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在人間》讀後感必備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人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在人間》讀後感必備10篇

《在人間》讀後感1

揮筆的時候,就直接採用了這本書的題目《天使在人間》作為書評的題目。這也是奧黛麗—赫本的兒子肖恩—赫本對她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吐言:雖然沒見過上帝,但我們的確遇見了天使。

母親堅信:愛可以療傷,生命會變得更加美好。她做到了——用愛去對待世界,同時也得到了——世界對她的愛。

她,奧黛麗—赫本,以《羅馬假日》獲得奧斯卡影后美稱,不但擁有超俗的容貌,過人的演技,更有一顆善良的`心。

她,是最早披露索馬里兒童因內戰和乾旱遭遇困苦的外國人士之一,她在埃塞俄比亞投入大量精力,對悲慘,瘦弱的兒童付出了所有的母愛,當一具具皮包骨的身軀在她的懷裏哭泣,連呼吸也很困難,她也陪着孩子們哭泣,心疼他們的遭遇。甚至,病重後,她還念念不忘那裏的孩子們,她告訴自身的家人:我最依依不捨的不是自身的生命,而是被飢餓折磨的孩子們。

恩説:“你就是太公吧?就是你説要釣光大海里的所有的海豚!”太公説:“我憑什麼要告訴你呢。”潘恩特別生氣的説:“你等着。”小小立刻就去找海洋公約,卻不料海洋公約裏的動物都不在。第二天太公為了讓小小生氣展開了對胡蘿蔔的審判。過了幾分鐘後,小小再次請求太公不要再釣海豚了,太公説只要你能把這石頭做成拉麪給我吃了,我就再也不會釣海豚了。小小立馬就去找了饕餮,請求他把龍族的魔藥借給他用用,饕餮説:“只要我們比賽,你喝水喝的過我,就可以得到龍族魔藥“。小小答應了這個要求,開始了和饕餮的比賽,他使盡全力還是不敵饕餮的能力,在緊要關頭愛神出手相助,最終小小獲得了勝利。小小得到魔藥之後做起了大理石拉麪。後來小草姐姐的爸爸告訴了小小真相這是大地町,小小暈倒了,原來這是因為他的心臟的壽命用完了,到了晚上他才恢復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遇到困難一定要勇於面對不要退縮,要冷靜思考。

《在人間》讀後感2

古往今來,每一個高尚的靈魂都是經過磨難洗禮的,每一顆不屈的心靈都是經過現實錘鍊的。著名作家高爾基也是如此。他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因為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上社會,開始了在人間的獨立謀生。他曾經當過鞋店裏的夥計,輪船上的洗碗工人,也曾在繪圖員的親戚家裏和聖像坊裏當過名日“學徒”的小傭人。無論在哪兒,他都不但擔負着一個孩童難以勝任的,苦役般的勞動,而且受盡屈辱,飽嘗辛酸。然而,他始終堅信:逆境是錘鍊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面對惡夢般的生活,小阿廖沙毫不怯懦,也絕不退縮。“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了他的真實寫照。

高爾基從幼年時代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就開始接觸小市民的`生活。此後,在繪圖員家裏,在居住着各種不同人物的大雜院中,在他幹過活的任何地方,一種保守、自私、貪婪、庸俗的習氣處處可見。小市民們常常無病呻吟,彼此吵架揭短,用不堪入耳的髒話製造醜聞,傳播謠言。“無恥的流言蜚語,惡意的誹謗組成一張骯髒的網子……”,處在這種氛圍中,小阿廖沙時時感到煩悶、壓抑、簡直無法忍受,可是他卻始終保持着心靈的一塵不染,始終以高尚的靈魂來應對周圍的一切,彷彿他就是淤泥中一株高潔的蓮花。

讀完《在人間》以後,另一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爾基執着地渴望讀書,自覺地認真讀書的頑強精神。在那個認為讀書是“歪門邪道”,讀書會誘人犯罪的小市民圈子裏,阿廖沙為了實現讀書的願望而遭受的屈辱和欺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阿廖沙倍加珍惜所借來的每一本書。從此,書不但給了他心靈的慰藉,而且打開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的思想,使他爭取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

從這本被真實記述下來的《在人間》中,我看到了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和身處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道理:逆境,能使人堅強;逆境,能造就偉人。

《在人間》讀後感3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説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靠摘野果賣來的錢生活,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他有機會閲讀大量書籍。生活閲歷和大量的閲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着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在人間》這本書真實的記錄了高爾基小時的慘淡童年他先在鞋店、聖像做學徒,又在輪船的廚房裏打雜,過着非常沉重而苦悶的生活。而讀書使他找到了快樂、安慰。雖然條件艱苦,但阿廖沙久久不能忘記讀書,他如飢似渴地閲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如在這一段裏:

星期六那天,我到閣樓上曬衣服,想起那本書,就將它拿出,讀起來。我讀的入了迷,一直讀到身子凍僵了為止……

我讀的入了迷,耳朵聽到大門口的門鈴聲,竟然一時弄不明白這是誰在拉鈴,為什麼要拉鈴……

“你聾了!外面在拉鈴!”保姆生氣地説道。

我趕緊去開門。

“睡着了!”東家嚴聲問道。他的妻子費力的爬上樓梯,抱怨我害她着涼了。那個老太婆罵個不停......

有時主人發現了,還把他的書統統死碎、燒掉,有的`時候甚至毆打他一頓!!

阿廖沙的童年多麼悲慘啊,雖然他為了讀書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堅持着讀書,永不放棄!

啊!阿廖沙是多麼的偉大呀!他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也可以那認真的讀書,而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更要像阿廖沙一樣,堅持讀書,堅持學習,成為一名熱愛讀書、熱愛學習的人!

後來,阿廖沙通過這些知識,進入大學了嗎,請看《我的大學》的讀後感。

《在人間》讀後感4

《在人間》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世界文學璀璨星河中最為燦爛的一顆。這部小説,主要描寫了19世紀俄國的社會狀態,從一個小男孩阿廖沙的視角,來反映出人民對自由強烈的渴望和對幸福安寧生活的嚮往。

當我輕輕合上最後一頁書,小主人公阿廖沙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憐憫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家境貧窮,幼年喪父,寡居的母親沒有能力撫養他,不得不把他送到外公家過活。

童年時期的阿廖沙僅僅上過三年學,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了,母親也離開了這個人世。這個只有十歲的男孩不得不用自身瘦弱的身軀獨自打拼,在險惡的社會環境中掙扎着活下去。他前後當過洗碗工、傭人、搬運工等等,生活是何等艱辛?

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是,阿廖沙非常熱愛讀書。書籍,彷彿是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書籍,彷彿是一把火,點燃了他心中的希望。書籍,成為他最好的朋友與陪伴。那些苦悶的日子,因為書,阿廖沙硬是過成了節日。工作之餘,每天他都讓自身陶醉在書的世界裏。

最讓人敬佩又感動的是黑夜中他自制油燈與書作伴,周圍人們的愚昧和打壓並不曾影響到他對書的熱情。他對書,彷彿就像蝴蝶對花朵那般痴迷。

反觀我們自身,雖有一個不錯的讀書條件,甚至擁有學習各種才藝的條件,卻不自覺、自律,十幾歲的阿廖沙能同很多著名人士、知識分子打交道,我們卻面對着考卷心痛、歎息!為什麼會這樣呢?

阿廖沙哦,你充滿着苦難與不幸,可你也充滿着堅強與自信,尊嚴與勇敢,正直與抗爭,善良與博愛,勤奮與好學!

你那勇往直前的信念,將引導我日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在人間》讀後感5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世界名著:《童年·在人間》。從書名便可以看出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童年》這部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出世後隨母親寄居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是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他在們生活鎖事中表現出的'自私貪婪;《在人間》則講述了小主人公在十一歲時,母親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產,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做過雜工,飽嘗了人間痛苦。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這本書在描寫小主人公奮鬥過程和人性美好一面的同時,但也寫出了人性的自私貪婪的一面。正如荀子所説:人之初,性本惡。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評論員叔叔在評論《少年派奇幻河流》時曾引用過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的一個理論,弗洛依德曾明確提出人的心理狀態分為三個境界:本我、自我、超我。在讀《童年·在人間》時,我想這個理論利用到小主人公和他的舅舅、外祖母身上也挺合適的。書中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的精神狀態都只停留“本我”階段,只知道滿足自身生存慾望;阿廖沙通過一系列艱難困苦的磨礪,精神境界已達到了追求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自我”階段,而在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眼裏,外祖母則代表了至高至善的超我的道德境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阿廖沙那樣堅持自身的理想,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放棄自身的理想,才能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從“本我“向“自我”、“超我”飛躍。

《在人間》讀後感6

有這麼一個男孩,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哀——他的童年經歷了喪父,喪母,外祖父破產的沉重打擊。他就是俄國大作家高爾基。高爾基只是他的筆名,他的真名叫阿列克塞。而"高爾基"在俄語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的意思。

隨着兇狠的外祖父破產,經歷了那多痛苦的阿列克塞年僅11歲就走向了社會,來到了他所描繪的"人間"。他在外四處流浪,到處找工作來養活自身,他做過僕人,洗碗工,學徒工,監工……也正是他艱苦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中認識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阿列克塞在船上做洗碗工時,遇到了一個叫斯穆雷伊的廚師,他不停地借書給他看,斯穆雷伊叫阿列克塞以後不管怎樣都要讀書,學好知識,拯救祖國。阿列克塞從此牢牢記住了這句話,後來,他想盡一切辦法到處借書。堅持閲讀各種書籍,豐富的生活閲歷,擴展了他的視野。在非常貧困的生活環境中,阿列克塞下定決心要跨進校門專心學習。於是,他不顧其他人的阻止,奔赴喀山,考進了喀山大學,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學習課堂。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就是高爾基在那艱苦的情況下仍然手不釋卷,堅持學習。真讓人敬佩。是的,書是知識的源泉,是生活中的營養品,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高爾基曾經説過"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勤學習、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

《在人間》讀後感7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

讀了高爾基的《在人間》,你才能真正地瞭解19世紀末期沙皇統治俄國時的黑暗和猥褻,齷齪。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在讀這本書的第一遍的時候,我還看不懂,因此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只是覺得有趣罷了。

讀第二遍時,我隱約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與痛苦,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心路歷程,是一種另人可憐的童年。

讀第三遍時,我開始迷上了這本書。我視乎可以進入阿廖沙的人生路程,去陪他一起走過這條黑暗之路。我甚至可以進入阿廖沙的身體,去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書、一起抵擋那些惡言惡語。

多讀幾遍,我發現我是多麼地憎恨沙皇,憎恨那個19世紀末期的俄國。同時我十分可憐那些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例如阿廖沙。阿廖沙小小的年紀就要去打工、工作,還時常被人辱罵、暴打,卻一直在堅持着讀書與學習,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信念。因為身份和家庭的關係,他過早地去各種地方打工;他過早地接觸這些人情世故。

高爾基精湛的寫法,常常使我身臨其境,讓我會去想如果當時我就是阿廖沙,我會怎麼去做?

沒有任何一朵玫瑰花,可以永留芳香。唯有書中的智慧永世長存!多讀讀書吧,讀讀高爾基的《在人間》吧!這種令人驚歎的.筆鋒,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模仿的;讀高爾基的《在人間》,給你不一樣的驚人感受;讀高爾基的《在人間》,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精神的震撼!

《在人間》讀後感8

今天我看了高爾基寫的《在人間》。

這本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之一。書中的阿廖沙當過三次幫工,第一次是到一家鞋店裏去幫忙,有一天晚上,廚娘來找阿廖沙聊天,向他訴苦,過了幾天,他們到廚房裏找吃的,結果發現廚娘已經死了,老闆知道了以後,並沒有説什麼,只是叫警察來處理,然後又請了一位廚娘來,所有人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阿廖沙受不了這裏的人對死亡的漠視,就離開了這個地方。在這期間,他的小弟弟死了,他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就只好去他外祖母的妹妹那裏給她兒子當學徒,這家人除了主人之外,另外兩個女人的脾氣都很暴躁,天天都要吵架,阿廖沙受不了這兩個人天天吵架了,而且阿廖沙在這裏看不了書,那兩個女人很討厭讀書人,因此他就逃跑了,他逃到了一艘叫“善良號”的船上洗盤子,有一個廚師叫斯穆雷伊,對他很好,沒事的時候就讓他看書,但他最終還是離開這艘船了,因為食堂老闆誤會他了,因此他就繼續到繪圖員家裏幹活。

高爾基周圍的人都反對他看書,除了斯穆雷伊和繪圖員瓦里西,有一次他看書看得太入迷了,就忘記燒水這回事了,那個老婦人看到水都燒乾了,就打了他一頓,醫生從他的.背部取出了四十二根木刺,儘管這樣,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看書這個念頭,反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看書,想想我們現在的環境和高爾基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的童年有很多不幸,他父母雙亡,只剩下外祖母和外祖父了,他也沒上過學,但他沒有放棄,在那種環境下還不忘學習,看了很多書,加上他的勤勞刻苦,最終成為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在人間》讀後感9

今天,我讀完了一部小説,它的名字叫《童年·在人間》。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説,作者是高爾基。這部小説主要講的是:阿廖沙結束了童年,走向了社會。但社會中有很多困難等着他去面對。

阿廖沙的第一個工作就很讓他厭煩。他去了一家鞋店當學徒。這個老闆是個矮胖子,栗子臉,很不招人喜歡。鞋店裏還有阿廖沙的表哥薩沙。他很傲慢,根本不把阿廖沙放到眼裏。可是有一天,他讓阿廖沙看他箱子裏的“寶貝”。裏面只有一些鈕釦。他見阿廖沙不滿意,很不高興,説主人會罵他弟弟的。阿廖沙忍無可忍,逃跑了。

他的第二個工作同樣讓人討厭,就是要天天面對一個老太婆。她愛吵鬧,還奚落阿廖沙的外祖母。雖然外祖母一再請求説讓他在幹一段時間,但他還是逃跑了。在社會上流浪完後,他又回到了以前的主人家。幹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遇到了裁縫的妻子。她人很好,常常借書給阿廖沙看。可是,好景不長。到第二年春天的時候,裁縫一家搬走了。

雖然他們搬走了,但又搬來了一位美麗的夫人。她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阿廖沙很喜歡她,她也很喜歡阿廖沙。有一天,夫人的小女孩在她媽媽懷裏迷迷糊糊的睡着了。阿廖沙便回家去,可是小女孩耍脾氣,不跟阿廖沙道晚安不肯睡覺。阿廖沙跟小女孩道了晚安後,回去睡覺了。第二天,我向夫人借了本書,睡覺時就偷偷地吟詩。後來,我離開主人家,去聖像作坊當學徒。作坊裏的人都很讓人喜歡,有一個人還會在夜裏吟唱自身寫的.歌。可是掌櫃很煩人,老是把錢扔到地上,我把錢丟了,他就説是不小心掉的;我把錢還給他,他第二天還玩這種遊戲。阿廖沙很討厭他,於是獨自在街上走,遇到了以前的主人。幹了一段時間後,他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人生的航道。

一個人要想獨自在社會上生活很難,何況阿廖沙還是一個不到18歲的孩子呢!但,社會中的困難,他都一一克服,證明他不是個孩子了,而是一位大人了。在我們的世界中,又有誰有阿廖沙的這種精神呢?

《在人間》讀後感10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黃埔書店買書,忽然,我看書的時候被一本書吸引住了,就是《在人間》這本書。

這本書説高爾基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裏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以外,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裏説人壞話的小市民。

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慾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我來到人間”,彷彿就暗示着這人間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詩集、阿克薩夫的《家庭記事》、著名的俄羅斯史詩《在森林中》等書籍構成了高爾基的天堂,這個“人間”裏的天堂。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恆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身認為對的事。“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高爾基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為他經歷了很多,也閲讀了很多,包含生活這本難“啃”的書。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文思,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抒發情感。當然,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高爾基的勤勉、毅力和恆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構成了一個天堂嗎?

天堂與人間只一線之隔,卻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腹無點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而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羣中的鶴,與眾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幹,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