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朝花夕拾有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4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朝花夕拾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朝花夕拾有感(15篇)

讀朝花夕拾有感1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這本書主要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候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老師每次講到朝花夕拾的時候都會帶着我們慢慢的品味書中更深層的涵義。我也被作者這種對比與諷刺的寫作手法深深的吸引住了。

要説書中最有趣的莫過於這三篇故事了,它講述了魯迅先生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温馨回憶和對不滿事物的諷刺之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生動地描述他兒時在百草園中觀察菜畦、吃桑葚、聽蟬鳴,魯迅先生用鮮明的文字的追憶了他小的時候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後到三味書屋讀書寫字,雖然那裏的老師非常嚴格,但是課上偷偷畫畫,偷跑到小園裏玩耍,無不體現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藤野先生是魯迅棄醫從文的導師,雖然藤野先生穿着不拘小節,有時候甚至忘了帶領結,他的學生用“模糊”這個詞來形容他。但他是個對工作認真負責,懂得尊重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好老師。魯迅先生對老師非常敬仰。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好老師,他們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對待我們每一個學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好。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阿長就是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兒時的保姆,她雖然是一個切切察察,沒有學問、迷信又有一肚子封建禮儀的粗人,但長媽媽卻給魯迅買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於是魯迅對阿長有了新的認識,其事阿長也是一個善良、可愛、善解人意的好人。

朝花夕拾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了文中各式鮮活的人物形象,充滿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封建思想的抨擊以及對自己美好童年的懷念。

讀朝花夕拾有感2

當看完這本散文集時,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譜寫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寫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區,先寫百花園,後寫三味書屋,百花園是個荒涼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樂園。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者所説,“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樣子很是古老,兒童在那裏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作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裏,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並沒有批判它,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本意和內容,即敍寫自己從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路歷程。

這篇回憶性散文,語言上簡潔清新 ,生動自然,輕鬆流暢,饒有風趣,給人面目一新之感。

讀朝花夕拾有感3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閲讀《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看這一篇文章,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

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玩伴一起捕鳥。他常聽保姆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讀朝花夕拾有感4

《朝花夕拾》中的福恩-讀《朝花夕拾》觀後感在這裏,問大夥兒一個難題,福恩是什麼?司馬遷説:“幸福是一種關懷,如説我一樣,經歷艱辛,才可以獲得。”陶潛説:“小遷哪,小遷,你咋能吹呢?你看看,天空中飛的牛便是你吹起的!照我講,心懷感恩便是一種親近的表述,並並不是幸福快樂!”李太白説:“行了,行了,別在這兒繞彎子了,要我講,心懷感恩便是一種詩情畫意最大的表述而已!”

劉禹錫説:“我贊同超白哥哥的。”陳景潤説:“我講前邊幾個,不必單獨字解釋了,要我講,應合起來,是福恩,應該是幸福快樂中的心懷感恩登陸密碼。”林肯汽車説:“雖我死的慘,可是,對我來説,福恩,便是對大家較大 的收益了。”聖雄甘地説:“行了,行了,不要説得太慘,福恩吧,便是福中帶恩,恩中帶福。”我講:“幾個老大爺,不,幾個祖先,可以了,聽我的表述吧!或許,之前的心懷感恩只不過凋謝、謝謝這類的一兩句冰冷冰冰字語罷了,但是,當一個人真實學會感恩和幸福快樂時,他的內心可能獲得提升的。

我是以《朝花夕拾》中的魯迅先生那裏學得的:他讓我懂得了一些之前壓根不清楚的物品,教會了我如何去心懷感恩與感受在其中的幸福快樂。或許幸福的事兒不容易一直陪着我大家的上下,可是,那份以前感受到的尤其是心懷感恩與幸福快樂的開心,卻能夠守候大家一生。福恩是思想道德和社會道德上的一種親近的問好。”這時候幾個人橫插了一兩句。魯迅説:“我寫的只不過想表述出以往童年的記憶,可是也是為了更好地最能體現我對爸爸的悔改和養育恩。”賀之章講了一句:“我,是為了更好地證實恩福的含義與心得體會而已。”

柳宗元説:“福恩,天地孝之首呀!明白恩福,才懂天下大事呀!”“柳大作家説的對,福恩,天地孝心之首,福恩呀福恩,你原是該思、品、德、智、心裏的道之提升了。甚好啊!”我的語調愈來愈興奮,“因此 誰也不太可能猜到一個人的言念,而恩與福並報。”杜甫説:“此篇該書非常好,此乃提升之道之德,美之傳送之天地,天地者因此學一生也。”辛老説:“雖然我不會如何,可是因為我只能也與大家之説,此篇察之觀言後,也覺得福恩原是為國知恩圖報,天地老百姓之福也!”舍老又説一句:“雖然我是有一些自以為是,可是我是覺得福恩引出來乃閲讀者對吾之收益!”巴金的作品老先生也而言一兩句:“福恩呀,福是詩者與小孩子一件事的福,恩就是我對她們的收益!”老舍被史蒂芬霍金老爺子搶説:“小主人翁之上學歷經與爸爸病、死、唸的方式表述出對其爸爸的念與悔改,讓大家不知道呀!”“大家有對也是有錯,可是,真知通常只有一個,但我認為真心絕不變。”這時,只有一個人講了話。

説:“對啊,天地絕情,人有情,情之感天地之恩啊。情下,天下人,世人之福乃恩!”然後,他思索了一會:“天若有情,人必思情以!”“或許,對錯只不過一念之間而已,但是,恩福之情必非乃人控以。世界,必知福恩或恩福之情,必感同之,多情的人,必之其情。”我感慨萬千。

讀朝花夕拾有感5

人生是一個收藏夾,你的收藏夾裏有什麼?

讀了《朝花夕拾》之後,我突然冒出這個想法。《朝花夕拾》可以説是魯迅的收藏夾,每篇文章都如一部電影,有悲劇,也有喜劇。

學會保存

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再糾結於其中如何反映了封建教育的枯燥乏味,我只感歎眼下的自己和作者何等相似。年幼的周樟壽或許並不懂得百草園的生活是何等精彩,該如何珍惜,只是在臨別時,才不能自已。而如今的我,即將面臨會考,才意識到時間的短暫。人生中有無數個精彩的瞬間,有些終生難忘,有些轉瞬即逝。若我們能想辦法記下那些瞬間,如寫日記,如像學魯迅那樣寫回憶錄,也可以拍照留念,或者存在QQ空間裏,也許會麻煩一時,但某一天當你驀然回首,不至於腦中一片空白,毫無痕跡。

適時重啟

有人説,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人是要往前的,可有時也需要回頭看看。

魯迅在45歲的時候打開了自己的收藏夾,幸福美滿的童年,家道中落,領略社會的殘酷,只有童年的記憶還有一絲温暖。

面對困境,我們可以向長輩求教,可以向朋友傾訴,也可以向曾經的自己求助。一個人在暗角哭泣的時候,朋友也許幫不了你,但那些温馨的回憶終將融化你心靈的堅冰。

學會整理

當然,我們不必收藏太多。魯迅將往事篩選後,彙編成《朝花夕拾》,就是很好的範例。

記憶會不斷更新你的收藏,許多記憶淡薄的可以忘記,有時間不如用來完善收藏,讓自己的記憶永遠是彩色的。在舉國抗日的年代,魯迅對日本教授藤野先生依舊滿懷敬重,為那段黑色的民族記憶增添了一抹暖色。

或許,只有熱愛生活之人,才會樂於思考,才能將記憶好好收藏。而收藏夾裏有什麼,就看你現在怎麼做。

讀朝花夕拾有感6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畫面。清晨綻放的花朵有初陽的陪襯,顯得無比嬌嫩欲滴,而傍晚的花失去了嬌豔,可在落日的照射下顯得別有風韻,此時去摘取,底藴自然比清晨的花要深厚的多。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齒脣間都是餘香。初讀時,你也許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細想來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諦,然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這本《朝花夕拾》,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曉的。有時想魯迅先生是我的叔叔該多好呀,我可以與他共同品嚐精典名句,交流文學作品。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大叔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心曠神怡。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與魯迅先生那時的生活相比,要幸福的多,想都不敢想。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數時間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香甜,我們的生命裏也充滿朝氣與活力。我們是幸福的一代人!

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花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煩惱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如果有機會,不妨你也靜下心,閲讀一遍。

讀朝花夕拾有感7

今年,我又回去過年了。本以為沒有作業的我在和表弟玩的火熱,可是在與劉星的聊天中,我意外得知我還有很多作業沒有做。我的心情立刻從高潮落到了低谷。怎麼辦呢,我是一個好同學,總不能不做作業吧。無奈,只好寫唄!

於是,我就在堂姐的陪同下去圖書城去買書。為了寫這篇圖後感我只好勉為其難應付應付。可是我才讀了幾行就從被動變為主動,情不自禁的讀了下去。我被魯訊先生所描寫的人物生活深深吸引住了,我非常向往那時的生活。這部小説是一部回憶散文集,作品記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從吶喊中我認識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種種人物,這部小説真實的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其中我認識了使人快活的孔乙己,體弱多病的小栓,關愛兒子的老栓等人物。

從老栓身上,我明白了:如果説母愛是一篇優美的文章,那麼父愛則是那不可少的標點符號。

讀朝花夕拾有感8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書中的精彩片段。字裏行間為我們體現出了孩童的天真,爛漫,純潔,無憂無慮,呈現出一幅幅自然的畫,供我們欣賞,這本書既是魯迅對往事温馨的回憶,卻也是魯迅對人們理性的批判。

在《無常》一文中,“無常”雖為鬼,卻也擁有善良的心靈。他去勾魂時,看母親因兒子死去而悲傷,便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上司閻羅王鞭打。魯迅以此批判了偽“君子”,而我們更應該真實,真誠的對待他人。

“高山流水”中便有一個絕佳的例子。伯牙與鍾子期因琴緣而成了知己,結拜了生死之交。伯牙在得知子期已離世後,砸了琴,並這終生不再彈琴。

我的目光繼續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鍾子期創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到底是為什麼?我想應該是真誠讓彼此成了知音,或不可缺。

我們交友,也應向伯牙一樣真誠待人。

不管是“三顧茅廬”中的劉備;還是天生耳聾,失明的海倫。真誠似一扇窗户,讓黑暗中的人們感受光明;真誠如泉水,滋潤海倫的心田,帶他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生活中,不正需要有更多向莉莎文老師這樣的人嗎?莉莎文老師帶着海倫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不厭其煩地教他學習。不正是“真誠”塑造了一個新的海倫,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更是一個作家,一個有血有肉文學家嗎?

記得有一次,在課間休息時,我不小心扭傷了腿。一個同學走過來,扶着我去往醫藥室。過了一節課後,那個同學又走過來關心我的傷勢。我對她説了一聲“謝謝”,她不假思索的一笑,説這都是她應該做的。那一刻,我就好像向日葵經歷了風雨,偶爾隱匿的陽光,再來時更温暖,令人驚喜。原來被人真誠以待,幸福就來得如此突然,互相幫助是我們本應該有的職責。受傷時同學擔心的神情,更是真誠的體現。

你發現了嗎?在這大千世界裏,任何生靈都可以讓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風拂過那枝頭的點點茸茸綠色,淡淡的笑靨。與牆頭上的夾竹桃一起,似唱響生命中最明快的樂章——真誠。這便是大自然毫不虛假的美,是質樸、真實的本質。這“美”在於“真誠”。

以誠相對,讓我們的生活更真誠,互相真誠來往。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型;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真誠是鮮花,送之於人手有餘香。

讀朝花夕拾有感9

讀《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92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篇,最初在《莽原》雜誌發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927年編集成書,改為現名。魯迅在寫作這些作品時正經受着各種敵對勢力的壓迫。92年他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在這樣的處境中魯迅曾説:“這時我不願意想到目前,回憶在心裏出土了。”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敍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評擊和嘲諷,頗為經典。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倖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蓆定以微涼,躺着也不至於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將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説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徵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第二篇《二十四孝圖》揭示的則是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抒以了尖鋭的評擊。在作品中,還有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真誠懷念。接下來的幾篇,記敍了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和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的腳印。

希望大家共賞!

讀朝花夕拾有感10

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一段回憶中都包含“喜、怒、哀、樂”四種味道。

給我留下最深記憶的是《瑣記》。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美女蛇的故事使他覺得做人之險。世事險惡,而最可怕的不是流血破頭,而是人心的黑暗。“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魯迅真的沒見過嗎,其實他早已見過了,衍太太不正是披着人皮的美女蛇嗎?

讓大家都喜歡的衍太太,外表看似善良,內心卻是如此的陰暗。“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衍太太卻決不如此。假如她看見我們吃冰,一定和藹地笑着説,‘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的多。’”慫恿小魯迅偷東西,傳播流言。而那時年幼的魯迅,天真地認為衍太太是好人。那時的他,沒有看透暗中使壞的衍太太的心計。幾年後,隨着年齡漸長,閲歷漸豐,魯迅脱去稚氣,回想衍太太的種種行為,終於慢慢曉得衍太太的為人。回憶往事只是會心一笑,而最讓魯迅難以釋懷的是父親的逝世。“精通禮節”的衍太太慫恿小魯迅在父親臨終彌留之際反覆呼喚父親,讓父親走得不安心,最後父親是帶着痛苦離世的,這讓魯迅感到非常愧疚。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出現過許多“衍太太”。放縱我們貪玩、慫恿我們做壞事、引誘我們接觸不良信息,比如電腦、手機、一些狐朋狗友、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陌生人,這使我深感做人之險,同時,我也更能理解和感激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也許嚴厲了些,但都是為了讓我健康成長。成長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時有泥沼、時有岔路,我們要保持一顆明辨是非的心去分辨善惡,警惕“衍太太”。

讀朝花夕拾有感11

在眾多閲讀過的書籍中,其中最使我記憶猶新的便是《朝花夕拾》了。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魯迅先生的記錄時事的散文集,記錄了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各種經歷見聞和所相處的人物,以及在日本留學時見到的學者和擔任過自己所學科目的教授,包含着魯迅先生對舊事的深切懷念,對故人往昔的懷念,希望通過文章在這朝日之時拾起舊日忘卻遺落的記憶碎沙,使這些記憶和如花般的珍貴往昔馳騁綻放在如今的了了朝日,一片清明坦蕩。

除了從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斟酌,在文章本身去細緻的揣摩,會發現魯迅散文字裏行間透露出的一種獨有的特色,文中多處使用了修辭手法,使其在敍述文章經過其本身的基礎上,使其更加詼諧生動,更流露出一種引人發笑的幽默風氣,這也是魯迅先生本人所獨具有的特別品質,所以從文章中也能稍稍體會到作者的風氣,品格,其中有一是魯迅對二十四孝圖的看法和所發表出的言論,然後是反對白話,總要先來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魯迅先生是討厭,反感,甚至厭惡白話的,然後為白話對孩子所引起的侵染與恐嚇及壓抑憤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往往在於他的統治上,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

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

然後在此篇中,就是論孝。二十四孝圖自然被古人和後人當作是孝的典範但其中也有偏差,就如孔孟論學習一文中也提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説:孟子認為,像周武王這樣講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書》中的這段記載,才説了這段話。意思是提醒人們,讀書時應該加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八年級上冊的盆友們可以去查查語文課本,上面有孔孟論學習一文)

魯迅同孟子的觀點相符,他一如孟子的説法,對《二十四孝圖》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言論與觀點,對《二十四孝圖》做出了適當的批判,從中告訴了我們孝的尺度和正確的孝道。表示對其中過度誇大,做作,宣揚,以及錯誤腐朽的觀念加以批判,就如其中二十四孝圖中的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就引起了魯迅先生的反感與指責。反對白話者,反對一切編造的謠言與白話。

本人記得其中還有一篇印象較深,便是無常,本文主要寫了迎神賽會這一天的情景,描寫了人們在那天所扮演的各種鬼神,鬼卒和鬼王是紅紅綠綠的衣裳,赤着腳;藍臉,上面又花些魚鱗,也許是龍鱗或別的什麼鱗罷,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鋼叉,叉環振得琅琅地響,鬼王拿的是一塊小小的虎頭牌但是在其中,使人們見到即有些緊張而又很高興的便是無常,魯迅描寫他道:雪白的一條莽漢,粉面朱脣,眉黑如漆,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

以下這一段是魯迅以及其他人們對活無常的看法:至於我們———我相信,我和許多人所願意看的,卻在活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羣之概。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裏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魯迅説,在眾多鬼神中,唯使人們有親近之感的,便是無常,所以人們才會大家就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讀朝花夕拾有感12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我個人認為這部書其實重點在寫魯迅對社會的批判,少部分文章也帶有回憶性的童真。

魯迅借當時的一些人,事,諷刺了些許人物,但諷刺中又透露着少許無奈悲涼的氣氛。而在寫魯迅幼時開心的事情時,字裏行間裏透露着是當時無憂無慮,快樂的氣氛。

總的來講,《朝花夕拾》是一本摻雜着許多個人情感和當時社會制度的精彩回憶錄。“藤野先生”裏滲透着一種師生的情感;“阿長與山海經”裏描寫的是一種家人的關懷和思念;而“五猖會”則是塑造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思維定勢。

而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應該是《五猖會》和《藤野先生》這兩篇了。一篇是描寫事的,一篇主要是描寫人的。也因為這兩篇和我們的生活較為接近。

首先《藤野先生》,一聽題目就感受到濃濃的老師的辛苦和教誨,文中的老師是個不拘小節,生活簡樸的教師,因為他細心,嚴謹的教學風格,深受魯迅的喜愛,最後由喜愛變成敬佩。

也許,我們生活中也有這麼優秀,負責任的老師。但是我們又何嘗懂得珍惜呢?或許沒有,老師對我們的愛又有多少人懂得感恩呢?

《藤野先生》向我們講述了師生情,而《五猖會》向我們展現的是微小,不易發覺的家庭間的親情。

《五猖會》中的“我”因為參加會而高興,但父親打破了我內心的激動,要我把書背完了才能去,但是最後的心情也不比之前那麼興奮了。父母的行為也許讓我們不滿,但是終有他們的用意在裏面,這份偉大而又容易忽視的愛,才是真正的親情。

《朝花夕拾》裏,魯迅用平凡,接地氣的語音揭示了社會一個又一個的黑暗,但是細讀,裏面又有許多人世間有愛的場面,或許這就是這本書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讀朝花夕拾有感13

正如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年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花朵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採摘,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芬芳,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品嚐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獷,多了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份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花園裏無憂無慮的日子,彷彿只有那樣的童年才有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花園,知了在這裏低唱,蛐蛐也會來伴奏。魯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的圓舞中度過的。

從書卷裏散發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把我也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的一切話語雖平淡樸實,熾熱的感情卻是展露無遺。他希望與大自然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少年,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我認為大作家魯迅先生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紹興人,鄉下人,卻像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不羈,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彷彿這樣的童年才有意思,相對下書齋裏的生活就乏味多了。於是他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和對讀書生活的思考。

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無不體現出他的認真。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我想他一定對魯迅先生產生的極大的影響。對比我現在的所作所為還是相差甚遠。

魯迅筆下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想比之下我們2世紀的孩子就幸福多了,有空調吹,有飯吃,有學上,這些在那個年代想必是白日夢一般吧。這讓我珍惜現在,憶苦思甜。

魯迅先生的《狗、貓、鼠》這篇文章曾讓我一頭霧水,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閲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巧妙的將社會中的各種人與狗、貓、鼠對應,抒發了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種種看法。

……

書中魯迅無數次巧妙的將現實和筆下、小説中和各種各樣的人、物進行對比,絲毫不露破綻,這有增添了我對他的敬佩。

讀朝花夕拾有感14

這個暑假的一天,我翻開了書架上放置已久的一本書——《朝花夕拾》。

這本書記述了魯迅的童年時光。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後寫了很多文章,這本《朝花夕拾》則是他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從前的我僅僅粗略瀏覽了一遍以後便放在書櫃,這個暑假我才在某個角落裏看到了它。

封面上,朝花夕拾四個大字顯而易見。我繼續翻,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關於狗貓鼠之間的有趣關係,長媽媽的質樸可愛,迎神賽會與各類書中牛鬼蛇神的可怕和奇妙,百草園的自由自在……當我繼續看時,《父親的病》這一篇令我的心境陡然而變。庸醫誤人,魯迅先生的父親因為庸醫的用藥不當,耽誤了治病的時機,最終因病與世長辭。這一篇中的所謂“名醫”們故弄玄虛,勒索錢財,對人命絲毫不上心,這點引發了我對封建時代社會狀況的思考。

封建社會是黑暗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抱着迷信思想的。黑暗、迷信思想,我再回顧先前的文章內容。魯迅先生在《狗·貓·鼠》中提到了海昌蔣氏在北京舉行婚禮的情況,“拜來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還印有一本紅面子的《婚禮節文》……”這些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後文《阿長與〈山海經〉》中長媽媽講的各種規矩與古怪儀式,《〈二十四孝圖〉》中封建孝道的虛偽殘酷,《五猖會》中封建家長的陰影,《無常》中迷信的勾魂使者的形象……我這才發現,這本書中有大量筆墨是批判舊社會封建思想的!

封建思想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多麼慶幸自己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那些迷信的思想與封建社會的黑暗隨着歲月變遷在歷史舞台上落幕。新時代的我們陽光明朗,光芒四射,能夠驅散一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感謝有這樣美好富強的祖國,給了我們健康成長的環境!

魯迅的《朝花夕拾》為我們展現了舊社會的模樣,我想,他在書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除了對童年懷念,抨擊舊社會,還有的就是希望未來的人民們——現在的我們珍惜美好時光,努力向上,為國爭光吧!

輕輕合上這本書,我的心卻仍然沉浸其中。

讀朝花夕拾有感15

相聚有時,後會無期。在那奔波的人流之中,我們總是一昧地在盲目前進,卻從未朝花夕拾。

“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味保留。”這是魯迅在自序中感慨的句子。一件事物,在少年時和現在表面上無太多的差異,可那時的所聞所感,卻只有在記憶裏才能重新品嚐。可這些記憶,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觸發,讓你回味一生,使你久久不能忘懷。

中國文壇裏不乏有膚淺的得意,無聊的激憤,頹喪的失落。而魯迅先生的文筆卻始終透出一股刀鋒般的鋭利,用那尖鋭的文字向人們訴説着世間的種種邪惡。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較為封建的國家,思想上也較為落後和僵硬。而也在這時,魯迅漸漸發現中國人根本不需要治癒身體,真正需要治癒的,是那被社會漸漸污染的思想。從而,魯迅有了棄醫從文的想法,用文字來拯救人們已被那個封閉而鬱悶的社會麻木的思維。當時全世界在工業發展的作用下時代更替迅速,可中國卻仍排斥所有新鮮的事物。所以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中國人遭到了日本學生的歧視,認為中國人是低能兒,根本不可能在一個非母語的國家參加醫學考試成績能如此之高,從而便懷疑藤野先生泄題給魯迅;而在看槍斃中國人的片段時喝彩,更是激起魯迅想改變中國的想法。

貓。是一種嫵媚的生物。不僅有着折磨弱者的壞脾氣和天生的媚態,而在夜間嘶叫更是加深了魯迅對貓的厭惡之情。可在《狗貓鼠》一文中,魯迅則用貓來比喻一些做作,矯情,自鳴清高的人,打着公理,正義的旗子説一些違心之論,而在魯迅眼裏,這就是一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但即使到現在這個年代,這樣的人似乎也並不缺少。

朝花夕拾,指回憶以往的時光,可我想,魯迅應該是藉此向世界揭露那個時代的種種邪惡與心計。我們缺少的不是正義,而是能勇敢站出來揭露世間險惡的人。希望慢慢的,這個世界所有邪惡的人不再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