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5.07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音樂教學反思1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裏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他們用來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方式,這一活動不能不説是創造性活動的表現之一。

對這樣一件在教育上極有價值的活動,我們千萬不能對孩子叫嚷:“煩死了,閉嘴。”而應對他們的創作表示欣賞。應為學生創造條件,並及時將他們創作的歌曲錄下來,記下來,在適當的時候放給或讓他們唱給大家聽,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還可進一步調動、提高學生對唱歌和自編歌曲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願意更多地開展這項對促進創造力發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動。

音樂教學反思2

《雲》是國小音樂教材第二冊第7課的表演的歌曲,節奏舒展平穩,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白雲在藍天上飄蕩,引發了孩子們天真的聯想,從“藍天”、“白雲”到“大海”、“帆船”,從“裝着小雨點”的大船到“快快澆麥田”,寄託了孩子們真誠而美好的願望,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節課下來,收穫頗多: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彩虹也偷偷地跑出來了,那麼多的白雲,天空上可熱鬧了!”新的音樂課堂裏更強調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通過語言交流更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美,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和興趣。在教唱環節中,我用輕柔的聲音:“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現在你的身體越來越輕,慢慢升上天空,現在你就是一朵白雲,輕輕地飄到老師身邊來跟着音樂哼一哼”。把學生帶到天空、白雲的情景當中。良好情境的設置,激起了學生演唱慾望,他們很感興趣的“飄”到教室中間輕輕地哼唱,為學唱歌曲做準備。這一過程中我轉變角色,和孩子們一塊變成天空中的雲朵,在“藍天上”盡情的歌唱。

二、淡化教唱,注重體驗。

《雲》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節奏平緩,旋律優美。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唱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且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這位學生的音準把握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你做我猜”,遷移創新。

編創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編創的興趣。我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形態的雲朵讓學生猜一猜,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遊戲當中,最後讓他們來做動作我來猜,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得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戴上雲帽子,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把每朵“白雲”組合起來,就像天空中一幅美麗的雲圖畫。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性想象和體驗,有的編創雲火車、有的編創雲房子、還有一個組的學生編創出載人的雲火箭,雖然動作略顯笨拙,但卻是最真實的表現。

回想愉悦之後,我也有些遺憾。在音樂創編活動環節上應該讓每個小組充分展示自己設計的雲圖畫,並及時反饋、評價。同時我也在思考,課堂上如何做出指導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自由、寬鬆、歡樂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個性特長。我想,隨着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任何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音樂教學反思3

《誰在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音樂一年級下P60—61的內容。在整堂音樂課堂中我能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精神,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學會唱新歌,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多項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設計理念突出一個“新”字。音樂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體現一個“動”字。教學內容圍繞主題,結合生活實際,採取説、唱、編、演多項活動使音樂知識生活化,體現音樂課堂中的“情”、“樂”、“美”。 課前複習先前所學歌曲<<數鴨子>>,目的是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愉悦情感氛圍,同時也為導入新課起到一個過度的作用. 在授新課的環節中,課件出示課題<<誰在叫>>後, 我讓學生聽一聽,是哪種小動物在叫?它們是怎樣叫的?學生通過聽,説,培養了他們的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敢於大聲説話。然後播放歌曲錄音《誰在叫》前半部分,讓學生對這一部分有個整體的認識,這也體現了低年級以聽唱為主這一要求.分句教唱是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唱準歌曲旋律,在教唱”啦”部分,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更易於記住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時,我讓學生自編動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緊接着學習歌曲後半部分,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先理解歌詞, “小貓想捉老鼠”、“小雞找媽媽”、“還有小魚”、“……”,瞭解了動物之間的生態關係,教育學生細心觀察事物,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歌曲的教唱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句子,學生找一句,跟鋼琴學唱一句,既學會了歌曲,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學生邊唱邊隨音樂做小動物可愛的動作。教唱過程中,我採用了師生地唱、分組對唱、學生領唱,打擊樂伴奏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儘快熟悉歌曲.在小組合作編創歌詞的環節中,我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聯繫動物生活習性,模仿其動作,創編各角色舞蹈動作,再分組表演。 分小組編創舞蹈動作。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對小雞、小貓、小鴨、小豬、小老鼠、雞媽媽、小魚各角色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想象,編創可愛的舞蹈動作,既豐富了課堂學習氣氛,也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編能力。 在分角色表演中,小組內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表演。我能及時對有困難的個別小組的活動給予指導。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時,我能對每個同學或小組成績都予以表揚,對編創得較好的舞動作師生共同學習、借鑑。最後小結本課所學內容,並教育學生從小保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體現音樂審美教育這一功能.

當然,在這一節課中,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在附點節奏的解決上,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會不斷改進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音樂教學反思4

説真話,我不喜歡教授詩歌。怎麼説呢,首先由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太喜歡詩歌;其次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感覺沒有思考和討論,説不理解還理解,説了解卻又不明瞭。經過這麼多年,對於詩歌的看法也在改變,現在在教學時,我主要從結構和內容來入手,感覺這樣下來,脈絡很清晰,尤其是現在“學講計劃”,提出這樣的學習思路後,學生學起來感覺很輕鬆了。

這一課,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直抒胸臆的中心詩句,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提出質疑問題:“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麼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後再讓學生結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分別表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以及“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進行品讀。

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這一教學環節,學生主動質疑,主動解決問題,把握住了詩歌的結構特點,同時詩歌內容學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體會長江的精神。引導學生描繪長江奔騰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教學展開的第二部分是進行句子練習。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主動查閲自己不知的想要知道的內容,這時需要把自己查閲的資料結合具體內容簡短的完整的説出來,這時不但檢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鍛鍊了他們的刪選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是和以前一樣,主動查閲資料的同學還是那些,看來還要對其他的同學再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音樂教學反思5

音樂教師,首先應當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本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僅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並且做到終身受益。所以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經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並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經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本事。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經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本事,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頭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教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着”真善美“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經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音樂教學反思6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後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閲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説,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於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並沒有摸着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音樂教學反思7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可以欣賞;不識譜的人也可以欣賞;本國的人可以欣賞;外國的人也可以欣賞。它可以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把“過程與方法”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學過程與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從教學過程講是“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角度將是“重學會、學好,輕會學、好學”。而新《課標》站在“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音樂本質來看,他具有愉悦性特點。人們通過聽覺產生一種“審美情趣判斷”。他是審美經驗積澱的心理反映,是一種美感的享受

因此人們需要音樂,他是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國小音樂教育教學過程的趣味化和遊戲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進而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動力。因此音樂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音樂教學情境。讓學生帶着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參與音樂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愉悦,使音樂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音樂教學反思8

這一課我擬訂的目標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下蛋囉》,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趣味”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體現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該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一理念,在本課的導入中,我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做了個“節奏”遊戲,將本課中的難點節奏型作為突破點,讓學生直接模仿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 da ge da gege da。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歌曲的內容,學習歌曲《下蛋囉》。輕鬆地導入到本課。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所以在課堂中,必須讓孩子聽,但在本課的教習過程中,我設計的“聽”的環節少了,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學生聽,讓學生感受音樂美的這一效果沒有達。在這節課,我用聽唱法讓學生小聲模唱歌曲,在教習過程中,讓學生跟着老師一句一句學唱,不同層次的唱,使學生紮實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包括情感,包括語氣。

在創編活動中,我啟發學生根據歌詞的內容大膽創編,我還製作了一些大母雞的頭飾,找一些學生帶着頭飾到台前表演,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要到台前表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師生共同融入到音樂的快樂之中。

這節課學生學會了歌曲,學會了給歌曲創編動作並表演,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愉快地學習,在聽、唱、演中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但也注意音樂知識的滲透,我在這節課中滲透的較少,在教歌過程中,比較枯燥,乏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既打破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枯燥,也要打破學生學習歌曲時的乏味,也達到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有趣的學習歌曲演唱歌曲,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更成功!

音樂教學反思9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説已經是很棒了。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去提問題,讓幼兒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是教學最有用而普遍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據此,在本節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開始時請幼兒聽音樂做律動《拍手點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 出示2/4拍節奏圖譜:幼兒看符號進行拍手、拍腿、拍肩節奏練習。

3、帶幼兒認識少數民族,最後導出瑤族,進而帶幼兒欣賞《瑤族舞曲》。

4、欣賞音樂《瑤族舞曲》幼兒用手在身體部位打節奏,感受樂曲的不同。

5、出示《瑤族舞曲》圖譜,教師帶幼兒一起看圖打節奏。

6、幼兒聽《瑤族舞曲》做節奏練習。

7、幼兒聽曲自編舞蹈動作,幼兒自由舞動。

8、教師示範跳瑤族舞,幼兒跟着一起跳舞。

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音樂教學反思10

有感情地朗讀對中班幼兒來説相對困難,我就請幼兒自己説説小鳥的形態,嘰嘰喳喳快樂的唱歌,那我們在讀的時候也是輕快愉悦地來讀出小鳥的感覺,小星星是靜靜躺着,輕聲地説着悄悄話,那“小星星們”在讀的時候就是輕輕地與樹媽媽説話。當幼兒對各自的形態和特點熟悉後自然就帶着感情來朗誦兒歌了。

整個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大膽想象,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這節課,幼兒的激情很高,充分掌握了娃娃們各自的特點,並能有感情的去朗讀兒歌。不過在上一動物的對話和下一動物的銜接上不是很好,有些幼兒會忘記,需要老師提醒。還有我自己覺得教師的示範語言很重要,這節課我分別示範了不用動物的語言,幼兒很感興趣。尤其是讓他們來練習的時候,很多幼兒掌握的都很不錯。所以老師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會重視教師的規範語言和語氣,給予幼兒最好的示範和引導。

音樂教學反思11

《雛鷹之歌》是一首比較新的歌,而且好聽,很有勁,學生挺喜歡的。這首歌有兩個特點,一、是帶有新疆地區的音樂風格,。因此,我設計音樂活動“我是小樂手”這一教學環節。二、是有許多的下滑音。因此,我採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讓學生在很熟悉的歌曲裏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覺,再來演唱歌曲。

在教授《雛鷹之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先讓學生去查詢書上的插圖的由來,在上新課時,就由學生們自己介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無形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課外知識的好習慣.再次,這首歌的曲調節奏較複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我主要通過聆聽範唱,範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後,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分為二部學習。我在教學中用聲情並茂的範唱先抓住學生的主導情緒。孩子們在感動中一步步學習體驗歌曲的旋律走向。

音樂教學反思12

1、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為一體,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拍手遊戲,學生們從小就會玩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和打花巴掌遊戲很像。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然後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做的遊戲和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作對比,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有什麼特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通過聽、説、唱、想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為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2、

在歌曲《小紅帽》教學時,我設計了給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他們的小眼睛裏分明流露出無限的嚮往……這樣就使得活動失去了平衡。我靈機一動,出示了兩幅畫,請小朋友比較一下哪一幅畫更形象?學生們説:“第一幅好畫得好。”我故意問為什麼,學生説:“第一幅畫有房子、花、草、樹、小鳥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畫只有小紅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單調。”我説:“對了,加上花、樹、草、小鳥等這些‘配角’,我們的表演就顯得更加生動了。我們班不是還有一些小朋友沒加入我們的‘森林王國’裏來嗎,你們願意讓森林變得更生動、有趣嗎?”小朋友們樂了,情緒很激動,都説願意!這下,許多表演能力強的小朋友主動去幫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幫他們設計樹、房子、小草的造型。隨着音樂的流動,小朋友們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讓我們成功地扭轉教學被動的局面,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3、

教育,需要我們愛學生,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需要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有這樣一件事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學生只要受到老師的重視,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就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一年級孩子跳舞是本學期才開始的,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關係,和二、三年級的學生比較起來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還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提前退出訓練場。而其中有一位學生長得特別可愛,原本也是個要放棄的孩子,因為她覺得訓練實在太苦,於是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動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她,讓她當小老師,把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還讓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興趣正一點一點地攀升,現在每次訓練她都很積極地參加,因為我想她可以從舞蹈訓練場上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讚揚。那麼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把這種關注放進去,關注每一位孩子,即使這節課他沒什麼突出的地方,我們也應該發揚他們的閃光點。

4、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於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為,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採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台上面對全體同學唱。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2)自編自演;3、聆聽:(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説出歌曲名稱,並説説自己的心情;(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拍。4、器樂:(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為歌唱的學生打節奏。(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5、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裏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

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要求教師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響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並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根據這一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二年級學生心智都相對比較成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品所藴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將視聽、聲像結合一體,讓學生在形象的音樂中獲得審美愉悦。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所以在教學流程的設置上,我以動物為線索,以聖桑的組曲《動物狂歡節》為素材設計了這節音樂課。出示動物合影圖片,引出動物狂歡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聽音樂猜動物,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説:“大象、獅子、河馬”,這在圍繞着音樂的特點進行,讓學生在樂曲欣賞中完成對音樂形象及音樂要素(速度、力度、音色、音區)等的比較和分析並總結,總結出表現大象的音樂就是音樂速度比較慢、力度強,學生基本能在引導提示下説出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模仿動物的動作時很高興,在模仿大象時特別開心,用手臂代替大象的鼻子還不停的向同伴噴水呢樂此不疲。學生通過第一個動物的音樂表現在聆聽第二段音樂,怎樣表現的袋鼠時,學生就能夠圍繞着音樂速度及力度的變化進行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我設計的目的是有層次的,有梯度的進行,幾首樂曲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力和模仿力,他們用肢體語言和思維創造表達出了對樂曲的理解與讚賞,同時,他們的音樂表現力,知識面、審美、欣賞水平也提高了。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課堂表現力完全被老師激發出來。表現在,回答問題的人數上,學生能夠參與率百分之百,還有就是第二次再欣賞樂曲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學生的情緒很高漲。經過課堂上鼓動再加上我積極地和學生們一起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的熱烈。

不過,作為音樂教師,將課程設置成為一堂全面發展學生髮散思維的課程,但由於自身的經驗與課堂駕馭能力,都能到達預期設想的目標,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過程中,還不太能達到“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出現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不夠深入的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14

《感受音樂》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的一課。這節課是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聽音樂、感受音樂,通過聯想尋找音樂中美術造型元素,利用美術與音樂的相通性進行美術創作。新課標要求本學段要初步培養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來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節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教學軟件,白板的幫助,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本課的成功之外在於: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更加精彩

1.情境導入,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播放音樂,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懷着一種美好的心態,開始新課學習。音樂與美術的融合,進一步體現了藝術的美,學生在這種優美的情境中進行美術創作,既愉悦了身心,又培養了良好的藝術情趣。

2.利用聲音軟件,播放風吹柳葉、嬰兒啼哭、小鳥鳴聲、流水聲、動物打架的聲音。通過聽取這些聲音讓學生來談自己的感受,緊扣課堂教學的主題。多媒體所播放的聲音逼真,通過抓住學生的心理。教師順勢啟發學生,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並且用美術的形式把音樂表現出來,突出課堂教學的主題,使美術與音樂巧妙結合。

二、真正做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美術學科教學的融合

第一直觀演示:在本節課中,利用多媒體軟件,把各種聲音能夠呈現出來,播放各種大海的畫面,這種直觀演示的方法,使抽象變為具體,使枯燥變得生機。

第二情境創設:通過播放音樂把音樂與美術緊密結合起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感到藝術之美。

第三是輔助教學:信息技術最主要的作用就輔助教學,通過各種信息技手段來幫助學生幫助教師完成學習任務。

第四是拓展提升: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拓展了美術教學的空間,延伸了美術的外延,放大了美術學習的領域,使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幫助下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

三、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兩點:

1.部分學生對課堂內容理解不深,所以在創作上不能深刻地表達出主題。

2.教師的時間分配還不盡合理,應該把重點放到學生創作上。

音樂教學反思15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面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我認為每學期對自己進行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麼,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後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第一、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

因此先唱歌、後識譜和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在農村,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並沒有瞭解,他們沒有那麼好的先天素質,如果採取先識譜後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為主。條件允許的時候還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對於有素質的學生,也可以讓她來做帶頭作用,教大家一起來識譜,這樣就起到了帶頭作用。

第二、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

所以我對自己的音樂課做了相關的調整,前5分鐘是師生的相互問候,用音樂唱出來。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説,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要拋棄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鬆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們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轉變思路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提問方式,通過何種有效的途徑來使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答案。例如:音樂課本經常出現的創編歌詞和歌譜,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學生自主能力的練習機會。每當學生們唱起自己編創的歌詞,也顯得特別興奮。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應該不斷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揮。

第四、樂器和舞蹈在課堂上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更活躍。

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輔導學生的樂感,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做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動起來。因為農村的條件有限,所以我們可以自制打擊樂器,比如用空的礦泉水瓶裝上傻子當沙錘,還可以用飯盔當打擊樂器,從生活中可以提出來很多樂器,非常普遍也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