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在國慶的假期裏,我讀了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作家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原名為《舊事重提》,本書比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朝花夕拾》十篇散文表現了從清末到民初的社會生活風貌。雖然這是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但是也表現了魯迅先生對黑暗現實的鬥爭性和思想性,藴含着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着態度。

《朝花夕拾》一書中共收錄了十篇散文,其中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二十四孝圖》、《阿長與山海經》等。其中我較為喜愛的,還是那一篇《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教解刨學的先生,叫做藤野嚴九郎。這是一位留着八字須,戴着眼鏡,而且穿着十分隨意、邋遢的先生,但他卻是最使魯迅先生感激的。本文中一共寫了兩件事,一件是藤野先生認真的修改魯迅先生抄寫的講義,另一件是藤野先生耐心指出了魯迅先生繪製的解刨圖的錯誤。這樣的種種事件明顯地體現出了,藤野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有高尚品質的人。因為與其他人相比,藤野先生是一個毫無民族歧視的人。在當時,中國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日本的同學對待魯迅先生的態度是帶有歧視性的,但藤野先生卻沒有這麼做,他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絲不苟的,不論是日本學生還是中國學生,他都是一視同仁,認真負責,關心每一個同學,沒有一絲一毫的偏見之心。他毫無他給予學生以鼓勵,以幫助,以不倦的教誨,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學術傳給更多的人,讓自己的學術發展得更好。這恰恰更説明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一個真正的君子,這也是一種最難能可貴的精神和品質。

這部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這部魯迅先生的憶舊之作,文筆雋永,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魯迅是我國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寫了不少文章,他用自己的比杆和敵人的槍桿作鬥爭,他這樣了不起難道是有高超的本領?為什麼他寫的《朝花夕拾》那麼吸引人?我帶着這個迷惑的問題,翻開了這本書。

我讀完時,感到了裏面的散文是那麼讓人深受感動的呀!這本書記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這本書的夾議中,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第一篇作品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魯迅先生前7篇作品,記敍自己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事態和社會風貌。後3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步。

這本書的作品都是作者回憶的文章,但他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記錄,而是作者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魯迅先生取了那些讓人無法忘懷的事情加以生動的描述,選擇了富有個性的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了一種無法表達的氣息。他把人物的神情心態寫的栩栩如生,如第2片作品中寫除夕夜長媽媽叫少年魯迅如何吃福橘和如何講“吉利”的話等等。

魯迅先生最讓我佩服的是把敍述、描寫、抒情、議論寫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原的景緻,寫的會聲會色: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構成了富有情趣的風景畫,成為令人神往的樂園。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憋的議論結合的自然恰當,天衣無縫。我是多麼想有這種才華呀,可以使我的文章更加豐富、更加深動……

啊!這本書裏的作品的語言是多麼清晰、樸實,親切感人呀!我真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作家,這才是最美滿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記錄了先生童年、青春的經歷等。朝花乃往事之花,輕拾片片,曾經深愛的人和物都未曾在思想中泯滅;時間之水漫浸漸漬,往事這花寂寞開在靈魂深處。《朝花夕拾》是寂寞人語,是至愛者語,是悲愴者言,是鬥士之言。

簡練有力,任性而談,此乃魯迅文筆風範。許多年後,先生或在居所或身處他鄉,夜深人靜時,憶得這些紛揚舊事,伴他的大概是一支煙、一種思想的心境,深入骨髓、淡化無痕。因於魯迅先生而言,澆愁式的啜酒與閒適狀的品茗不宜寫出《朝花夕拾》裏那些或深沉慈愛或悲愴怨憤的文字,特別是當他寫到自己童年所受的教育時。

於我個人感受而言,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中的表達是最直言不諱的,《五猖會》次之。《二十四孝圖》中不僅對提倡復古閲讀的傾向予以尖鋭的抨擊,更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殘酷和虛偽。為兒童發聲,説明了兒童讀物選擇的問題之嚴重,“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等詞句更是給予自己的觀點更多的支撐點,從多角度予以辛辣的嘲諷。《五猖會》則描摹了自己的心理活動,極度想去觀看大會之盛況卻被父親要求去背誦《鑑略》。事後憶起,兩均未得。從多個方面的論述表現了刻板教育模式的庸愚,表達了作者對興趣教育的支持與培養天性的贊同。

從魯迅先生的筆鋒之下,便不難看出封建制度下的教育體系存在諸多不足,它泯滅了大眾的天性,更令骨子裏的那種如虎似的應有的倔強和傲骨消逝殆盡。虎與豹沒有了,剩下的只是粗卑的狗和平庸的羊。此類人長大以後,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即使做了一些英雄的業績,也是絕對沒有英雄的精神的,因為羊羣只會顧及自己的小利,無力縱觀大局,而狗則是由粗野的狼退化而來,到頭來也僅是走狗一隻。

封建已滅,問題仍存。時至今日,提及教育,部分孩童依然無法以快樂狀態愉度學習生活,這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現當代對創新型人才的渴望和迫切需求,亦是不可逆的。這也是時代的共性漏洞,若先生仍在世,怕也是平添一聲輕歎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憶性的小説,相對於他的其他作品,我認為其諷刺程度更輕,但精彩程度卻是絲毫不差。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字面上的意思與其實際意義差不多,就是以前的事情又再一次的提起。裏面描寫了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有長媽媽,和藹可親的藤野老師……也有各式各樣的小事,像五猖會。二十四孝圖等等。但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讓我最有感覺的還是二十四孝圖。

魯迅先生所在的時代與我們不同,那時候的孝道,以及對家庭的認識,都與現在有所區別,而且區別不是一星半點,相對來説還是非常大的。

以前的家庭是非常嚴謹的,隔着幾米就帶向親人問好,早上得比家長早起去做早飯,以及為父母準備好洗臉工具,父母一起牀就得看到這個,不然就會被批評吧。但是現在呢,似乎是反了過來吧,父母早早地起來為我們做好早餐,再輕輕的叫我們起牀,有起牀氣的還要千勸萬勸,好聲好氣的説。所以現在的家庭相對以前還是開放了不少,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以前的家庭是嚴格的父母關係,現在孩子與父母更是朋友,經常看到一些女孩子把自己的母親叫“姐”的。這是第一個不同。

第二個不同,就是居住的地點,看看以前的四合院,夠大,足夠一個大家庭住在一起,現在呢,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家庭規模。更多的是一家一家的住,以前這邊住着父母親,那邊大哥,那邊二哥的,現在看個親戚都要開一大段車。爺爺奶奶也不駐足於家中,趁自己還沒到走不動的時候,還跟着旅遊團去各種地方,歐洲之旅,澳洲之旅等等。這變化我認為是時代的更變,以前年輕人出國都要花一大筆錢,老人家怎麼可能出去玩呢?現在可就不一樣了。就像我這個狀態,我和父母住在天河區,珠江新城,我的舅舅卻住在越秀區,公公更是在汕頭,想見一面都不容易。

在“二十四孝圖”裏,有些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現象比如“卧冰求鯉”,更有的七十多歲還在地上“搖撥浪鼓”逗父母高興的,真是讓我無話可説,也許這就是時代帶來的變化吧。現在與父母吵架似乎都不少見,甚至連動起手來的也不是沒有。

每個時代的孝都不一樣,但是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朝花夕拾讀後感5

讀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回到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如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年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花朵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採摘,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芬芳,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品嚐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獷,多了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份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花園裏無憂無慮的日子,彷彿只有那樣的童年才有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花園,知了在這裏低唱,蛐蛐也會來伴奏。魯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的圓舞中度過的。

從書卷裏散發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把我也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的一切話語雖平淡樸實,熾熱的感情卻是展露無遺。他希望與大自然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少年,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無憂無慮的日子,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邊遊過,掰着手指細數一隻、二隻、三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夥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能向我認輸。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像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像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裏面的幸福滋味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視,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6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這是魯迅先生説過的話。而我 們對於他並非很陌生。一旦説到魯迅便可以將他基本資料:魯迅現代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後改名為周樹人。《狂人日記》、《阿Q正傳》是他代表作。便可朗朗上口。現在讓我們走進的窗口,站在自己的記憶窗口,站在作者的高度,觀看作者童年經歷和青年回憶。

文章開篇講到長媽媽將自己的隱鼠踩死並隱瞞了真相,使自己以為隱鼠被貓叼去。真相暴露後,對於長媽媽恨之入骨。從此改口稱呼“阿長”,向母親告狀,對她冷言冷語。《山海經》在那時是很難得的,沒有多少户人家可以得到這全套,而阿長卻將整套搞到手。從此,對她稍有幾絲好感,對於每晚搶佔整個牀也有了理解。自長媽媽去世後,追念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朝花夕拾》中有這樣一篇名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沒錯我們在預備 年級時早已學習過。如今,再次翻閲這本書重温。曾經老師的講課內容;同學們 的反應;魯迅先生的童真的將何首烏拔出,只為了找到那人形一樣,從而成仙。 但這又是那般難,作者屢屢失敗,但從不放棄。這些有趣的行為、故事……歷歷 在目。雖然不能説已經達到過目不忘的境界,但不得不説作者的這一連串文字中 具有巨大的魅力,充滿詩情畫意。讓讀者體會了一個學生與大自然相處的無憂無 慮。這一篇以移步換景的手法表現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滔滔不絕、綿綿不 斷的喜愛之情。

書中更有九幅插畫,這是作者的記憶。見證着他從孩童步入青年的路途。其中把封建社會父子之間的低位,也體現父親將生活的沉重壓力寄託幾歲的孩童身上,使本可以享受童年美好的孩子,犧牲了快樂,及早步入了世界。告訴我們當時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甚是巨大,只要加入了那些剝削他人的人的行列中就等於有了出息,為父母爭光添彩。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步入國中,我們初步認識了魯迅。我們也曾學過他的許多文章,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等。這些文章寫的事情看起來都很美好,但是也不乏一絲淒涼。自從我讀過這本《朝花夕拾》,我對魯迅有了新的認識。

在書中,我瞭解到許多魯迅童年的事情。魯迅的家裏豐衣足食,不被生活瑣事所困擾,所以他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可以進入三味書屋裏讀書,他還可以和同伴們一起在那裏玩耍,一切都那樣美好。但是在魯迅的家中突然發生了一場決定他命運的風暴,魯迅也因此四處漂泊。但是魯迅並沒有被這次的災難所擊倒,他開始四處求學。在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表現出魯迅的情感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有許多魯迅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比如《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就以自己來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因為魯迅童年時酷愛畫畫,當收到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時,本來高興極了,接着就是掃興和反感,所以他也藉着這篇文章寫出了自己的反感和厭惡的事。文中還有的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説出自己想説的事,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狗,貓,鼠》就用辛辣的筆調諷刺了“現代評論派”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既寫了百草園裏景色的優美,也寫出了在美好的景物的背後的醜惡的嘴臉。總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兒童的眼光追憶往昔的同時,又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

《朝花夕拾》中還附有《吶喊》的幾篇文章。《吶喊》中闡述了舊社會的種種事件。《狂人日記》中寫了一個狂人收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實是一個吃人的世界,所有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着他,深知,他覺得自己的哥哥要吃掉自己。小説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下掩蓋的吃人本質,諷刺了封建制度的腐敗。

魯迅的小説,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們多方面的藝術享受,令人常讀常新。他的語言純淨,簡潔,生動,富有藝術表現力,我希望以後還可以多讀一些他的作品。

朝花夕拾讀後感8

這些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它是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回憶年輕時期所寫下的一本散文著作。魯迅先生在晚年寫童年時的事,這也是為何書名為《朝花夕拾》的原因,雖然這些事已沒有剛發生時的那般新奇,但卻別有一番韻味。

魯迅在這本書利用一些故事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醜惡,如在“狗·貓·鼠·”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特意説“這些大人物是不好惹的”説明當時社會上有一些依仗權勢的不好的人。還有這一句:“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説要打‘落水狗’!”這説明當時社會上有反對魯迅先生的人,也説明當時社會混亂,有一些無中生有的謠言。也有寫人的文章,比如説“藤野先生”一文,裏面生動形象的描寫了藤野先生這個人,説藤野先生這個人不拘小節,“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魯迅在日本學習時,日本學習時,日本學生都嘲笑中國學生,唯有藤野先生一視同仁,這正體現了藤野先生是一個正人君子。

《朝花夕拾》用十分平實無華的語言訴説了舊社會的黑暗與混亂,但是這書裏並不全是寫舊社會的,也有些魯迅先生童年的,比如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就寫了魯迅先生在童年時的趣事。

百草園可是魯迅幼時的樂園,有蟋蟀在叫,有云雀在飛,有高大的皂莢樹,也有紫紅色的桑葚,魯迅常在這裏玩,但是,好景不長,魯迅不得不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去學習,每天只有學習,十分枯燥。有一次,魯迅問先生“怪哉”一蟲是怎麼回事,但是,先生不但沒回答魯迅,反而對魯迅不滿,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魯迅的童年與青年已逝去,但在晚年回憶時卻仍十分有趣,不妨讀一讀這書,體會一下魯迅先生的身世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9

前天,看了一部電影——《風雨故園》,講述的是魯迅童年的事情。而這使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被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為榮。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後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家、三味書屋、當鋪”來回跑。在這期中,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為他想到了他的爺爺、子凌公公(魯迅的長輩,考了一輩子,結果連秀才都沒考上,最後變瘋了)、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卻是為了將來能給周家光耀明楣。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看了電影,再來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來更易懂了,因為我已經初步瞭解了魯迅——這位偉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頭一尾的小引和後記,一共有十二篇。剛開始看這本書是一頁一頁、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接着看,但後來我發現有幾篇文章太深奧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過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貓鼠》吧,我雖然可以從文中看出魯迅對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但是我卻看到了更深層的意思——《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幅媚態”等特性的憎惡。

此外,《無常》我雖然看不太懂,但是,我卻可以從導讀中理解一些含義,主要是諷刺那些打着“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

在“風雨故園”裏,我真的看到了《父親的病》中所説的那樣“要原配的蟋蟀一對”,還有更離譜的呢,要什麼生了三年黴的豆腐渣熬成灰,什麼三年的陳倉米……唉,那些“名醫”真是想得出什麼説什麼啊!這也揭示了封建社會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無可置疑的,《朝花夕拾》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它也是一部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現實的傑出著作。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朝花夕拾》共有10篇作品,是回憶性散文的代表作。有《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魯迅先生將回憶與現實融合在了一起,表現了魯迅先生不希望被拘束而渴望接近自然的那股熱情與關心民眾的高尚品德。

其中,我最喜歡《阿長與山海經》的故事,這篇文章寫出了長媽媽的樸實與大氣。魯迅先生迷上了一種叫《山海經》的帶圖圖書,但是又沒有辦法得到,心裏十分鬱悶。長媽媽請了假回家,回來時卻説:“哥兒,《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語言淳樸,透出了長媽媽的性格。但是長媽媽總有讓魯迅先生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長媽媽總是在睡覺的時候,在牀上擺成了一個“大”字,讓魯迅先生沒有翻身之地,久久被擠在席子的`一角;再比如:長媽媽無意踩死了魯迅先生的小銀鼠,並撒謊説小銀鼠被蛇吃了……雖然這些事讓魯迅先生十分不滿,並且直接稱呼長媽媽阿長,但是魯迅先生心裏還是喜歡長媽媽的。所以,當長媽媽死後,魯迅先生很是懷念,《長媽媽和山海經》也是在魯迅先生的思念中寫出的,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錄。

剩下的文章,個個都是有意義,有“性格“的:《狗貓鼠》説明了魯迅先生討厭貓以及原因;《二十四孝圖》批評了封建社會的制度;《五猖會》反映了封建家長對孩子的壓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童年的快樂時光;《無常》通過描述“勾魂”的鬼怪,諷刺了當時虛偽的人;《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的實質;《瑣記》記述了魯迅先生去外求學的故事;《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讓魯迅先生最感激的日本老師;《範愛農》是魯迅先生的一個朋友範愛農的故事。

文章是一篇清新的文章,在手法上,魯迅先生常引用古典文學,讓文章更加豐富多彩,有説服力。讀《朝花夕拾》讓我受益匪淺!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魯迅先生在我小時候就聽過,是一位用筆在戰鬥的作家。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寫的,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作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狗·貓·鼠》中表達了魯迅先生對貓的仇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從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一旦發現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緊抓不放,不會寬恕。

風箏進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太懂童心,認為玩風箏的小孩長大後沒出息,從而折斷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風箏。長大後在一本外國評論兒的書籍上看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悔恨之極想去彌補時,可他也長出了鬍子,問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遺憾深深地埋在了魯迅心裏。

我也亦是如此,在漫長的12個年頭中,許多記憶已隨着歲月流逝,而悄然無聲地逝去,唯有讓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還駐留在記憶中。童年的回憶就像一本令人難忘的日記,不經意一翻會讓的感到流連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還是今人愉快和喜悦回憶。童年就像一杯濃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時很甜美,但甜美中帶有一點苦澀;而成長則是像一杯芬芳四溢的茶,入口也許很苦,那是因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堅持的勇氣,但隨後你就能品出茶的純美香甜,讓人回味無窮,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中學習、懂得了許多事情。每當我們有空時不妨品品成長這杯茶,翻翻這本“日記“你會發現自己得到了許多。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裏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的空兒,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蜒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而我們的童年漸漸遠去,童年美好有趣的事,已成為了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寫的文章也不免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從現在起,我們不如抓住時間同魯迅生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和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不錯的,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的偉大人生追求。他不僅是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和翻譯了許多作品:如小説集《吶喊》、《彷徨》、《狂熱日記》,雜文集《墳》、《華蓋集》等等。他的努力,他的堅持讓他的作品在文學界中歷久銘心。

記得國小時就學過關於他的故事,至今還難以忘懷:他和閏土的純真友誼;他憂國憂民,情之所繫的精神;他熱愛勞動人民,關懷進步青年的品格。直到今天,我正在細細品味着他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片片的小散文,它的名字又叫《舊事重提》。我在其中知道認識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也體驗到了魯迅童年時的童真與快樂;看透了封建道德的虛偽;明白了中國當時的閉塞。故事中的人物當然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性格。長媽媽雖然愚昧迷信,但也質樸善良;藤野先生則是對待工作嚴謹認真、對待學生平等待人的典範;我最討厭的是衍太太因為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我最敬畏的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的壽鏡吾,也就是魯迅先生的私塾老師。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其實就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使人們孝敬父母。開篇就用強而有力的筆調和堅定地語言表明了自己反封建的決心,之後便用看似不經意的對比,恰當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展示了封建社會的不顧兒童性命,一味愚孝的荒唐做法,也對此展開了強烈的抨擊。我認為盡孝道是應該的,但是以兒童那無辜的性命來來盡孝於老人是萬萬不可的。因為孩子雖小,但是也是一條命啊!他的生命難道就這麼不值得一提,任人擺佈麼?!

書中百草園的景緻繪聲繪色,令人神往;《狗·貓·鼠》一文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讓人瞭解彼此;《無常》使人明白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靜靜閲讀封面業已泛黃的《朝花夕拾》一書,讀着魯迅先生這部分回憶童年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與草花為伍,捉蟋蟀、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小孩氣。細細品味《狗貓鼠》一文,由這三種動物之間的關係而引出對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批判發人深省。文章中對於他們的譏諷與嘲笑,説明了在看見某些人在一些問題上屈服於比自己強的人,並且隨身附和,自己會不自禁的流露出心中對那些人的憎惡。下面的救養可愛的隱鼠和隱鼠被貓吃更體現出了他的憐憫之心。這樣之小的年齡便知道了做人之道,的確非常了不能。

而《藤野先生》寫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了在仙台學醫遭到了日本學生的歧視與侮辱,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通讀全文可以看出作為日本老師的藤野先生有着嚴謹、正直、熱誠,沒一絲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話説:“他的性格特點,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曉。”可以説這是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但這也是作者對於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讚揚。我的心中又不免產生了一個疑惑:這是不是對魯迅的收穫產生了肯定的影響呢?可能吧!記得魯迅曾説過:“他對我的熱心的期望,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期望中國有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期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特點,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這先説出了藤野先生對科學持着嚴謹求是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同是也讓我堅定了之前我所説的給魯迅帶來的肯定的影響,讓魯迅有着嚴謹求是,一絲不苟的品質。

這一份童真丟失在過往的日子裏,遺落在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裏,成為大家民族的某一種精神鈣質。而現在,在祖國興盛富強的今天,身為將來棟樑的大家,怎能不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呢?從《朝花夕拾》中,我驚見我們的影子,那樣單薄,那樣堅定的影子!

魯迅先生,中國正在崛起!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合上書卷,我的目光凝駐在扉頁,腦海中已是浮想聯翩。魯迅先生獨特的筆風,獨特的角度,描摹出獨特的現實與幻想。雖略微令人難以通悟卻依然難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樣肆意地在我的思緒裏舒展繾綣。

我讀《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讀什麼?

如此想着,一幕幕畫面開始影綽閃現:長媽媽在夏夜講着百草園的蛇怪傳説、翻閲着《二十四孝圖》的少年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動、熒幕前剎那間如夢初醒的青年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在暗夜詭譎昏黃的夢境中看見無食物果腹的母女倆可憐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裏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卻惘然不知該做何施措…這一幕幕共同組成魯迅先生的半生,從懵懂稚子開始,漸漸有了屬於他的志向與抱負,並且為之追求與戰鬥。

我似是明白了。

我讀的是人,曾於魯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使他緬懷想念的人;我讀的是事,魯迅先生幼時曾做過的抓蟋蟀、堆雪羅漢、養隱鼠之類童趣十足的事;我讀的是情,對故人的懷念,對往事的缺憾,對那個時代那樣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歎,感歎魯迅先生兒時,封建迷信的舊中國的人們對神鬼的盲目敬畏;哀歎世人的愚昧無知,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讚歎,讚歎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獨醒的魯迅先生那份意識與偉大精神;讚歎他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來以筆為鋒,攻擊諷刺腐舊社會和麪對他人諷刺攻擊的勇氣。

我很感謝,魯迅先生在書裏帶給我們聞所未聞的奇幻故事,和不曾瞭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謝,魯迅先生在百年前帶給社會新的思想,義無反顧地支撐起新文化的旗幟。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難。前路蠻荒,也要“橫眉冷對千夫指”。漫漫修遠,也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與其説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説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散播到大眾的心裏。”是的。並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歲時,他的精神也依舊活着,火焰不滅。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在八年級上學期的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新文化運動。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為此,我慕名翻看了魯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作者魯迅通過對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回憶及對恩師和故友的深切懷念,真實地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歷程,也從一個個側面描繪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社會的現實——從農村到城鎮,從故鄉到他鄉,從祖國到異國。作者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及文化糟粕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收到的不公待遇給予深切同情並充滿憤慨;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愛之情……在《朝花夕拾》眾多的章節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狗·貓·鼠》。

《狗·貓·鼠》是一篇雜文性的散文作品,魯迅先生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老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借對狗、貓、鼠三種小動物的描述引申,諷刺了時而“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貓一樣的“正人君子”,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如果是我們面對別人的攻擊,很可能早就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了。而魯迅先生用諷刺貓狗的方法來間接的諷刺這些人,實在機智。

《二十四孝圖》我雖沒讀過,但從魯迅的文章中我也能看出來,這是一本具有頑固不化的封建思想、迫害人們的精神、宣揚所謂儒家“孝”道的兒童讀物。文章着重講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這些事在當今看來,是再駭人聽聞不過的了。可這在魯迅的時代,卻被人們當成了給孩子看的孝道經典!想那天真的孩童就要被這種破書“X腦”,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魯迅小時候也一定看過這樣的書,但是他不像其他的人一樣,他能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同時也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尖鋭的抨擊。

《朝花夕拾》的各方面都令人歎為觀止,難以言表。我在這裏就不再多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