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小故事集合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06W

歷史小故事集合1

元成宗鐵穆兒直到臨死前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等他死後,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爭奪皇位的一幕,又一次出現了,不過這次並不像鐵穆兒和與他爭奪皇位的兄長那樣,得以和平解決。而是經過一番屠戮後,元武宗方才登基稱帝。

歷史小故事集合

公元1307年,元成宗死後,皇位究竟由誰來繼承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因元世祖生前有日後帝位必須傳給真金太子之後的成約,依此應是元成宗長兄甘庶剌的長子今孫帖木兒,而元成宗的卜魯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準備擁立的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而作為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海山不太可能成為皇帝,但他的兄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己也以奔喪的名義回到京城,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難答等人,以“亂祖宗家法”的罪名將其誅殺。愛育黎拔力八達本想稱帝,但他考慮到海山擁有重兵且能征善戰,不敢造次,便把皇位讓給了海山。

公元1307年,率三萬精兵來爭奪皇位的海山得知弟弟將皇位讓給他後,大喜過望,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到上都,即位稱帝。

海山登基後,還算做了些好事,他下令凡是征戰的將士和供給繁重州郡的役卒,都可免除三年差税;雲南、八番、田楊等地免除一年差發;在外逃荒回家種地的,免三年差税;停止徵收受災地區的'山場湖泊税,聽任貧民就地採取;兵馬經過地方,不得騷擾百姓;充許民間冶鐵;鼓勵興辦學校;免除儒户的差役;關照孤寡老人和孤兒。

海山很想因循漢制,重儒尊道。所以即位不久,他就遣使以大牢之禮祭祀孔子,並加封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對全國遵行儒教的人給予優赦。中書右丞孛羅帖木兒用蒙古丈譯成《孝經》,上給海山,海山便命令中書省刻板模印,使得諸王大臣人手一本。

海山的奢侈、揮霍更超過元成宗。他即位不久,為鞏固統治而大賞諸王、宗族,搞得國庫儲備空虛,入不敷出。公元1308年,由於江南發生大饑荒,政府的財政更為困難,再加上海山大興土木,建城修寺,財政危機再度出現。

海山還篤信佛教,因此,他修建興聖宮,請僧侶們入內禱佛祈福,又派士兵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並令皇太子親自主持在大都城南建造佛寺。他還命令喇嘛翻譯佛經,以便誦讀。這就使得僧人在朝中炙手可熱,氣焰囂張、無所顧忌,成為當時禍害百姓的一大勢力。

歷史小故事集合2

一説起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就讓人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羅馬城,有一座廣為人知的鵝紀念碑,上面塑有一隻引頸高吭的鵝,以此來紀念救了羅馬城的鵝羣。那句“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在羅馬人中世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那麼,鵝和羅馬城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是怎樣的來的呢?

公元前390年,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高盧人乘節日狂歡之夜偷襲羅馬,悄悄圍困了羅馬的“咽喉之地”——卡庇托爾山上的衞城。當時,卡庇托爾神廟中養着一大羣準備用來奉獻給女神朱諾的'鵝羣,一聽見摸上山頂最高處的高盧士兵的動靜,羣鵝頓時驚叫起來,“嘎嘎嘎嘎”的叫聲驚醒了正在酣睡中的羅馬士兵,於是士兵們趕緊披掛上陣,奮勇還擊,把前來偷襲的高盧人全部消滅了,羅馬免遭浩劫。

為了表達對鵝的敬意,人們修建了紀念碑,“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也就一直流傳下來。

歷史小故事集合3

龐統被蜀將張任射殺,孔明聞聽十分震驚,便親自統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張飛先行。張飛所到之處,蜀兵望風歸順。張飛到達雒城後,見到了劉備。劉備、張飛幾次與雒城守將張任交鋒,各有勝敗,但雒城依舊在張任手中。

正在這時,孔明率人馬來到雒城,詢問了雒城的情況。降將吳懿説:“守將張任,是蜀郡人,很有膽略,不可輕敵。”孔明決定先捉張任,然後攻取雒城。

在雒城東有一座橋叫“金雁橋”。孔明騎馬到橋邊繞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對黃忠、魏延説:“離金雁橋南五六裏,兩岸都是蘆葦叢,可以埋伏。魏延帶領1000槍手伏在左面,單戮馬上的敵兵;黃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邊,單砍敵兵的坐騎。殺散了敵軍,張任必定從東面小路逃走。張飛率1000人馬,埋伏在這條路邊,擒捉張任。”接着,又令趙雲埋伏在金雁橋北:“等我誘引張任過橋後,你就把橋拆斷,然後列兵在橋北,使張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進我們的埋伏圈。”調兵遣將完畢後,孔明親自去誘敵。

張任得知孔明前來攻城,忙教張翼等人守城,自己與卓膺分別率領前隊和後隊,出城退敵。孔明帶着一支不整不齊的隊伍,過金雁橋與張任對陣。孔明乘坐四輪車,頭戴綸巾,手搖羽扇。兩邊有100多騎兵簇擁着,遠遠地指着張任説:“曹操仗着百萬軍隊,聽到我的名聲,嚇得望風而逃。你是什麼人,敢不投降?”

張任見孔明軍伍不齊整,在馬上冷笑道:“人説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是有名無實。”説完,把槍一擺,率軍一齊殺過來。孔明丟了四輪車,上馬向橋後退走。張任從背後追趕過來,一直追過金雁橋。正在這時,只聽一陣大喝,劉備從左邊,嚴顏從右邊,一齊衝殺過來。張任知道自己中計,急忙回軍,卻見金雁橋已被拆斷。正想朝北退卻,只見趙雲率軍隔岸擺開,於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繞河逃走。

走了不到幾裏,到了蘆葦叢雜的地方。魏延一軍從蘆葦叢中忽然出現,用長槍亂戳;黃忠一軍伏在蘆葦裏,用長刀只剁馬蹄。張任的騎軍紛紛摔倒被俘。步兵見勢不好,哪敢再來?張任只帶着幾十個騎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裏的張飛。張任正想奪路而逃,張飛大喊,一聲,眾軍齊上,把張任活捉了。部將卓膺見張任中計,也早就投降了趙雲。

張飛押着張任,來到劉備的'帳中。孔明也在劉備身旁坐着。劉備對張任説:“蜀中的各位將領,紛紛望風而降,你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呢?”張任怒目而視,叫喊説:“忠臣怎能事從兩個主人呢?”劉備説:“你不識時務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張任説:“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後也會變節的。你快把我殺了吧!”劉備不忍殺他,張任破口大罵。孔明令人斬殺張任,保全他的名節。劉備感歎不已,讓人收斂張任的屍首,葬在金雁橋旁,以表彰他的忠誠。

設伏是軍事上的一個常用的計謀。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伏擊敵人的戰例。設伏實際上是挖一個陷阱等着敵人來跳。孔明此計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礎上,再以他本人聰慧的頭腦,準確無誤的算計,以及對兵法的熟諳,果斷地採用了誘敵深入,切斷退路,然後佈置伏兵,請君入甕的絕妙計策。

歷史小故事集合4

從字面來看,這條成語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後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從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辦法掩蓋的'意思。

掩耳盜鈴出自於《呂氏春秋自知》記載的一則寓言,然後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了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揹走,但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他就用錘去把鍾打碎,這時鐘發出了巨大的響聲。這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和他來搶奪這隻鍾,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這就太荒謬了。

從故事的出處來看,掩耳盜鈴其實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盜鐘。然後至於鍾最後為何演變成鈴,筆者也有所不知了,我們大家可以發揮想象,揣測一下。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們在笑的同時,有沒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發生過同樣的故事呢?如果做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豈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了呢。如果我們希望成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經常讀讀這個故事。

歷史小故事集合5

亡國之君,手中握着的最後一條馬鞭。你就是卧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懸在牀頭的苦膽了,浣紗的女子從民間一路走來,因你遺棄的棒槌已長成苧蘿山的叢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苧蘿村。天生麗質。2400年前,春秋末年,吳越爭戰,越敗夫椒。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復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為興越滅吳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後人常説的“情人眼裏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對歷史不恭了。

她長袖善舞,絆倒一代豪傑座下騰空的馬蹄。

她柔骨似水,熄滅一代壯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事實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為武器,沒有任何盾可以抵禦,沒有任何矛可以擊穿。能讓一個君主失卻江山,也能讓另一個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罷,過眼的富貴雲煙,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靜。

傳説吳被滅亡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不知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歷史小故事集合6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説,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説,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説,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鑑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説: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衝突。

歷史小故事集合7

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斯泰納首先發現了ABO血型。這一發吸納,對人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響,為此,卡爾·蘭德斯泰納在1930年榮獲了諾貝爾獎。

ABO血型中有A型、B型、O型和AB型,是人類最常見的,也是最早被發現的。

既發現ABO血型之後,從1927年開始,人們又陸續發現了MN血型、Q血型、E血型、T血型、Rh血型等數十種血型系統。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除了人類以外,連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動物也存在血型,甚至烏龜、青蛙身上也可以找到血型得痕跡。

血型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僅與醫學、生化學有關,而且和人們的思維、性格、氣質、行為,甚至和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對血型的研究,已成為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國外,特別是日本,一些人類學家已經把血型的研究作為一項新興學科來進行探索。日本著名的人類學專家能見正比古,以及他的兒子能見俊秀,還有鈴木芳正、鈴木健二、古煙種基,他們以血型為研究主導,從人的性格、氣質、戀愛、婚姻、子女關係、人際關係、心理條件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獲得了許多成果。

我國在血型研究上,基本還沒有形成體系,只是從一部分翻譯過來的資料中,大概地瞭解到國外的血型研究動向。

由於我國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社會制度、生活環境等等,與國外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國外的一些血型研究成果不能機械地照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雖然説血型研究成果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放之四海皆準,但終歸有它的科學性和現實性,也是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調節個人心理、發揮自己專長和避免走彎路上,應該掌握的.一們課程。

血型的研究成果,正引起千千萬萬人的強烈關注:血型知識正幫助人們坦率地進行自我分析和互相評價。

一種新型知識的普及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現代社會中也有不少人頑固地拒絕新生事物,而那些思想活躍、天真純樸的人則為新生事物而驚喜、而激動。特別是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知識更新中,這種現象更為常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同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的時代並沒有更大差別。

隨着科學的突飛猛進,各種信息日新月異。我們要為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一個窗口,讓它去面對生活,面對知識,面對新生事物,這對於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頭腦是大有好處的。

歷史小故事集合8

曹操和袁紹是誰,就算不怎麼讀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此二人大軍閥大英豪,在當時是局動盪之時,手握重兵,有資格稱霸的人。就這麼兩個人,也有不願意輕易得罪,甚至還願意接受評點的人,此人就是許劭許子將。

許劭是當時名士,同時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月旦評”便是由他和從兄許靖創辦。何謂“月旦評”?即每月選取當時人物,進行一次評比。看到這兒,想必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曹操和袁紹都不願意得罪許劭了吧。

許劭就好比是評委老師,如果從他這兒得到了不好的評價,對於袁紹和曹操的發展都會不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會少了很多人才願意為他們效力。

喜歡曹操,或者對曹操有所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有一句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評價,就是出自許劭之口。

許劭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名聲大顯,受到大家的敬重。他對當時人物的評比,大家也比較信服。

曹操還沒有得志的時候,曾經專門置辦了豐厚的禮品拜訪許劭。曹操謙虛的請求許劭為他談相,許劭最開始是拒絕的。等到第二次曹操前去,許劭才終於開口説:“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袁紹出生名門,是當時的公族豪俠。袁紹從濮陽令離職回家,一路上車馬徒眾,十分豪華。過別界兒的時候,袁紹根本不擔心自己是否太過張揚。但是等到了汝南境內之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袁紹將跟隨的賓客打發走,行事也低調起來。當時有人疑惑,於是就問袁紹為何如此。袁紹回答説:“我這樣的車馬裝束,難道可以讓許子將看見嗎?”

就連袁紹都擔心自己在許劭心中的印象,因此捨去豪華車馬,只乘一輛車子回家。

許劭雖然名聲很大,但是卻並不在朝堂上彰顯。當初楊彪擔任司空的時候,曾經下令徵召許劭。許劭對此拒絕,不應詔。有人勸説許劭做官,許劭回答:“現在小人得志,王室將亂,我想去淮南東海避難,這樣來保全家中老幼。”

可見許劭對時局看的十分清楚,後來與家人南遷到廣陵郡避難,天下大亂之時,也應了許劭當初所言。

許劭到廣陵郡,受到徐州刺史陶謙的厚待。但是許劭卻感到不安,認為陶謙雖然表面上禮遇他,但是內心卻並不真的如此想。

於是就到曲阿投靠了揚州刺史劉繇,建安元年劉繇被孫策擊敗,許劭與其一同逃到豫章。最後許劭在豫章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歷史小故事集合9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犯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車來到長勺迎戰,到了長勺安營紮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備擂鼓出營迎戰,曹劌攔住説:“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

齊軍數萬大軍衝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於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説:“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着滿腔怒火,此時一聽戰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着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説:“不行。”

説完後他跳下戰車,仔細觀察着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眺一番,隨後説:“可以追擊了!”戰役結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現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

哲理點撥: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要看清對手的弱點,然後再採取致命一擊。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