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醫療

醫療事故糾紛分析調查報告

欄目: 醫療 / 發佈於: / 人氣:3.1W

在醫療行業中,糾紛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在這糾紛中,我們要做的是要儘量的和解。小編今天剛好整理了一份醫療事故糾紛分析報告,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情況。

醫療事故糾紛分析調查報告

醫療糾紛發生原因分析通過對深圳市某醫院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3年間的87例醫患糾紛案例進行逐一的分析,然後提煉出引起糾紛發生的共性原因,歸納為六個方面:

(1)業務水平不足。主要包括技術水平或經驗欠缺、漏診或誤診、適應症或治療考慮不當、用藥不當、低級失誤等。

(2)診療效果不佳。包括手術或治療效果差、治死、殘廢、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痛苦等。

(3)管理環節疏漏。包括溝通告知不完善、設備或器械故障等。

(4)職業道德缺失。包括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違反醫療相關制度規範、對病人不負責、態度生硬等。

(5)併發症和醫療意外。包括病情突變、輸血輸液反應、藥物不良反應、過敏反應、院內感染、麻醉意外等。

(6)治療或搶救不及時。包括未及時安排治療、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延誤最佳搶救時機等。

醫療糾紛的發生特點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87例醫療糾紛案例中,外科的醫療糾紛發生數和發生率都遠高於其他科室。在其下轄科室中又以骨科、耳鼻喉-頭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發生糾紛較多,且絕大多數與手術有關。由此可見,手術操作的不確定性、即風險性仍是醫療糾紛的主要矛盾。外科作為一級學科,其下轄科室多,病種多,急症多、術後感染多、病情複雜。外科的治療效果往往較為直觀,患者對診療效果的過高期望,以及醫患雙方溝通不力等一些繁雜因素,導致了外科的醫療糾紛發生率居高不下。

婦產科一直是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婦產科尤其是產科的醫療糾紛與其他科室的醫療糾紛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產婦的醫療和處理都涉及到胎兒安全,甚至關係到胎兒的生命,責任重大。二是到醫院生小孩是一個高興的事,一旦出現意外,本人和家屬的情緒波動大,不容易調解。患者及家屬懷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來到醫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醫生技術高超,醫到病除。由於妊娠分娩的特殊性、複雜性和現代醫學的侷限性,妊娠分娩仍然存在許多風險,如母胎併發症和不良妊娠結局的可能性,甚至危及母嬰的生命安全。一些無法在產前檢出的疾病,一旦在新生兒身上被發現,容易導致糾紛。婦產科的護理工作涉及孕產婦和嬰兒,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較高,難以滿足。當醫療結局與患者的期望出現差距時,往往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數量排在後面的內科,賠付金額是排前列。在其下轄科室中又以心內科發生糾紛最多。內科醫療糾紛反映在診斷上的特點是初診時容易誤診漏診,或者住院期間猝死。內科診斷多以物理檢查或非介入性檢查為主,診斷思路有一定難度,因此漏診誤診容易發生。如果發現或糾正不及時,常常釀成重大糾紛。內科糾紛也常發生在對治療認識上的分歧。多發生在急危重病員和疑難複雜病員治療過程中,與及出現危重情況後的醫患溝通、處缺乏技巧。

醫療糾紛的影響因素

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將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歸納為業務水平不足、診療效果不佳、管理環節疏漏、職業道德缺失、併發症和醫療意外、治療或搶救不及時這六個方面。事實上,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紛繁複雜,不僅有院方的管理和技術因素,也有社會、經濟、文化、法律與患方的因素。因此,我們按照原因的產生源頭將其取二大類進行討論。

一、醫療糾紛與患方因素患方法律意識的增強。隨着人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識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在就醫過程當中,醫務人員不恰當的一句話或不規範的一個操作都能使患者或家屬看作是一個對其權利的侵犯,而引起醫療糾紛。

患方對醫療知識認知不足。醫療行業的專業性較強,使得醫患雙方的知識不對等。醫學科學有諸多的未知性,很多的醫療行為具有不可避免的侵襲性。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患方缺乏對醫療行業的瞭解,也會引發醫療糾紛。如患方對疾病本身可能產生的合併症、後遺症,對手術或操作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對某些不良後果,以及對醫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醫療意外等不理解,認為上述不良後果的發生是醫務人員的過錯造成,要求醫療機構承擔責任。而對於有些疾病,以現有醫學水平,醫務人員盡最大努力也無法完全治癒。如果患方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就會對結果產生極大的失望,不能接受現實,從而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產生糾紛。

二、醫療糾紛與院方因素從醫院內部來看,導致醫療糾紛的原因有業務水平不足、併發症和醫療意外、職業道德缺失、治療或搶救不及時、診療效果不佳、管理環節疏漏等。

帕累託圖分析的結果顯示:在這些原因中,業務水平不足、併發症和醫療意外、職業道德缺失是導致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

(一)業務水平不足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醫務人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病人的安危。

醫療糾紛案例原因分析顯示:有28例醫療糾紛是因為業務水平不足所致,佔所有原因的32.18%,在醫療糾紛原因順位中位居第一。醫務人員業務水平不足主要體現在:臨牀經驗不足,對某些疾病診斷、鑑別認識不清,未能及時會診或適應症考慮不當;對疑難病症治療手段和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複雜性、風險性認識不夠,缺乏操作經驗,不能有效地防範和減少併發症;缺乏藥理知識,用藥不當,藥物用法用量不準確,未能採取防範藥物副作用的有效措施;不能正確理解或簡單照搬檢查報告結果,不結合臨牀實際情況,造成漏診誤診。

(二)併發症與醫療意外併發症是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中常見的損害後果之一,對此應當高度重視。

醫療糾紛案例原因分析顯示:有16例醫療糾紛是因為併發症與醫療意外所致,佔所有原因的18.39%,在醫療糾紛原因順位中位居第二。併發症是指在某一種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生了與這種疾病治療行為有關的另一種或幾種疾病。併發症包括可以避免的併發症和不可避免的併發症,作這樣的區分在法律上是有很大意義的。如果醫務人員已經盡到了注意義務仍無法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則在主觀上不存在過錯,醫院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醫務人員未盡到注意義務,導致本可以避免的併發症出現,其在主觀上存在過錯,並且和患者的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則醫院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患者到醫院就診希望得到良好的醫治,

但現代醫學水平尚未達到人們預期的目標,在治療過程中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治療後常常產生一些難以避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但病人及家屬不理解,認為是醫院的過錯,花錢來醫院治病就應當治好。儘管在治療之前醫師會向患者及其家屬告之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在手術同意書上認定簽字,履行了告知義務,但有的患者出現併發症後仍然找醫院麻煩,要求繼續免費治療或到要醫院作經濟賠償。

(三)職業道德缺失醫療糾紛的原因除醫療機構確實存在有技術缺陷和管理缺陷外,也與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缺失有關。

醫療糾紛案例原因分析顯示:有12例醫療糾紛是因為職業道德缺失所致,在所有原因中佔13.79%,位居醫療糾紛原因順位第三。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缺失主要表現在: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不嚴格執行、對病人不負責、態度生硬等。醫生的職業道德和其他職業者相比,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醫療過程中的任何一點差錯疏漏都可能對病人的健康帶來不良的後果,而不良後果發生後,患者及其家屬很難識別是疾病本身還是醫療錯誤造成的後果,往往將原因歸咎於醫方。一旦醫務人員存在工作不認真,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缺乏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責任感,對病人的疾苦反應冷淡,對病人的提問缺少耐心,就極易被患方抓住把柄,導致糾紛的產生。

對策及建議

一、醫患溝通形式與途徑溝通具有交流信息,傳播情感和調節行為三大功能,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的重要手段,溝通必須注意:

1、語言溝通的原則

(1)尊重患者;

(2)有針對性;

(3)及時反饋;

2、語言溝通的技巧醫患溝通最重要的是醫護人員的態度。必須誠懇、平易近人,有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和促進康復的願望和動機,充分體現為患者服務的精神。

(1)傾聽;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技巧,耐心、專心、關心地傾聽患者的闡述。

(2)接受無條件地接受。

(3)肯定肯定患者的感受。

(4)澄清了解事情的發展經過,以及事件整個過程中患者的情感反應。

(5)善於提問大體上有兩種方式:一是“封閉式”提問;二是“開放式”提問。我們常常用“有限開放式”提問。

二、與特殊患者的溝通

1、與預後不良患者的溝通技巧如重度殘疾、惡性腫瘤、急危重症、慢性疾病。應充分表達同情心及正向的態度,以中性的立場為患者謀求最佳的位。心理上的支持非常重要,積極調整患者的情緒,引導患者客觀面對自己的病情,激勵他們高尚的抗病動機。同時要耐心傾聽他們的陳述。

2、疑病症傾向的患者,這類患者的主訴多,但相應的檢查不支持他們的主訴,同時他們往往報怨醫生和工作人員,要及時建議他們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或請心理醫生會診。

3、充滿憤怒的患者,這類患者情緒不穩定,容易和他人衝突,具有對抗心理。這類患者一般多因生病、個人目標受到挫折、生活壓力無法排解、人格異常等原因所致。我們在工作中應以坦誠的態度表達積極協助意向,並設法找出患者挫折及壓力的來源加以引導,我們要避免反轉移行為的發生。

4、依賴性強的患者,這類患者主觀能動性差,所有的'問題都依賴醫生解決,認為醫生可以給予無限制的幫助,因此經常糾纏醫生,使醫生只有應付,最後導致醫患關係惡化。所以我們在早期就應認識到,患者的人格問題,或是一種精神疾病的問題,學會保護自我。從這種關係中退出或建議到相關醫療機構就診。

5、依賴性強的患者,這類患許多研究證實,內科病房中大約1/4的患者有各種心理障礙。在門診患者中,約有15%內科明確診斷的患者與心理障礙有關,而40%未明確診斷的患者可能為心理障礙。就診、治療、出院等就醫過程均時刻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問題在臨牀各科中也普遍存在,因此臨牀醫生在診治患者時,應該注意這些身心反應,才能使患者身體及心理健康全面恢復。

6、患者主觀能動性差,所有的問題都依賴醫生解決,認為醫生可以給予無限制的幫助,因此經常糾纏醫生,使醫生只有應付,最後導致醫患關係惡化。所以我們在早期就應認識到,患者的人格問題,或是一種精神疾病的問題,學會保護自我。從這種關係中退出或建議到相關醫療機構就診。

三、推行並完善臨牀路徑管理

臨牀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醫院管理者用來改善服務質量及控制醫療成本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對服務對象健康負責的所有人員,包括臨牀醫學專家、護理專家、藥學專家、心理學專家、營養師、檢驗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一員等,聯合為某一特定的診斷、治療而制訂的一套最佳的、標準化的服務與管理模式,其內容是根據不同疾病、不同手術、不同醫院、不同科室和不同專業人員而有不同的服務項目內容,一般應包括預期效果、評估、多學科服務措施、病人及其家屬的相關教育、會診、營養、用藥、活動、檢驗與檢查、治療和出院計劃等內容。

臨牀路徑的實施涉及計劃準備、臨牀路徑制訂、實施檢查和評價改進等步驟臨牀路徑在國外經過20多年的發展、應用和研究,其提高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的作用已得到廣泛的肯定。事實上,臨牀路徑的使用也證明,它可以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也可以降低不當治療的危險。許多醫療糾紛的發生都是因為醫護人員經驗欠缺和對病人醫護過程中治療及處不當造成的。臨牀路徑由於以證醫學為依據制定了合理的醫護標準,明確了醫護人員工作的要求,再者,變異的記錄也是臨牀路徑重要的一面,假如醫師的處理偏離了路徑的建議,原因必須小心記錄,不僅可以提醒醫護人員所遺漏的醫療處,而且還可以成為醫療糾紛發生時很重要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