, started, stopped, got.學生先學習,再使用這些單詞造句,最後根據這些單詞,結合故事情節,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不僅解決了單詞教學的問題,也在不知不覺當中完成了該語篇的教學任務。

3、任務——精讀

強烈的目標意識是閲讀成功的關鍵。為此,閲讀任務的設計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兒童只有在被給予難度與其能力和水平相當的任務時,才會學得最好。”這説明設計的任務必須要適度。精讀課文是一節課最關鍵環節,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了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閲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促進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教完6B‘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前言後,讓學生精讀對話,帶着任務,完成筆友Peter 的信息採集,並順利完成書上‘Penfriend wanted’的填空練習。“精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篇章的能力。

4、表演——活讀

在精讀課文後,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篇章的理解,採用分小組表演、關鍵詞提示或板書複述課文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把課文讀活,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完5B Unit 3 Hobbies A Read and say後,我用PPT顯示幾種選讀方式讓學生選讀,有自己輕聲或大聲讀;有與好朋友一起讀;小組內讀;或讀給老師聽等方式讓學生讀,學生興趣大增,把課文讀活了,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三、閲讀後——拓展延伸,提升內涵

讀後活動是對語篇閲讀教學效果的檢查評估,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和運用。教師可以設計各種任務或者活動來內化語言,完成從知識汲取到能力發展的過渡。教師還應有意識地提煉課文的情感目標,體現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發展技能,還要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領的理念。

如:5B‘Unit3 Hobbies’,由於這篇課文的內容就是談論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沒有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文,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來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在熟練掌握本課重點句型及助動詞do/doe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以及肯定回答、否定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篇短文進行閲讀理解的訓練,也可讓學生敍述自己和家人的興趣愛好,並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 對學生而言,不僅讓他們嘗試了英語寫作的樂趣,提升了他們的閲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為培養他們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引領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走向生活中語言的綜合運用。

語篇教學須遵循的幾個原則

1、有效性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追求樸實,真實,紮實。有效英語課堂在於教學設計的“可言可語”,教學方法的“能言能語”,教學過程的“又言又語”。如何才能將國小英語語篇教學打造成有效課堂,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設計的有效性,而設計的有效性離不開“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合理運用。所謂信息差就是人們對事物或人瞭解、知曉的程度存在着差距。人們通過交際,縮小或填補信息差距,從而達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實現交際目的。這種信息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英語教學亦然,要想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會話交流,就必須在會話雙方之間製造信息差,使他們產生想從對方瞭解到有關信息的迫切願望和需求,他們才會產生開口講英語的動機。有了信息差,會話才是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的有意義的交流,這樣,學生才願意開口講英語,才能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2、整體性原則

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當重視語篇整體教學的理念。語篇首先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出現的,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它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目的和語意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應把語篇的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對話教學中,正確使用好每篇對話的“引言”,處理好與正文之間的關係是上好對話教學的關鍵;故事教學中,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滲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

3、整合性原則

語篇的內容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但作為單元教學的一部分,它又與單詞教學(B部分),句型教學(C部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材間的聯繫,語篇可結合字詞或句型,合理整合後再進行教學。除教學內容的整合外,根據每個語篇自身的特點,避免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可選取幾種教學方法,適當調整,進行有效整合,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4、發展性原則

到了國小高年級階段,語篇中包含一定的詞彙量和句型,也穿插着相應的語法知識,篇幅也相對較長,是與中學英語教學接軌的一個重要“鏈接”。因此,教師要有發展的教學理念,確立為學生髮展的目標,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對知識點和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延伸,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國小生的閲讀能力要求作了如下描述: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短文,並養成意羣閲讀的習慣。國小英語閲讀目標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讀懂簡單的故事和文章,掌握基本的閲讀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培養交際閲讀能力以及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並對信息進行簡單分析、推理、歸納、判斷和評價的能力。

當然,語篇教學不僅在國小高年級英語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學生進入中學後,進一步學好英語的一個關鍵“階梯”。因此,教師處理語篇時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會使語篇的教學接近它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