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小故事14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歷史小故事1

畫蛇添足

歷史小故事14篇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相近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成語故事】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隻腳,讓人啼笑皆非。

歷史小故事2

尉遲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個山門。這座不尷不尬的寺院,據説是唐太宗時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時候多災多病,他老子怕他養不大,就讓他拜一個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師父。後來,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聽説杭州地方風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頂大的寺院,讓他養老。

唐太宗礙着師父的面子,不好推託,便答應下來。還差大元帥尉遲恭到杭州來,監造這座頂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遲恭到了杭州,兩人便商量這座頂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麼大。仙林和尚説:“這寺院是皇帝的師父養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遲恭一聽火起來:“誰見過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沒當大元帥時候,和七八個徒弟做生活,家裏打鐵的工棚爐房也不過五丈見方!你一個老和尚,除了吃飯、睏覺、唸經,又不做別樣生活,要那麼大的地方做啥?給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頂啦。”

仙林和尚漫天計價,尉遲恭就地還錢,兩個人從早晨爭到天黑,沒有結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請尉遲恭再去商量。尉遲恭到了仙林和尚門口,剛剛跨下馬鞍,只聽仙林和尚在屋裏大喝一聲:“聖旨下!”尉遲恭一聽聖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頭。仙林和尚篤定站在屋裏念聖旨,一字一板,拖長聲調慢慢來,幾十個字的聖旨,足足唸了半個時辰,唸了一遍又一遍,

唸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從清早唸到響午。尉遲恭是個又黑又粗的大塊頭,你叫他馳馬上陣,三日三夜也不會吃力的;如今卻叫他跪着半日不動,真累得滿頭大汗,腰痠背疼,差點爬都爬不起來了。仙林和尚念罷聖旨,笑嘻嘻地問尉遲恭:“大元帥,這回聽清楚了吧?聖旨上講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頂大的寺院給我養老。頂大的'寺院嘛,方圓五里地少得了嗎?”

尉遲恭仍舊搖搖頭,説:“聖旨上只講造一座頂大的寺院,卻沒有講要造五里大。我是欽差監造寺院的,説一無二,還是頂多五十丈!”

兩個人又爭了一天,還是沒有結果。過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請尉遲恭。尉遲恭心想: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嚐點味道!就從箱子裏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懷中,騎着馬去了。他剛在門口下了馬,仙林和尚的老辦法又用上啦——“聖旨下!”這一回,尉遲恭不慌不忙地走進屋裏去,往正中太師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賜如意在此,下跪宣讀聖旨!”原來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給尉遲恭的,因為尉遲恭打天下的功勞大,應該讓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沒料想他會有這一着,只好跪下來,急急忙忙把聖旨唸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遲恭説:“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還沒聽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遲恭還是説沒有聽清楚。唸了一遍又一遍,唸了一遍又一遍,從清早唸到夜快邊,念得仙林和尚差點斷了氣。尉遲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讓他起來。仙林和尚觸了這回黴頭,知道自己拗不過尉遲恭,便乖乖地答應只造五十丈方圓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後,尉遲恭騎上烏騅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騎了一頭禿驢,“的嗒的嗒”一路追趕上來,一直追到海寧縣地界才追上尉遲恭。仙林和尚在後面大喊:“大元帥慢點走呀!還有一樁事要商量哩!”

尉遲恭勒住烏騅馬,問他還有什麼事情。仙林和尚説:“大元帥還不曾造山門哩,你倒説説看,天下哪有沒山門的寺院呀!”

尉遲恭想想也是的,就答應再給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補造一個山門。本來,這事情就好了結;可是仙林和尚偏偏節外生枝,説要把山門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遲恭問他:“這又是為什麼?”

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説:“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呀?我這仙林寺是大唐開國以來造的頭一座寺院。山門造得遠些,大唐江山就長久啦!”

尉遲恭一聽又火起來,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呸!我們汗馬功勞打下的大唐江山,難道只有五里路長嗎!”

仙林和尚還當尉遲恭要給他比五里路還多,高興得差點從禿驢上滾下來。

尉遲恭跳下馬,拿竹節鋼鞭在地上畫了個十丈見方的圈子,説:“喏,山門就造在這裏!”便自顧回京去了。

這一來,弄得仙林和尚啼笑皆非。他原想拿大唐江山來哄一鬨尉遲恭這個老粗,好把山門以內五里路的田地都劃歸自己;哪知尉遲恭偏要把山門造得更遠!海寧杭州隔着一府一縣,一個和尚怎能管得這麼寬呢,他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這座仙林寺還是老樣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門卻孤零零在造在海寧。

歷史小故事3

在離洛陽三十里遠一個叫屍鄉的地方,田橫對漢使説:“作為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更衣。”於是田橫就住下來準備。田橫私下對他的門客説:“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大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而且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酈商的兄長,再與他來並肩侍奉同一個主人,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心裏就沒有愧疚嗎?另外,皇帝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我受不了那種恥辱。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你快馬飛奔三十里送給皇帝,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説完之後,他就自刎了。

歷史小故事4

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説:“何不各自説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説:“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説:“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説:“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説:“(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原文:

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歷史小故事5

穆公非常喜歡馬,曾不惜重金,蒐羅了幾匹名馬養在宮中。有一天,一名負責養馬的侍從神情慌張地跑來報告説,一匹白色的駿馬不見了。秦穆公聽了,立刻跟着跑到馬廄去查看,只見半根韁繩還拴在馬槽上,一定是這匹剛烈的馬掙脱了韁繩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親自帶人去尋找,沿着路上若隱若現的蹤跡,一直追蹤到了一座山谷裏。不久他們便聽到了熱鬧的人聲,原來一羣山民正圍在一堆篝火旁,從火上燒烤着馬肉。秦穆公一眼就看見了草叢裏白色的`馬皮,那正是他丟失的駿馬。

“這是我的馬啊!”他驚呼道。那些正吃着馬肉的山民都站了起來,驚恐地看着秦穆公和他身後的武士,不知道眼前面臨的將是怎樣的處罰。

可是轉眼間,秦穆公的臉上便恢復了平靜,他笑着説:“吃了駿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會傷害你們的身體。”

於是,他吩咐侍從們去到皇宮中取來幾罈好酒,讓那些山民們喝下,這才轉身走了。他的背影后面,留下一片疑惑的目光。

一 年以後,秦國和晉國爆發了韓原之戰。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秦軍陷入了晉兵的包圍,秦穆公乘坐的戰車也深陷其中,敵軍的長槍都擊中了他的鎧甲。危在旦夕之 時,突然一支隊伍吶喊着殺入重圍,他們拼死戰鬥,殺得晉兵暈頭轉向,一時有些不知所措。秦軍趁機反攻,一舉擊潰晉軍,並且俘獲了晉惠公。

事後,秦穆公召見那支趕來救援的奇兵,詢問他們説:“我不記得曾經有恩於你們,為什麼要冒死相救呢?”

那些人笑着説:“我們就是那些殺了您的駿馬,卻還得到您賜的美酒的人啊!”

只因為當初沒有隻看重自己的一己之利,而是理解並寬容別人的過失,讓秦穆公收穫了意外的驚喜。在歷史上,一個人的雄才大略,從來不是因為他自己有戰無不勝的神力,而是有包容天下的心胸。秦穆公正是憑此而稱霸春秋。所以也正印證了那句“胸懷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句話。

歷史小故事6

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斯泰納首先發現了ABO血型。這一發吸納,對人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響,為此,卡爾·蘭德斯泰納在1930年榮獲了諾貝爾獎。

ABO血型中有A型、B型、O型和AB型,是人類最常見的,也是最早被發現的。

既發現ABO血型之後,從1927年開始,人們又陸續發現了MN血型、Q血型、E血型、T血型、Rh血型等數十種血型系統。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除了人類以外,連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動物也存在血型,甚至烏龜、青蛙身上也可以找到血型得痕跡。

血型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僅與醫學、生化學有關,而且和人們的思維、性格、氣質、行為,甚至和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對血型的研究,已成為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國外,特別是日本,一些人類學家已經把血型的研究作為一項新興學科來進行探索。日本著名的人類學專家能見正比古,以及他的兒子能見俊秀,還有鈴木芳正、鈴木健二、古煙種基,他們以血型為研究主導,從人的性格、氣質、戀愛、婚姻、子女關係、人際關係、心理條件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獲得了許多成果。

我國在血型研究上,基本還沒有形成體系,只是從一部分翻譯過來的資料中,大概地瞭解到國外的血型研究動向。

由於我國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社會制度、生活環境等等,與國外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國外的一些血型研究成果不能機械地照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雖然説血型研究成果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放之四海皆準,但終歸有它的'科學性和現實性,也是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調節個人心理、發揮自己專長和避免走彎路上,應該掌握的一們課程。

血型的研究成果,正引起千千萬萬人的強烈關注:血型知識正幫助人們坦率地進行自我分析和互相評價。

一種新型知識的普及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現代社會中也有不少人頑固地拒絕新生事物,而那些思想活躍、天真純樸的人則為新生事物而驚喜、而激動。特別是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知識更新中,這種現象更為常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同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的時代並沒有更大差別。

隨着科學的突飛猛進,各種信息日新月異。我們要為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一個窗口,讓它去面對生活,面對知識,面對新生事物,這對於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頭腦是大有好處的。

歷史小故事7

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遊玩。有一天,蘇東坡遊覽西湖時,忽然着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説,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願望。之後,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於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着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讚歎,李琪也了卻多年心願,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温氏有個女兒叫温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説:“嫁人只嫁蘇東坡!”於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牆,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温超超馬上就翻牆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温家,問其緣故。温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並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温父,要給温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温超超已經抑鬱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裏,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台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後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為蘇東坡説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後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蔣推崇曾國藩之謎: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曾文正家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註釋》時説: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浦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他説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譽之為聖相,讞之為元兇”之謎: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後,再度復興儒學的聖哲;建樹功業、轉移運世的偉人賢者,清朝鹹同中興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罵他是民賊、元兇、漢奸、民族罪人、擅權濫殺的“曾剃頭”、好名失德的“偽君子”。

歷史小故事8

《鬥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龐涓誰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和龐涓説:“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寶座上下來嗎?”

龐涓説:“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魏王説:“不行。”

孫臏説:“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説:“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説:“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智慧連連稱讚,可龐涓卻更加嫉妒孫臏了。

歷史小故事9

柳公權是唐代一位楷書集大成者,他的書法清勁挺拔、俊秀深厚、自創一格,人稱“柳體”。在他學書路上,曾有一位“無手”師傅對他的啟發很大。

柳公權小時候聰明過人,酷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總以為自己寫得已經很好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説:“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説:“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笑了笑,説:“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裏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城裏。一進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失去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説:“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説:“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來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歷史小故事10

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歷史小故事11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説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季布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季布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季布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季布,綞使季布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季布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歷史小故事12

1、包拯的故事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讚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2、王傑手好不要錢的故事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着他的手説:“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3、公孫儀拒收甲魚的故事

公孫儀是戰國時魯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別喜歡吃新鮮甲魚。於是送魚的紛紛上門,但都被公孫儀一一回絕。公孫儀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問:"你素來喜吃甲魚,為何別人好心送來,你卻不收呢?"公孫儀説:"正因為我喜歡吃甲魚,所以才不能收。吃幾條甲魚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經常收別人的禮品,那就要落個壞名聲,到頭來連丞相的官位也會丟掉。到那時,為兄再愛吃甲魚,恐怕也吃不成了。現在我不收別人的魚,倒還可以安穩地做丞相,多吃幾年我愛吃的甲魚。

4、吳隱之不懼飲貪泉的故事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説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歷史小故事13

萬卷書

明代,安徽亳州有書生,名叫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動天地之神。” 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為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來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主這裏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歷史小故事14

集思廣益

【解釋】指集中眾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近義詞】羣策羣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經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