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1

暑假期間,仔細閲讀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深受啟發,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話“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內涵豐富,值得回味。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幸福,就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到幸福。沒有教師的幸福感,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業需要幸福的教師!

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我認為,首先要有“苦中作樂”的觀念。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着幸福的心態。教師工作辛苦,條件艱苦,生活清苦,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所擔負的沉重壓力和超負荷付出,同時,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雖不是處於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無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平常可以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獨一無二的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講台上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管壓力輕重,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不讓幸福遠離自己。

其次,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和寬容之心。幸福是一種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走進我們的學生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懂得了這些,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再次,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會被孩子們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感到身心愉悦;被節日裏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此刻的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羣幸福快樂的學生。

其實不管是平常心、寬容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育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着這份幸福。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2

沒用多久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其實好多的教育理念自己和身邊的夥伴都在運用着,只不過我們都做了"不長心的人",沒有很好的整理自己的教育生活,希望教室讀後感。從整體寫作思路上來看,蘇老師步步為營,在為學生設計着學習生活和校園生活,相信在他的班級裏學生永遠都能享受到自主、平等、自由的快樂。

每一個小故事前都有一個小小的序,簡單、明瞭,能夠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小故事所闡述的內容,接下來的故事都是很平淡的、很平常的、同時很直白的進行敍述,讓人感覺到就是身邊發生的事情,看了這麼多的能力,以自己的`教學經驗來看,我把這些能力歸結為低年級可行組和高年級必修組。

自己身處低年級這些教學方法或者説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我覺得其中的幾種對自己來説還是頗有益處的。比如説體驗懷胎十月,這正合適宜的完成了我校的感恩月的主題,讓學生從小就能體會到父母的恩情,對德育教育也有很大的幫助,讀後感《希望教室讀後感》。我們學校從小就培養學生讀書的好習慣,看來許多的好習慣都是需要訓練的,連讀書的習慣都要有計劃有措施的進行訓練,同樣禮貌也需要強化訓練,見人主動打招呼,怎樣文明行禮、就餐、説話、走路都要慢慢、嚴格的進行訓練,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國小生來説也很重要同樣也很必要。

給父母洗腳、學做幾道菜、跟身邊的人説好話對國小階段的低年級兒童來説也非常必要,讀過此書後還是覺得有許多的想法跟自己不謀而合,自己在平時教學中也很重視這些良好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比不上蘇老師的就是能夠點點滴滴都能用照片來詮釋,蘇老師還真是教育路上的有心人呀。

學過了,不能光眼熱吧,總告訴自己心潮澎湃之後得有點小變化,在鼓勵着自己,繁瑣的工作中讓自己"長點心"--海南呀!你長點心吧!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3

今天讀了一本《走進學生的心靈》的書,作者把把教師的職業境界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規範、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於職業責任的活動;三是把教育看做出於職業良心的活動;四是把教育活動當做幸福體驗。比較這四個層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條,當一個好班主任就應該把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幸福的體驗。相信許多教師都有類似的體驗。

一、作者説:“班主任是把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接起來的人格和智慧的橋樑,班主任的勞動鋪就了一條學生成才之路。為了學生早日成才,他們總是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着。歲月消融了他們的青春,勞累熬白了他們的鬢髮,他們義無反顧,無怨無悔。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使自卑的心靈自信起來,他們使懦弱的體魄強壯起來,他們使狹隘的心胸開闊起來,他們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來;他們讓愚昧走向智慧,他們讓弱小走向強大。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人類播撒着希望的種子,為人類傳遞着科學和文明的信息。當他們的學生以出色的成就回報社會時,他們就會體驗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滿天下,這難道不就是一種幸福的體驗?!”説得一點都不錯,教師在燃燒自己的時候,會有一種為了全人類的幸福感伴隨着,用自己的青春譜寫傳奇。

二、書中還談到:教育機智的問題。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常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機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機智,就無法做好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機智主要表現在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和"對症下藥"等方面。“隨機應變”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發事件時,能根據事件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恰當地處理問題。“因勢利導”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發事件時,能夠審時度勢,即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出發,利用並調動學生心理的積極因素,排除消極因素,巧妙地處理問題;從而使學生揚長避短,增強克服缺點的內在力量,並自覺主動地提高學習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發展良好的個性品質。“對症下藥”是指班主任能夠正確分析問題的癥結,並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書中詳細介紹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有:

1.管理班級。在班主任的組織領導下,使班級成為一個團結向上、井然有序、運作正常的集體。班主任通過教育、組織工作,通過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班級工作的預期目標。班主任管理班級,涉及面很廣,主要有五個方面:學習活動,如上課、課外作業、考試、自學等的管理;學生生活紀律,如考勤、遵紀守規、清潔衞生等;班級組織建設,如班委成員的選拔組成、班幹部工作指導、各項活動負責人的選拔等;班級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如班級工作計劃的制定,班級主題講話的擬定,主題班會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實施等;班級評價管理,如學生的學期總評,單項工作的評價,學習評定,對學生的獎勵、懲罰、表揚與批評等;偶發事件的處理(管理)等等。

2.班級工作的指導。班主任對班級各種活動應進行及時的指導,有時還要親自作出表率。班主任應根據班級的各種活動的不同內容、性質作認真思考。

3.教育影響學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響學生的優勢和責任,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態度的教育,倫理道德及行為規範養成上的態度與方法的教育指導,學生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禮儀規範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培養學生立志、修身、成長、進取、創新和適應社會等方面。

4.協調好科任教師關係。班主任應與班級任課教師做好協調工作,共同來完成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溝通學校各處、室的關係,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積極主動配合各學科老師組織的綜合性學習,鼓勵學生探究、研究和合作,從中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5.溝通家長,聯繫社區。班主任應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學生在家庭、在社區的表現情況,也應讓家長了解其子女在校的情況。密切與家長、社區的聯繫,使學校和家長取得教育上的共識,並得到家長的支持。班主任的工作還要重視溝通社區工作,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努力讓學校與家庭、社區教育形成合力,削弱社會上的不利影響,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6.身體力行,服務學生。班主任要做好班級工作,要樹立服務學生的觀念。服務學生是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之一,如關心體察每個學生的`冷暖安康,關心他們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過程的細微小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努力引導他們提高個人修養和學習水平。

7.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新時期對班主任所提出的新要求。當前,應結合新課程標準,在積極指導學生參加綜合實踐的同時,還應努力面向社會,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茁壯成長。

四、書中還介紹了班主任工作的原則和方法:班主任為了很好地完成上述的基本任務,其採取的行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怎樣瞭解學生,如何建設班集體,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協調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訓練,如何處理學生偶發事件,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針對班主任工作的任務和特點,為了保證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出色的完成,需要每位班主任堅持必要的工作原則,掌握相應的工作方法,一般地説,班主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班主任的工作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瞭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身體和心理健康、勞動和生活,對學生全面負責。

2.班主任工作應堅持正面教育,啟發誘導的原則。對學生採取説服教育的方法,從全方位考慮,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切忌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嚴懲體罰和變相體罰,力戒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發生。 2

3.班主任應熱愛、尊重學生,但又要嚴格要求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教育,把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認識同行為訓練結合起來。對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應滿腔熱情地耐心幫助。

4.班主任的所有工作都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思想實際、個性差異以及社會、家庭影響,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

5.班主任應處處事事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嚴格要求自己,增強道德修養,起到表率作用。

6.班主任應堅持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通過開展集體活動,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形成良好的班風,充分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

7.班主任工作應積極開拓創新。當前,隨着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正在實施之時,班主任也應不斷加強學習,努力學習和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班級工作堅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優秀的班集體。

讀一本好書,的確可以提高教師的知識與修養。在這裏有別人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鑑;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增強了教師的人格魅力與修養。希望今後把能把讀書作為每天必須做得工課來完成。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4

近日,有幸讀了《幸福教育》這本書。什麼是“幸福教育”呢?該書從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認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倫理幸福的辯證統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時的主觀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得以健康統一的價值標準;頗有見地,值得深思。

書中寫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為目的既是一種實然事實的存在,也是一種應然價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現為發現、創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當這種能力變成了學生的內在素質,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終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們的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

其實要讓學生們感受幸福的體驗其實很簡單。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小小的紅鈎、一個肯定的微笑、一陣響亮的掌聲,一朵鮮紅的小花、一個可愛的笑臉,都足以讓孩子們歡欣鼓舞,能讓孩子的.臉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容易滿足﹗孩子臉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們也就幸福地醉了,賞識我們的學生,用愛温暖他們的心靈,就能創造無數個奇蹟。我們不如慷慨一些,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勵。陽光會灑進學生的心裏,孩子心理就有了幸福了。

書中又寫道:“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徵: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對自己多持肯定的態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較大;再次,幸福的人很樂觀,對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驚喜;最後,幸福的人多外向,易於他人共處,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生活的一個標誌。年齡、性別和收入(只要能保證生活必需)都和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幸福,最好從他的性格特徵、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有能夠獲得社會支持、目的和希望的信仰來判斷。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與提高學生的幸福能力具有內在的積極聯繫。”知曉了這些幸福的特徵,作為教師,我們要以學生的幸福為幸福,努力塑造好學生的性格,與學生攜步入幸福路徑,享受幸福生活!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5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説“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麼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3、多瞭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説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6、一定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校溝通。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材,善於組織課堂,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大量做題,研究大學聯考,明確每節課該講什麼,重點是什麼,能圍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秀的“演員”;第三突破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教”“學”並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秀的“導演”。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新教學觀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6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説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説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説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説: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説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7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校可能什麼都齊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麼,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説過:“教師的讀書習慣和閲讀風氣會影響學生,影響學風和校風”。“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的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閲讀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書籍,特別是經過時間沉澱和篩選而被後人認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的最優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書籍是通往心靈的小路。閲讀能在學生面前展現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沒有這樣的閲讀,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因此無論什麼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好書是自我教育的老師。蘇霍姆林提出:“我堅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並且表現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終於崇高思想的人們的生活來衡量自己。

課堂以外有萬水千山,閲讀之中有萬紫千紅。快打開閲讀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優秀書籍是學生與古今中外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的橋樑。只有通過這座橋樑,我們的學生才能走出原先較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無塵雲影,領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從文本言語中去傾聽偉大的心靈的搏動,感受言語世界的奧祕,同時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點煙酒味,多一點書卷氣,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麻將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來讀書吧!”熱愛讀書吧!讀書能找回我們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們麻木的性情,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書香伴隨人生同行,讓書香在我們心中永遠飄蕩。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8

國慶假來臨了,我閲讀了些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1.讀書一生,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在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説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籍的讀後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閲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後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2.慎獨養身,伸展個性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説,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説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3.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9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數學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覺反應極敏鋭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於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10

國慶假來臨了,我閲覽了些的書本,給了我許多教育實踐中曾閲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育真理,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咱們得不時檢討自己,不時反思自己,才能將作業更落到實處。教師是否樂意花時刻反思自己的作業,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質的標誌。沒有最好,只要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尋求、專業探究、專業提高,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説和舉動會考慮,在反思批評中生長。自己的教育日子便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或許將成為自己需求不時温習的功課。我願把自己一個暑假得出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

1.讀書終身,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常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常識,開闊的人文視界,深沉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在也仍然記住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説過的這句話,而好像許多人在繁忙的日子中現已拋卻了這些認識,我又何曾不是呢。假如這次不是校方讓咱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本的讀後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住這句話。寫作不僅僅堆集閲歷的一種方法,更是強逼自己勤於閲覽和考慮的微弱動力。因懂得這些,雖作業辛勞,文筆幼嫩,但我想自己往後也仍是要堅持用文字記載自己的教育日子,讓繁忙的我不斷與安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激動的我不斷承受沉着我的批評,讓實踐的我不斷承受理論的我的提高。

2.慎獨養身,擴展特性

個人獨處,別人不知,能嚴厲依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依照品德原則去做。面臨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傲自醒,衝擊你的力氣便是行進的力氣。但問耕耘,莫問收成,盡心竭力,便是成功。能夠説,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一同的風格,不能沒有明顯的特性。趁波逐浪,安分守己是自己生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維,自在之精力”也應成為咱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説的是,隨聲附和的儘量不雲,陳詞濫調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考慮,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育,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徵。

3.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由於教育便是一堆細節。比方,對待日子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短少的不是強力和決斷,短少的是教養和耐性,需求的是更多的等候和仔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特別對所謂的學習、心思有“妨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苦楚中及時送去精力安慰的人。

4.海納百川,協作同進

無論是現在仍是曩昔,誰走在我的前面,誰便是我的教師,包含學生,特別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研究,熱心,謹慎,吃苦等教育傳家寶,現已成為咱們“通向現在和未來夸姣教育境地的階梯”,把咱們引領到當今課程變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久銘記他們,並在往後的作業中不時記住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假如説曾經的生長靠的是個人鬥爭,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着重的卻是團隊的力氣。特別是劇烈的競賽環境,需求實在的協作。,沒有協作之心的人,心裏是煩躁而失望的,也不會獲得什麼實在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法;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因而,着重個人開展與競賽,一定要依託環境和同伴的協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同行互相瞭解,互相支撐,一同共享閲歷,以削減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立異不是推倒前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造大廈。回顧曩昔是有好處的,假如咱們對前人視若無睹的話,咱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獲得快速的開展。教師要成為一名實在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久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乎其微的一顆海星的人物──或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況。

一路走來,慨歎良多。出息漫漫,我將自始自終地行進下去。生長的路上,為自己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求搭檔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行進的動力。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11

在讀《人的教育》之前,我本是不知道有福祿培爾這個人,也沒有聽説過他。在選擇書的時候,我看了很多書的簡介,而這本書我感覺最有興趣,於是就開始閲讀,在閲讀是過程中才慢慢的瞭解福祿培爾這個人,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和主張。 《人的教育》這本書是福祿培爾以凱爾豪學校為基礎寫成的,它在當時實際的作用是為捍衞和宣傳凱爾豪學校。由於福祿培爾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是與封建等級教育相對立的,因此受到了德國政府的鎮壓。在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福祿培爾的教育是得到支持的,但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他的教育實踐再次遭受打擊。可見,教育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制度,經濟基礎有着重大的關係。國家支持則教育興,國家反對,則教育敗。

這種情況讓我也聯想到了中國的過去以及中國的現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秦朝滅,三國亂,唐宋時期,國家繁榮昌盛,教育受到重視,而再來近代的,某某期間,很多知識分子都遭受嚴厲的打擊,對國家的經濟政治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在,我們從出生就開始接受教育,再不是像古時候一樣想讀書而讀不成,現在的我們,從幼兒園到國小到國中到高中,再到大學,一路十幾年,我們是在教育的薰陶下成長的,國家的政策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以前就一直好奇為什麼要叫幼兒園,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幼兒園是怎麼來的。“幼兒園”這三個字是福祿培爾最早提倡的,他創立了一種在當時來説比較新型的學前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幼兒園”。

福祿貝爾把人的教育時期分為兩個階段:幼兒期和少年期,幼兒期又分為嬰兒期和幼兒期,少年期又分為少年期和學生期。

福祿培爾所謂的少年期是指學前期的少年兒童,並且他最大的貢獻也是在學前教育這方面。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的整個未來生活,直到他將要重新離開人間的時刻,其根源全在於這一生命階段,不管這未來生活是純潔的還是污濁的,是温和的還是粗暴的,是勤勞的還是怠惰的……他將來對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對社會和人類、自然和上帝的關係,按照兒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稟賦,主要取決與他在這一年齡階段的生活方式。”“假如兒童在這一年齡階段遭到損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來生命之樹的胚芽遭到損害,那麼他必須付出最大的艱辛和努力才能成長為強健的人,必須克服最大的困難在其朝着這一方向發展和訓

練的道路上避免這種損害所造成的畸形。”對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贊同他的觀點,他的先見之明深受人敬佩,正因為如此,他把學前教育有機地列入整個人的教育的過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開始。

在學前教育中,福祿培爾又認為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要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兒童最初的很多東西都是通過觀察父母以及身邊親近的人的學習獲得的,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沒有評價對錯的思想,所以父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來的一面會對兒童產生影響。父母也該對兒童的一些行為表示支持和贊同,並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做錯了事,要正確的教育,而不是打罵,他們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喜歡提很多奇怪的問題,要對他們一一進行解説,而不是置之不理。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他們的小孩相對的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其實這就是學前教育在發揮作用。父母和孩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家庭的因素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着超出想象的關聯。有些父母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問題,只是負責提供他們吃的,住的,小孩的身體是健康成長了,他們的內心卻容易孤獨,有些小孩就會故意做錯事情以期待能夠吸引家長的注意力,這就是父母的教育失敗。我覺得父母應該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在平時就有意識的注意一些關於育兒的問題,避免把孩子往錯誤的方向上教導。

學生期就是兒童學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學生的生命裏擔當着不可缺少的職位。現在的兒童,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學校裏度過的,所以他們更多的是和同學的相處,和老師的相處。在學習中,老師對兒童的肯定與否在兒童的學習中佔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在國小階段,老師相比較於父母來説,在兒童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説的都是正確的,他們只聽老師的,所以教師對兒童的發展不可忽略。

教育在時代的變遷中也不斷的發展改善,從以前的赫爾巴特的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到後來杜威的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要對學生有耐心,認真的教導,在於學生髮生衝突時,要想想是誰錯的的,並不是説“我是老師,我就一定是對的”,現在的學生也不再是像以前一樣惟師是從,他們有自己的思

想,有自己的主張,他們提出的很多問題是很多大人從來都沒有思考過的,他們有很好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而不是扼殺。教師更多的應該是放下身段,和兒童一起探討,並且平等的對待他們。教育是把兒童作為一個人,不僅要交給他知識,而且要教給他怎麼去獲得知識,怎樣去發現知識,怎樣去創造知識。

兒童的天性是好動,是善良淳樸,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存在着好知欲,現在的教學中,兒童的天性在不斷的被抹殺中。很多時候走在街上,都會看到揹着大書包的學生,他們頂多三四年級,他們的書包都不是用背的,而是用拖的,一個那麼瘦弱的軀體,要揹負起那麼大的重量,他們都沒有了自己玩樂的時間,我感覺他們童年的記憶就是從小在學校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想我們在那個年紀的時候,一放學都是到處跑,到處玩,玩泥巴,盪鞦韆,和其他孩子捉迷藏,玩老鷹捉小雞,有的時候看螞蟻搬家都能看上老半天,現在的小孩哪還有這些時間做這些事情,一早上就要去上學,放學了很多作業,休息日也許還要被爸媽領着去學這個學那個,他們根本就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只因為父母望子成龍,學校要競爭,要攀比,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這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中一條重要的原則,他要求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不受干擾自然的發展。父母和教師都應保護兒童做事的積極性,福祿培爾認為兒童所有其他一切自發的活動都有積極的意義。學校應提供一些環境來滿足兒童的自然天性。上次看到一則新聞,是一個國小,它裏面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塊農田,讓孩子自己培養植物,還有就是現在的國小都有勞動課,教小朋友們做機器,做模型,做紙工,這些都是與福祿培爾的重視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相關。他認為遊戲是兒童發展的最高階段,在遊戲的過程中,兒童能夠盡情的享受快樂。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對以後生活的預習。

福祿培爾在《人的教育》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有着借鑑作用,能夠給現在的教學啟發。關於他認為上帝是萬物的統一體這個思想我不太認同。但是我覺得他的“球體法則”還是有一點道理的。他認為上帝處於圓球中心,以相等的力從中心向周圍各個方向發生作用,我不覺得球的中心是上帝,但是球的中心應該是確實存在一個物體,然後以他為中心形成一個整體。福祿培爾認為圓球就是統一中的多樣性和多樣中的統一性的表現,是無限多樣性歸結到統

一性,源於統一性的表現。人必須在多樣性中認識統一性,在統一性中認識多樣性和個別性,通過一個事物觀察另一個事物。教師和學生,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牽制的關係,他們就像是處於相互作用中的事物一樣,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體。

李希貴先生説過,“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把孩子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鄧爺爺説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見孩子的教育對未來的重要性,我們國家現在也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

最後説一句,《人的教育》確實給我很大的啟示,就算以後我並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我相信這對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會有作用。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12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築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祕訣。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一些。一次在新華書店裏,發現的這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帶着疑問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 意義。對現代的國小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鑑。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麼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着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恆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國小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着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説“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裏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裏説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讀教育有關書籍心得 篇13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繫了多次都沒有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

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我認識到了自我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一樣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十分高興,表示要教師對他的孩子必須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

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十分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回家必須批評教育自我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漢朝文學家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團體而死,必是重於泰山,小高波正是為着這座泰山而永生。生與死,千百年來有人歌頌有人笑,更有人長歎一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一樣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中必須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必須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後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

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這是一種榜樣的力量。在李雲龍的帶領下,軍官們捨生忘死,身先士卒。每次大戰前,李雲龍都會親自視察前線,讓戰士們明白他們的團長永遠在他們身邊。我覺得這種無聲的榜樣作用,勝過千萬豪言壯語。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是否讀過《愛的教育》這本好書呢如果沒有,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這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進行談話的一本好書。

總之這位教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Tags:書籍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