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遭遇美國教育》讀後感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5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遭遇美國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遭遇美國教育》讀後感

《遭遇美國教育》讀後感1

讀了高鋼寫的《遭遇美國教育》,我深刻體會到了我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差別,也毫無保留的説我國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美國,無論是國小教育還是中學教育,其方式都與我國截然不同。

比如説:在美國,教師並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而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而在中國,老師卻要求學生完成他們佈置的沉重而繁多的作業,如何去死記硬背知識點以及如何在考試中拿高分。在美國,學生在國小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而在中國,學生就只學會瞭如何去死記硬背和如何在考試中拿得較高的分數。

在我國,學校教師的年終考核是以成績而論,雖然期間也有了其他方面的色彩,比如班級文化成績等,但依然鄭重聲明,成績佔大部分比例。政策如此,教師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去管學生要成績,有時候真的想大膽嘗試一下,把課堂大膽放手給孩子們,讓他們發揮興趣,大膽嘗試。但又怕萬一失敗,一切都會毀於一旦。於是,又開始按部就班的啃課本。

出現這種現狀是有原因的,我國有史以來一直是推行應試教育,雖然現在中國的教育方針有所改善,從應試教育往素質教育轉變,但是根據我國的國情,素質教育想要取代應試教育,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比大學聯考更合適的選拔的'教育機制,所以雖然大學聯考大家都覺得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卻依然存在。那麼教育就沒有辦法完全脱離應試教育,因為有分數的要求,就離不開考試。

美國教育雖好,但我國國情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完全取之,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一種新的教育制度,既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又能加強他們認識到道德觀念的重要性。當然這不是隨便説説就能改變的,而且還需要時間,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汗水。

《遭遇美國教育》讀後感2

我看了《遭遇美國教育》這本書,瞭解到在美國上國小,同一年級的各個班級上課的方式都不一樣。同樣是教美國曆史,有的班級組織看電影,有的組織去博物館,有的班級的作業是讓孩子寫文章,有的則是讓孩子模仿歷史人物進行演説,千奇百怪。學校非常看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美國教育部門規定,中國小教育中,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外語和藝術七門功課為主課,各學校執行統一的教育大綱,學生畢業時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情況。作為一個國家的教育,他們也是有一個統一的原則標準的。但是,這個統一的教育大綱,實施起來卻又十分靈活。美國並沒有為七門主課編寫全國統一教材,他們的中國小的教材一般都是由專門公司編寫的,市場上同樣一門課程會有各種版本的教材供學校及教師選擇。這就使學生和教師都贏得了自由的空間:哪種教材更適應孩子的特點,同時也更適合教師的發揮,就去選擇它。

美國中國小的其他輔課更是由各學校甚至教師自行決定其內容、教材和教學方法,課程的原則只有一個:貼近生活,務求實用。美國中國小會為孩子們開設園藝、電腦、駕駛、縫紉、烹飪、木工、機械、攝影、繪畫、樂器等豐富多彩的實用專業課程。這些課程通過對孩子實行各種基礎的技術培訓,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謀生,讓孩子們知道怎麼去生活,怎麼去謀生的一般知識,也從中激發學生對大千世界、對千行百業的興趣。

美國沒有統一的大學升學考試,學生高中畢業升入大學時只需參加一個“學業能力考試”,這項測驗主要是考核學生的數學和語文水平。在一年中,學生可參加幾次這樣的考試,哪一次的成績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績為準,從而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偶然性。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了看“學業能力考試”的成績以外,主要看學生平日各學科成績,看學生的品行、興趣愛好、特長、個人自傳、老師推薦信以及參加社區服務的情況,這時他們看重的是一個孩子的全面素質,並不是一次考試的成績。如果美國大學像我們這樣“一考定終身”,美國的中國小教育也不會有現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