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農業

《農牧文化的交融》説課稿範文

欄目: 農業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一、説説教材

《農牧文化的交融》説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農牧文化的交融説的是兩宋時期漢族與其他遊牧民族文化的交融,重點講述了宋元時期農、牧民族之間的和戰,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響與融合,為後面的內容的展開預設了時代背景。

(二)學情分析

年級學生理性思維弱,感性思維強,求知慾強,但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對一些複雜歷史現象和名詞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在上本課時,老師應當解釋清楚各個歷史現象和名詞,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由於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的時期,因此本課的教學方法以活動法為主,試圖通過較為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愉快地融入課堂。

(三)教學目標

1.知道遼(契丹)、宋(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朝等政權的更替。

2.掌握澶淵之盟,岳飛抗金、宋金議和等史實及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3.學會閲讀課本和蒐集、分析、運用歷史資料等方法;學會分析、比較、概括、綜合的歷史思維方法。

4.通過具體史實的學習,認識古代民族間的戰與和是農牧文明交融的途徑之一;分裂是短暫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們共同締造的。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教學難點:理解農牧文化在戰爭與交流中融合。

  二、説教法

本課所採用的教法是活動法和問題法、情景表演法的結合,通過較為活躍的教法使學生融入課堂。我的整節課堂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當時歷史史實的展示,通過學生表演的.方式,展示4個故事:澶淵之盟、靖康之恥、精忠報國、一代天驕。每表演完一個故事,即進行提問,題型有必答題、搶答題。其中的情景表演,老師事先已經將班裏的同學分為四組,同時選出小組長。跟同學溝通好之後,讓每一組好好準備所要表演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農牧文化交融的表現。首先通過講解農與牧的概念介紹,在此基礎上介紹文化交融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以下是兩部分內容的詳細介紹:

第一部分:故事一澶淵之盟。此歷史故事講的是北宋與遼之間發生戰爭,北宋雖戰勝,卻仍舊屈服議和。故事情節展現議和場景:北宋代表團和遼國代表團,坐在談判桌上。請其他組猜出該故事,得到回答與澶淵之盟相關的一套題的回答權。該套題包括兩大題,第一為選擇題,包括遼國的建立者、少數民族、都城。第二為澶淵之盟相關內容,包括訂立的背景、內容和評價。

故事二靖康之恥。情境再現:金軍攻打宋朝至其都城開封,在北宋皇宮內,宋徽宗、宋欽宗及其宗室后妃等面對國將傾覆時的各種表現。人物:金軍、宋徽宗、宋欽宗、后妃代表。

同上。題一為金國的建立者、少數民族、都城,以及北宋的建立者、民族、都城。題二為金與北宋關係如何。

故事三精忠報國,情境再現:岳母在岳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的場景。人物:岳母、岳飛。

題一位南宋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統治範圍。題二為對宋金和議的評價。

故事四一代天驕,再現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現場。人物:成吉思汗

題一為元朝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統治範圍。題二為對於元朝統一過程的描述。

第二部分:通過展示教材P105與P107兩張圖片,説明北宋至南宋的歷史發展過程。

通過材料展示,農牧文化交融的表現,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這四個方面。

準備兩段材料:

(2)宋朝:南宋,有人這樣描述昔日汴京的臣民“黃髻小兒,但習歌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 南宋詩人林升也曾作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遊牧民族:驍勇善戰且注重發展軍事力量,革除陳舊體制,任用漢人為宰相,實行漢人朝廷管理制度,注意革除北宋賦役繁重的弊端,減輕人民負擔……

問題:兩宋為什麼被北方遊牧民族打敗?

(3)材料一:西夏設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樞密院、三司等。地方行政編制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 材料二:西夏國王李元昊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工程。 遼國部分寨堡的民户,遷置州縣墾殖,從事農耕。遼代賦税徵收的依據,一是“計畝出粟以賦公上”(《遼史》卷59《食貨志》。 材料三:觀察圖中契丹、西夏文字,看它們的字型結構與漢字是否相似?這説明了什麼? 材料四:西夏國設立各級學校,以推廣教育;實行科舉,以選拔人才;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 材料五:女真人最初招待客人的飲食以肉類為主。後來女真人招待客人有兩盤主要食物:一盤盛肉類,以生葱、棗、粟飾之;另一盤茶食,糖粥、粟飯、麥仁飯,皆以棗、粟飾其上。

問題:農牧文化交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