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外語教學課堂研究論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9K

摘要]隨着外語教學的不斷變革和科技信息的日新月異,外語教學課堂的互動,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多種媒體和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的介入,改變了傳統課堂。當代外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等手段,傳遞信息、交流情感,建構、合作“互動式”的過程。多模態話語分析,為語言教學研究和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外語教學課堂研究論文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分析;課堂互動;多元識讀能力

引言

外語教學課堂互動一直備受教育研究者和教師本身關注。基於社會學的概念,互動是指在人和人之間、人和羣體之間、羣體和羣體之間互相影響的作用和關係。傳統的外語教學課堂多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授課。學生處於記憶強化、接受老師講授知識的被動不平等的地位。隨着外語教學的不斷變革和科技信息的日新月異,外語教學課堂的互動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由於多種媒體和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的介入,改變了傳統課堂模式。當代外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等手段,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建構合作“互動式”的過程。本文從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維度,對外語課堂互動教學中的多模態話語符號進行分析。

一、外語教學課堂互動研究綜述

眾所周知,語言課堂的互動對於課堂教學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這是提高語言學習者語言交際能力的手段,也是激發語言學習者學習興趣、自信和學習自主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課堂互動,教師也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更好地營造輕鬆、和諧、平等的語言環境,促進有效教學。互動研究始於1981年Long提出的“互動假説”理論,認為從本質上可分為認知互動和社會互動。前者從認知互動研究關注學習者內在的認知機制和語言環境的互動,後者社會互動更多地從外部社會人際交際的角度來研究語言習得。基於對知網期刊核心文獻的索引,筆者以外語課堂互動為主題詞,共搜索文獻201篇。根據其關鍵詞的共現關係,教學互動、課堂互動、互動模式,以及課堂話語、學習過程、教學效果和語言能力、語言輸入和意義協商等,是文獻中多出現的關鍵詞。2004年,王麗萍在《外語教學如何進入交互課堂》中較早提出交互外語課堂教學概念[1]。徐錦芬將1997年到2009年國內外外語課堂互動研究的論文,從研究對象、內容等方面,把國內外研究的特點和趨勢進行綜述,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啟示[2]。2014年,李異飛在《我國外語教學課堂互動研究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從課堂互動研究的理論背景、互動課型,以及互動策略、模式和影響因素等進行了綜述[3]。李素枝於2011年對中外外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互動研究進行分析[4]。劉琴和王淑芹分別於2005年、2006年關注情感認知互動策略的研究和互動話語模式的研究[5][6]。2011年,劉巖從教育技術開發的方面,描述了基於RIA技術的學習互動平台[7]。多媒體網絡技術出現後,多維互動更成為研究者的關注點。2013年,李冬燕等就大學外語教師的多模態課堂話語實現路徑進行了個案分析研究[8]。2013年,王蓮在《多模態英語視聽説課堂的互動分析》中,對不同課型互動分析研究[9]。可見,互動研究從理論深入到實踐,從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堂內互動到教師和教育教學技術層面的多維互動,從單純的環境客體的因素方面的互動到情感認知互動策略,已取得成效。

二、多模態話語分析相關理論依據

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網絡和各種媒體技術給人們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聽覺、視覺、觸覺等各種感知系統都被納入交流的範圍。單一模態的交流更多地被多模態所取代。按照社會符號學家(Hodge&Kress)的觀點,當今對意義的理解,已經不再是單一符號層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從各種社會符號系統中綜合而來的多模態形式。[10](P112-130)自然狀態下發生的話語活動往往具有多模態性(multimodality),而當今的大多數話語分析,都是以文本為基礎。科技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革新,不僅在語言的觀察和分析上,而且在語言的教學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前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呈現如空間、環境、背景音樂等其他符號系統對語言系統的作用和影響,多模態的研究讓自然話語的分析進入新的領域,更全面和細緻地分析話語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話語和説話人的意圖。多模態話語分析作為西方話語分析理論,隨着科技的進步也不斷髮展完善。國內對於多模態話語研究,在近十年內,從最開始的理論的引進和學習,到後來對它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胡壯麟(2007)研究關注多模態化和意義的多模態構建[11]。朱永生(2007)則進一步關注了多模態話語的理論研究方法[12]。李戰子(2003)和葉起昌(2006)等,對多模態話語進行了理論和應用研究。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也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媒體領域,如廣告、電影海報、新聞話語和網絡微博等[13][14]。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文章雖然出現在各個領域,但是,多模態教學環境下的各方面的研究論文還有待深入。比如,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下的多模態意義的建構和話語分析的研究,以及對課堂教學上各模態的協作和分配,以及學生在多模態環境下的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和課堂互動方面的研究等。鑑於此,本文旨在對大學英語多媒體互動教學語境中開展多模態話語分析研究。多模態話語分析為語言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維度,深化了對語言教學的研究,特別在當今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多模態話語分析有助於瞭解教師多媒體教學效果的現狀,從而提高多媒體教學效果,幫助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和信息化素養。

三、外語課堂互動教學中的多模態話語符號分析

正如自然話語一般,外語教學課堂也是一種言語交際場所,經濟文化的`全球化對語言交際也提出了新要求,外語課堂教學隨之也發生着改變,從傳統的以讀寫為主的識讀能力的單一固化的交流,到多媒體信息時代下的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和多元動態的交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是簡單的提問回答形式的知識講授和理解接受過程。這是一個靜態的、封閉的、單向的過程,多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忽視學生的理解和課堂的有效互動反饋。當今的大班教學的模式,即使在多種媒體介入外語教學課堂後,這種情況也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看到的多媒體信息也只是老師教授信息的多元化呈現,學生雖然大多會對多媒體呈現的信息感興趣,但是,還是處於一種被動吸收的地位。有些教師沒有把互動交流反饋融入到多媒體教學中,只是把板書簡單地複製到多媒體PPT上,單純播放和觀看英語視頻音頻材料,而這些材料有沒有和相關的教學有機地結合,有沒有產生互動反駁教學,應值得反思。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教學的“叫好不叫座”,讓教師感受到多媒體呈現的信息很多,學生樂於接受,但是學生多為被動的接受者,很多時候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情況下,主導課堂,學生缺乏自主性,學生成為科技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使得多媒體輔助教學變成多媒體主導教學。因此,外語課堂教學需要多模態教學,提供和創造條件,培養大學生閲讀各種媒體和模態提供的信息的多元識讀能力,建構自我對外界的認識及其多元語言文化意識。

(一)多模態化的外語語言教材語料的選擇

外語課堂的互動,教師對教材的認識和理解,是其展示傳授知識的前提。在多元信息時代下,教師對教材、教學媒體和各種可用的教學資源的利用和整合,成為互動外語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然自然話語都是多模態性,人們在交際中的理解,也就不是單一性的,其要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各種信息來進行交際。在外語課堂教學中,語言教材和語料的選擇,也是如此。研究者編寫語言教材和教師備課準備各種模態的語料時,不是把各種模態單純地羅列和添加,它不是1+1=2的關係,而是讓多種模態生成無限意義的潛能,也就是1+1>2的關係。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多種模態的語料是應該相互結合、相互配合,各種模態的互動,使得語篇獲得更多、更豐富的意義。作為外語課堂互動教學,多模態化的語言教材和語料的選擇,是互動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在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中,認真的備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備課中對語言教材語料的理解,又體現了教師的多元識讀能力,和能否在多元語言文化下,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根據Kress&vanLeeuwen的視覺語法,多模態語篇的整體意義是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的結合,是不同模態符號體現意義的綜合體。可見,多模態教學語篇也是一樣的。以筆者講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例。這個系列大學英語可分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説教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譯教程》《快速閲讀》。此教科書系類就是典型的多模態語篇,教材中有圖片、視頻和音頻,以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和課外的網絡教學系統等豐富的媒體資源。教師在研讀和備課時,需要的也是在能夠理解這些多元信息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在編寫過程中,編者是關注各種多媒體符號,把多種符號資源有機整合建構,即對教科書的意義構建。教師在認識和理解教科書上意義表達的多元性後,就可以在課程的講解和活動的設置中,充分理解和利用各種符號資源,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興趣,使多模態教學語篇的互動意義發揮到最大的功效。

(二)多模態化下外語課堂教學互動交際模式

外語課堂教學的互動,雖然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媒體資源互動,但是,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很難單獨孤立地進行。在多媒體信息時代下的外語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不是在單一的模態下進行的。課堂教學中的視覺符號,例如,老師的板書和老師在講解中播放的視頻資料、圖片等,老師的各種非語言符號,例如,手勢、體態、面部表情,以及教室的內部環境等,都對教學中的互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筆者講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説》為例,在備課的過程中,教材本身就有豐富的多種模態的語篇和語料。在信息時代下,外語教師的備課中還有一個引起較多爭議的多媒體課件問題。當前的多媒體外語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多媒體教學課件一直是教育技術學、語言學、計算機等學科研究的一個部分,它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故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上,即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學設備的限制、自身科技信息的運用等諸多因素,多媒體教學課件並沒有像其開發和研製者所設想的那樣,能在教學信息的傳遞和課堂互動方面有着巨大的變化。實際是多媒體課件並沒有對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質的變化,學生們也只是對其抱有好奇而已。以視覺符號為例,新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在Lead-in引言部分都有相關主題的大幅的背景圖片,在其多媒體課件中,也有對應的輔助理解的圖片和視頻材料。這些為互動課堂提供了良好的語料。外語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充分研究這些視覺符號怎樣和自身的備課設想有機的結合,使圖片等視覺符號產生的意義很好配合自身的授課,從其中挖掘學生感興趣、適合學生互動的話題,或者可以交流的知識點,而不是任由學生選擇或不加節制地觀看。以聽覺符號為例,聽説能力是視聽説課堂上師生都很重視的部分,“在聽覺模態中,不僅包括教師和學生髮出的口語語言符號,還包括其他一些聽覺模態符號。在視聽説課堂上,教師應充分運用聽覺模態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語料之間的有效互動。”[6]以非語言符號為例,這類的模態符號通常是被劃分為語言符號之外,但它又對交際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個語言表達積極的外語教師,假如其面部表情嚴肅,站在教室的角落裏,那麼,其語言表達的熱情也會被學生質疑。因為其體態語的信息已傳遞了不友好的信息,這些信息和其語言信息結合在一起傳遞給學生,學生的反饋就不難想象,互動也無從説起。

四、多模態話語分析在虛擬外語互動課堂中的應用

虛擬外語課堂是多媒體信息時代下的一個產物。網絡課堂、遠程教育等,都是多種模態在異地或者歷時教育的應用。傳統意義上的多模態教學語篇的話語分析,是基於一般意義上的教室教學,而虛擬外語課堂衍生了時空的概念,如網絡課堂、遠程教育,都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時空概念,教學語篇中的互動意義也有了新的內涵。科技的發展,給外語教學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讓空間和學習又有了新的內容,多維學習空間產生了,多模態話語的研究也自然走向多維學習空間。謝蓉蓉就多模態話語分析在未來網絡課程的應用時,提出了“多模態虛擬課程”的理念。她提出了三種多模態虛擬課程:觀影式虛擬課程、參與式虛擬課程和遊戲式虛擬課程[15]。無論是哪種虛擬課程,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於傳統課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各種資源的互動模式,和界定是否適合多維學習空間中的虛擬課堂,將是未來虛擬外語課堂需要繼續研究的方向。筆者在後續課程《通用職場英語》中,啟用了智能教學APP藍墨雲班課,其虛擬教學助手就分為小墨和小藍。小墨就是筆者的教師助手,它不僅可以通過學生在手機APP終端的學習數據定期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還會自動分析學生作業和建議,表揚和幫助學生。而對於學生來説,小藍是定製化的服務,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小藍,小藍就是老師課外的虛擬分身。這既是虛擬教學技術的一個革新,也是多模態虛擬課程在手機端的一種呈現形式。虛擬外語課堂解決了時空的二維問題,從時間和空間上,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便利,其互動還是基於歷時的“面對面”的講授和交流,或者在一定時間內,讓學習者可以自由地選擇,給予參與者充分的自主性,互動在參與者主動的選擇和交流中進行。虛擬外語課堂理念,將傳統的虛擬外語課堂發展到了三維和四維的學習感受空間,使課堂信息的呈現方式、課堂交互方式發生了變革,互動也因為虛擬課程本身的不同,而賦予了新的內涵。在虛擬空間中,時空概念、教學資源及教學場地和設備等,都有了更好的發展,教學的互動也可以場景化、遊戲化、重複化和開放交際化。

五、結論

外語教學中的多模態語篇話語分析,改變了以往的以師生、以文本為基礎的交流研究模式,其關注的是正常多媒體教學語境下的交際,即自然狀態下發生的話語活動。多媒體教學中各種意義符號系統都被重新賦予意義,以前的圖像、顏色等視聽覺方面的符號,在教學中得到了空前的關注。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意義在於,它跳出了僅僅關注話語分析的意義符號系統,不僅關注語言的意義,也關注人們沒有重視過的其他符號系統,諸如圖像、音樂、顏色、動畫等所起的作用顯示出來,從而更全面地解讀了話語意義,詮釋了外語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建構,有利於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的重新審視,有助於多媒體教學的教研和革新。多模態話語分析為語言教學研究和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深化了語言課堂和課堂互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麗萍.外語教學如何進入交際互動課堂[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0):22-25.

[2]徐錦芬,曹忠凱.國內外外語/二語課堂互動研究[J].外語界,2010(03):51-59.

[3]李異飛.我國外語教學課堂互動研究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J].外語界,2014(04):47-53.

[4]李素枝.中外教師英語課堂互動模式對比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2):34-39.

[5]劉琴.外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社會學建構及對話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5(30):45-46.

[6]王淑芹.外語課堂互動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6(02):139-140.

[7]劉巖,趙利平.基於RIA技術的學習互動平台在外語教學中作用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1):280-282.

[8]李冬豔,孟慶玲.大學外語教師多模態課堂話語實現路徑探析[J].前沿,2013(17):110-112.

[9]王蓮.多模態英語視聽説教學中的課堂互動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3(15):141-143.

[10]Kress,G.&Leeuwen,TheoVan(2ndEdition).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Routledge,2006.

[11]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01):1-10.

[12]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05):82-26.

[13]李戰子.多模態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05):1-8.

[14]葉起昌.超文本多語式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06):437-439.

[15]謝蓉蓉.多模態虛擬課程———基於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未來網絡課程新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2(0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