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論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7.12K

信息化時代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促進學校教育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信息技術為教育事業帶來了蓬勃生機,為教育的革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如何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

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論文

一、構建運用信息技術平台

(一)硬件設施

學校要根據總體設計,作好每年的經費預算,投入一定的資金,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費、量力而行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提供物質基礎。實現教師每人一台電腦,學生每班一台電腦,配備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綠色網苑、教師備課室等,同時具備上網條件。

(二)軟件建設

建立學校對外發布信息的網站和校內網站,加強信息資源庫建設,提供各種計算機軟件、教學課件、教育教學資料、教研科研信息、活動通知等等。管理和使用設備和資源時,堅持面向教育教學的原則,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服務,注意提高設備和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學校與家庭、社區之間的資源共享。

(三)有效應用

1、應用信息技術實現“雙主”並重。教師以主導的思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制定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主動發揮主體作用,師生互動,“雙主”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2、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學科整合。教師以新課改的課程標準為依據,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恰當的教學時機、合理的教學手段,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適合學科特點、學生實際的學科整合,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改革。信息技術與課程及學科教學融為一體,使師生信息意識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訓練、信息素養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課程及學科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調整學生的認知方式與途徑,促進教學改革,使師生得到可持續全面發展。

二、培養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活動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扮演先導的角色,教師的信息素養被認為是構成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不僅是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更是教學改革的要求,是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激勵機制

學校重視對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的引導,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條件,意識和觀念的問題解決了,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學校在制定教學制度時,要將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納入教師個人教學考核和職務、職稱考核中。在教師的在職培訓和新任教師的職前培訓、考核中,納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內容。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信息技術考試要求各級各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信息技能的提高。但這還不夠,學校應該加強信息技術的培訓,開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積極推進網絡應用,實行網上公文傳輸、網上信息發佈、網上教育教學管理等措施,增強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意識和觀念,激勵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二)師德塑造

教師的信息道德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信息道德的塑造對整個信息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僅要有優良的傳統道德品質,還要具有良好的信息倫理觀。教師作為信息的吸收者,對有負面影響的信息應該堅決抵制,做學生的榜樣。教師作為信息的生成者,應選擇有正面影響的信息進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於社會、學生和自己的信息。教師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應把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和不準確的信息過濾掉,把科學有效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憑道德從事信息傳遞活動,才能真正提高信息素養。

(三)技術培訓

1、校內培訓。學校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培訓內容進行不斷的更新,以教學軟件及相關知識為主,並進行考核驗收,達到基本掌握計算機及網絡的操作和應用。

2、校外培訓。

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的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幹部電腦培訓教程》、《現代信息教育理論與技術》、《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高級教程》等,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水平。同時,選送優秀教師參加全國各級培訓和研討,達到更高的水平,能夠承擔培訓其他教師的任務,實現資源共享。

3. 自主培訓。

學校為每位教師都配備計算機,提供網絡設備,購買在教學中適用的軟件、資料和書籍等,激發了師自主培訓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們主動學習FrontPage、Photoshop、3D動畫製作等,積極自學自練,促進信息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教學實踐 教師的信息素養在教學實踐中若要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不斷把其有效的應用於教育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引導教師製作出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並應用於教學之中,可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校可經常開展教學課件評比活動,那些界面新穎、媒體使用豐富、技術含量高、科學合理的課件在各級課件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可增強教師的信心,促進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三、利用網絡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選用的。根據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立足學校及教師的資源優勢,並整合社會最新發展成果而成的教育資源,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給教師、學生、家庭、社區相互交流學習的環境和資源,建設服務與人的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體現“教育服務”的理念。它既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又有利於學校特色的形成。

(一)開發主體的多元性

校本課程是基於學校的教學需要,由學校自主管理和自主開發的課程。網絡的開放性為校本課程的多元參與及互動提供了一個實施環境,使得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不僅使教師的主體性得到發揮,而且學校領導、學生、家長、課程專家和社會人士也能參與課程決策,實現課程開發主體多元化。

(二)開發過程的動態性

由於校本課程開發主體的多元性和實施的開放性,使得其設計、製作、實施、評價等都是一個持續的、逐步補充和完善的動態過程。網絡的建設、維護、使用和資源的不斷更新等動態特性,恰恰滿足校本課程的這一要求,使得課程的開發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隨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變成教學行為,促進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開發實施的交流性

校本課程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在強調差異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注重交流和學習成果展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而網絡的交互性有利於使用者對資源的瀏覽、交流、作品提交、信息反饋等校本課程的動態實施,同時網絡的虛擬性使學生在網絡提供的虛擬環境中實現現實角色扮演,這種隱匿性使學生能充分參與、大膽實踐、廣泛交流和坦率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培養髮散性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