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1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

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2

3天的國中英語優質課評選活動結束了。我有幸被學校派往德州五中聽課學習。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這為我們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地領略到每們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技能,這些優質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我發現優秀的教師均有一下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堂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及輔助教學手段。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在教學中能優化教學,提高效率,比如:親切的問候和交流,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別出心裁的組織教學,喚起學生的注意,豐富多樣的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以聽説為主,多元化的練習,引導學生實踐,真誠實效的輔導,促進每個學生的指導,用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在教學是以自己的態度來激活課堂氣氛,用輕鬆活潑的氣氛影響學生的情緒,因為學生的情緒會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效果,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

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不僅僅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還要在這個“好”字上下功夫,怎能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讓自己的學生更喜歡?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學習。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緊迫感,認識到了自己的侷限。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問題去思考,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反思之餘,真的慶幸,我還年輕。只有激情和對工作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英語一天不看,不聽就會退步,經常提醒學生,卻麻痺了自己。其次,熱情永遠不能跟經驗相抗衡。虛心向別人學習,充實自己。做一個永不自滿的學習者。

為了夢想,快樂的拼搏吧!因為我還年輕。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3

(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教學活動

本節課以學生的興趣需要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上課伊始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的方式,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到了本節課的研究任務上。抓住三年級學生好玩愛動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整節課以玩為主要活動方式,通過一系列的找空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以玩促學,給足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率達到100%。

(二)、學生的探究過程明顯、實在。

由於教學活動設計的環環相扣,尤其是找空氣部分,加上實驗記錄單的輔助作用,使得學生的探究過程(包括思維過程和實踐過程)層層遞進,清晰有效。思維過程躍然紙上,實際操作過程井井有條。

(三)、探究材料的指導可以更細緻,要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

探究過程之前,教師通常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在探究過程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材料的使用方法進行細緻的指導,關注學生在使用材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材料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本節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可以自主選擇的風車、注射器、瓶子、紙板,然而部分學生拿到材料之後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使用),這時教師應該進行個別指導(詢問學生打算怎麼做?為什麼打算這樣做?),使他們的活動有目的有實效。

(四)、更多關注學生探究習慣的養成。

學生的猜想,直接影響他們探究的方向和目的。因此,應該重視學生的猜想,而且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猜想。本節課中,在探究粉筆、磚頭、海綿裏是否有空氣時,我看到一名學生猜想時認為磚頭裏沒有空氣,而通過實驗驗證之後卻發現磚頭裏有空氣,於是他回過頭去把原來猜想時的“磚頭裏沒有空氣”改成了“磚頭裏有空氣”;另外,很多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有所混淆,在實驗現象裏寫着“磚頭、粉筆、海綿裏都有空氣”(應該寫“磚頭、粉筆、海綿”放入水中都冒泡)。這些現象説明學生的探究習慣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需要在更多的活動中進行培養和訓練。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4

一提到九年級體育馬上就能聯想到體育會考,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下,這已成了檢驗九年級體育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回顧我校歷年來的體育會考成績,應該説比較理想,但近年來顯得有點磕磕絆絆。每次考試總有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特別是03和05年的會考成績僅僅超出市平均0.01分,04年則低於市平均0.4分的較大差距創下了我校體育會考的“歷史”。有人不僅要問:憑我校體育組的師資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優秀之列,可為何我校的會考成績卻僅僅在平均線上掙扎呢?這裏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師因素。無論哪一門課程,學生成績的好壞肯定與指導教師有直接的關係,體育也不利外。教師的因素主要在於教學方法、敬業程度、課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從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師情況來看,以上幾方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而且我校的教師都很敬業,幾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去,不但在課上精心組織教學,竭力督促每個學生去練習,課外拼命擠時間去指導學生練習,哪怕是星期天;教師組內經常相互探討交流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應該説我們的教師在九年級體育教學上是盡心盡職的,況且不計任何報酬,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作風。

二、學生因素。所謂教學就包括“教”和“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學就存在“一頭熱而一頭冷”的現象普遍,學生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這對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摁着牛頭吃草”式的教學方式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以本屆九年級為例,五個快班和五個平行班,快班的成績明顯比平行班的成績要好,這能説明快班學生的成績比慢班好嗎?事實並非如此,兩者並不存在差異性。最終問題很簡單,就是學生“要”和“不要”的問題,而且快班的教學要比慢班輕鬆的多。在快班上課,教師可以“引着牛頭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壯;慢班上課必須是“摁着牛頭吃草”,何況“牛”太多,手只有兩隻,有時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若是班上有“瘋牛病”的,那不是個人能治理得了的。那麼為何會產生如此嚴重的不良的厭學之風呢?……

三、班主任。班主任在一個班級的教學影響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猶如一把手柁引領着班級的航向。因此,如何與班主任協作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過多的依賴班主任,誇大班主任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對體育教師來説是一種恥辱!其實我認為兩者好比是“錄音機”和“功放”的關係,怎樣來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首先兩者都必須相互密切的溝通、同心協力。要調動班主任的責任心光靠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的不夠的,必須有一定的獎勵措施才能保證“功放”的優良性能。許多成績優異的學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確實比我校的要強,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與體育教師要有密切的合作,隨時掌握班上學生的練習情況,並有相關的針對措施,充分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幾點,班上90%的優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譚。本文由編輯整理。

四、學校考核機制。個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機制確實存在着較大的欠缺,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顧及結果。在本屆九年級學生考試訓練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班主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感,總是抱以一種“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心態,缺乏工作壓力和熱情,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其中也包括體育教師,特別是對九年級體育教師缺乏獎勵機制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數的,那麼這同樣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也就是為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師提出九年級考試七年級抓起”的緣故了,何況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為數不多的,至少全市會考成績前列的學校沒有這樣做。另外,學校的學習風氣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夠的,而是要靠全體任課老師共同來抓,全體老師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隨着教育局對體育會考成績考核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校的體育成績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戰還要精準,這就意味這一位考生的成績可能就會決定學校的名次,決定九年級體育教學的“成敗”。在這樣的一種嚴酷的形式下,要求我們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細緻,周密。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固然重要,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最大的功效,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機制,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最好的例證就是會考成績幾乎歷年墊底的北厙中學,今年的成績躍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麼?答案是很清楚的。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5

九年來,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學,還是在現在的縣慶中學,我一直從事國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想想過去,雖無什麼成就,但深有體會。因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為一位受學生關注和歡迎的政治老師,並不那麼容易。思想政治課包含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責任教育、養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國情教育等知識,是老師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醜、增進學生了解國情、愛我中華情感的一個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實現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為此談談教學實踐中的點滴,作出反思,以求改進今後之教學。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廣博的知識

政治科目的內容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和“淺”。“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內容涉及心理健康學、法律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淺”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內容在量上比較少。

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好地瞭解“多”和“淺”的知識,老師是最為關鍵的。所以,政治老師要想上好政治課,就不能滿足現狀,而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來補充教學中的“漏洞”。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在教學中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心應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將“多”的知識連貫起來,將“淺”的知識儲存起來,將自己“立”起來,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良好的修養

在教育教學中除了要求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業餘”知識要豐富以外,政治老師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政治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這就需要老師在言行舉止上要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做好表率,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老師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學生的楷模,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讓學生由內心深處散發出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三、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四、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脱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説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裏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導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台上“云云”而學生在台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以上觀點雖出自本人,但並不代表我隨時都能做到,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會努力按自己説的去做,爭取做得更好。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6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閲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閲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閲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着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説,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7

跳遠教材由於受到場地和班級人數的限制,很少有教師在公開課時選用這一教材。在本課設計時我利用橫向沙坑和體操墊來解決沙坑少而分散的問題,使得四組同學能同時在一塊較集中的場地內進行練習,既便於教師的及時指導又提高了練習的密度,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本課緊扣新課標的理念,把促進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的“發展跳躍能力和下肢力量練習與遊戲”這一部分教師並沒有安排具體的練習,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需要,自己去創編髮展跳躍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練習或遊戲。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鍛鍊,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練習的興趣,使同學們自覺自願地積極參與到練習和遊戲中去。教學中還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互助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利用即時評價和指導的良好反饋作用,儘可能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評價和指導中獲得幫助,看到進步,增強信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本課的“熱身導趣”部分設計時進行了兩個創新嘗試:1、隊伍的調度形式改變以往一隊接一隊一次慢跑的形式,採用四隊同時向不同方向跑出。大大節約了隊伍調動的時間,使課更緊湊,場面更好看,也提高了學生練習的興趣。2、改變以往慢跑、徒手操的老套路,採用配音樂的原地慢跑韻律熱身操使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達到熱身效果。

本課的缺憾在於設計給學生思考、探究和嘗試的“如何才能既跳得遠又能安全地落地”這一問題由於受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雖有思考和探究但深度不夠,積極參與度不高,應該把着重點放在學生的嘗試上。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8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六單元,屬於欣賞?評述類型課,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並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的,園林建築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教材中第一部分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特徵加以概括的説明;第二部分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部分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然後是分別介紹拙政園、蘇州留園、揚州個園與蘇州獅子林。對我國園林與民居的欣賞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園林、民居建築知識的積累以及對於建築的審美的提高

2、教學目的

①瞭解中國古代園林的種類、特點及代表性作品;

②結合實例瞭解中國造園藝術的原則精神和具體經驗。

3、內容結構

① 中國古代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三類。

②私家園林以蘇州為最盛,設計以中國山水畫為藍本,追求細膩曲折豐富的變化,形成濃郁的人文環境。

③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經驗。明代計成《園冶》一書對園林選址、佈局、疊山、選石、因借等作了系統的論述。

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瞭解中國造園藝術的原則精神。

攻破這一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同時結合展示大量的中國古代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三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探究、總結等方法。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為此,我準備採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4、説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説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台,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欣賞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5、説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中國園林的藝術特點,特別是對蘇州園林的設計之美展示討論,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二、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設計園林)——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製作園林書籤)——情感昇華(寫出本課的欣賞感受)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提問導入

你們遊覽過哪些園林?去過蘇州園林嗎?

學生自由回答,然後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一組本地的園林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進入課題“詩情畫意”。讓學生觀看短片(蘇州園林),針對短片提問:我國園林的主要特色是什麼?自然山水風景園

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麼?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及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學生談談感受,並介紹遊園的經歷)

2、分析講解課文圖片,感知課文,

(教師講解)我國遠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為園林造景的主題,這比西方18世紀興起的英國“風景式”園林大約要早兩千多年。著名的圓明園,它的一百餘個景區之中約半數是自成一體的小園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譽之為“萬園之園”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過去的造園匠師們口授心傳,多少都接受一些詩畫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園家如計成、張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於此道。歷來的文人畫家也多有直接參予園林規劃設計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維、白居易,宋代的趙佶、司馬光,元代的倪元鎮,清初的石濤、李漁等人,為了渲染園林的詩的情調,常常藉助於各種音響效果。寄暢園“八音澗”、諧趣園“清琴峽”的流水丁冬,滄浪亭“聽櫓樓”的欸乃槳聲,乃至風動竹篁有如碎玉傾灑、松濤之若天籟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筆下的瀟湘館,那“凰尾森森、龍吟細細”更是繪聲繪色,點出園林濃郁的詩情畫意。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介紹蘇州園林的造園設計手法:

播放課件:讀圖認識感知江南水鄉---蘇州及園林

1師: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是如何體現出她的巨大藝術魅力的呢?

討論,指名説説,師板書:“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園林藝術的構成

a、自然環境的山形水勢,包括人工疊山和開鑿的泉流湖水;

b、建築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內涵;

c、園林內的樹木花卉;

d、園外大環境的景觀、氛圍。中國造園藝術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2、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有何差異。

皇家園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和北海。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為造園的鼎盛時期。皇家園林佈局以江南園林為參照,並以神話傳説的東海三神山進行設計、構思,以其博大恢宏的總體氣象和宮殿羣的特殊政治意義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園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國侵略者的嚴重破壞與搶掠。

4、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説:“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園林圖片,嘗試進行課文要求的三個活動練習,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6、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9

在擔任整個國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學習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我覺得,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去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以下就我對國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作一淺談:

一、課堂演示,講解為主

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陸續建成了新的電腦室,同時配備了幾十台多媒體電腦,從而形成了一個功能較為強大的多媒體網絡教室。我們教師在上課期間,可以藉助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廣播系統,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作出適當的演示並加以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Windows98系統操作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上機實踐(當然上該節課前已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因為各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在他們預習後自己再在無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看自己的自學能力有多強,從而證實自己的理論理解與實踐是否一致。然後我運用了“躍龍門”多媒體教學軟件,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並一邊進行適當講解,使學生們看到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做就進一步證實了學生們對自己預習後自行上機實踐是否全部正確。再讓學生們上機實踐一次,這樣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與學效果。同時,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學,我又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的接受能力,製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

二、強化練習

學生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如課堂問答,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演示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在講完“Word”軟件中的文字錄入及排版知識後,要求學生課後準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節上課時使用Word軟件進行錄入、排版,並對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講完IE瀏覽器的使用後,就讓每位學生運用IE瀏覽器瀏覽本市的網站和其他教育網站。這樣,每教學一項新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定量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的新課內容,熟練掌握操作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三、進行網絡教學

自從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出現,上級領導對培養學生的上網操作能力非常重視,因此,我們學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網這項功能。在計算機教學中,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知識環境。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獲得豐富的信息知識。我們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從網上下載學習軟件,收集各類學習網站以及學習資源,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還培養了他們的信息收集、處理、吸收能力;讓學生在節日時,發送電子郵件給親戚同學問好、祝福;讓學生在因特網上閲讀新聞、參加各網站的BBS、收發電子郵件等。採取各種方式設計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

四、採用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

寓學於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裏,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網的教學中,我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在因特網上收發電子郵件、閲讀網絡新聞、參加BBS、在因特網上進行實時交流等等。對於“在因特網上收發電子郵件”這個大任務又可以分為:寫信與發信、收信與讀信、回信與轉信、信件的分類和整理、訂閲電子雜誌、加入郵件討論組等子任務;針對“寫信與發信”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劃分為:寫信、發信、在信中夾一張照片、發送一個或多個文件、發送一段錄音、發送一個影像、把同一個文件發送給多個接收者、成批發送信件等子任務。

五、實現分組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上機操作時,學生會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一一解答操作,不僅教師感到忙碌、時間緊迫,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分組教學可以避免諸多弊端,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根據上課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個小組有固定的機位並設兩名小組長,上課前先進行培訓。當本組同學遇到問題時,由小組長充當小老師進行輔導。當有些問題較難時,教師要鼓勵全組成員一起研究解決。如果處理得當,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悦。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激發小組成員的動手能力。如果小組解決不了,可由其它小組提出方案或由教師進行指導。

六、實現課堂教學與其它課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可以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繫,不僅能使學生更紮實的掌握課堂所學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更完整的認識。例如:我讓國中二年級學生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和上網技能,到因特網上查找文字、圖片、照片等資料,製作一個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PowerPoint幻燈片。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查找有關環保資料,精心製作出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身的幻燈片。這樣,讓學生完成了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增長了課外知識,實現了與其它課程的整合,使學生親身體會到信息採集、處理、加工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質和信息實踐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信息技術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教師潛移默化地引導。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進一步引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各班要出手抄報展覽,我就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使用Word20xx軟件來製作更美觀的電子手抄報,然後交給老師打印出來,在校園內展出,學生積極性大大增強了,部分學生做出版面新穎、內容豐富的電子手抄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還讓學生利用“畫圖”軟件來出版班上的牆報。這些實際運用不僅有利於學生靈活掌握所學過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增強了信息意識。

八、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記得在20xx年五月,我到雲浮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加課改學習,在學習期間,令我最深刻難忘的就是,廣東省信息技術科科長要志東同志説過一句話,她是這樣説的:“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採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機操作中真正體現出來”。她所説的正好與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後,我採取了“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法,由其他學生一起來打分評價。在教學“寫字板”、“Word”一類的軟件後,採取“指定內容、單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體考試要求,並限定時間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學生使用“Word”軟件輸入一篇文章,規定排版要求,完成後上交到教師機,由教師當堂給分。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於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採取相應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國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都運用過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台階。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七年級年級是一個國小生轉入中學的適應期,又良莠不齊,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又告結束。回顧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感慨頗多,特小結如此。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閲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説、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説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在總結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閲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説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説真話,説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我反思以下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説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2、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3、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4、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閲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閲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着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説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説”進而“編造的説”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精思熟慮,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1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

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三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七年級,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着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

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説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裏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2

本課是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的複習課,本單元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空氣和氧氣,空氣主要複習了它的成分、探究實驗、用途和空氣污染。而氧氣主要複習了它的性質和製法。首先是讓學生回憶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所回憶的內容進行復習。通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憶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進行復習,並配有一定的會考真題。不管是從教學內容還是習題的選擇上,我都考慮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是有很多缺點,現對本節課做出反思。

首先是學生回憶本單元知識環節,從以往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第二單元的知識掌握得還是比較好,可是從本次環節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本單元的整體認識不夠,而且不願意去看書及思考。在此環節浪費了較多的時間,從而導致本單元的複習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環節如果改成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本單元重要知識點然後再請個別學生進行彙報的方式進行,可能效果較好。因為我們的學生都存在一個特點是學習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是被動地去學習,不願意思考問題,從本環節也能看出我對學情分析不夠。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問題,上課都能給學生準備一些習題,也能給時間給學生思考,但是對學生思考後回答問題的評價力度不夠,沒能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也沒有適當地鼓勵學生,這可能也是學生在課堂上不願意思考問題及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再次,由於複習內容較多,雖然本課的重難點都能突破,但是對於學生本身的難點,並沒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們學生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設計了讓學生進行相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但是由於時間較緊,本環節被省略了。

總之,經過本次公開課,讓我對我們學生的學情及我個人都進行了深刻反思,也讓我對我今後的整個複習計劃進行了改變。我希望經過我的努力能讓學生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3

新學期的第一週已經結束了,老實説這一週雖然各項工作都已經按照計劃完成了,但是仍然感覺自己對工作思路還很亂,還沒有縷清頭緒,也許由於自己剛剛修完產假,還沒有完全的適應上班的節奏,所以感覺自己相當的累,尤其是在電腦上做一些工作,這是對我來説的確成了老大難,因為自己平時就對電腦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也從不玩電腦,這回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在電腦上操作,對於別人來説很簡單的軟件到我這成了比較難的一些東西,word中來了難題,由於之前輸入方面的缺陷,打字成了一指禪操作,速度上慢了一些不説,錯別字也常有出現,再加上之前PPT用的極少,輸入文字,插入圖片不能很好地結合。加上文字動作等等。眼看着一中午馬上過去了,自己的東西還沒有完成,突然覺得自己的電子信息能力很差,還好有同事的幫忙,讓我在講課之前能把所有的課件完成,讓我能順利的完成曬課任務。

通過這件事情,我應該多努力學習在電腦方面的常識,最基本的工作軟件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平時不懂的問題多多請教,自己沒事的時候多多學習電腦,在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能很快的完成各種工作,因為當今的上課教育已經不是傳統的口頭授課,電子信息化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主要的授課趨勢,不能停留在教師為主的觀念中。

授課、學生、電腦一體化的教育,才能讓學生更深刻更仔細的瞭解課堂中的知識,讓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自己也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正如校訓所説,做最好的自己!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4

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是按照課本上對空氣認識的順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在整個課堂中主要講的是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以及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而對於混合物和純淨物主要是從概念上理解再結合身邊的例子加於説明,之後有引導學生分別舉例説明,可是在後面的習題反饋中發現,學生對於物質分類這一知識中,理解還不夠透徹,説到食鹽水、硫酸銅溶液等一些溶液學生就有點分不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講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之外,還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分清純淨物和混合物。本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課後認真總結與反思發現自己的語言、教學組織等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今後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

如何處理學生熟知的教學內容上值得探討。讓學生參加到課堂裏的活動,我覺得有點困難,例如如何收集一瓶空氣樣品,許多學生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是對學生的瞭解不夠,所以造成了上課比較被動的局面。通過紅磷的燃燒來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課堂上做實驗時,造成了實驗現象的偏差,對教學效果造成大的影響。這也是在一節化學課堂上一個應注意的問題。本節課,通過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我們身邊瓶吞雞蛋實驗定性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存在定量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分析得出空氣的成分及其含量。我們平總在埋怨現在的學生不會提問、不會思考、不會探究,更別説什麼創新。然而我們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有多少提問與思考的火花被教師消滅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與創新的慾望沒有得到教師的支持而無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提出“空氣中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麼?”等問題,因這不是教師預設的知識而打消學生的探究意識,我直接給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通過應用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教學要求,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並沒有真正予以落實,更沒有引發學生繼續思考、繼續提問。通過這次國培學習我受到很大啟示,在以後教學中我,我要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好地抓住學生提出的熱點問題,並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順着學生的思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發現問題、再次提出問題,並通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能夠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實驗表明任何創新都源於問題。因此,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勤于思考,求新求異,讓問題走進課堂,走進頭腦,強化問題意識,有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會提問題,而是教師不會引導學生去想問題,去提問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善於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學氣息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才敢想、敢問大膽質疑、暢所欲言。如果每節課教師都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抓住學生出現的閃光點,引導學生主動地開展探究,則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都會有很大幫助。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5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説,這篇小説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應該説,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課文,如何在“一人一課”中上出新意呢?錢夢龍先生説過:“會讀”才能“善教”。教讀的根本問題在於教會學生讀文章,而要真正教會學生讀文章,首先是須有一位會讀文章的語文教師。(見錢夢龍《導讀的藝術》P108)於是我就把“教參”放在一邊,重新細讀起文章來。在閲讀中也發現小説的一些特點,就隨時記下點滴感受:

1、佈局精巧。它沒有一箇中心情節貫穿始終,而是充分體現出“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特點,人物的性格展現、命運起伏是構思的重點。

2、小説開頭便描述咸亨酒店,為典型人物活動提供典型環境。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為線索組接生活畫面,選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幾個生活片段展開情節,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3、以“笑”貫穿全文。讓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台,這樣的安排既是對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冷酷、羣眾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根據以上特點,在教學設計時也就忽略對情節的分析,而考慮以“人”為中心,設計上重點分析,瞭解小説的社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第二課時結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個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把握人物形象,瞭解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第三課時通過對孔乙己“被打折了腿”這一情節高潮的分析,領會封建制度的罪惡不僅僅在於摧殘了孔乙己,還扭曲了丁舉人以及周圍的羣眾,最後總結歸納全文。

回顧整個備課的過程,不“搬”教參也沒有刻意“避開”教參,而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閲讀的快樂、思考的快樂、收穫的快樂。閲讀之前還想着如何設計出“新”的教法,但在閲讀後卻彷彿忘記了這一點,教學設計也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確定的,沒有刻意編排的煩惱,只有一氣呵氣的快意。當然,現在看來,似乎沒有考慮到作為主體的學生,但我瞭解我的學生們,相信我的學生們。寫着寫着,一絲遺憾湧上心頭:因為自己平時的“懶”,有多少這樣的快樂失去了呀!不過好在有了這樣一個良好開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國中化學空氣課後反思16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