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弟子規》有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弟子規》有感範文1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你一定和我第一次讀它時的感受一樣,感到迷惑不解,不過,沒關係!你先看彩圖,在讀譯文,你的好奇心就油然而生了,然後,再跟着拼音把它們讀出來,一次、兩次,保證你愛不釋手,它就是《千字文弟子規》。

《弟子規》有感範文

《千字文弟子規》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兒童文化課本,適應各種年齡人誦讀,它不僅有注音、註釋,還有譯文和故事,讓我在學習中還可以瞭解到與此相關的典故,而且配有彩圖,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千字文》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意思是:“不要總談別人的短處,不要總誇自己的長處。幫人要誠實可信,一言一行經得起檢驗,,心胸要寬闊,氣量要大度得讓人難以測量”。這兩句和我們學習過的《陶鑵和鐵鑵》的意義相近,都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有惜時的“尺璧非寶,寸陰是竟”。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常常學着古人吟詩的模樣後背着雙手,搖頭晃腦地把它讀出來,然後在媽媽的詢問下把它們的意思説出來,必定會贏來一片稱讚,這時我忙引用《弟子規》中“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來表達我學習的目的。

如果説《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字,巧妙地記錄了天文、地理、歷史、教育等知識,那麼《弟子規》更是形象地規範了我們學生的'行為。

你看“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教我們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而“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則教會我們讀書的方法和用學到的知識親身去實踐,不要華而不實。“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是我在學習中深得體會的一句。它彷彿一位和藹的老師,面帶笑容地告訴我:“讀書學習,時間要安排得多一些,但是仍然要抓緊用功。只要功夫到了,困惑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面對這樣一位“老師”。我焦躁的心能夠平靜地面對難題了。

《千字文弟子規》不愧為我的良師。有了它,我希望自己“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你信嗎?

《弟子規》有感範文2

以前我從來不太注重母親節,可是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記得母親節時,我想送媽媽一個禮物,可不知送什麼。項鍊……太貴,花……老土。突然,我的腦海裏閃過一個主意:乾脆幫媽媽做家務吧。説幹就幹,先拖地吧,我把拖把弄濕,然後把水分擠一擠,把客廳拖了一遍。剛要完工,卻發現後面還有一排腳印讓我很鬱悶。這次我穿上鞋套繼續奮戰,汗珠已從頭上流下,但我不放棄,終於拖乾淨了。然後我又把家裏的桌子、茶几仔細地擦了一遍,並把自己的書桌收拾地整整齊齊。最後,我把抹布和拖把認真地衝洗乾淨晾在那兒,今天的勞動算是大功告成了。此時,豆大的汗珠從我頭上流到衣領上。真累!但是看着我的.勞動成果,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這時,媽媽下班了,看到整潔的家,先是吃驚,然後高興地問:“這是誰幹的好事?”我得意洋洋地説:“當然是我嘍!”“今天怎麼想起幫媽媽做家務了?”媽媽不解地問。“因為今天是母親節呀!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媽媽感動地説:“這是我收到最好的禮物!”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暗暗在想:多虧了我的好老師《弟子規》啊!

《弟子規》有感範文3

寒假,我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共有八個部份。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總敍部分概括地介紹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入則孝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面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是: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的主要內容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愛心,不中傷別人,不強人所難,要認真學習,要實踐等。

我對書中提到的愛感觸很深。記得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和三歲的表弟去鄉下奶奶家。奶奶很愛我,馬上削了一個梨給我,而沒再給表弟削,我就對奶奶説弟弟也想吃,請您幫我把梨分成三塊,您一塊、我一塊、弟弟一塊。在我的請求下,奶奶很快地將梨子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兩塊,奶奶將大的一塊遞給我,將小的一塊遞給了弟弟。我覺得奶奶的做法不對,為不掃奶奶的興,我將弟弟帶到一邊,把我們手中的梨互換了一下,弟弟正要大口咬的時候,突然停住了,瞅瞅我手中的梨,又看看自己手中的梨,於是奶聲奶氣地對我説:“哥哥,我還是吃原來那塊小的,你大些,你吃大的,我也愛你哦,哥哥”。聽了弟弟的話我心中暖暖的,我一個小小的自然的舉動,弟弟卻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對他的愛。媽媽在旁邊看到我的.做法很高興的表揚我: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同時也希望我以後不僅對弟妹,而且對長輩、對兄長、對同學、對朋友都要有發自內心的愛。

今天,我已深深領會到了《弟子規》中的意思,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有感範文4

我今年7歲了,也讀一年級了。在這差不多的一年時間裏,媽媽每天都要我學習《弟子規》。現在,我可喜歡這本書了。可你知道我最初被媽媽押着讀《弟子規》的“慘狀”嗎?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過六歲生日的時候,舅舅送給我的生日禮物。那時他送我這本書的`時候,我好像聽到他跟我媽媽説,這本書裏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還特意交代我媽媽好好教我。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教一句,我跟着念一句,也覺得有些好玩。可是,後來由於功課的原因,我不願意再跟媽媽背誦《弟子規》。可是,媽媽不知是多了一根經,還是少了一根經——她一直沒有忘記要我背誦《弟子規》。

由於媽媽的堅持,我也差不多背來了整本《弟子規》。在學校讀書也差不多一年了觀後感,在老師那裏也學到了一些知識。原來老師經常説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那麼回事。我現在開始慢慢地讀懂《弟子規》了,我覺得裏面確實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為人處世、待人接物

我以後還會繼續翻讀《弟子規》,並且把從書中學到知識運用到現實中來,爭取做一個人人誇的好孩子。

《弟子規》有感範文5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做人就要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下面,就讓我談談我讀後的一點感想吧!

《弟子規》首先教我們的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在孝順方面,想想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起父母的事情,但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入微。有時,父母過於關心,囉嗦幾句,我反而頂撞他們,討厭他們,那是多麼不應該啊!現在,我們學了《弟子規》就不但要會讀、會背,還要會做,就像《弟子規》裏的一句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説到尊敬長輩,這也有一句話“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意思是説稱呼長輩時,不能直接呼名,面對長輩時要表現得很謙虛恭敬,不能表現自己比長輩還能幹。在路上,如果遇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如果長輩什麼也沒説,就要站在一旁,等候教導或指示。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這句話,我感慨最深,受益匪淺,也是我學習中不足的地方,如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的時間都不想去做,就算做完了,有時也是馬馬虎虎,有不懂的地方也沒有及時去問,結果越來越不明白。讀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的`去做,我的學習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弟子規》像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為我指明瞭方向,成為我生活的指路明燈,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有感範文6

我是一個愛耍小孩子脾氣的孩子,也許是進入青春期的原因吧。近來,我對父母的管教更加反感。我的舉動讓父母很痛心,時而為我增添一點失望的表情。

早晨5點,我一咬牙從被窩裏爬出來,為了美好的將來再苦再累也值。我拿出學校發的弟子規節選“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讀了一遍,又看看參考譯文,才看了幾行,就羞愧難當,我根本沒做到,這是媽媽進來了説:“早晨頭腦清醒,背英語單詞去。”我剛要發脾氣,猛然想起弟子規中有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需順承。”嗯,我知道了。“瑩瑩”爸爸有一次喊起了我。哎,又是什麼事呢,我的精彩電視劇還沒有看夠呢,索性裝着沒聽見,在磨蹭一會兒。剛想到這兒,可腦中又呈現弟子規中有句:父母呼,應勿緩。於是,我有趕緊答應了一聲,穿上鞋子像爸爸跑去。爸爸也被我的快速反應弄的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往常都要喊上半天的人物。今天怎麼一呼即應呢?我忙拿出弟子規的內容向爸爸解釋了一番。爸爸聽後,哈哈大笑,並對我豎起大拇指,對我讚賞一番,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我得意洋洋的跟着爸爸走了。要吃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我一看飯桌,立即皺起了眉頭,剛要開口,又想其弟子規中説到“對飲食,勿揀擇,”我忙低下頭,一聲不吭的吃了起來,飯後,我習慣性的又要碗筷往鍋裏一扔。“執虛器,如熱盈。”我於是趕緊小心的拿着碗筷輕手輕腳的把它放進鍋裏,順便刷洗乾淨。

晚上,我毫無睡意,因為我知道:“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買下頭去,認真地寫起作業來。吱門開了,媽媽雙手捧起熱氣騰騰的牛奶,我忽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媽媽温柔的撫摸着我的頭,欣慰地説:“寶貝兒長大了,不再用爸媽操心了,有你這樣的好女兒真是我們的福分。”“媽”我一下撲入媽媽温暖的懷抱。“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無私的教育我,開導我,他讓我頓然醒悟。昨天的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娃娃,今天的我 因為有了弟子規而長大了,懂事了,我的家因此更加的温馨了…有《弟子規》的日子真好﹗

《弟子規》有感範文7

暑假裏,我認真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根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是少年言語行動、道德修養、待人處世的行為指南,對於我們特別有教育和指導意義。《弟子規》第四部分着重就學習作了闡述,對於我們學生來説,讀懂弄通這個部分特別重要。培根説:“知識就是力量。”李嘉誠説:“知識改變命運。”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就學習的方法,《弟子規》告訴我們:“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細閲讀,口到是多讀幾遍。學習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準確理解其中的意義,學到真正的知識。“緊要功”這三個字對我特別有教育意義,它讓我明白: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想學到書山、學海里的知識,必須抓緊點滴時間,用心學習、細心探究、全心拼搏,這樣才能增長智慧。

常説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不好的書則會矇蔽人的思想,破壞人的心志,讓人永遠迷失在黑暗當中。“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説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有認真、細緻、反覆閲讀經典著作,才能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弟子規》還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學習好經典著作,還要在生活中努力實踐,這樣才能不負所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振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是學習知識的最佳階段。作為少年的我們,只有勤奮讀書、刻苦鑽研,才能學有所獲,才能實現個人理想,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弟子規》有感範文8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列舉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全篇先是“總敍”;然後分為“入則孝、岀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

我學習了《弟子規》,當我讀到了“入則孝”這個部分,就讓我深深地感動了。

“冬則温,夏則凊”。説的就是“黃香温席”的故事。黃香這個小孩子因母親早逝,只能和父親相依為命,他雖然小,卻非常懂事,夏天天氣炎熱,每天晚上他都會給父親扇枕蓆,以便父親安歇,冬天天氣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牀,用自己的體温把被褥焐熱。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

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我曾經看見媽媽幫我把房間收拾整齊。把我牀上的衣服全都塞在了洗衣機裏面洗。我覺得父母幫我做這些事情是應該的'。

但是我學習的《弟子規》後,我懂得了我們不能依賴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間的話還要幫父母呢!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早早起了牀,裝了一杯熱騰騰的水,然後煎了一隻荷包蛋放在飯桌上。媽媽一起牀,就看見了我做的早餐,她吃了我做的早餐以後。還一直誇我孝順,我卻不好意思地説:“黃香比我更孝順呢!”

我讀了《弟子規》,心有體會,決心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有感範文9

文章摘要:我們的社會需要跟多的温馨和諧的畫面,所以,求求你,再次用用我吧?”他拿起了一個杯子,反問記者:“如果我鬆開手,這隻杯子會怎麼樣。脖頸連按着一個長方形的燈頭,開燈時,光就從這裏發出。1000字作文也不少你一滴水,跟我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多好呀?它有點難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論。它教導我們孩子需要講孝悌,要謹慎誠信,要愛周圍大眾,親近仁德賢人。倘若有富餘精力,多讀書多做學問。《弟子規》的教育觀念,我是非常贊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為本。我認為,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多,有作為的人更少,而我們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以成績為主,恨不得大家門門優秀,個個成為大科學家。中國現在的中、大學聯考似乎完全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命運。其實不然,有消息稱,中國自恢復大學聯考的三十年來,並沒有一個大學聯考狀元成為各領域工作者中的頂尖分子,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成績不能説明一切,因為成績只能説是理論知識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實驗工作等,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氣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與人家良好溝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還能談什麼工作呢?

《弟子規》有感範文10

“對飲食 ,勿揀擇”。這裏就講到飲食不可以挑剔,因為均衡的營養才有健康的身體。如果小孩從小就挑剔食物,孩子的發育就很難保持均衡。尤其現在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有一些習慣更差的,他會在菜餚裏頭翻來翻去,挑來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會在裏頭專門挾他喜歡吃的,這是很不好的。

而“食適可,勿過則”,也就是説從小對孩子的飲食,我們要告誡她要節制。不能説今天飯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飯菜不好吃,或不喜歡吃,就少吃或不吃。孩子從小養成定時定量不挑食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健康成長,身體抵抗力才會增強。

秦夢迪小時候,大概是六歲以前,在飲食上就有這樣的毛病,吃飯幾乎不吃饃,吃菜本來就少,若是菜不可口乾脆就一口不吃,所以前兩年身體很差,特別是三、四季度,幾乎每個月都會生病,並且一生病就得到醫院輸液,記得六歲那年十月份,斷斷續續輸液輸了三星期,急得我直上火。近兩年來,隨着她飲食習慣的改善和調整,平時上醫院的次數少多了。這裏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零食、多喝白開水。

《弟子規》有感範文11

《弟子規》中首先寫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與兄弟姐妹們友好相處。其次在所有生活中的行為舉止要小心謹慎,要信守承諾。以公正平等的心態對待任何人,並且親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命令時,我們要馬上行動,不能偷懶,父母悉心教導時應該恭敬地聽從,父母責怪時,我們要順從且虛心接受。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生病時,兒女應盡力照顧,如果病情加重,應日夜守在他們牀邊。如果父母去世了,要守喪三年,經常悼念着他們。自己的住所也應變更,不飲酒吃肉,守喪時講求禮節,祭拜時要真心誠意。雖然父母去世了,卻也要當作他們仍在身邊時一樣恭敬地對待。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衣冠要整潔正統,鈕釦必須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以免走路時被絆倒。回到家要把帽子、外套、鞋子放到規定的地方。不要造成髒亂,導致滿地污穢。衣服貴在整潔,不一定要穿華貴的服飾而浪費錢財。穿着要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身份,也要顧及家中的經濟狀況。對於日常飲食,不要挑三揀四,吃的食物要搭配得當、營養均衡,切勿暴飲暴食。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但凡説出的話,要講信用為先,如果不能對自己講過的話負責,就不要答應人家。至於欺騙,這是萬萬不能做的事。

《弟子規》中的這些教誡對於我們來説會是受用無窮的,古代才人智慧的結晶能夠得以傳承到現在實在是不容易。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藴修養着我們這一代,就如同《弟子規》對我的影響一樣。所以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無窮動力。

《弟子規》有感範文1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有感範文13

"啥?誦讀並背誦經典,啊呀!我的媽呀!"這話從一個扎着"美國小火雞"辮子的女孩口中,飛迸出來,太具有殺傷力了!平日裏讓我們背背課文就難於上青天,現在可是經典呀!這不是強人所難嘛!怎麼可能辦到?唉!

真是説到做到不放空炮,緊接着一項又一項的關於經典誦讀的程序,接踵而來,剛開始我們是集體誦讀,後來乾脆給了我們誦讀自習,緊接着又不惜花大價錢,聽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的視頻講授,給我們安排時間學習,仔細瞭解每一句話的含義,讓我們有所啟發,剛一開始我們都抱着玩一玩,看一看就算了的心態! 直到有一次誦讀時間老師説:看完了,就再也看不上了,你們到以後會後悔的,我們都沒有多大覺悟,後來老班規定説只要誰背過就給獎勵,這才激發了我們的`鬥志(當然包括本人在內)以後我們上早操的時間從未拿過課本,人手一本《弟子規,開始了競爭,漸漸的我開始對《弟子規》有了興趣,該看的時候我也認真的看,對句子也有大部分了解,日常生活中我的行為也規範了很多,"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順口就能把《弟子規》背出來。

但我更覺得應該把,弟子規》讓家長們讀一讀,這樣效果就會比讓孩子讀好很多,因為家長只要斷了孩子的慾望,不由着孩子走,就可以讓他減少這種依賴性,雖然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也不應該太過寵愛,更應該讓他們明白自己責任的重大,讓他們更要早早明白如何做一個人。

唯有先成人,才能成才,才可以進一步談論成功!這是一個常理,每一個人都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可是有幾個人做到了,不是沒有,是很少!雖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們也應該努力,作為一個90後,我們的自制力很低,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父母幫一幫也是可以的,但方法必須正確,所以從經典中獲取一點也是可以的,但經典也不一定全是對的,例如:弟子規》中有兩句"寬轉彎,勿觸稜"是錢文忠教授明確提出的,在時速發展的今天,在公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線,根本不存在這一現象,所以經典不一定全對,但多吸取也是有益無害。

《弟子規》有感範文14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

媽媽給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

媽媽問我:“你能做得到嗎?”我聽後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爸媽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顧玩我的。媽媽要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説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又不是你的僕人。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那麼不懂事,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要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勞懂事的好孩子。這也是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表現。

《弟子規》有感範文15

【體味文化精神】

暑假期間,我讀了《弟子規》一書,從中也體會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精神。《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兄長;其次要對自己精神約束,對別人誠實可靠;要對大家有愛心,親近有德行的人;學習文化知識。這些不就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精神嗎。體味中華文化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承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長篇歷史文跡,即可發現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精神文化發展的長卷。而《弟子規》教會我們的中華文化精神,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首先教會我的是“首孝悌”,即“孝”字。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這些兒女應該做的,並且我們不僅僅是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而且要在精神上去關心照顧他們。但現在有些兒女只是一昧的認為孝順父母只是讓他們在生活方面吃飽穿暖,但是這種行為在我看來是無比盲目的。父母沒有兒女心靈上的撫慰,即使過得再好,久而久之也會產生一種心病。孔子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沒錯,時間是可憎的,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只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盡力的事情。多陪陪父母,為父母做些事,這也是現在的`我們有能力做的了。同時對於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推己及人,《弟子規》中的文德體現,才是衡量道德標尺,實踐孝道的典範。

其次教會我的是“次謹信”,即為人處世的關鍵。它讓我明白做人要謹言慎行,不管是言語還是思想;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以及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謹言慎行是指不説不該説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樣做,不應該怎麼樣做。誠實守信,這個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誠信一詞更是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中的一個,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最後,言行舉止要得體是指“站如鬆,坐如鐘,走如風,卧如弓”,謹記這一古訓,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儀表。層層細品,《弟子規》中的道理,深解其意,銘記於心。

最後教會我的則是“泛愛眾”,即是指博愛。不管是什麼地位的人,什麼等級的生靈,既然我們生於同片天空之下,那麼都應該有憐愛之心。愛原本是指雙方面的付出,而現如今,社會上的所謂愛卻成為了單向的付出,缺少了另一方的付出,使得愛這個字有些扭曲。因為沒有了感恩,愛變得自私。若要讓愛灌滿整個世界,其一要有慈愛之心,其二就是要明白感恩。深究其理,《弟子規》教會人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老師……

我們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繼承發揚文化和革命傳統,不斷培養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園,創造人民新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