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望月》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月》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月》教學設計(15篇)

《望月》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生聲音響亮)

師: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聲音柔和多了)

師:對了,這才是月亮的聲音,月亮的感覺!(出示:江月圖)看,有月的夜空是多麼的寧靜而優美,望着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老師先來了解同學們的讀書情況。(指名學生讀課文隨時幫助學生正音,並指導讀好文中的詩句)

師: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分別寫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板書:“我”詩人小外甥

師: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讀讀。

cia出示文中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課堂聲音比較的嘈雜)

師:看來,聲音這樣嘈雜的讀,是很難欣賞到真正的月色,這是一段優美的文字,要能靜靜的品味才會讓人動心動情,讓我們在書上靜靜的讀一讀這段我眼中望見的月色,邊讀邊想,從文字裏想像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賞!

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如果讀了讓你心動的句子心動的詞,應該及時畫下來,再細細的品味,或許這些詞句會領着你觸摸到作者藏在文字裏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師: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想想,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這江上的月光,你會用上哪一個詞?

生:我會用上“優美”,優美的月光。

師:美的就像一幅畫!我們都感覺到了。

生:我會用上“朦朧”,朦朧的月光。

生:我會用上“寧靜”,寧靜的月光

師:你從哪感覺到寧靜的?讀出來

生:(讀)在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着,起伏着。

師:是不是沒有一點聲音呢?你聽(讀)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聽到了什麼聲音?

生:流水的聲音。

師:有了流水的聲音,還能用上“寧靜”嗎?

學生有的説可以,有的説不可以

生:我認為也是可以的,正因為周圍很寧靜所以才會聽到流水的聲音。

師:對呀,聲音有的時候更能襯托出寧靜。還記得《推敲》那篇課文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是有聲音的,而“推”是無聲的,但“敲”卻比“推”更顯得寧靜!

生:我用上“安詳”,安詳的月光。文中説“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師:“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詞,一種温情,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麼呢?

生:我感覺月亮彷彿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

生:我感覺月亮彷彿也像母親一樣讓人親切,温暖!

師: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裏的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師:你看,從這段優美的文字裏,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裏是寧靜的,安詳的,朦朧的,這是多好的感覺呀!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覺的最適合咱們班誰來讀?

生:我推薦紀玉玲讀,因為她的聲音柔和,有月光的感覺。(笑)

師:大家想聽嗎?我也想!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聲音動聽優美。

師:還有誰自己推薦自己的?

一生舉起了手,師走到該生旁鼓勵説:把你的名字響亮的告訴大家!

生:王義成!

師:好好讀,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抑揚頓挫聲音響亮。

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如果説紀玉玲同學的聲音裏,月光是柔和的,寧靜的,那王義成同學的月光卻是皎潔的,安詳的,其實這段文字適合每一個同學讀,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聲音裏就會有一片獨特的月光。沐浴在這明月的清輝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覺的,而今夜難眠的不只是我一個人,還有誰呀?

生:小外甥

師:誰來讀一讀我與小外甥比賽背詩的對話?

生讀課文5-12自然段

cia出示文中的詩句: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師:你看這每一句詩詞裏,都鑲嵌着一輪明月,詩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詩人也是睡不着覺的,詩人借月在訴説着什麼呢?你能從上面的詩詞中看出來嗎?

生:我從“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詩人望月思念着故鄉。

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望着他鄉的月,離鄉的遊子怎能不想起故鄉的月,故鄉得人!

生: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我看出詩人特別的愁,詩中有“對愁眠”。

師:憂愁的夜晚,憂愁的詩人,這漫漫長夜該怎樣的熬到天明呀!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我看出詩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師:思念卻不能見,詩人把酒問青天,青天能回答詩人嗎?

生:不會。

師:寒夜無語空悽切,而舉杯消愁愁更愁!

生:“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詩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獨與憂愁。

師: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在詩人的眼裏卻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有時又化作一片美麗的鄉愁,有時又變成詩人的天真與童趣,有時又是詩人鬱郁不得志的人生感歎!月,在詩人的眼裏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來一起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

師:有月的詩多如繁星,我們也來學着比賽背有月的詩,好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語氣較平淡)

師:在這一首詩中,詩人眼中的月是苦悶,孤獨,憤怒的,背誦時要吟誦出詩人的情,詩人的淚,詩人的恨!你再來吟誦一遍

生:(動情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對,這才像詩人眼中的月。老師為同學們配上音樂,你聽(音樂《春江花月夜》)

生: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

師:看來,多情的詩人在有月的夜晚個個都失眠了,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有月的詩在人間傳誦。月光下吟誦有月的詩,有時能使我們沉醉在一種清幽曠遠的氣氛中。不過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江輪的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裏月又是怎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課文15-18自然段

cia出示: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説:“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的睜大一次……”

師:這可是小外甥繪聲繪色的説的,水也來繪聲繪色的讀一讀

生讀語氣中有了趣味

師:挺像的,如果表情再調皮些更有趣味了!

師:你看,這小外甥眼裏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裏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麼?

生:特別的有趣。

生: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現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生讀)

師:你看老師不該一個字,只要把這句話重新編排一下,就是一首詩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裏月亮像什麼?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着寫一寫?

生:月亮像小嘴,生氣了就抿着不説話,高興了就老是張着嘴笑個不停。

生:月亮像媽媽做的甜餅,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師:吃得也太慢了,一個月才咬完呀!(生笑)

生:月亮像媽媽,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滿天的星星。

師:都辛苦呀,你看,每個月月亮媽媽都累彎了腰,但累着也是高興的,所以呀,我們常常看到媽媽圓圓的笑臉!

生:月亮像調皮的孩子,一會兒爬上樹梢,一會兒有滾進草叢中不見了。

師:悄悄告訴我月亮在草叢中幹什麼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師: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裏也和小外甥一樣多趣,多變,而在作家的眼裏卻是多姿,多彩,在詩人的眼裏又是多情,多愁的,為什麼同是天上的一輪明月,一落在人間,落在人的眼睛裏,為什麼就不一樣呢

生:可能,每個人的心情不一樣,望見的月亮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呀,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這就是(板書):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關於"月"的詩句: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子夜吳歌(三)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月夜》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 (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劉禹錫)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月光曲》

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望月》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鑑賞詩歌。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三、教學難點:

學會鑑賞詩歌

四、教學時數:

五、課型:

朗讀賞析課

六、教法:

邊讀邊議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多媒體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着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説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説,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説出來。小組內輪流説,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閲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

(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悽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

(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麼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濕桂花”藴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悽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着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皎潔的月色)悽清對親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這篇散文是角度獨特、構思新穎的寫月篇章。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優美生動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慾望,讓追求真善美、熱愛語文的“月光”真正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在對話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背誦有關月亮的詩句,積累運用。

3、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感悟清幽曠遠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學流程:

一、欣賞月色。

1、教師打出投影,放音樂《鋼琴曲》。

師: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亮出來了,吐灑着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到長江裏,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節,一邊讀一邊找一找作者描寫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並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月景的?(從上到下,從近到遠)

3、這一段月景的描寫很美,我們試試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呢?

4、個別讀,相機指導。“灑”“照亮”“千點萬點”“晶瑩閃爍”“鍍”

5、同學們讀得很投入,都陶醉在這美好的夜色中!

[設計意圖: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瞭解作者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本環節中創設了音樂、畫面、語言等情境,寓講於“讀”,寓講於“思”,逐步把對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鳴曲》的背景音樂中,觀賞月景,品讀課文,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進入寧靜清幽的美好意境,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調

三、誦讀月詩。

1、畫詩句。自由讀書。畫出描寫月亮的詩句。

2、個別學生讀描寫月亮的詩句。

3、理解。古人欣賞月亮,讚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詩句,(板書:詩句)這些詩都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同學們,你能説説詩人通過這些詩句訴説着什麼?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嗎?(學生説説作者、詩意。)

4、月,在詩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詩人借月亮表達自己豐富的感情。讓我們有感情的吟誦這些詩句吧。

5、讀詩。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説的詩句有什麼不同?(淺顯、易懂;深奧一些)

他們年齡不同,經歷不同,所説的詩句也不同。小外甥應該讀出什麼語氣?(天真、幼稚、活潑、可愛)我是個長者,應該用什麼語氣?(穩重、老練、成熟)

(2)自由朗讀,注意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個別讀——————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師讀小外甥。

(3)請同學們一邊欣賞月景一邊傾聽古詩。師生對詩,生生對詩。師: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4)同學們,為什麼用了“,”?為什麼文中出現了“…………”(板書…………),一般的省略號不是六個點嗎?再強調讀書要注意標點符號。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講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角色訓練朗讀,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深刻體驗課文中人物性格特點,使之真正地進入角色。老師提出“一個人讀出兩個人的語氣”這一要求更富有挑戰性,讓學生興趣盎然。

對詩的環節也很有韻味,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欣賞着月景,吟誦着月詩。月下對詩,意境深遠。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詩句,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昇華。]

四、想象月亮。

1、默讀,邊讀邊用"—————"劃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語句。個別讀。

2、小外甥多愛幻想啊,他的話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動作也是那麼天真可愛,請同學們再次默讀。用 劃出描寫小外甥神情、動作的詞語。

3、個別讀。

4、師板書"不假思索",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教師範讀,故意拖慢,學生評。學生練讀。

5、板書"繪聲繪色",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投影,這句話理解嗎?怎麼理解的?個別讀,教師:不光要讀出語氣,還要注意他的表情。請同學們看老師讀,範讀,同位練讀,指名讀。

6、課文的二三段寫了我和小外甥的對話,寫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學分角色來讀一讀吧,等會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

7、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教師放音樂《月光奏鳴曲》、投影。

[設計意圖:詞語的理解是本環節的重點,閲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可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師放音樂,請學生閉上眼睛。師:天邊那些淡淡的雲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就被雲層封鎖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學們聽音樂很投入,你一定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麼,寫下來好嗎?

3、學生寫,教師選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展開幻想,讓他們去想象,去表達,激發他們的感情,培養他們對文章意藴的領悟、體味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喚醒沉睡在學生心田中的與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經歷、經驗和感受,從而萌發一吐為快的表達慾望。]

《望月》教學設計4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名氣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學重點 】 知道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 請2—3名學生,教師也參與。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3、提示課題《望月》。

二、初讀感知,自主釋疑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3、學生質疑,教師區分處理。 詞語的理解→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 對文中詩句的理解→課後查工具書。 對難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節朗讀,思考: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小組討論分段。

三、精讀品味,欣賞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在頭腦中想像畫面。 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峯的剪影。

2、欣賞課文錄音,劃出你認為美的詞句。

3、指導朗讀,品味佳句。

4、讓學生來當一回“小畫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江邊月色圖”。

5、背誦指導:老師對着投影上的圖片先背,學生嘗試背。

四、教學生字

1、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點指導“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緊湊。

3、描紅。

五、小結課堂,佈置作業

蒐集描寫月亮的詩。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回憶月景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月圖。誰能帶我們去領略一下美麗的月色?

2、提名背2節,齊背。

3、導入: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麗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來到甲板上幹什麼?本節課繼續學習。

二、美讀課文 交流感悟

(一)精讀課文(3-12節)

1、自由朗讀課文,暢談課後感受。

2、交流感受: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聰明好學表現在哪?

3、小組學習討論,以分角色美讀形式進行彙報。 代表彙報,評價激勵。

4、分角色朗讀,體會詞義、句意,體會當時的意境。

5、小結談話,激發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小外甥知道的詩真多啊!我們與他進行比賽,好不好? 課件出示“擂台賽”的要求。

6、課件播放優美的配樂月色圖,進行賽詩會。

7、小結: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齊讀“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望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品讀月夜江景、賽詩誦月、幻想月亮這三個片段,體會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4、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象的句子。

2、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裏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師:講解法

生:自主學習法、合作法。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指名背誦。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從趙麗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來《望月》。

3、板書課題《望月》

二、自讀感知,自主釋疑。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3、學生質疑,教師區分處理。詞語的理解(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對文中詩句的理解(課後查工具書)對難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節朗讀,思考,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精讀品味,欣賞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在頭腦中想象畫面。(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峯的剪影)

2、欣賞課文錄音,畫出你認為美的詞句。

3、指導朗讀,品味佳句。

4、讓學生當一回“小畫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江邊月亮圖。

5、背誦指導:老師對着投影上的圖片先背,學生嘗試背。

四、教學生字。

五、小結課題,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品讀月夜江景、賽詩誦月、幻想月亮這三個片段,體會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2、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學過程:

一、回憶月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月圖,誰能帶我們去領略一下美麗的'月色?

2、指名讀第二節。

3、導入: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麗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來到甲板上幹什麼?本節課繼續學習。

二、美讀課文,交流感悟。

1、精讀課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暢談課後感受。

(2)交流感受: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聰明好學表現在哪?

(3)小組學習討論,以分角色美讀形式進行彙報。(代表彙報,評價激勵)

(4)分角色朗讀,體會詞義、句意,體會當時的意境。

(5)小結談話。

(6)課件播放優美的配樂月色圖,進行賽詩會。

2、精讀課文第13——20自然段。

(1)導: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又向我發起了挑戰,這次挑戰是什麼?

(2)默讀課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畫畫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議議:請你聯繫生活中實際談感受。讀讀:細細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幻想奇特,頭腦中裝滿了奇特有趣的東西。(抓重點詞指導讀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

(5)引導學生把幻想到得東西説出來。

三、作業

1、背誦課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關月亮的內容寫下來。

《望月》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

3、創設研究專題:為什麼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裏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寫月的詩句。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課文錄音、鋼琴曲、月下江景圖

教學過程: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凝望皎潔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呀?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寫月亮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如:〈〈靜夜思〉〉(學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學生背)還有:〈〈月下獨酌〉〉師背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把你搜集到的朗誦給大家聽聽。

3、明月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裏,有着不一樣的感受。今天,我們就隨着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大意,體驗感情。

1、 請大家打開課本,聽課文錄音。

2、 同學們,聽了課文錄音,你瞭解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

3、 總結:作者圍繞“望月”這個主題,分別寫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關於月亮的古詩 ,小外甥對月亮的想象這三大部分的內容,老師想再提煉一下,給這三部分起小標題:

望月 談月 想月(板書)

4、在這三個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側重地寫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請大家讀讀課文,説説三部分分別寫了什麼人眼中的`月亮。“我”(舅舅)詩人外甥(板書)

5、這三種人眼中的月亮分別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三、選擇主題,自主探索。

1、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學習,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待會兒,準備向大家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好嗎?

2、學生自學。(放抒情的鋼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穫。

第一板塊:舅舅眼中月

1、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這部分,你有什麼體會?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美嗎?誰可以將月亮讀得更美?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詳。)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安詳嗎?誰能更好地讀出月亮的安詳?

相機板書:安詳 美麗

2、老師根據作者的描繪,畫了一幅月下江景圖,讓我們看着畫,再聽聽作者對它的描述吧。

3、 讓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月亮的安詳與美麗。同學們,為什麼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詳與美麗呢?(生答。師評:你讀課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後面,邊讀邊思,真會讀書。)

4、作者將月下江景的生動描述讓我們對月光有了很深的體會。其實呀,古今中外,有好多關於月光的名篇,同學們,能把你們蒐集到的片段與大家分享嗎?

第二板塊 詩人眼中月

1、 你能來談談對詩人眼中月的理解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寫詩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3——13)

2、學生彙報。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天真、幼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嚮往 )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鄉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思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離家在外的哀愁 )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捨 )

以上讓學生自由選擇回答。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為例談談引導體會的方法:

(1)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什麼?(思念親人。)

(2)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學生講講對詩意的理解。)

(3)原來,離鄉的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就感覺月亮和自己很親近。他借寫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4)你能通過讀來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嗎?(生讀)讓我們一起讀,來體會這種感情。

3、一個月亮,在詩人的眼裏就成為抒發寄託感情的景物了,(板書寄情)難怪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説過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4、 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該部分,體會舅甥倆陶醉於月光和古詩之中的情景。(三人: 敍述 “我” 外甥)

5、正因為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寫月的優美詩句。豐厚的積累對於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豐富我們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學們,老師想在下節課舉行一個古詩背誦比賽,請你們課後蒐集有關山或水的古詩,並理解着記憶它,好嗎?這個就作為今天的家庭作業。

6、另外,由於時間的關係,關於對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們也放到下節課重點討論。

五、佈置作業;

1、你喜歡哪些描寫月光的句子?先體會體會,再把它抄寫下來。

2、背誦課文第1至13自然段。

《望月》教學設計7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注:文中的“我”可能是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不是。這裏的“我”指的是作者趙麗宏本人,課文是在1985年寫的。)

2、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裏都寫了哪些內容?

3、指名答 (板書:江景 背詩 幻想)

過渡:讓我們一起走入這三幅圖畫中,走進這美景中。

三、學習“江中月”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指名讀 (注:其他學生要透過文字看到背後的畫面。)

3、出示第二自然段 問:哪裏給你印象最深?

4、①理解“閃爍的光斑” 引讀“有——千點萬點閃爍的光斑”

②理解“安詳” (擬人的`手法 感覺柔美、描寫生動)

③理解“黑色剪影” 提問:給你怎樣的感覺?(神祕)

5、自由練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6、推薦一名同學,師生配合朗讀。

7、給這幅畫面命名。

師:這幅畫中既有江又有月,可以取什麼名字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看到這幅安詳、頗具神祕感的江中月,引發了小外甥背詩的興致。

四、學習“詩中月”

1、出示詩句 自由練讀。

2、指名讀 ① 一人讀 ② 請兩個人應該怎麼讀?(分角色讀)

3、自由背詩

師:雖然剛才三個同學讀的都很好,但是課文中的人物應該是——背詩。

4、指名分角色背誦 (配樂)

5、分組分角色背誦

師:背詩時的場景與文中不太相同,我們應該抬頭仰望明月。

6、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提問:我和小外甥背誦的詩句就只有這些嗎?(不是)

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省略號)

文中連續用了兩個省略號,説明什麼呢?(描寫月亮的詩太多了)

7、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句呢?(指名答)

8、出示其它描寫月亮的詩句 ①自由讀 ②師生分角色朗讀(配樂)

9、提問:背誦這些詩的同時,你有怎樣的感覺?(思鄉、寧靜、優美)

10、那麼,我和小外甥有什麼感覺呢?到文中去找答案。(——氣氛中)

11、齊讀這句話

12、給這幅畫面命名 (板書:詩中月)

過渡:詩中的明月又讓小外甥張開了幻想的翅膀。

五、學習“心中月”

1、用筆畫出小外甥所有的幻想。

2、指名朗讀

3、提問:你覺得小外甥的幻想怎樣?(好)

好在哪裏?理解“每一次閉上”、“偷偷睜開”、“圓圓地睜大一次” (想象力豐富、符合自然界的規律)

4、練筆:在你們的心目中,月亮像什麼?想一想、寫一寫。

5、交流。

6、給這幅畫面命名。(板書:心中月)

六、總結,齊讀全文

在今天這節課中,我們在作家趙麗宏優美文字的引領下,領略了“江中月”的迷人,“詩中月”的醉人,“心中月”的美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你們是否和他一樣,也愛上了這輪明月呢?(是)讓我們一起懷着對月亮的喜愛之情朗讀全文。

七、板書設計

24 望月

“我” 小外甥

江景 背詩 幻想

江中月 詩中月 心中月

《望月》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重點

1.學會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古詩大意。

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9654;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在字音教學上,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纖”讀“xiān”;“脈”讀“mò”。在字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先放手讓學生藉助課文中的註釋,聯繫上下文進行自學,説説詞語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詩句中去,試着講講詩句的意思。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點撥即可。

2.閲讀理解

本課的三首古詩分別寫了三個不同的節日,描寫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古詩時,可以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聯繫古代文化常識、結合課文插圖等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豐富學生對古詩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9654;教學課時3課時

第1課時

《寒食》

9654;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2.邊讀邊看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象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指名學生答)那麼,你們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寒食節)寒食節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韓翃的《寒食》。(板書:寒食)

2.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談話導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於學生了解寒食節的具體時間,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礎。

板塊二理解詩題,走近作者

1.交流資料,瞭解寒食節。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資料,你們對寒食節一定有所瞭解,誰來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學生説。

(3)教師小結:寒食節也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這一天,人們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盪鞦韆、踢蹴鞠、鬥雞等風俗。

課件出示

寒食節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2.瞭解作者韓翃。

課件出示

韓翃(719—788),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

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

3.指名學生讀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設計意圖】交流資料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又培養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同時,瞭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情,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

板塊三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自由讀詩,結合註釋説説詩句的含義。

2.解釋詞語。

課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園裏的柳樹。

漢宮:這裏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裏指天子寵幸之臣。

3.解釋詩意。お

(1)指名學生説。

(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處都飄散着落花,寒食節裏御花園中的柳樹在春風中搖曳。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宮裏忙着傳送蠟燭,蠟燭燃燒時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

板塊四化詩為畫,體會意境

1.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意?

指名學生答。(課件出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詩人立足高遠,視野開闊,將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春城”一詞,高度凝練而華美。“春”是自然氣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

2.詩人説“無處不飛花”而不説“處處飛花”,為什麼?

“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詩人不説“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説“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肯定的語氣,有力地烘托出城內春意之濃郁。

3.誰能説一説“飛”字用得好在哪裏?

“飛”字極富動感,不僅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還説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之精當。“飛花”就是指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説“落花”而説“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藴深遠。

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説,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得益於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於一個“飛”字。

4.“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麼?

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園。園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影無形的,我們只能從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説來,“斜”字也是在間接寫風。

5.探討:《寒食》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學生回答。

按從白天到夜晚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描寫了落花飛舞、楊柳搖曳、輕煙四散等景色。

6.寒食節那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後,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宮裏卻出現了一個怎樣奇特的景象呢?是誰可以享有如此特權?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麼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裏卻正忙着傳蠟燭。(不滿,輕蔑)

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8.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9.總結: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寒食節裏,全城處處飄飛着落花,御花園中的柳枝隨風飄拂。夜幕降臨,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裏卻正忙着傳蠟燭,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詩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詩中描繪的景色,由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從所寫景物分析寄託的情思,是對主題的`一個昇華,環環相扣,便於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9654;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迢迢牽牛星》

9654;課時目標

1.瞭解《古詩十九首》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體會詩中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導入詩題

1.教師談話: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詩經》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歌詠。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取法於《詩經》和漢樂府,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板書詩題:迢迢牽牛星)

3.指名學生讀詩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或所瞭解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全詩。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

2.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

迢纖泣涕盈脈

3.指名學生讀字。

重點強調:“纖”讀“xiān”;“脈脈不得語”中的“脈”讀“mò”。

4.讀出節奏。

指名讀,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奏。

課件出示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讀出韻味。

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師範讀。

7.自由練讀。

8.學生齊讀。

小結:學習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讓我們伴隨着朗朗書聲開始這首詩歌的學習。

【設計意圖】讀得正確,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使學生在逐層提升的誦讀中感到學習古詩十分有意思、有情趣,為熟讀知意打下基礎。

板塊三探究內容,品味詩情

1.導入:讀懂詩,讀出詩裏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詩的正式開始。詩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品味一番吧!

2.自讀自悟。

通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討論彙報。

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織女是全詩的主人公。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

4.讀完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抒發你讀後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語呢?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傷感)

5.如果用一個詞語將詩中傳遞的情感描摹出來,你認為哪個詞語最合適?(板書:相思)

6.帶着這樣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藉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指名學生答。

(1)課件出示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指遙遠。今天這個詞語仍然富有生命力,我們形容路途遙遠,會説“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兩個詞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意思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分遙遠,都很明亮。

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主人公內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現?

(2)課件出示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①“札札”是象聲詞,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發出的響聲,給人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透露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

②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其實,《木蘭詩》中有一句與此句類似,同樣抓住了“機杼”這個意象,來寫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同樣是用有聲來襯寂靜,以有聲來傳悲情。

(3)課件出示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這三個字藴含着一個“思”字,揭示了織女的內心動態。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終日勞作卻“不成章”。

③“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涕”也是指眼淚。

④“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裏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裏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織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讀。

(4)課件出示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5)課件出示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①“盈盈”寫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令人回味無窮。“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兩情的象徵。

②“脈脈”用來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情意的樣子。織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對方,卻不能説話。

7.齊讀古詩。

8.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再讀詩歌,讓我們體會一下這首詩歌“深深的話,淺淺地説”的語言之美。

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又稱復字、重言。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方法。兩字相疊被稱為單疊,四字相疊被稱為雙疊。在本課中,運用了“迢迢、皎皎、纖纖”等6個疊詞。這些疊詞無論是用於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敍述情境,都在反覆吟詠中創設出纏綿的意境。

9.指名讀詩,讀出疊詞的韻律美。

【設計意圖】詩詞的教學重點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關鍵處給予指導。最後緊扣人物心情,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反覆品讀詩句,讀出詩詞背後的那份情,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設計

9654;板書設計

第3課時

《十五夜望月》

9654;課時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並背誦古詩。

2.感受這首詩的畫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詩中抒發的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佳節裏,我們會做些什麼呢?(吃月餅,賞月)

2.圓月,是中秋的象徵。中秋的月亮,總是帶着些平日裏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古詩《十五夜望月》。(板書課題)

4.交流: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中秋夜賞月的情景)

5.瞭解詩人王建。

課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詩人,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王建是大曆進士,早年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時政弊端。他的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詩選自《王司馬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發展。思,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塊二初讀古詩,讀出韻味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

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

(1)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ī”,在這裏是指“烏鴉在樹上休息”。

(2)“濕桂花”的“濕”是翹舌音,“冷露”的“冷”是後鼻音,“盡”是前鼻音。

3.賽讀古詩,讀出節奏。

讀詩不光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節奏。請男女生比賽讀,讀出這首詩的節奏。

課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由讀得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再到讀出音韻美。朗讀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古詩的美。

板塊三把握大意,整體感知

1.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語。

課件出示

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2.指名讀第一、二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1)指名讀。

(2)指名説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着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讀第三、四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指名讀。

(2)指名説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今夜人們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身上?

4.理解詩句,全班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課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讓學生帶着理解朗讀古詩。

板塊四精讀古詩,感悟詩情

1.為什麼詩中寫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時節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曆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盛開。

2.“人盡望”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

3.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景物?為什麼?

4.用自己的語言説説,“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的“冷”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它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冷”字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這兩句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情。

5.詩歌后兩句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鄉之情)

6.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了詩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有表現力?

“落”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8.齊讀全詩,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體展示從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邊望月等,學生根據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

10.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1.請同學們課下收集其他有關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古詩,並註明作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並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教學反思]

本課三首古詩皆包含着傳統節日的習俗。韓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寒食節時皇城內美麗的春色和宮廷的生活場景;《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説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只能在七夕相見一次的故事,抒發了女子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繪了月朗風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抒發了詩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1.讀中理解。

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和感悟古詩意境是重點。首先就要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文中註釋理解詩句。

2.讀中感悟。

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讀出韻味,感悟古詩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讀中感悟詩人韓翃借古喻今,對現實不滿的情感;在讀中感受詩人王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倍感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3.讀中想象。

讓學生通過尋找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自身感悟和課件展示的美景圖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在讀中想象,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感悟詩中的意境。

《望月》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敍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繫課文)

雲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雲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裏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説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三、課堂練習

四、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雲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峯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峯----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裏?

角色讀5--11節。

4、瞭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着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覆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五、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複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裏?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麼?(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説一説。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麼樣?請聯繫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説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裏,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説着,彷彿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説説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託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⒈收集並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着大地,靜靜地傾灑着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聖的象徵,它以其曠遠和神祕寄寓着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讚歎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

二、遊戲輔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遊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遊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遊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後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並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遊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鍾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於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説説聽完後的感覺。

⑷我怎麼聽着聽着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着聽着,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裏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彙報,説清楚作品是什麼?為什麼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於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着同學們的彙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望月》教學設計10

一、 瞭解作者

唐代王建,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齊名,兩人創作詩歌的風格相似,並稱“張王樂府”,後人稱為“張籍王建體”。

二、讀出“望”之畫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詩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人彷彿置身於靜謐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們彷彿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下來,地上彷彿滿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樹的影子照在地上,隨風婆娑,彷彿是水草在搖曳。

2、“棲”

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鴉棲樹”,但為了押韻,詩人調整了語序。

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

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彷彿聽到烏鴉等小鳥一開始被明亮的月色所驚動,撲楞楞地展翅欲飛,聲音喧鬧,逐漸逐漸聲音低落下來,最後終於沒有聲音。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從側面寫了月色之皎潔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3、“濕”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濕潤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潤之久,也表明露水輕盈無跡。

我們彷彿聞到庭院中瀰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雲外飄”,傳説人間的桂花樹是廣寒宮裏那棵桂花樹的種子落到人間後生長出來的。那麼人間的桂花香了,廣寒宮裏的桂花也應該香了吧。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美妙的聯想。

4、詩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無聲,望出桂香飄逸,望出天上人間。畫面有聲有色有味,清美靜謐,清雅雋永。

三、讀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東山,詩人在望,烏鴉入睡,詩人還在望,桂花濕潤,詩人仍在望。從這個“望”中你能讀出詩人什麼情感嗎?

“秋思”,秋天的情思。 説的很含蓄,點而不露。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天淨沙 秋思》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相思阻音息, 結夢感離居。” ——蕭愨《秋思》

秋思:秋天,天氣轉涼,大雁南飛,花木凋零,萬物蕭條,身處在異鄉的遊子感受到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與家人團聚。這首詩中,夜深露重,詩人卻久久不肯睡覺,從這個“望”中你能感受到詩人怎麼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親人的孤寂傷感之情。

四、讀出“望”之表達美。

但我們從詩句中能直接讀出詩人這種懷人的愁緒嗎?沒有,詩人表達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兩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這麼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賞月,不知道這懷人的愁緒會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遊子思念家人,家裏的人思念在外的親人,這濃濃的愁思啊,到底會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麼落,難道還有我的愁思深嗎?

不直接抒發自己的懷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使自己的情感表達更藴藉深沉。

這種表達情感表達方法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這叫間接抒情。

也有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兩種情感表達方法各有好處。

2、“落”

詩句中還有一個動詞,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緻,讓人眼睛一亮。這個詞語能否換成“在”?

“落”:理解詞語先思考什麼意思,再聯繫詩句意思,品味詞語在詩句中的具體意思,並與平常的用法作比較看好在哪裏。

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緻。

五、讀出“望月”之情結美

1、按老師的要求説出詩中的詞語或詩句。

直接表達月光如水,澄澈透明;從聲音這個角度側面表現中秋夜晚之寧靜;突出詩人望月之久,表現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問語氣含蓄表達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裏,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裏,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看到月亮,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想就會自然而然湧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恆懸於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於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於月,月亮,也就承載着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3、課後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李商隱)

《望月》教學設計11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望月》一課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組中的一篇散文,課文以生動的筆調寫了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閲讀,感悟作者,詩人和小外甥眼裏的月亮,知道景隨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語言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説教法、學法

(1)採用營造情景,激發興趣。即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一個詩情畫意環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3)知識拓展,自主學習。

(4)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力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多感官的全面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學習第一段)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望月(齊讀)

2.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麼?

3.交流:(同學們説得真好)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段,用心細細品味,想想讀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寫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讀來表達出來嗎?

3.指名讀,齊讀。

4.小結過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萬物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美景使我陶醉了。當我偶爾回頭時,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們之間交談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5--13節,體會其中的意思。

(三)綜合性學習,體會小外甥望月: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可同桌讀,學習小組讀。然後討論討論,再作交流。

2.他們交談了些什麼?交流(比背詩句)

(1)出示詩句

(2)原來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詩句為交談方式,的確讓我感到愉快,那麼同學們知道這些詩句意思及出處、作者嗎?

(3)學生再作交流,並相機出示圖。

(4)分角色讀第513節。

3.學到這裏,你想對小外甥説些什麼呢?(板書:聰明好學)

4.拓展延伸:小外甥會背的我們也會背了,説明我們五(6)班學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師真的很高興,那麼,老師相信你們平時也一定積累不少詩句,那麼你還知道有關月亮、山、水的詩句嗎?背給大家聽聽好嗎?(學生交流,看來,同學們知道得也不少。)

5.總結:同學們,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個題來,月亮像什麼?(出示)請同學們讀讀1420節,邊讀邊圈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同桌可討論。

(1)學生讀,圈劃。

(2)交流,出示:像

(3)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麼樣?交流

(4)小結: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裏充滿了童真,充滿了幻想,他真是一位愛幻想的小男孩(板書:愛幻想)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段。

7.小外甥愛幻想,我知道我們班的每位學生也像小外甥那樣富於幻想,那麼老師也為

準備一組圖片,讓我們也展開想象的翅膀。

8.出示圖,(學生説説)看來,同學們的想象也很豐富奇特。

(四)總結:

今天,我們也望了一次月,我們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麗,而且通過望月有了許多新的

收穫,認識了一位愛幻想,愛學習的小男孩,相信同學們以後一定會書中的小男孩一樣認真對待每件事。

(五)作業:

1.把你喜歡的描寫月光的句子抄寫下來。

2.準備舉行一次小型賽詩會。

《望月》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繫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有關月亮詩文的興趣。

3、通過學生自主閲讀、師生互動探究,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裏是不一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麗。

難點: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裏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教師談話: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凝望着皎潔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啊!

2、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圍繞“望月”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板書:賞月誦月想月)

二、選擇內容自讀自悟

1、明確自學要求:

賞月、誦月和想月這三部分內容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請你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讀一讀,再找出有關寫月亮的詞句想一想,然後和同桌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暢談感受

1、根據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展開教學。

學習內容一:“賞月”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裏,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方法設計:通過抓詞促悟、想象促悟、讀中感悟等方式體會月亮是安詳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麗的。

學習內容二:“誦月”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對已學詩詞的回顧和預習,引導學生在説和讀中,體會詩人借月亮寄託着情思,抒發着情感。

學習內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方法設計:以放為主,以議促讀,引導學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獨特有趣。

2、課堂小結引發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不同人眼裏的.月亮有了新的認識。那麼,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四、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1、拓展閲讀:課外閲讀描寫與月亮有關的詩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獨酌》等等。

2、課後練筆:觀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一段話。

《望月》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課程類型:

新授

教學方法

自學交流、講述點撥、品讀感悟、激勵評價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補充助學案

第二課時:結合助學案,深入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感悟月景的美

(1) 直接板書“月”,師問:“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周圍會變成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指名學生回答)

(2) 師: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

師範讀,生想象讀,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師:望着月亮,人們會產生怎樣的想象?會做些什麼?

引出課題,將課題補充完整,讀課題

二、藉助助學案,交流預習情況

1、資料薈萃

讓學生結合助學案,交流課前查閲到的與課文相關的詞語的意思或作者資料

2、生字我來記

(1) 指名學生回答本文中難寫、應注意的字(着重指導“艙”的書寫)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讀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一人讀,其餘人跟讀)

3、課文大講堂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背詩,對月亮的.想象)

(上述過程,都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不同分值,並加到學習小組中)

三、深度學習課文(課文大講堂)

1、學習作者與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詩,拓展補充

(1)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兩人所背的有關月亮的古詩

(2) 指名學生回答

(3) 同桌兩人分角色對讀有關句子

(4) 指名學生讀,評價糾正,引導感情讀

(5) 過渡:哪位同學知道這些詩句所在的古詩?

(板書:《古朗月行》《水調歌頭》《靜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楓橋夜泊》)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背古詩

同桌兩個互背

過渡:望着月亮,吟着詩句,讓人沉醉,齊讀13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感悟對月亮的想象,激發美感

過渡:月亮不僅讓人沉醉,還帶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麼?

(板書:天的眼睛)

(1) 師: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讀19段,精彩品讀,自讀)

(2) 師:你覺得月亮像什麼?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學生想象回答,給予評價)

(3) 過渡:是啊!月亮在我們的心中是玉盤,是帶邊的鐮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點綴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靜的大地,它勾起了遊子思鄉的心,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離去時,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齊讀21段。

想一想,作者望着月亮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四、寫作方法賞析,學以致用

師:這麼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去敍述的?

(與學生交流文章寫作方法,適時加分評價)

 五、走進閲覽室,閲讀延伸

師: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給合《優美詩文誦讀》和主題閲讀叢書,尋找有關詩詞,限時背誦。

 六、課後作業

(1) 背過一首描定月亮的詩

(2) 解決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問題

《望月》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能有表情地演唱抒情和活潑等不同情緒的歌曲,用歌聲表現夜晚望月的意境,並能背唱自己喜歡的歌曲.

二、感受到《糖果仙人舞曲》的意境.

教學內容:

歌曲<<望月亮>>

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三拍子的律動,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電子琴,配套課件.

第一課時

一、做律動走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歌

三、趣味練生曲

四、新歌教學

1、教師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的節拍左右擺動,感受抒情而流暢的歌曲旋律。

2、模仿老師的樣子邊朗讀歌詞邊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動。

3、在聽唱歌曲過程中讓學生自由地做動作幫助記憶歌詞,體念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1>跟錄音完整聽唱.

<3>邊拍手邊朗讀歌詞:

5.律動教學

在歌曲學會後,讓學生選折自己喜歡的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讓他們隨音樂做動律.

6、選擇打擊樂器為他人表演伴奏

7、分組比賽.

8 、個人比賽.

9、教學後記:

有些學生音唱的不準.大多數表現不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上節課的歌曲,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欣賞樂曲。

教學過程:

1.師生問好歌。

2.複習上節課的練習曲.

3.複習上節課的'歌曲.分小組比賽.

4.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個公主,她非常喜歡吃糖果,有一天,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糖果仙人,有一個瀟灑的王子與自己歡快的舞蹈,就讓我們一起來跟着小女孩進入美妙的夢境吧!

(2)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

(3)分段賞析。

(4)學生聽樂表演。

(5)小組合作表演。

(6)小組展示。

(7)學生自由評價。

(8)教師點評。

(9)評獎。

5、課堂小結。

《望月》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4課《望月》第一課時

認識教材:

《望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寫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現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緊扣“望月”這個中心拓展思路,雖有21個自然段,但文脈清晰可見。因此,教學中可抓住“望月”這個中心,化繁為簡,在“精、巧”中求“實、美”。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知識與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知識與能力)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愛月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程和方法):學習生字詞——反覆閲讀——感知內容——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一、揭題激趣,創設情境。

1、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悄悄地成為夜空的主角,成為夜晚的天使。它將柔柔的月光傾瀉在寬闊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圖)有月的夜空是多麼的寧靜而優美,望着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讀課題:望月)

2、 平常月亮都給我們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誰來讀讀課題呢?讓我們感受到月的安詳、月的皎潔。指名讀課題。

思考:文章可能會寫哪些內容?

3、 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課文之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藉助課後生字表中生字注音,準確地讀通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朗讀情況。

晶瑩閃爍 光斑 鍍上 瞳仁

不假思索 雲絮 封鎖 呵欠 艙裏

清幽曠遠 外甥 剪影 氣氛 峨眉山

指名讀生字,正音。齊讀。

説説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3、交流了解課文大意: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嗎?指名回答。

出示:本文敍述了(時間) ,(人物) 和 在(地點) (事情) 。

4、理清文章脈絡:

(1) 再讀課文,剛才讀錯的地方注意糾正,讀完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頭腦中想像畫面。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峯的剪影。

(2) 指名回答,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教師相機板書:

月下江景

舅甥賽詩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導學生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賽詩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選擇朗讀:你對哪個部分感興趣就讀哪個部分,要讀好,讀出感情,再想想為什麼這樣讀?

4、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教師巡視指導。

5、 生展示朗讀。

第一部分讀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讀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語氣;第三部分讀出外甥的機靈可愛。

(設計意圖:根據高年段語文課標中的要求,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瀏覽課文的能力,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幾句話?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學生默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話。

第一句寫月亮出來了; 第二句寫江面; 第三句寫江兩岸; 第四句寫月光為它們鍍上花邊。

4、自由讀每一句話,想象每處的美景,哪些詞語用得好,畫下來,為什麼用的好?

5、學生自由讀、畫,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描寫月亮出來的句子安詳、吐灑、清輝用的好。安詳和吐灑寫的月亮彷彿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親一樣端坐在那裏。清輝寫出了月亮光的特點,它不像太陽光那麼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潔。

教師出示對應的圖片幫助理解,學生有感情朗讀,用柔和,恬靜的語氣來讀。

(後三句用同樣的方法。)

7、在音樂聲中齊讀第一部分。

8、欣賞組圖,看板書,根據圖的提示和板書的提示不看書,儘量用書上的話説説月下江景。先自由説,再指名説,最後全班齊背第二自然段。

9、總結:月下江景給你的總體的印象是什麼?

(設計意圖:朗讀與點撥結合,展現江月美景畫面,達到活化景物,體會作者的愛月之情。)

四、總結

1、第二自然段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

説説你的體會,你彷彿看到什麼?

(在閲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

2、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家趙麗宏,來到了靜謐美麗,令人陶醉的夜晚,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到課文的深處,聆聽作者與小外甥的對詩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課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

板書: 21、望月

月夜美景(1-2) 月夜交談(3-20)

展開幻想(21)

Tags:望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