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06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1

20xx年xx月xx日下午觀摩了xx老師執教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印象很深。本課是學生初次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進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可以有不同的算法。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時,在學生自己探索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乘法的筆算方法。結合計算教學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天聽了茅老師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覺得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穩定,茅老師能通過創設“大象運木頭、小猴採桃、小猴請大象喝礦泉水”等生動活潑、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進行直觀思考,理解算理。

二、運用知識遷移,鼓勵算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以舊引新,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在教學20×3時,讓學生先算2×3=6.2×3=6是前面所學的表內乘法,是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教師鼓勵算法的多樣化,通過“還有不同的方法嗎?”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去思考。《數學新課程標準》把“鼓勵算法多樣化”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之一,但多樣化之後的重要環節是“重視算法的優化”。課堂上茅老師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發現最優的算法,並讓更多的學生去説,去講,從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講練結合,及時鞏固。

及時的練習,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後茅老師能及時給出相關的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掌握最優的方法。並在練習的設計上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四、體現學生主體性

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通過讓學生説,交流想法,讓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當然在計算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老師讓小朋友説出20×3是怎麼想的,可以再學生説3×20也可以怎麼想。而不能少了3×20的想法。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2

《平行四邊行的面積》一課的教學,老師着重培養了學生通過剪、拼、擺等動手操作的活動來讓學生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公式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動力的課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從中我們得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具體概括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這節課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指導探究——電腦演示等”為線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教師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剪、拼、擺等活動來加深對面積計算的理解,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創設情境,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教師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由新課開始,如,盧老師用電腦演示一個不規則的圖形來轉化成一個長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猜測平行四邊行面積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然後,讓學生隨意拿一個平行四邊行翦拼,看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從而證實學生的猜想。最後,老師又讓學生動手去剪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行,一個剪拼,一個不動來比較,然後去轉化,並組織學生討論:平行四邊行和轉化後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在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基礎上怎樣去計算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剪、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剪拼的圖來説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推導了平行四邊行的公式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時,又在課堂上通過學生選擇清潔區時對此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教師素質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數學語言表述準確,電腦操作演示熟練,提問率達到85%,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科學、凝鍊。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3

聽了鄧老師教學的《認識幾分之一》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鄧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激趣引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分水果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問題的探究。怎樣分小朋友才會覺得滿意,學生想到了平均分。通過平均分的結果有時能用整數表示,有時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生活現象,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同時引出了教學內容幾分之一的認識。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鄧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紙進行一次或幾次對摺,然後用彩筆塗上顏色。這樣,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三、教學各方面準備很充分。如教師事先準備好了水果、紙片(圓形、正方形),學生準備了正方形紙片等,能看出鄧老師是個考略周到細緻的好老師。

四、板書的設計很有新意。鄧老師為了避免板書時花費太多時間,她採用了把板書的內容事先寫在紙上,粘在黑板上,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又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學中借鑑。

五、練習形式多樣並富有梯度性。有判斷題;我會説,我會寫;聰明你我他;動手對摺紙,一步步的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後來鄧老師又把數學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分分桌子,讓學生體會到了身邊的幾分之一。最後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學生學生從中找到了這節課所學的幾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為後面學習其它分數做了鋪墊。

建議:

1、練習中有一道線段題,多數學生答錯了,教師應適當花點時間點撥學生,以免再犯類似錯誤,不應匆匆一帶而過。

2、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

3、教師不應對孩子的思維進行侷限,課前可以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紙,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去折一折,塗一塗,讓孩子的思維更加開闊。

4、摺紙活動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塗色,説出自己表示的是幾分之一,教師還可以指定具體的幾分之一讓他們去折去塗,這樣既訓練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4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本堂課主要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比較抽象,國小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初次接觸感到比較陌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朱帥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難點,幫助學生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是一堂依據新課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課。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

2、根據實際,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為我們教學提供的一個參考,我們只能是憑藉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等,合理地有效地組合教材。

3、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尋找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4、練習設計合理,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而且作業量大,達到練習效果。

5、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三維上標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更好地實現雙基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朱老師在結束語中對學生説的話:下節課如果你努力了,學習之星一定(或者説成可能)是你!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與期望,這樣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很乾脆,更精彩、當然,如果在教學中再給學生多一些鼓勵,且多一點鼓勵的形式,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和師愛的魅力。這樣就要好得多,這也是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更是實現雙基教學所必須的。

建議:

1、在小組活動中,也缺少合作的指導,使得實效性降低。

譬如分工、協作、彙報。教師只要説明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沒必要規定小組長彙報。哪個行哪個就説,哪個想説哪個想表現自己就讓他表現出來。讓學生得到個性發展。

2、要充分挖掘課本資源,進行拓展思維訓練。

例如:盒子裏不同顏色的珠子可不可以數量不等,再進一步判斷摸到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與小?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5

有效評價是建立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對教學活動的合理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設計上,也就是當我們的教學目標把握準確到位時,我們的教學評價就會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這時有效的教學評價就會促進教學目標在數學課堂上完美達成,當我們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順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時,我們的有效教學評價就會促進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想、實踐、交流、推理、驗證、抽象、概括等過程,學生在老師為他們提供的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發展各種能力。

下面我就樑老師早上執教的《面積和麪積單位》一課與大家作簡單的交流:

一、準確的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1、知識性目標: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理解面積的含義有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這個物體的面積,二是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面積。

2、過程性目標: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化,豐富自己的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中有這樣幾個片段:

兩張紙誰大?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樑老師説:“你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擺圖形時,展示彙報中樑老師問:“為什麼沒有選三角形擺?”學生説:“有空隙”。樑老師説:“説的多好呀!”使學生感受到選的圖形在擺的過程中密鋪。

教學面積單位的規定學生回答以後,老師説:“説的真棒,語言規範。”

課堂小結時,樑老師説:“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

樑老師用準確的評價使的這些目標都得到有效落實。

二、釐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

這節課各個知識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理解面積的含義,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當一眼能看出大小時,直接比較,當一眼看不出在大小時,需要重疊的方法比較,當重疊的方法也無法確定誰大時,需要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然後學生經歷用不同的形狀做單位的測量活動,知道正方形做統一面積單位的科學性,空間觀念的培養除了在以上每個知識中進行之外,還有專門的習題進行培養。

樑老師對本節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她設計出了順暢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活動。

三、 評價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加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樑老師在課中就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目標。比如:

課前交流時,師:你們對老師有什麼瞭解嗎?生:你姓樑。師: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師:涵涵、彬彬,你們想得到它們嗎?學生用好奇而熱切的目光望着老師手中的吉祥物,異口同聲:想要。師:這可不能輕易給你們,如果你們課堂上勤學、善思、好學、會問,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全課小節時,師:你覺得哪位同學表現的好?(學生思考片刻,推薦了一名他認為表現好的同學)師:為什麼?他在哪個方面表現的好?學生回答後,老師接着説:我也覺得這個同學表現的好。不僅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還表揚了發言的同學。

總之,樑老師在本節課中,用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促進了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未來工作、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6

《年月日》是國小階段“量與計量”知識板塊中的一節概念課,“年、月、日”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繫,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一、本節課的特點

1、以問題驅動,情境創設巧妙且貫穿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及時進行激勵評價,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無論課前交流還是課中學習,老師適時恰當地運用讚賞、鼓勵的語言評價,共計28次左右,評價語言較為豐富,既有肯定的評價,也有導向性、針對性評價。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我,樂學,愛學。

二、教學思考

1、教師發問的次數較多,較為細碎,加強發問的針對性。

2、評價語言豐富,加強評價語言的準確性,計算結果對錯,應是計算準確,而不是計算的好。

3、加強評價語言的'導向性。當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較小時,及時評價,你回答正確,如果聲音洪亮就更好了。

4、減少重複性的語言評價,20分鐘的微課,28次左右的評價,平均1分鐘1次,評價過於頻繁,教師説得過多,學生會聽覺疲勞,起不到評價的作用。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7

“數學廣角”旨在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學生可以理解接受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呈現出來。《數字編碼》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數字編碼方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葉娜老師的這節課採取課前收集調查——課內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幾個環節來展開教學。下面我就以下幾點來談談對本課的一些想法。

1、導入環節自然、合理。葉老師先出示0—9這簡單的10個數字,説明這簡單的10個數字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夠傳遞各種信息,自然地導入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數字編碼。然後讓學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數字編碼,使學生感受到數字編碼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授環節,葉老師在這一環節主要講授了三個內容: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在講解身份證這一主要內容時,葉老師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讓學生來尋找老師的祕密,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然後根據自己手中收集的資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身份證號碼中的數字各表示什麼意思,以及發現身份證編排的特點。同時葉老師也指出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3、注重實踐與應用。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猜測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以及設計學號等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數字編碼應用的廣泛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本節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這三個環節聯貫不太自然。如果以故事的形式再一個個點出來,是否更合理?在教學身份證這一環節裏,由於教師課前已經讓學生收集了幾個身份證號碼,那麼在教學完這部分內容以後是否可以讓學生拿着同桌收集的身份證,猜猜這個身份證表示的意義呢?這樣可以把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練習,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做到查漏補缺。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必備8

馮xx老師執教的是關於“三個數連加運算”的《捐書活動》,我感覺到這是一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節優質課,是一節上乘的好課,涵蓋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她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抱着學習的態度,淺談我對這節課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快樂、有效。

這一切由老師的教學思想決定,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緊緊圍繞學校倡導的'“四環三查”模式和“深入與文本對話的有效性”課題研究和本節課目標聯繫起來,嚴格施行。她所帶的班已經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濃厚氛圍。從一開始的4人小組交流小練習的學情調查開始,就引導學生進入了角色。

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引領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質疑環節讓生説信息,提有層次的問題,培養認真觀察和提問題的能力,而老師則幫生提煉出合乎本節課目標的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讓生積極思考解決,一路引領下去先估算,再嘗試解決的幾種方法。

三、注重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宗旨,給學生創設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敢於放手,引導有法,引導得法,點撥到位。重點知識生成時,都給予了合理的語言點撥,幫生建構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意識,只待學生百花齊放。

四、注重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師生共同板書練習後。問“做完了沒有?”生答:“要寫答案”。有追問“再看,做完了沒有?”生答:“好得在橫式上寫答案”。最後老師強調:“做題要注意完整性”。小組合作訓練有素,自然而有效,不走形式。學生寫得認真、工整,與老師一直強調有莫大的關係。

五、最難能可貴的是數學老師的德育滲透很到位。

商榷之處:

1、教學過程有點太細膩,導致未拓展練習。

2、公開課要高標準,要想上成理想中的樣子,時間要恰到好處,而效率還不減。學生仍要加強訓練,力爭上成一節很完整的課。

總之,我在馮巧玲老師的課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後要選擇性地運用於自己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