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論語》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 ,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論語》讀後感15篇

《論語》讀後感 1

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條船,孤獨地航行技術在海上,它既不可以尋求一個幸福,也不逃避生活幸福,只是我們向前進行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願做這隻孤獨的小船,帶着碧波盪漾在寧靜的大海里,奉承着,駛向前方,感受着陽光的温暖。

高中時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感性。我們不再是無知的孩子,我們學會了獨處,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解決問題。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世俗智慧,體驗到更多的人性温暖,心靈更加成熟。回想起我以前每天都在想的事情,真有趣。一個頑皮的孩子,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生活,死亡,悲傷,或者分離,他每天都在自己製造的悲傷情境中度過,擔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像是無病呻吟,自憐的笑話。現在我們更珍惜寶貴的`生命,更瞭解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我想,這不是虛偽,而是更熱情地與世界相處。

今天,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損失。我們慢慢沉醉於一個人的世界,寫作學會了面對喧囂後的寒冷,學會忍受孤獨與寂寞,像鳥兒一樣孤獨的小船,像海深,騎兵冰,波瀾不驚的心臟,但它藴藏着巨大的能源。

如今的我們,再也不是沒有了對人情冷暖的過多傷感。我們可以慢慢習慣於客套和僵硬,卻仍保持自己那顆温暖的心,用真心對待學生每一個問題值得企業付出的朋友,用温暖的心去認知發展社會,感悟生活世界,將那些工作瑣碎、無所謂、負面的東西進行過濾。

今天,我們為偉大的生活更加感激,珍惜你的生活,嚮往更多的未知世界的日子。隨着時間的推移,看着生老病死在我們身邊,我們不禁移動到生命的神奇,感受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試圖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我們是嚮往,嚮往未知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併為奇觀的世界無限的嚮往。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自然在不停進行運轉,生命在中國不停消逝,我們也在不停發展成長。被歲月拔節,我們學會了學生感恩,學會了一種淡然,學會了他們懷着這樣一顆敬畏法律天地、敬畏人民生命的心,在這個迷濛慌亂的時代裏,為自己的未來經濟奔騰!

《論語》讀後感 2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于丹教授編寫的《論語》感悟這部書走進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們從小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朗讀中長大,但是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非常膚淺的。讀完于丹的這本《論語》感悟後,我才明白先人聖賢為什麼説“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懂得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子的《論語》並不是遙不可及,這位聖人的思想,穿越歷史的滄桑,延續到今天,依然使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感到温暖倍至。

于丹説:“《論語》告訴大家的道理,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的樸素和温暖,就在於裏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在我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高山上一棵高不可攀的勁鬆。于丹教授把孔子的思想經過自己高超廚藝的加工,把一道美味佳餚擺放在我們面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

"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的七個章節細細品讀後,何為“孝敬”、何為“大智慧”、何為“誠信”……會讓你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聖人,沒有聖賢的架勢,他只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傳道者,時時為我們傳遞着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正如易中天所説:“孔子只有温度,沒有色彩。”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本書的閲讀,我學會了如何修養身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去面對人生,才能獲得內心的那份安靜,正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論語》讀後感 3

《論語》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論,它就像一座寶藏等着我們挖掘,懷着敬畏之心我打開了這本偉大的著作。品味《論語》的墨香,細細咀嚼聖人之意,我不禁陷入沉思……

孔子推崇“仁者愛人”的思想,推己及人,仁愛待人,不正是我們的中國小生日常行為準則嗎?文質彬彬、學思結合、學而不厭、以德報怨、以直報怨等等這些教誨不正是我的老師常常教育我們的嗎?讀完論語,我忽然覺得孔子就像一個慈祥的長輩,時常在我們耳邊言辭懇切地教誨。讀着《論語》,我感覺觸摸到了聖人。讀《論語》不僅可以聆聽聖賢的聲音,還可以跟着孔子學做人。

學做一個快樂的.人。孔子有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快樂是什麼?孔子告訴我們的答案似乎很簡單,學習知識並按時温習,與高人結交學習他們的學識品德,樂觀面對生活、面對小人。

學做一個有敬畏感的人。孔子説:“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在國家是國運,在個人則是命運。畏大人,是要我們尊敬長輩,敬畏是“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遠之。畏聖人之言,是要我們遵守準則,俗話説“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麼不聽聖人言,吃虧在後面。

學做一個反躬自省的人。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要多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有錯。

學做一個有温情的人。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孔子不僅對學生有愛心對朋友更是有情義。

學做一個好學的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學問,聖賢都如此謙虛向學何況是我們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更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終生。聆聽聖賢,跟着聖賢學做人。

《論語》讀後感 4

《論語》是孔子為記錄儒家的言行舉止所寫的,裏面寫的大多數是名言警句。此書與《大學》《中庸》《孟子》一起被稱為儒家文化的四大經典作品。此書共二十篇,其中充滿人生真諦與擁有積極意義的名言警句。富含哲理的文字,有的點到為止,直衝中心;有的曲折蜿蜒,娓娓動人,是學子啟蒙教育的必讀之書。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長輩們的教導下讀唐詩、吟宋詞,聽他們講、論、敍、談四大名著,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是,儘管反覆解釋,我也完全看不懂。大腦中的空白都是囫圇吞棗的學習造成的結果。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我逐漸發現,自己已可以慢慢體味書中的要義,才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

許多古書上都是有“黃金”存在的,就好比《論語》,即使有眾多翻譯了的現代文、白話文,我還是鍾情於孔子原話中的.深刻哲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不思便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不學習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謙遜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孔子將這一點通過自己的言行向人們證明着這一點。當然,在這本名為《論語》的好書中,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的名句遠遠不止這一句、兩句,一段、兩段而已,它是領導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是為我們指點光明的希望。

擇善從之,不恥下問,温故知新……字字句句鐫刻在我心間,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記;點點滴滴淌在我心裏,彷彿是一道陽光照耀着我的心坎。經典,讓我在日月不停的積累中成長起來,汲取着知識與經驗,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海。我想經典,或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吧。

酒越釀越純,歷久彌香。一本好書就像一罈陳年佳釀,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着幽香。《海底兩萬裏》、《十萬個為什麼》、《希臘神話》……經典的好書一本接一本。伴隨我走過一個接一個艱辛與坎坷。

《論語》讀後感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聽,書房裏傳來一陣悦耳的讀書聲,這是我在讀《論語》。《論語》是古代聖人孔子的學生根據孔子的言行編寫成的一本書。

當我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就專門設立了一項特別課程——經典導讀課。拿到經典導讀書後,我就翻閲起來,不經意中我看到了《論語》,那時我只知道有本書叫《論語》,並不知其中的內容。但我們導讀書上的《論語》沒有解釋,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讀,還想學校為什麼要讓我們讀那麼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論語》,便悄悄把它翻開,咦,書里居然有原文、有註釋、有譯文,還有聖人的智慧,我能看懂了。從此以後,我開始喜歡讀《論語》了。

《論語》這本書裏講了許多道理,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説複習學過的知識的同時,有新發現,新收穫,就可以當老師了。爸爸媽媽和老師們經常對我們説“温故而知新”,讓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還要經常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他們大概也是從《論語》中受到的啟發吧!再比如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説學習但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缺乏信心。有時候我遇上了難題,就有了畏難情緒,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尋求幫助,還很急躁。每當這時媽媽就會提醒我説“你忘了孔子的話了嗎?”一經提醒我會慢慢平靜下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居然經常會把難題給解開了,每當我解決難題之後都會從心裏佩服孔子,怪不得人們會尊稱他為“聖人”,他説得可真對呀!孔子還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訴我們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同學之間往往會因為誤解而發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從我讀了這一句以後,與同學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我會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誤會別人了,還是不要這麼小氣吧。就這樣,慢慢氣就消了,又和同學一起快樂地玩耍了。

《論語》真是一本好書,每句簡短的話裏卻藴藏着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聖人偉大的智慧!我越來越喜歡讀《論語》了,我還要繼續讀下去!

《論語》讀後感 6

《論語》是我二年級課外閲讀讀中選擇的第一本古典名著。這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書中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

《論語》中有許多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當屬“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大概是:只學習,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當初讀《論語》,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誦《論語》裏的'句子,至於是什麼意思,完全沒有思考過。

到了六年級,對《論語》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節數學課上,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有難度的題。我認真地聽着,卻一直不明白這道題的道理。問了幾個學霸,他們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課後單獨找楊老師,楊老師又給我講了一遍,還是沒搞懂,因為上課鈴馬上要響了,這道題也被我暫時保存在我的移動硬盤——大腦裏了。

回到家後,懶洋洋地趴在沙發上的我,還是對那題沒有靈感。眼睛的餘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論語》上,隨手翻了起來。

書上了一句話吸引了我: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我在想:自始至終我都沒認真地思考這個題,只是死板的糾結老師上課説的內容,當然理解不了。根據這句話,我拿起了紙和筆把題從頭到尾推上了幾遍,花了兩個時辰,終於推算出了和老師一樣的答案,我高興極了,畢竟這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人明白,“學”與思“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兩者缺一不可。

《論語》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踐行了其中的一句話,你也可能會終生受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不單單是一個口號,我們要去實踐它!讓更多人們喜歡上它!

《論語》讀後感 7

  《論語》是一本成就於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論語》被一代代的人們誦讀、詮釋、感悟、借鑑…….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論語》。遠離了電腦電視遊戲,感受着《論語》的無窮智慧和思想哲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論語》的字裏行間,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與做人的道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平?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平?”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説,當然讀書至關重要,其中自然也有個重要問題就是人為什麼要讀書,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什麼理呢?首先要明白人倫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讀書修身,成為君子,這是讀書的終極目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它就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着我,見到比自己有能

力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對方的優點,以他(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強化修養,取長補短。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每人都面對不同的壓力,產生不盡的煩惱,因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回家有沒有跟家人問好?老師教的內容,有沒有認真温習?如果我們每天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每天都會不斷進步。

同學們,去讀讀《論語》吧,它是國學的經典,是智慧與思想的'精華,它可以帶你去領略經典的美妙,它會讓你終身受益!

因為文字年代久遠的原因,我在初接觸這本書時,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一個國小生怎會喜歡這種東西呢?但隨着逐漸的接觸,我發現那是一座多麼豐富的寶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先賢的智慧,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催你上進,給你啟迪,讓你拓寬思想的視野,感悟生活的真諦!

讓我們與經典有約,與聖賢為友,讀千古美文。

《論語》讀後感 8

為政:離人求道,如魚脱水求活,不可能也。人之真,非人非非人,故不自伐,吾喪我。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三代相推禮樂,本於人倫人性,非人為之創制所謂制度,故無論何損益,皆不離人倫,故可知也。如年前餘參加京中某書院會,論書院古今問題,多強調時代不同,新時代如何應對經濟形勢,無非為書院商業化找依據,餘不以為然,若以為萬年百世良知不易,則作為良知的善護所,其損益亦可知也,豈可以另外定義,書院因人而設,人性人心不移,則書院之損益,亦百世可知也。

人若明人之真為志道明理,非囿於稻樑,則三代可知。人若不以真為歸,則永不得真活人。三代以正道為徵,人若自失,必非其鬼而祭,諂而不義,則往而不返。觀於今日,拜屋拜物拜科技之新,皆日遠於人,人間多鬼邦之相矣。

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上行下效,上正則下隨,上偽則民詐。為政者,若以典章刑法為待,而不因人性道德為乘,必導天下以偽。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或謂者,非孔門弟子,帶有上對下之質問,故孔子引書以應,此重言之謂也,政者,正人而已,此政之大本,只是孝悌,政治非高於人倫之上另一事,政之偽以為經式義度。莊子雲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人世萬有,要在有人,人真則天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乃天樞, 人乃天地萬物運行之鍵,故天下之根本在於人真,人不真則天下道裂。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誠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聖人諄諄念念不離人倫,人而離人求他以為有懸於人之上之真理,實為悖離。

《論語》讀後感 9

從古至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這些經典名著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和結晶,都給我們不同的感悟和啟迪,我們能從書中學到很多的做人道理,同時這些書也在影響着我們,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論語》中説到的“禮之用和為貴”。

説到“和”,有句民諺説的好:“家和萬事興。”不光是家,我們的校園、生活、社會也是如此,萬事以和為貴,所以“和”是很重要的。

和就像一顆種子,需要我們用真心來灌溉,用寬容來施肥,用微笑來孕育,只有這樣方能開出美麗的和諧之花。

和大到世界,小到家庭,我們都想要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國家。

但怎樣才能做到和諧呢?和諧我們可以先從家庭做起!在家裏我們不要亂髮脾氣,家,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母之間多一份理解,兄妹間多一份寬容便會讓家庭和諧。

在學校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不能為了一點點小事情而斤斤計較,彼此友善些,便會讓班級和諧。

在社會人與人之間多一些關愛與寬容,人們的關係就會和諧。

我記得曾經在一輛公交車上,由於擁擠,一個年輕人不小心踩到了另一個年輕人的腳。沒等那個被踩的人説話,那個年輕人就馬上説:“對不起,對不起,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腳。”另一個本來有點生氣的,也不好意思生氣了。只好笑了笑,説:“不要緊,這公交車這麼擁擠,踩到腳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兒。”兩個都淡淡地相視一笑。設想如果被踩到腳的那個年輕人大發雷霆,而另一個也不道歉,估計戰爭馬上就會爆發了。

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與包容,就會少些誤解與摩擦,就會帶給彼此更大的'快樂。

再比如撿起地上的垃圾,扶起摔倒的小孩或者給一個需要的人讓座,這都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和諧。

我曾經在上學的路上,幫助我們小區的老人拿過東西,也曾經扶起過摔倒的小孩,而他們也都會感激着向我道謝。

事雖小,但卻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好事。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時就像公益廣告所説的,每個人都跨出一小步,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跨進一大步。

和是一種風采,和也是一種美麗。

朋友們,從我做起,只有人人都以和為貴,我們的社會肯定會變得更加安定美麗。

《論語》讀後感 10

《論語》是孟子與其説徒弟所編,雖然是幾千年前所編的,但或是讓全球、讓老百姓,更要我獲益匪淺。

子謂:“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是為人處事要求真務實,不可以將信將疑。我一直把這句話作為耳邊風,不以為意,直至六年級危教師講這句話時,才要我對他造成了興趣愛好。親人老説我學習培訓情況下不清楚好方法,可是我卻一直打斷她們,這才造成我考試吃完大虧。

還記得那就是桂花樹脱下她的普普通通,逐漸顯露光輝時,我卻在考試場上犯了愁。伴隨着一生聲吹哨聲,數學考試開始了。剛開始答題,有的同學們卻發愁了,眉頭緊鎖,可是我卻遊刃有餘一般。我就用鄙夷的眼光看了看她們,從心裏將她們狠狠地取笑了一番,才再次解題,寫着寫着,我的面色卻驟然一變,死死的盯住這道題,一隻手撓了煩惱,用嘴啃着另一隻手,身上不斷地出汗。這時候,我好像看到學生們對於我指手畫腳,基友對於我堅起的拇指已慢慢往下,這打斷了我的思路。這道題是老師説了很多遍的呀!原是那樣悔恨的我,卻被想像所打斷,氣惱到眼睛基本上噴出來本質的火苗,因此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試卷上亂蒙開過。因為這道題造成我後邊的思路錯亂,人的大腦早已奔潰。寫完後因為我沒有查驗,僅僅拿手精神不振的,悔恨的,捶了捶腦殼,便在腦子裏回憶老師上課的關鍵點,可關鍵點都是與同學玩樂,唯一聽見的一句話是:“誰也有不容易的.?”我看了看學生們也沒有伸手,也沒有臉舉起手來,這才“一錯導致千古恨。”我灰心喪氣,像霜打的茄子一樣沒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試卷發出來後,你媽在了分數線上,這很有可能對差等生而言是陽光明媚,花開富貴;可對於我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瓢潑大雨。上語文課堂時,我像失了神一般,卻猛然聽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看原先危教師在講這則《論語》呢!這使我禁不住回憶了一下自身在數學教學上的行為,因此我迅速把這句話在心中唸叨了幾次,當做自身的人生格言。

從那時起,因為我像桂花樹一樣漸漸地顯露自身的光輝,無法阻擋。而求真務實的精神實質也是刻印在我的心裏。

《論語》讀後感 11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説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説的這句深刻而又藴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裏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裏,他似乎沒有什麼特長,但為什麼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於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説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裏想着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説這兒,一會説那兒,雲裏霧裏,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裏糊塗,斯大林來回踱着步子慢條斯理地説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説了,還是讓我來説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裏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裏,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瞭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願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論語》讀後感 12

論語是一本古典名著,深受各代名人喜愛,學者朱光潛説:“《論語》是一本絕妙的書,可以終生咀嚼,學用不盡的。”這個暑假我也有幸拜讀了《論語》這部著作。

《論語》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這本著作由孔子的再傳弟子編寫,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舉止。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弟子都很受人尊敬。

讀了這本著作,我頗有收穫。

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做人,在諸多方面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

其中《述而》這一卷讓我感觸頗深。這一卷裏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止我想到早上剛剛完成的一篇閲讀,裏面提到“然師常師者未若師自然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世上萬物皆為我師的道理。它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出一轍,對我有同樣的啟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説:三個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會有能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改進自身。我就有此親身體會,我的四個最好的朋友,一個教會我機會是自己爭取的,一個告訴我才藝廣泛是件好事,另一個告訴我如何寬容待人,還有一個告訴我人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不得不説孔老先生是真厲害,直到現在,他的這句話都引領着眾多有志求學之人走向博學之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讓我體會頗深,的確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學習也會感到迷惑。如果只學習不思考那就四個字:囫圇吞棗。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是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是如果只思考不學習那就是空想,那麼學習和思考相輔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我覺得平時我的學習就是隻光顧着聽,不會曲主動思考,造成同樣的知識我可能要學好幾遍才能吸收,一直挺鬱悶的。看了這句話我是“秒懂”:原來我上課的時候總是老師邊講,我邊抄筆記,好像很專心。實際下了課筆記也不會再看,課程內容也不會在回顧了,以後要多在學後思考上下功夫。

商業大亨馬雲也説:“論語》是人類真正的智慧,是我反覆看,不斷看,受益最深的書。”確實是這樣。《論語》中是中國古代人民哲學智慧的結晶,是一本值得多讀的著作。

《論語》讀後感 13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説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説:”假如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往的話,必需歸到2500年前往汲取孔子的聰明。”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説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08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遙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當時,我大聲地隨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隨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藴含的道理其實太多了,而且都是精髓。我的理解固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説,光讀書不思索,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髓;光思索而不往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騁+西一樣,假如我們不往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髓所在。若光往品味,而不往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鳴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暖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暖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由於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實在這樣想是分歧錯誤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聰明,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髓,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其實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外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華。

《論語》讀後感 14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説: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説,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説: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 15

《論語》的讀後感預覽: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説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藴,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温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論語》的讀後感正文: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説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藴,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温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裏,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Tags: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