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8.26K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書籍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5篇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

《愛的藝術》是打印出來看的,也幸好如此才得以在上面圈圈點點,因為讀書的慣性思維不容易看懂作者的西方思維,讀第一遍的時候亂了,再讀才有點頭緒。

最深的感受:要想被愛,先學會如何去愛。不要再覺得愛情的先決條件是能否被愛,其實是能否重視愛的各種因素;不要再認為簡單的是愛本身,難的是沒有愛的對象,其實所有人都是愛的對象;也不要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名利、權力上,那和愛沒有關係,愛是一種能力。

愛情有着最為重要的因素和廣泛的對象。

1、愛情的因素

我認為全書中最為精闢,個人最能接受和理解之處在於對愛情積極性的解釋:給、關心、責任心、尊重、瞭解。

愛情是積極的,是發自內心的行動,它的第一要素是“給”,“給”不是被別人拿走東西,也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是為了體驗快樂,他體現生命力的昇華。不論是在性範疇還是物質範疇,“給”都能夠帶來快樂。在人的特殊範疇裏,通過“給”,提高的對方的生命感,喚起了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這表現在愛情上,便是用對他人的愛去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愛。如果雙方都能深刻理解愛的積極性,那麼這種雙方的互動就會帶來充滿活力而不是被動的愛。如書中指出,克服人的孤獨感最有效途徑是創造性的勞動,一個人如果缺乏生產性傾向,不信賴自己的力量和達到目的的勇氣,那他就怕“給”,也就害怕愛,最終仍會陷入孤獨。

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就像上帝所説的,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人們認為應該把全部的關心給未來將要出現的愛人,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如作者在博愛中解釋:只有當我愛那些與我個人利益無關的人時,我的愛情才開始發展,所有的人呢都應該是平等的。那些藏着內心的熱情對周遭表現冷漠等待愛情的人應該開始學習這一點,開始關心周圍的人,或許就能培養出美好的愛情。

責任心是我對另一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的答覆。責任心不是義務而是一種完全主動的思想和行動。經常只有成為了愛情的雙方,人們才會表現出精神上的關心。正如大多數人體會到的,我們只是很吝嗇地將這種責任心給某一個人而且還可能是未出現的人。

尊重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不要再臆想將你愛的對象改造成你想象的更好的樣子。你因為他是他而愛上他,如果愛他就應該愛他的成長,愛他本來的面目。同時,給予對方自由也要讓自己獨立,雙方相對的獨立才會有自由而長久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能使人逃避孤獨,是因為能認識“人的祕密”,逐漸瞭解對方,瞭解對方的深度。在深入對方中,雙方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也就獲得了愛情。

2、愛情的對象

愛情不僅僅是隻找到一個愛的對象,所有的人都是愛的對象。學會了愛,就不僅愛一個人,而是其他人和世界。愛情和所有人相關,這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愛情體現。

不具獨佔性的博愛關心尊重所有人,並且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要學會博愛就要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窮人以及陌生人。在這個過程中,瞭解和認識會發揮它們的重要作用。

真正有能力愛的母親的對象是正在成長或者分離階段的孩子、自己的丈夫以及其他孩子。通過這樣的愛,母親感到自己是一個創造者,並且會滿足於這一創造性的勞動而排遣孤獨。

性愛也具有獨佔性,但只表現在性結合這點上,只同一個人完全地、即在靈魂和肉體上融為一體,但不是在更為深刻的博愛的意義上。同時、性愛也包含意志的因素,愛情不僅是一種感情,而且也是一種意志支配的行為。

愛的能力適用於所有人,如果説自愛只是利己,而不愛他人,那麼這種愛的能力並不成熟。有能力愛別人的人也一定能愛自己,反過來,利己者沒有能力愛別人也就不能愛自己。雖然自愛的對象是自己,但自愛的人有了愛他人的能力,只是這些不同的對象體現在不同的形式中。

神愛的對象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到最後只是一種象徵,真正愛神的人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一種象徵而愛。通過學會愛的能力在內心實現神的人,可以把任何人和事物統一於內心的神。

當然,這本書只是作者個人觀點,我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

對於神愛的影響,導致東西方思想“寬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和“不寬容、教義和科學,天主教和原子能的發現”的差異,我認為是以偏概全了,一個社會思想和科學的發展不應僅僅只限於某一方面的因素。

作者在最後認為把愛情看作是防止孤獨的避風港是西方社會愛情衰亡的形式,與此相左的是第二章着重説明的是愛情是對人類最大的需要——克服孤獨感的迴應,這又該如何理解?

作者與佛洛依德關於“愛情和性”觀點,通俗地説是先戀愛後結婚還是先結婚後戀愛的差異,我認為不是絕對的。在現實生活中,性與愛的先後順序有着不同的狀況。先戀愛後結婚是在瞭解對方的基礎上決定結合。但先結婚後戀愛也未為不可,當雙方通過性結合,兩性意識到了結合便開始瞭解對方,他們有克服兩者之間的隔離的願望,直至長久生活在一起,學會去愛對方是可能的。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2

今天,我讀了法國著名文學家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講述的是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掉進海里,而且幸運地登上了潛水艇。那是一天夜晚,阿龍納斯被邀請去美國,途中,阿龍納斯乘坐的驅逐艦被一隻“獨角鯨”給撞翻,阿龍納斯教授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躺在一艘不為人知的潛水艇鸚鵡號上,這艘潛水艇與世隔絕,潛水艇的船長尼摩為了不讓世人知道,不讓阿龍納斯教授離開潛水艇。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為人真誠,便什麼也沒説就答應了,跟着尼摩船長周遊了世界四大洋。最後,阿龍納斯教授因為那時的環境,從而分期僥倖逃出了潛水艇。

讀完了這本名著,我深有感觸。我最佩服阿龍納斯教授那種誠懇待人的精神;佩服康塞爾那種對待主人禮貌、誠實的性格,無論什麼事都是他搶先幫主人做的。故事中阿龍納斯教授跌入海中,康塞爾也緊跟着跳入海中,冒着生命危險救自己的主人;還佩服尼摩船長的那種勇敢的精神,他在關鍵的時刻去幫助教授。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也是巧奪天工。當時他們的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作者卻想出了這麼一部科幻小説。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3

今天,我終於閲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海倫·凱勒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書中介紹了美國盲童女學者、教育家海倫·凱勒一生的事蹟。海倫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可海倫並沒有向命運的不公正待遇所屈服,她回報世界的是博大無私的愛心。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學習手語與人溝通,漸漸開啟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求知慾旺盛的她,戰勝了身體殘缺的困難,堅韌不拔地努力着。為了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她學習多種語言文字;為了能夠更直接的與人溝通,他克服了聽力障礙學習説話。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説話,並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從此以後,她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之中,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讚揚和嘉獎,一生中擁有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確令人稱奇。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她將成為一條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的寄生蟲。可是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受人尊敬的人。

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它讓人們受到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年華的人悔恨不已。我讀了這本書,常常問自己:海倫光輝的一生,給予那些殘疾人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難道對於我們這些健康人就沒有一點啟示嗎?不,不是的。記得海倫曾經提過這樣的問題: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將要失明,那麼,你今天要看看什麼?這使我們感到:我們這些健康人,不能遲疑,不能虛度年華,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的生活。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曾今説過:“19世紀實際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如果説,拿破崙是戰場上的勝利者,是叱吒法國大地的亂世梟雄。那麼,海倫·凱勒則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我看完此書,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嘗試過,才會懂得自己該選擇什麼;只有奮鬥過,才會知道自己該放棄什麼。比別人多一點努力,你就會多一份成績;比別人多一點志氣,你就會多一份出息;比別人多一點堅持,你就會奪取勝利;比別人多一點執着,你就會創造奇蹟。

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個問題:人的一生應當如何度過?人生的價值何在?我覺得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一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答覆,她生活的道路就是我們應該走的路。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4

王曉春教師的著作《今日怎樣當教師》一書中有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學校,然而卻關係到我們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

今日,我們應當怎樣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活力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教師是使人類和自我都會變得更加完美的光輝職業。教師以其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並在創造性的勞動中,享受因過程本身而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的歡樂。教師在為事業奉獻的過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斷獲得更新和發展。教師在為孩子操勞的過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歡樂和幸福。那今日,我們應當怎樣做一名好教師呢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我們一向認為:沒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成績,做出貢獻。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是因為我們崇拜蠟燭精神——他燃燒了自我卻照亮了別人。同時我們堅信自我的選擇,無怨無悔。我想,僅有當我們對事業注入深厚的感情時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內心極大的充實和滿足,甚至能夠以苦為樂,以苦為趣,到達物我兩忘,醉迷其中的"孔顏之樂"的境地。做一名教師既是我們對人生事業的追求,也是自我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想要體現自我的價值就必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幹出事業,幹出成績。

我任教的班級部分學生寄宿,對於寄宿在校的學生,學校就是他的家。當臨時班主任的日子裏,白天給他們上課,晚上有時要留在學校裏陪伴着他們,可自我的孩子託付給外公外婆管。氣温驟冷,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身體不舒服,提醒學生“按時服藥”,打球出汗了,提醒學生“趕緊擦擦洗洗把濕衣服換了”,直至再三叮囑:吃飯前必須要把手洗乾淨。為了工作,為了學生的成長,我在工作與休息、工作與家務的天平上,對於前者,加重了砝碼,全身心地投入,這是我的追求。作為一名教師,我只能用我的無私,奉獻給學生一份歡樂,奉獻給學校一份榮譽,奉獻給社會一份熱誠。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是新世紀優秀教師的必備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很喜歡一首歌中唱的:“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我總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雞媽媽愛小雞一樣,愛學舌功能也成了我們教師的一種本能,並且又正是這種愛,才得以使我們每一天能滿腔熱情地迎接他們,無怨無悔地教育他們。20年的教學經歷,我們全力營造一種熱情洋溢的教育環境,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關切温暖的語言,温柔親和的目光組織教學。由只提要求到多給關懷,由一味指責到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嚐成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灑向每個職專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用愛贏得每一位學生的信賴。愛,包容了教師工作的所有內涵。“金鳳凰”可愛,“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職業學校學生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讚揚,去鼓勵,為他們供給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相信“醜小鴨”必須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舌功能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説具有示範性。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生活在學生中間的,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廣大學生看得見的,所以我平時能嚴於律己,處處檢點。僅有這樣,才能有力地説服學生,感染學生、薰陶學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教師們,讓我們簡便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一樣的人才,歡樂地生活,歡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今日,我們做教師,在於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今日,我們做教師,在於熱愛學生,誨人不倦;今日,我們做教師,在於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但願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所有教育者,都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人;以真誠的愛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人;以優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實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讓完美的人生在教育事業這面火紅的旗幟下熠熠生輝。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5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居里夫人

科學的世界比海洋還要深邃;比天空還要遼闊;比宇宙還要莫測。但我們不正是為了解開我們的好奇心,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才在科學的道路上探索。

當初的居里夫人為了一心一意地鑽研學習竟然從她的姐姐家搬出來遷入距離學校近點的房屋的閣樓上,沒人會知道她是如何度過這一段艱苦的時光,並且獲得巴黎大學的數學和物理學位,難道僅僅是透過窗户進來的一點點光亮?但這些還不是最為艱苦的:為了向世人證明鐳的存在,她和居里先生在一個破漏的棚屋歷經4年,終於從7噸瀝青中提煉出0、1克的純淨的氯化鐳。在這之後記者和聘書隨着榮譽而來,但他們一直堅守着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麼事,即使一個人成了沒有靈魂的身體,他都應該照常工作。居里夫人為世界做出的貢獻還遠遠不止於此,她還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她的女兒也在這個領域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一個科學家為了自己所追求目標而不懈前進,不應該是我們每個人所學習的榜樣嗎?我們也應該為自己的未來所奮鬥嗎?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們不僅需要堅持更需要勇於提出質疑。伽利略就是我們的榜樣:他經過自己的實驗否定了當時被人們所尊敬的亞里士多德的言論,他向世界鄭重的提出了自己的言論並將在比薩斜塔做出實驗。一時間言論紛紛。有人説,他這個落體實驗給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致命一擊,由此批駁了亞里士多德的落體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説法,得出落體加速度與其重量無關的科學結論;得到同時落地的結果;甚至有人説他是用槍彈做實驗的。但在這之後的實驗上引起了教會的注意,他們本來是準備好好地嘲諷一下伽利略,為他們震懾一下其他的反教主義,但是最後反而是自討苦吃。

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才是藉助《我們愛科學》來為我們將來的道路上做好鋪墊,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6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被書裏的孫悟空的頑皮和大鬧天宮的威風,還有保護師傅的盡責,時而讓我哈哈大笑,時而讓我緊皺眉頭,時而然我感到佩服。看完這本書,我都得了很多道理,文章中的孫悟空是一個從石頭裏蹦出的猴子,調皮、機靈,噹噹上了美猴王時覺的武器不好用,到東海龍王得到了如意金箍棒,隨後大鬧天宮,因失敗被壓在五指山下,最後被唐僧救下。

孫悟空拜唐僧為師,為師父得到了白龍馬。因為孫悟空是齊天大聖,所以一路上威風凜凜,小怪什麼的都不在話下,然後又在雲棧洞又收了豬八戒為徒,豬八戒是元帥,孫悟空是齊天大聖,那更是威風凜凜,然後又在流沙河沙悟淨展開大戰,豬八戒KS沙悟淨,元帥KS元帥,這真是一場大戰,最後收了沙悟淨為徒,豬八戒是元帥,沙悟淨也是元帥,孫悟空是齊天大聖,還有白龍馬,那可是超級的威風凜凜,因為每次孫悟空在豬八戒、沙悟淨、唐僧以及白龍馬被抓到時,孫悟空總能想出辦法就出唐僧、豬八戒、沙悟淨以及白龍馬,所以取經很順利,孫悟空他麼成功的返回。但是,還有一劫沒過,所以還要過,當然,這一劫他們也順利的通過了。孫悟空:鬥戰勝佛,豬八戒:淨壇使者,沙悟淨: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馬,唐僧: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他們都很厲害,所以我很喜歡它,這就是我喜歡的理由。

《西遊記》中的四個主角形象塑造十分鮮明。

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孫悟空。孫悟空是勇敢的化身,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讓我每次無不歎為觀止,唐僧,執於善心善念,一心向佛,認為世間的所有物都是善良的,卻多次因此被妖魔鬼怪捉去。他的善性太過於偏執,而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幾次錯怪孫悟空並將其趕走,這也是我討厭唐僧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但因為他一直堅定着想要普渡眾生的信念,才團結了取經隊伍。

而豬八戒,他好吃懶做,做什麼總想着吃和偷懶,不能消除雜念一心取經,幾次三番的慫恿取經隊伍散夥,並多次在唐僧耳邊吹風,説孫悟空的壞話。但也在一直盡力努力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沙和尚,給我的感覺一直是憨厚老實、任勞任怨的形象。隊伍裏的行李一直都是他在挑着,但他並沒有絲毫抱怨。他十分平和安靜,以至於很多時候讓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他在隊伍裏能力最弱,到也在一直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

這對我們今後的寫作,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西遊記》是一部十分優秀、具有價值意義的神魔小説,無論看多少遍都無法厭倦。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7

最近,我認真閲讀《有效老師》,捧讀此書,我收穫很大。這本書所給出的教學上的許多建議,使我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每次讀到其中的案例時,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地應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只有再度作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編者在《有效老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在教學工作中,應關注全體,特別是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發起求起的慾望。學生的茁壯成長,是我們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主動思考,虛心求教,肯幹、實幹,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盡全力把工作做得細緻、紮實。同時,細心總結工作經驗,在摸索中前進。“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其實,做名好老師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認清教師崗位職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會落空,那麼,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一名好教師。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8

這本書是“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理查斯·懷斯曼寫的。是頂級鉅作。因為很少讀心理學的書,所以剛開始有些排斥。但看了幾頁後,內容很精彩,很適合我們的生活。都是通過一些心理學專家親自試驗得來的對我們身體心理有正面積極的一面,也有反面的一面,通過鮮明的對比,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就會有更多的正能量,就會生活得更快樂。正能量產生的方法:將大的自畫像掛在家中顯眼處,小的畫像放在錢包或錢夾處,讓他們時時提醒你記得微笑。催生正能量,就是那麼簡單。

我們忙得有時很少笑,往往被瑣事羈絆的面部僵硬,很少有快樂。比如對學生我們更是笑得可憐了,當學生成績退步時,我們和學生一段時間緊皺眉頭,心中一股悶氣,等成績進步了,臉上在露出些許的微笑。當自己的孩子在數學應用題屢屢考試失敗,自卑時,我也為孩子的情緒所感染。辦公室和家裏的人都收到我的感染,一起鼓勵我和我的孩子,最終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如果孩子在不進步,我就要抑鬱了。現在想想很害怕。看了這一段話,我就應該用這方法調整自己,讓自己對着自己的自畫像笑,催生正能量,趕走負能量。以後必須強迫自己這樣,不然身心早垮了。

快樂是可以被創造的。人們不同的走路方式與情緒有着密切的關係:大踏步走的人比較快樂,而拖着腳走路的人容易情緒低落,負面能量增多。當我們流暢地運動時,我們會感到更快樂,而當人們做固定的直線運動時,他們會感到情緒低落。我們學校的相約第五節,讓我們老師跳舞真是一件好事,尤其快到考試時,我們很多老師都因為忙不去了,其實這就是讓我們放鬆,快樂。領導讓運動催生我們的正能量,讓我們更快樂。我們都會模仿身邊人的面部表情以及身體語言。這一過程是在無意識中自發前行的,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當你看到別人微笑的時候,你的嘴角也會開始上楊。同樣,如果你看到別人皺眉,你的眉毛也會開始皺縮。這一過程使一個人的情緒傳染給另一個人,激發相同的能量,並且能夠引發內部同理心和凝聚力的產生。

傳遞正能量很重要。所以我們多和那些傳遞正能量的同事在一塊。因為他們快樂,我們就會被感染也會隨之快樂。比如20xx年,以薛書記為主成立的南國班(讀書會),我們在一塊讀書交流心得,收穫頗多,感受到了從未有的生活:緊張而充實並快樂着。也因此我讀了葉嘉瑩的四本書及新教育的書。單20xx年我上了九年級,工作多,沒有催促,我放鬆了許多,也沒有讀書。現在腦子空白。

穿衣方式直接影響你對自己的判斷。穿上黑衣服,你就變得專制、有攻擊性;穿上舒服的衣服,你會變得更加寬容、樂於助人。乾淨利落的服飾會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穿上套裝後,他們會覺得自己更加成功,內心充滿正能量,這反過來促進他們表現得更出色。以前只會工作,現在我也懂得了生活。穿衣打扮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同事都説我俏了許多,也懂得了衣服的搭配。當心情不高興時買一件新衣服,心情高興了許多。

面對生活,我們需要的是積極面對,快樂生活,消極一天,快樂一天,何必不快樂呢?讓我們全身的細胞都充滿正能量,快樂自己,也感染別人。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9

面臨基礎教育課程的深化改革,我通過培訓和學習,對新課程即教育教學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

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樹立新的觀念。明白教學是對話,交流,知識構建的活動。教師即研究者,學生是知識的構建者,家長是教育夥伴。

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人,而是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課程的實施者變為開發者;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促進者;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新課程給了教師們很多的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超越自我。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藴。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實教材內容。提高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要不斷的思索如何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快樂的學習,獲得輕鬆、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0

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引用編者的話就是:“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我,成為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我想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説過:“倘若當教師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師”呢?編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分別進行了闡述,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作為教師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十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完本書後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齊,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1)時刻堅持對學生的愛;(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我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我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都説人沒當母親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母親之後又是一種心態,以我的理解,可能當了母親,有了自我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親的心境。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説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先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我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應當懷着一種職責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供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學校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同時,這種愛對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資料,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着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着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教師的基礎。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要為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對於懷着“做最好的自我”心願的教師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教師”,還應當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經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像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所以,僅有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師”。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教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這是為什麼?難道説做最好的教師、成為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為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我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我進行心理調節,歡樂地應對自我的人生和事業,應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僅有堅持這種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教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貴教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往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教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學校裏充滿民主、平等,讓教師、學生在學校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教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當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可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

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教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教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1

《人生不設限》是一本勵志書籍,與其他同類書一樣,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但你不得不為主人公折服,因為他所能做到的,甚至是健康人都不曾企及的,他以執着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創造着奇蹟。

書分兩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書中處處閃耀着作者不怕身障羈絆的寬廣胸懷,不怕嘲笑諷刺的堅定信念,不怕苦難揶揄的快樂心態,不怕逆來順受的樂觀豁達;所以作者的路無限寬廣,也無限的悠遊自在;所以他能夠看到正面,不因負面陷入苦痛;所以他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負責任的為自己的快樂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悟盡人生,窺破世情。合上書本,作者力克·胡哲的堅定、樂觀、豁達歷歷在目,沒手沒腳,當然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但是力克卻能將缺少四肢的本能,化成意志和心智來克服困難,讓他自己的天地處處不設限,自由自在的來去自如。這就是心態和決心的問題,力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力克·胡哲正是在磨難面前,堅定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樂觀,選擇了堅定的面對、選擇了積極向上的信念。

最初瞭解到力克胡哲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裏,看到沒有四肢的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心中倍感震撼。他個頭很小,但是氣場足,口才非凡,不時能將現場觀眾逗樂,這傢伙彷彿天生就具有演説家的天賦。正應了這樣一句話,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想辦法打開另一扇門,這期間他必定經歷了各種挫折,他所經歷的是比別人更黑暗的夜,但現在他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不足之處念念不忘,可以選擇苦澀、憤怒或悲哀,但我們的沮喪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或者,在面對艱難時刻和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時,我們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所以説,你選擇什麼就是什麼,選擇快樂過活,就可能遠離痛苦;選擇悲傷度日,就會度日如年,日日難過。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指引我們向前進。

人生之所以受到限制就在於將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框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許換個角度想想,挫折本身鋪設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新路。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苦難。肯定夢想,抓住夢想,才能創造出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反,將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對自身的盲目否定、消極處世只會令世界更糟。正如作者所言,“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前進。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2

《物理學》是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之一,思想綿密,風格古樸,不逞辭藻。譯者為了保存這種特點,採取了直譯的原則。於不易明白的地方適當加了一些註釋。這樣一來,只要細心讀去是可以讀懂的。

《物理學》是一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著作。那個時候古代希臘的哲學雖已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內容已很豐富,但要寫一本像《物理學》這樣全面的論着還是有困難的。困難之一在於,那個時候哲學和自然科學(當時是不分的)畢竟還很幼稚,希臘文中還沒有足夠的現成的哲學術語。因此,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在《物理學》中使用了一些不精確的日常生活用語表達複雜的學術概念,例如用“是”(τó?ν)表示“存在”、“實體”,用“自己”(τοα?τó)表示“本質”,用“因自己”(иαθ`α?τó)表示“因本質”,用“時間”(óχρóνο)和“現在”(τον?ν)分別表示時間的延續段和劃分點。甚至用謎語般的手勢語言?ν?表示運動變化的內容。此外,亞里士多德採用前人的一些術語,如α??ρχα?(開始、本原)和ταα?τια(原因)這些詞兒來概括物質、形式、目的和推動力四者,仔細推敲起來也未必妥帖。

當初作者寫作的這種困難今天成了譯者翻譯的困難了。怎麼辦?對兩種情況我作了不同的處理。

(一)隨着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後世出現了相當的術語的,我們對兩者的內涵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和推敲,凡能證明是一個東西的,我們便用了後世的術語翻譯它們了。屬於這一類的,除了上述“實體”、“存在”、“本質”等外,還有如,將τóσυμβεβηиó(附隨者)譯為“偶性”,иατασυμβεβηиó譯為“因偶性”,等等。

(二)當初亞里士多德當作術語,但後來在哲學上沒有形成重要概念,因而沒有再出現相當的術語,也就是説從術語的隊伍裏消失了的。對於《物理學》的這些術語我雖然經過努力想盡可能將它們譯得像個術語一些,但是其中譯者自己就滿意的不多。如τóμεταξ?譯為“間介”,τóиινε?σθαι譯為“運動着”,το?μα譯為“在一起”等等,簡直不像術語。然而,於無可奈何之餘也只好先公之於眾,求得大家指教了。

這個中譯本系從勒布古典叢書(1929年紐約版)希臘文原文直接譯出。勒布古典叢書本附有佛朗西斯·科福德(FrancisM。Cornford)的英文譯文,本意便於人們對照閲讀,然而這位英譯者片面追求英文本身的形式完美,因辭害意的地方很多,我不大參考它。在我對初稿進行修改時,郭斌和老師指點參考羅斯(Ross)主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英譯本。我找到了它的1930年牛津版。這個本子比較接近原文。希臘文分詞和動詞不定式用意是比較難把握的,這個英文譯本在處理這些難點上對我有不少啟發。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郭斌和老師除了不斷給予熱情鼓勵而外,還具體幫助解決了不少希臘文方面的疑難,最後又全篇校讀一過,在此對他表示難忘的謝意。全稿譯成後,曾請汪子嵩同志根據英譯本進行校閲,並此致謝。還要感謝陳兆福同志,他願意把自己編成的《亞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在這本書後,為它增光。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3

《別和自我過不去》一看書名,便有一股想一口氣將這本書看完的想法。於是便用了幾天的時光,好好讀了下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是李可欣寫的,這本書書從88個方面分析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是某些你所不能或者不願意意識到的人生側面的反應機制。它們囚禁了你,使你感到恐懼。它們實際上是虛假人生的僱傭軍。你所有的信仰、感覺、思想、觀念和恐懼都透過形形色色的行為表現出來。然而,這些普通的行為能夠揭示出最不一般的動機。透過傾聽自我行為的迴音,你就減緩了反應機器的運行,從而幫忙你深刻的理解自我。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為這些事煩惱:我為什麼總是幹蠢事?我為什麼如此偏執多疑?我為什麼這樣容易喪失信心?我為什麼總是懷疑自我的潛力?我為什麼個性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我為什麼在平靜的生活中也感到心力交瘁?

如果你正在因為這樣的行為、習慣和想法的困擾而得不到你理想的生活,那麼我推薦你看看這本書。

一旦你認識並理解了自我人格中的某個方面,你就有潛力擺脱桎梏來看自我了——將“真實的自我”同虛假外表進行比較。正是這種自覺想楔子一樣插入你行為的機制中。一旦發現了真實的自我,罩在你身上的那層虛假的外殼就變得沒有好處了,因為它惟一的目的就是防止你看見自我。

透過審視自我的各個方面,你逐漸除去虛假的外衣。每當一個反應分析曝光後,你就向真實的自我走近了一步,直到清除所有的屏障。當你逐漸感到真實的自我時,罩在外面的殼開始出現裂縫。然後整個外殼消融殆盡,一個無所畏懼、充滿信心的真實自我最終顯現出來。你會開始理解自我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思考或者這樣感受。

對自我行為的全面理解使你到達了心理上的自覺。這也許並不足以將你從機械行動中立刻解脱出來。但是,你不舒適的感覺會在你的生命年齡中加上一個心理鈍齒。即使你沒有自覺地下決心去立刻改變這種行為,但對此類危害性行為的繼續感知會最終導致變化。在任何狀況下,打破行為反應的機械性後,你的生命就會進入一種新的感知水平。儘管你還有同樣的行為反應,但它們已經不再是機械自動的了。你每次要自覺地決定去做出某種具體行為。即使最頑固的習慣行為也能夠在慢慢消解,直到完全消失。當你的生活不再是機械運動的時候,你就開始看到真實的自我,你就開始了真正的生活。

本書中的88個案例就是讓你能夠獲得一種內省潛力——客觀地看待自我。一旦你有了這種潛力,你就能夠停止生活中的各種機械行為。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4

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引用編者的話就是:“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我,成為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我想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説過:“倘若當教師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師”呢?編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分別進行了闡述,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作為教師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十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完本書後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齊,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1)時刻堅持對學生的愛;(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我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我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都説人沒當母親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母親之後又是一種心態,以我的理解,可能當了母親,有了自我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親的心境。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説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先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我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應當懷着一種職責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供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學校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同時,這種愛對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資料,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着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着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教師的基礎。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要為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對於懷着“做最好的自我”心願的教師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教師”,還應當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經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像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所以,僅有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師”。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教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這是為什麼?難道説做最好的教師、成為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為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我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我進行心理調節,歡樂地應對自我的人生和事業,應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僅有堅持這種一文集,我覺得受益匪淺,原本空蕩蕩的腦瓜子覺得一下充盈起來。以下是我讀完這一文集的對教師方面的見解,有些部分是借鑑了該文集的觀點,很多是我自己的淺陋見解,不足之處,請老師指正。

教育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學校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陣地,教師則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支主力軍。教育學文集叢書分門別類從以下六個角度去闡述教師: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教師的工作的特點和應具備的條件、教師心理、教師評價、教師的培養和提高,以及班主任。

一、教師的作用和地位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自從有學校就有教師。只要學校存在,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師的職業也會永遠存在下去。古往今來,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卓越地認識到教師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並且實踐了教師的工作;毛澤東、魯迅、陶知行、俄羅斯民主主義革命家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大多是以教師開始自己的事業活動,或以教師作為一生中重要的事業之一。教師的作業本卷有許椿生、加拿大珀金、喻立森等五個人的觀點。這五個的觀點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個人覺得喻立森《論教師的作用》再描述教師的作用上來説是最完善的。大概內容如下:

第一、教師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藝術家

其一、告訴我們教師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具有藝術家的作用,車文博曾將《教學原則淺説》一書中説過:“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教育者是藝術大師中的“能工巧匠”。其二、教師的藝術家作用也是教學規律的直接反映,很淺顯地教師的備課過程和施教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連續不斷地對教學材料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對教學情境給予技術處理的藝術化過程。其三、教學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藝術作用,還是學生的學習規律的折射反映。我們的教師非但要成為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成為傳遞治學方法,教會怎麼的藝術家。

第二、教師是年輕一代理智資源的開拓者

教師對年輕一代的理智資源的開拓作用,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開拓年輕一代的理智資源,還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之一,是教師的工作的天職所在。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和造就智能高超、才華橫溢、富於應變、勇於創新的一代新人,首先我們的教師就必須承擔起開拓青少年學生的理智資源的義務和責任;用我們自己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啟迪青少年學生的心智,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第三、教師是塑造未來一代靈魂的工程師

其一、我國現時代的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策源地,而教師是發揮教育目的的忠實實現者。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身心兩鍵的和諧新人,這就註定了我們的教師塑造未來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其二、教師的工程師作用又是青少年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的具體體現;英國教育家沛西·能認為教師是塑造學生性格、溝通學生心靈的“思想搬運夫”。其三、教師的工程師的作用,還是教師職業的固有特點的體現是教師羣體的人格力量的標誌所在。

第四、教師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當前我們的教師之所以能夠起到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墨那個建設的生力軍作用,也因為他們富有生機、朝氣蓬勃、藴藏着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豐富的知識-理智資源、我國教師隊伍中有一大半經過長時間專門訓練的專業人才。教師的生力軍作用,更加普遍地體現在從事學校教育工作、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方面。此外,教師的生力軍作用還表現為對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推動和促進方面。

二、教師的工作特點和應具備的條件

教師的工作特點:教師有許多的時間是跟青少年相處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一對多的形式多常見(一個老師對付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學生)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教學設計、效果評價,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況。教師這個崗位工資不會很高,工作時間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這個是由學生的自身特點決定的。

教師的應具備的條件: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綜合素質,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質、全面淵博德知識、良好的記憶力、敏鋭的觀察、準確的判斷、豐富生動的語言講解能力、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博大胸襟具備寬容和耐心的品格。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生觀”,做到以生為本,學高為師、德高為範。

本卷李紹彬《陶行知教師思想淺論》一中指出:教師的必須要肩負着社會重任,教師要有獻身精神,教師要有民主精神、教師要敢於創造、勇於開闢,教師要鋭意進取、不斷學習,教書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育革新家馬卡連柯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的切身體會,對廣大教師提出以下五點的要求:

1、教師必須具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世界觀。

2、教師必須具有熟練的業務知識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3、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具有高尚的文明行為修養,並能處處以身作則。

4、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科學的基本知識,認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律,以便能正確而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

5、教師必須熱愛兒童,瞭解兒童,熱愛教育事業。

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5

在書的海洋裏遨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書是我忠實的夥伴,每一本書裏都飽含着許多知識,就拿暑假期間我看的一本《快樂迪士尼》的書來説吧!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因為書裏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深刻的好處,我每看一篇,我都會細細慢慢地“品”,從這本書中會讓你學會寬容;懂得親情無價;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懂得互相幫忙······

這本書裏的每個主人公都是那麼的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團結友愛,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津津有味的看時,就覺得書裏面的一切人物都在我的身旁,彷彿身臨其境。就拿一片名叫《一頭幼鯨》的故事來説吧!小幼鯨生活在海底的時候經常受到其他海底生物的冷嘲熱諷,説小幼鯨長得又醜又奇怪。小幼鯨聽了這些話後,就覺得自我很孤獨,一個朋友都沒有,感受不到快樂。所以鯨媽媽經常安慰小幼鯨讓它不要難過,在生活中鯨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小幼鯨。在一次險惡的海浪中,為了保護自我的孩子幼鯨,鯨媽媽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救小幼鯨,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

我想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包含好處的故事,説也説不完,這本書讓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Tags:書籍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