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集錦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國中時讀過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我最喜歡,也是另我感動最深的一本書,至今,我還對它記憶憂心彷彿昨天還在看這本書呢!

生命的輓歌總有一種愛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情讓人無言以對,韓新目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種,才讓我永久的回味書中所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無意間看了它,卻再也無法從中拔出來,一任淚流滿面,它不煽情,但卻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氣讀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為什麼總是揮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讓我看到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更重要的是由愛而襯托出生命的價值!這本書裏,兩條軌跡穿插着前行—“月”與“玉”,兩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麼的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着無盡的愛。樑冰玉,韓之奇,上一代的愛情沒有幸福,有誰能體會。看着小心越可愛而安詳的臉龐,而斷然離去的冰玉的心情呢?更有許多感受,當他重回故居為了女兒,卻只能面對一片連墳都難以發現的“墓地”的悲楚呢?正義,何以能讓你生,或是滅呢?正義站在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麼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併離去,為什麼?為什麼?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個悲劇,一個宿命,有輪迴到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人理解這樣的家庭。

曾受戰火的洗禮,靈魂和呻吟毀滅的人?逃離了戰火,樑冰玉猛然的發沉:比戰爭更恐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興衰,那麼無力地控制着人生,那麼有力的詮釋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清無畏……人生從來沒有輪迴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歷史,他是人的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生命的輓歌,在逝去之時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後來的韓志奇流浪,本來就是一種悲哀,女兒的離逝,正如那含苞帶放的花蕊。花還未開,花枝失折了。永遠不能彌補。葬禮時一切的終結,也是一切的起點。沒有人知道,葬禮的哀歌在為誰而唱,為誰而熄?一條是私怨不停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分明的死衚衕,韓子琪而韓子琪,就這樣被生命捉弄,新月與子淇兒女之間無盡的愛。但也無法改變決定的事實。或許新月一開始就錯了,韓新月與楚豔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火連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東北大圓內未明湖畔!她的師生戀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麼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呼喊,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實,冷酷的“母親”韓子琪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一毫之前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亡,已經不住流淚,為什麼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久久沒有為一本書感動了,是他讓我找到了一份純真的感動,哪一點希望那一份愛,以及那一縷生命,生命的輓歌為誰而唱,生命的輓歌為誰而鳴。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糾心和欣喜不斷交錯。時空前段不斷地轉換,挺喜歡這種敍述方式。

第一次看關於少數民族在京的生活,那麼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漢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們的習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麥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豬肉,流淚,生活簡樸,淡薄。伊斯蘭的教文化在東方文化的顯現,可以讓我們瞭解那種特有的文化,以及他們的某些簡單的語言。神聖的宗教文化總是那麼得純淨,即使是非伊斯蘭的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種文化感染,在節日,迎親,葬禮中。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這是一個玉的世界,小説中的篇章題目要麼是玉,要麼是月。玉的製作,玉的銷售,玉的鑑賞。塑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他們的品格,也如玉一般,傳統的質樸,找不到絲毫瑕疵。可是,註定要承受命運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堅守着未來的一樣。

我很喜歡新月在考上北大後的生活,純如雪,潔似玉。有理想,有動力,有青春,有活力。這裏一個無死亡,與頹廢無關的世界。是一個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擁有最寶貴的人性和善良。她檢驗者心臟病後,和剛畢業不久留校英語老師楚雁潮的愛情。我想看了這書的人,對楚雁潮的.人格,才華,以及思想會佩服萬分。我相信這種人,在那個年代,還是存在的。他愛新月,並非憐憫。而特別是在受到新月母親阻撓後的那翻話。開始以為他會放棄,但是沒有。他説“你們愛新月,我也愛她,我們都希望她好,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的”。後來新月離開人間,二十多年後,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墳墓前拉曾經新月很喜歡的《梁祝》,讓人不禁感慨萬分。

給人一種心痛的情感體驗,雖然心痛,然而是一種淨化。新月知道生母后,百般留戀,看着相片,這就是她的媽媽。可是到最後也沒有見到媽媽一面便離開了人間。等二十多年,媽媽回來後。韓子奇,樑壁玉,姑媽都已經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説的,“想見的,不想見的,都見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對同父異母的妹妹百般疼愛,因為他知道,妹妹的親媽媽不在身邊。

就如新月説的,“人在艱難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這不是藥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線希望,當這些全部歸於毀滅,人就沒有活着的動力和希望。”

霍達説過,一個真善的作家才能寫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説裏的很多言語,平淡中感人至極。裏面所面臨的人生問題,或者心理歷程,也都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要面臨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樣,《穆斯林的葬禮》成了我最喜歡的小説之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人生的舞台,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受晝夜,無盡無休......

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數十年間的興替,命運沉浮糾纏把毫無干系的人的生命連在一起,發生在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書中主人公悲歡離合的背後是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碰撞,在如此背景之下,難掩作者在當時特定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與追求。曲終掩卷,悲劇收場,歎奈何。榮辱興衰皆隨塵埃落下,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似。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樑亦清,原是回族琢玉藝人,醫生最新於玉器,因為精心雕刻的玉器受損而氣急攻心而死。樑亦清育有兩女:長女君璧和此女冰玉,他的徒弟韓子奇繼承師業娶了長女,日寇侵華,韓子奇攜妻妹來到倫敦,並日久生情,後又誕下一女取名“新月”,回國後,君璧難以接受事實,使冰玉留下女兒後遠走他鄉,新月日漸長大,戀上班主任楚雁潮,卻得不到家人同意,之後因病去世,彌留之際,才得知親生母親留給她的書信,感受到了真正的母愛。多年以後,冰月回來,站在已被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博雅”宅門前,卻發現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文章最後,也是最令我動容的地方“樑冰玉輕輕的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為一體,滿目雄渾的黑色,滿園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若無的”作者對景色細膩清新的敍述,將一位木器對女兒新月的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極致。月光下,樹影旁,是楚雁潮在拉小提琴,“如訴如泣”“如夢如煙”的琴聲述説着的`是一個心碎之人對摯愛的深切眷戀,就像他所彈奏的琴曲“梁祝”一樣感情淒涼婉轉,每讀起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總是令人唏噓歎惋,新月一生坎坷,當遇見真愛時,卻已身患重病,又因宗教不同和父母一代的糾葛而受到樑君壁的阻撓,習俗的衝突,觀念的衝突,離亂的悲歌,個體在命運的齒輪下身不由己的選擇造成了他們悲慘的局面。

作者霍達用冷靜的筆觸向讀者展現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這也是我不願再次看這本書的原因。宗教的傳統,愛恨的交織,在歷史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戀情故事,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是以往的仇恨,隔閡,留在心底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正如文末所寫的那一輪高懸於墨夜空中的新月一般。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

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看透了悲歡離合之後,彈起的琴聲迴盪於天地之間,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一鈎新月,彎彎的,尖尖的,清清的,亮亮的,永遠在天空中閃耀,而你,卻早早地離開了人世。《穆斯林的葬禮》是我在國中時讀的一本書。當我看到書名時,我就覺得這本書裏是一個清冷的故事,好像新月一般。閲讀過程中,我慢慢地被新月這個人物所吸引。

重檐淡月渾如水,浸寒香一片小窗裏。並不是出生在聲名顯赫的家族,只是在一個家境略好的家庭生長,也許由於父親職業的原因,使新月有宛如玉盤一樣的臉龐。長相清秀,成績優異,家境優越,把她培養成了宛如明月一樣皎潔,梅花一樣高傲的人。她是全家人的掌中寶,她是眾人讚歎的天之驕女,在別人眼中,她就是幸運的代表。好像所有的幸運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不給自己留退路的她是值得敬佩的。

謝卻荼蘼,一片明月如水。她的幸運彷彿為後來的悲傷奠定了基礎,彷彿她之前經受了太多的好運,而今,所有的不公都向她砸來。疾病的困擾,學業的中斷,母親的冷言,使她感到恍惚,又使她感到迷茫。幸好還有來自楚老師、哥哥及嫂子的關懷,還有她的父親、姑媽,唯有那份最珍貴的母愛卻遲遲不能到達。可以説,新月在這段時期成長了,心智更加成熟,但她經歷過“擁透簾殘月”的孤寂,來自虛無的疼痛,或許自己獨自用被子拭去兩行清淚,獨自承受的酸楚,怎不教清淚不長流,空自凝噎呢?或許正是因為她有着丁香一樣的幽愁,才吸引了楚雁潮對她的思戀。

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盡這雨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最終,她走了,帶着剛揭開的事實走了,帶着不捨和遺憾。一直以來都沒有享受過母愛的她,一直以來都都生活在謊言下的她,剛接觸到愛情又馬上破滅的她,一開始的幸運好像註定了最後的.悲劇,一聲聲的痛哭包含着親人對她的思念和不捨。楚雁潮最後的瘋狂舉動詮釋了什麼是愛,從來沒有這種情感的韓太太愣在了一旁。“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明月中”。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最悽美的愛情在這裏產生,卻以一個生命的終結和一個人的心死為代價,短暫地終結了。

或許應該把倉央嘉措的這幾句詩送給這兩代人,畢竟他們都有一段不該開始的愛情故事:

如果今生未曾相見,我們就不會新生愛戀

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思

如果今生未曾相伴,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欠

如果今生未曾相愛,我們就不會彼此拋棄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榮辱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五段內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部穆斯林聖潔的詩篇,具有悲劇的美感。書中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韓天星……

看到樑君壁,我首先想起了《紅樓夢》中的鳳姐,同樣剛強的性格,同樣是家中的實際掌權者。她總是費盡心機的讓事情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走,其中包括讓兒子天星娶了他不愛的陳淑敏;送走愛上自己丈夫的親妹妹;拆散女兒與楚雁潮,只因他不是回回……她固執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可到最後這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得到幸福。

韓子奇,愛玉如命。正是因為玉,他遠走異鄉,與妻子的妹妹產生了愛情。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與樑冰玉的愛情是純潔的。然而回國後,面對妻子的質問,他退縮了。他不敢跟冰玉離開博雅宅,他捨不得苦心收藏的玉,他不敢面對離開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指責,所以他懦弱地留了下來,也留下了女兒韓新月。冰玉一個人離開了。冰玉是一個有主見,勇敢地女孩子,她渴望純潔的愛情,一旦發現愛情變了質,便決絕地離開;她同使又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子,一次次遭受感情上的傷害。但最終,她大徹大悟。

韓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的小溪貫穿全書。這本應該幸福快樂的女孩子卻因為心臟病突發,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父母的不和,母親的冷漠,無時無刻都在折磨着她。但是楚雁潮出現了,他的愛彷彿一束陽光,温暖了韓新月殘缺的心房,成為維繫她活下去的源泉。她本來可以活更長時間的,而由於樑君壁拒絕楚雁潮的提婚這一風波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劇變,十幾年來的猜想被證實,喊了十幾年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知現在何方。韓新月死了,她一直盼望着天亮,卻在天亮時死去,這是怎樣慘痛的悲劇。但我相信韓新月是幸福地走的,雖然帶着許多遺憾,但有那麼多的人愛着她:父親、兩個母親、姑媽、哥哥、嫂嫂還有楚雁潮。她想一個墜落凡間的天使,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想必是天上的真主捨不得她在凡間太久吧。

人世間上演着一幕幕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唯有玉的長河,亙古不休。

節選: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那讓誰生存,就讓他或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着他的報償而剝削我們,並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做實驗!

——穆斯林葬禮上的悼詞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雨果

已經很久沒能靜下心來好好看完一本書了,也已經很久沒有哪一本能讓我有如痴如醉,魂牽夢縈的感覺了。疫情宅家期間,我邂逅了一本名為《穆斯林的葬禮》的書,這本書讓我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與其它我所喜歡的書不同,這本書的結局其實帶着幾分悲情的色彩——新月因為心臟病離開她愛得深沉的那個人,離開了她還沒到達的遠方;韓子奇最終還是沒能守護住自己用盡一生去保護的珍品。但正如書中所説“即使人的一生中全是悲劇也是幸運的。”他們的幸運在於這一路上他們都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他們有夢想亦有信仰。

其實最初我聽到《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時,並不感興趣,因為感覺穆斯林離我很遙遠,而且有事這麼不吉利的字眼“葬禮”。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這種想法就在我腦海裏煙消雲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奇珍齋的地方,那裏的景猶如仙境,那裏的玉都潔白無瑕,那是故事開始的地方,也是我旅程開始的第一站。

也許有很多人會為《穆斯林的葬禮》中悽美的愛情而沉淪;或許有很多人會被它巧妙的敍述方式所折服;可我卻對它所展現出的堅不可摧的信仰而着迷。可能看完書的你們會覺得韓子奇太懦弱,碧兒太不近人情。但懦弱如韓子奇,會在奇珍齋遭遇危險時挺身而出;冷血如碧兒,卻也曾温婉賢惠,苦苦撐着奇珍齋等了韓子奇十年。如果有一個東西可以讓人改變自己,我想這必是信仰。韓子奇對玉的傳承是他的信仰,這信仰會讓他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碧兒作為一個穆斯林,她的信仰是對真主的信仰,面對丈夫的背叛,這信仰戰勝了親情,使碧兒成了一個控制慾強,甚至在我們看來有點心理扭曲的人。可也就是這信仰,在親人離去時,陪着她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個真正的人,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必須要有信仰。於新月而言,信仰是一盞燈,照亮她前行的路,點亮她的希望,這是她對生命的信仰。信仰於玉兒而言,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用青春換來成長和堅強。在這本書中,作者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可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最無法割捨的信仰。那是對宗教的崇尚,對技藝的傳承,亦或是對生命的、對自我的追求。我們每個人不過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但依就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總會有一天,家人會離去,朋友會走散,愛人會分別。走到最後,回頭看,一路陪你的只有你心中的信仰。

命已天註定,福乃自己求。若你無法改變命運,你就請你懷揣你的信仰,一路向前。

一曲哀歌,道不盡兩代人的苦難艱辛:一路向前,展望小人物的偉大信仰。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看了文題也大概猜出了文章類型,但自始至終,情節沒向着我所想方向走,總是出人意料。於是,我被它深深牽引着,進入人物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為新月的命運,和楚老師的愛情所打動,或是對韓子奇一生所感懷。但我的心卻被一個人物深深勾住——樑冰玉。

故事背景發生在戰亂年代。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中國人的思想開始從封建腐朽轉向新生,而樑冰玉就是新社會女性的代表。敢於同命運搏鬥,敢於為愛情付出,同時也有迷茫,也有失敗,但最終她認清了自己,認清了生活。

和璧兒一樣,從小時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愛,玉兒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堅強。姐姐被生活所迫,敢於當家作主,卻沒有主見,沒有知識;而她學會了自強,她通過知識的汲取和自我的認知,重新定義了堅強。我想這才是新時代女性所應有的思想。

隨着漸漸長大,我升入了大學。大學裏,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戀人,也是深深傷害了她的戀人。面對戀人的打擊,同學們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對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對愛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絕對她忠愛熱愛的奧立弗,説明她曾迷茫於愛情,和現代的女性一樣。但不同的是,她能從奧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視愛情,並能敢於追求真愛,這卻是現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會説樑冰玉是個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起。但正如她所説,那個時候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活下去,只有兩個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氣。而她與韓子奇的愛,也不再只是為了生活和後代,而更多的是因為內心所感,心靈相通。雖然因為韓子奇的懦弱,沒能最終在一起,但她的決絕足以讓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韓子奇般曲折,但卻折射了自己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碌碌無為或是大放異彩。也許你平淡地活着可以活到100歲,但轟轟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歲,但這50歲卻比100歲值得的多。

我總以為自己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兒比起來,卻差了天地,我曾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卻沒有經歷過親人的拋棄,戰爭的恐怖,或許我們缺少的也正是這些。不光是生活中,學習中也亦如此。玉兒憑自己的堅持考上了大學。我們堅持的不應該只是考上大學那麼簡單了。我們將來會有更多選擇,學業上的,人生上的,都離不開堅強。

也會有風雨阻擋,不可能一帆風順。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風破浪,不管是學習上的,愛情上的,總會充滿挫折,想不為之所打敗,只有努力揚帆,像玉兒一樣勇敢,不為別人,但為自己。

書中的開頭,便埋下了疑問,結尾的呼應才知道了前因後果。用玉兒的回來結尾或許是有深意的,她是那個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幾十年的代表。

一部悲劇書,看完沒有哭,而是有了許多感觸,學會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現在太多書單的推薦裏。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佔巴格達。。”,因而它曾經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裏。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翻開了它,閲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弔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裏,就像是天邊一朵雲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現在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鑽研、卧薪嚐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現在樑家的生活裏,又僅僅因為打破一隻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裏,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台劇一段輕鬆的獨白,並沒有預示出悲劇的結尾。可從此以後,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餘年之後仍舊動情地拉着《梁祝》。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嚐生活的苦果。這裏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接受。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餘華的小説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説裏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説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着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説來自於現實的演繹。同小説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雲淡,讓人有不過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説中不同,他們的'離開並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美好,忘記悲傷。在現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祝》,但終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因此,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彷彿從來沒有出現。

有人説,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樑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樑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瞭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一定知道《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破壞了小説的整體性,在反覆修改之後依然決定這樣寫,那一定是藴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國中時讀過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我最喜歡,也是另我感動最深的一本書,至今,我還對它記憶憂心彷彿昨天還在看這本書呢!生命的輓歌總有一種愛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情讓人無言以對,韓新目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種,才讓我永久的回味書中所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無意間看了它,卻再也無法從中拔出來,一任淚流滿面,它不煽情,但卻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氣讀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為什麼總是揮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讓我看到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更重要的是由愛而襯托出生命的價值!這本書裏,兩條軌跡穿插着前行—“月”與“玉”,兩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麼的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着無盡的愛。樑冰玉,韓之奇,上一代的愛情沒有幸福,有誰能體會。看着小心越可愛而安詳的臉龐,而斷然離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許多感受,當他重回故居為了女兒,卻只能面對一片連墳都難以發現的“墓地”的悲楚呢?正義,何以能讓你生,或是滅呢?正義站在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麼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併離去,為什麼?為什麼?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個悲劇,一個宿命,有輪迴到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人理解這樣的家庭。曾受戰火的洗禮,靈魂和呻吟毀滅的人?逃離了戰火,樑冰玉猛然的發沉:比戰爭更恐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興衰,那麼無力地控制着人生,那麼有力的詮釋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清無畏……人生從來沒有輪迴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歷史,他是人的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生命的輓歌,在逝去之時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後來的韓志奇流浪,本來就是一種悲哀,女兒的'離逝,正如那含苞帶放的花蕊。花還未開,花枝失折了。永遠不能彌補。葬禮時一切的終結,也是一切的起點。沒有人知道,葬禮的哀歌在為誰而唱,為誰而熄?一條是私怨不停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分明的死衚衕,韓子琪而韓子琪,就這樣被生命捉弄,新月與子淇兒女之間無盡的愛。但也無法改變決定的事實。或許新月一開始就錯了,韓新月與楚豔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火連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東北大圓內未明湖畔!她的師生戀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麼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呼喊,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實,冷酷的“母親”韓子琪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一毫之前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亡,已經不住流淚,為什麼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久久沒有為一本書感動了,是他讓我找到了一份純真的感動,哪一點希望那一份愛,以及那一縷生命,生命的輓歌為誰而唱,生命的輓歌為誰而鳴。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閒暇之時品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無法釋手。當我把全書仔細研讀後,泄出壓在心頭的沉痛,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容量,深刻的內涵以及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我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正如劉白羽先生所説,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

作者筆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間曾經有過的,也是她所憧憬的。作者追求美,那是人的本性,人們本能地而並非理智地嚮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前人名句就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一箇中年女作家,能夠有這樣強大的駕馭歷史、揮灑人生、驅使命運,寫作沉雄渾厚、凝練典雅的創造力,達到了驚人地步,令人歎為觀止!我仔細品味着作者為什麼掌握了這種美,我發現,作者是一個有自己美學觀的人。讀這部書,有如讀《巴黎聖母院》,奇譎詭辯,奧妙無窮。這是玉的長河,不,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想到新月為了追逐夢想而付出的努力;想到天星為了追求愛情而提起的勇氣;想到韓子奇為了兒女的前途而無私的奉獻……這些無不牽動着我的心,渴望自己也能夠像新月那樣,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飛向夢想的藍天!但是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得不流下眼淚。人生並非十全十美,我們只有在短暫的生命長河中完成自己的嚮往與本應該做的事情,才不至於愧對自己,愧對他人。人生的真諦如此深邃,如此動情,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只是需要我們選擇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一頁一頁讀下來,圍繞着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君壁、韓子奇、樑亦清等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卻揚起穆斯林美的靈魂,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一個形象輕盈而出——新月,唯有這一形象令我印象最為深刻,正是這一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命運的劇變由此掀開……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在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

是的,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我們要向前看,看到未來,看到希望,不能拘泥於過去的一切,人生如此短暫,我們要好好珍惜,畢竟,那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展望充滿着希望的未來吧,為此而不懈努力,奮勇向前!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看了文題也大概猜出了文章類型,但自始至終,情節沒向着我所想方向走,總是出人意料。於是,我被它深深牽引着,進入人物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為新月的命運,和楚教師的感情所打動,或是對韓子奇一生所感懷。但我的心卻被一個人物深深勾住——樑冰玉。

故事背景發生在戰亂年代。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中國人的思想開始從封建腐朽轉向新生,而樑冰玉就是新社會女性的代表。敢於同命運搏鬥,敢於為感情付出,同時也有迷茫,也有失敗,但最終她認清了自我,認清了生活。

和璧兒一樣,從小時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愛,玉兒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堅強。姐姐被生活所迫,敢於當家作主,卻沒有主見,沒有知識;而她學會了自強,她經過知識的汲取和自我的認知,重新定義了堅強。我想這才是新時代女性所應有的思想。

隨着漸漸長大,我升入了大學。大學裏,她有了自我的第一個戀人,也是深深傷害了她的戀人。應對戀人的打擊,同學們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對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對感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絕對她忠愛熱愛的奧立弗,説明她曾迷茫於感情,和現代的女性一樣。但不一樣的是,她能從奧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視感情,並能敢於追求真愛,這卻是現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會説樑冰玉是個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齊。但正如她所説,那個時候誰都不能保證自我能活下去,僅有兩個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氣。而她與韓子奇的愛,也不再只是為了生活和後代,而更多的是因為內心所感,心靈相通。雖然因為韓子奇的懦弱,沒能最終在一齊,但她的決絕足以讓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韓子奇般曲折,但卻折射了自我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當。人的生命僅有一次,碌碌無為或是大放異彩。也許你平淡地活着能夠活到100歲,但轟轟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歲,但這50歲卻比100歲值得的多。

我總以為自我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兒比起來,卻差了天地,我曾覺得自我足夠堅強,卻沒有經歷過親人的拋棄,戰爭的恐怖,或許我們缺少的也正是這些。不光是生活中,學習中也亦如此。玉兒憑自我的堅持考上了大學。我們堅持的不應當只是考上大學那麼簡單了。我們將來會有更多選擇,學業上的',人生上的,都離不開堅強。

也會有風雨阻擋,不可能一帆風順。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風破浪,不管是學習上的,感情上的,總會充滿挫折,想不為之所打敗,僅有努力揚帆,像玉兒一樣勇敢,不為別人,但為自我。

書中的開頭,便埋下了疑問,結尾的呼應才明白了前因後果。用玉兒的回來結尾或許是有深意的,她是那個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幾十年的代表。

一部杯具書,看完沒有哭,而是有了許多感觸,學會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讀完了一直襬在案頭的《穆斯林的葬禮》,這也是本不喜歡讀書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一本書。良久,難以卸下心頭的沉重,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但仍然有種如噎在喉的感覺。厚厚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頁,捧在手裏,我彷彿能聽到她發出的吶喊聲,那是對信仰的呼喚,那是對生命的呼喚!我彷彿看到了一條長河,一條玉的長河,一條人生的長河,一條命運的長河,一條悲劇的`長河!

這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嗎?要不然,怎能刻畫的如此精細,像是琢玉一般。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塊玉,一塊沾滿了鮮血的玉,她太壓抑了,讓人難受的喘不過氣來,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對每個人物的刻畫都那麼豐滿,那麼有生命力。

有人説這本書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場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我覺得更贊成是在描述韓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個悲劇的導演。他並沒有回回血統,只是吐羅耶定巴巴收養的孤兒,之後隨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嗎?在遇到樑亦清的之後,着魔似的對玉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放棄了到麥加聖地的朝覲。在楚雁潮向新月求愛之時,他因教規默許了君壁執意的反對,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嗎?不算!他和玉兒結合,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還是為了戰勝戰爭帶來的絕望與恐懼?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回家之後他的良心便不會負債,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會那麼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便不會有新月,新月便不會受那麼多與生俱來的苦。君璧是一個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這一切,想讓她向對待天星一樣對待新月,那可能嗎?新月一直渴望“媽媽”的愛,卻一直被冷眼相待,她從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許就是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才會後天患上了心臟病,才會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讓人扼腕的愛情。於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韓子奇的痛苦……

在韓子奇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直在重複“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對真主的拷問,他甚至害怕面對自己,他無時不刻不在懷疑自己的行為,懷疑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獨的,是充滿了恐懼和未知的。

這是一部沉重的書,沉重的讓我沒有勇氣去重新翻開她,我會懷念堅強美麗、懷揣理想信念的韓新月,懷念才華橫溢、富有責任感的楚雁潮,懷念面對生活的窘境勇於擔當卻因不倫之戀陷入無邊苦海的韓子奇,懷念一言不發卻很有男子漢氣概的韓天星,懷念伶牙俐齒、極富統治欲的樑君壁,懷念敢愛敢恨、勇於追求新生活的樑冰玉,懷念樸實無華、任勞任怨的姑媽,懷念熱情如火、痴情執着的奧利弗……

書讀完了,一切終將褪去,皈依歷史的塵埃,但是對信仰、對自由、對生命的呼喚,必將像寒山寺的鐘聲,穿越千年,滌盪着我們的心靈!

大膽的追求我們的信仰吧,大膽追求我們的夢想吧,大膽追求我們的愛情吧,趁着我們還年輕!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提起《穆斯林的葬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玉殤。是啊,在那隨珠和壁,明月清風的"博雅"大宅裏上演了多少讓人魂牽夢繞的情與事,在夜間那沙沙聲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兩代穆斯林是從這裏走向輝煌,也是從這裏走向衰敗。

我無數次的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歎息,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正值青葱歲月,亭亭玉立,她淺嘗愛情,不甘於獨卧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濁,秉持着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標,渴望重歸於燕園未名湖畔雕樑畫棟的備宅之中,於幽幽燈光下,深望着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淨如清泉的詩句。楚雁潮,26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於同對翻譯譯著事業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後,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懷中,他們發現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而且還是一個卧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線,將新月與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着安拉的祝福來到世上,每天看着母親做齋戒,然而,回回是絕對不能與異教人結為連理,楚雁潮相伴着新月走過了最後一段人生,他只是給了新月延長生命的動力,他沒有奢望最最簡單的婚姻,他只想這樣守着她。然而,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着遺憾走了,她帶着無限希望走了,她帶着對未來的嚮往,對事業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麼還沒來啊……"我潸然淚下,她帶着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有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於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當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何謂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此時,我多想質問,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悽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懷,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然而,這只是這部書的一小部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讓我遊蕩在兩代人之間,感動着兩段感動。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歷,韓太太的辛酸與無奈,韓天星的哏直,陳淑彥的賢惠,樑冰玉的倔強與遺憾…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淤血的城——北平與倫敦,我無法不説這篇小説的偉大。這曲哀歌既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這周我一口氣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50多萬字的大書。合上書,看着封面上伊斯蘭建築與它上方的一彎新月,我一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破壞了這美好的意境。空氣彷彿凝結了,只留下那裊裊的琴聲在天地間、在月光下回蕩,多美啊!

作者精心設計的這一場美的悲劇,催人淚下!作者傾心描寫的這一出美的情景,震撼人心!

讀罷此書,我頓覺自己的語言是那麼貧乏,竟然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我此刻的感受。書中的悲劇,令人震撼、感動、遺憾、悲痛……而造成這一場場災難的根本原因,是那兩個殘酷的字眼 戰爭。

細細分析書中的每場悲劇,其中總會有戰爭的原因,而戰爭,也將這一場場悲劇從頭到尾串聯了起來。

因為戰爭,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外國人的身影,於是就有了沙蒙·亨特找蒲綏昌訂製鄭和寶船,從而蒲綏昌找到奇珍齋,最終導致了樑亦清在水凳上的慘死。一場家庭悲劇的序幕便因失去了頂樑柱而就此拉開。

因為戰爭,導致海嫂(姑媽)的丈夫與兒子失蹤,使這個家庭悲劇中又多了兩個角色。

因為戰爭,樑冰玉的初戀被迫失敗,因為她的男友出賣了同胞,從而使她對愛情失去信心,於是在異國他鄉毫無原因地拒絕了另一個青年奧利佛,間接導致了亨特夫婦的意外喪子,同時又更加重了樑冰玉的.孤獨感,讓她更加依賴於她的奇哥哥。於是,便有了全書最主要悲劇人物新月的誕生。而話説回來,樑冰玉與韓子奇離家出走、遠赴他鄉的原因,還是那兩個字 戰爭!

新月在災難中“有罪”地降生,使更多的災難降臨這個家庭,讓新月從小就在這種氣氛中成長;家庭的不和,親生母親的出走,父親的痛苦,愛情的失敗,姑媽的死,乃至新月自身的死都是因此直接或間接導致的!

而楚雁潮的命運,又何嘗與戰爭無關?他的工作晉升不順,正是由於他那因戰爭而“身世不明”的父親!

再回到奇珍齋。因為戰爭,奇珍齋關門倒閉,產生了一系列悲劇,甚至牽扯到了另一個家庭侯家,導致了老侯的死與兩家的怨恨,為韓子奇死前那一幕“紅衞兵抄家”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為了沖掉之前的那些晦氣,韓子奇拿出自己隨身漂泊萬里的珍品中的一件大辦兒子的喜事,結果沒想到又一次見到了那塊玉,導致了他的摔傷與女兒心臟病的突發,由之而來的又是一系列的悲劇!

如此多的悲劇同時降臨在一個家庭,不能不讓人覺得這是作者的安排,但這一幕幕悲劇,卻又如此真實,令人無法不相信!

戰爭!悲劇!

戰爭創造了悲劇,悲劇來源於戰爭!

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

是戰爭,創造了這些悲劇!是戰爭,改變了這個家庭!

戰爭,這個我們不願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無情而殘酷的字眼,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詞語,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

現在,我拿起了《四世同堂》,再次走進那段混亂的歷史,去了解、感受那場改變了千萬人命運的戰爭。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伏天裏,我相信古人的話,心靜自然涼,所以備了幾本書,靜心讀。其中就有這一本:《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成書於1986年,50餘萬字。回族女作家霍達以獨特的視角,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中國曆來把君子之德比之於玉,把月比喻成相思與美好。但玉易碎,月有缺,所以書中的人物,樑冰玉及其女兒韓新月,都蒙着悲劇的色彩。

我看書,容易動情,容易變成書中人物的朋友,所以,看到新月離世那一章不免淚流。一個20歲的女孩,不得不與戀人、與人生作別。在去世的前一刻,她已經失明,但她不停地問:天亮了嗎?天亮了沒有?冬日晨5時問起,用盡生命的最後一點力氣。外面下着雪。天亮了,她的戀人楚雁潮從北京大學冒着雪狂奔,但終究,他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

《穆斯林的葬禮》,縱橫捭闔的小説風格讓劉白羽大為讚賞,他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看完了這50餘萬字,容易激動的散文大家曾數次流淚。

人同此心,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希望善良的人能夠健康長壽。天星與容姑娘,也許不少讀者會忽略他們的愛情,善良木訥的天星還是讓我同情到心痛。一個在複雜家庭長大的孩子,心思必定是細密的,他愛憐妹妹新月,所以面對疼愛自己卻對妹妹冷嘲熱諷的母親,他常用沉默來對待。

書中經歷最傳奇、情感最隱忍的是韓子奇,他來自南方,是個流浪兒,本該跟着老回回到處朝拜,一生乞討,但偏偏梁氏一家讓他突然改變人生的方向。從此,韓子奇做了一個琢玉師傅,娶了師傅的大女兒樑君壁。戰亂時韓子奇帶着妻妹樑冰玉遠走美國,然而美國也遭到了轟炸,妻妹冰玉在命懸一線的.時候,説出了自己對子奇哥哥的愛戀,親人生死未卜,遠在美國的他們不免苟且。兩年後,兩人回到老家,等來的是姐姐樑君壁的痛罵,妹妹從此失蹤,兩歲多的新月做了大姨樑君壁的女兒,一直到死之前新月才知道她喊的媽不是自己的親媽。

33年後,當50多歲的樑冰玉找到老家奇珍齋時,迎接她的是,女兒新月與韓子奇早已作古,她愛恨交加的姐姐樑君壁也已離世十多年,來開門的是天星的女兒綠兒,一個酷肖新月的女孩。

都在説輪迴,都在説因果。人生多麼短暫,所以割捨不下愛,萬般留戀活着。但愛情像蛛網,受不得外界的一點風雨;人生又如蠟燭,分分秒秒總在燃燒。

《穆斯林的葬禮》是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冰心稱之為奇書,這也是她晚年唯一“能一口氣看下來不能捨手的”文學作品。她説:“我認識霍達,是從讀她寫的《國殤》和《民以食為天》開始的。我喜愛這位年輕的女作家,她是位多產的作家。願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