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關於讀書筆記[推薦]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2.2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讀書筆記[推薦]

關於讀書筆記1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瞭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假期之中,我閲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温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的,隨環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裏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繫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着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儘可能好的實效。

三、實踐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採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閒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説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恆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於讀書筆記2

“為無為”就是以“無為”的心態去做事。就是沒有特別強烈的企圖心,不是為了我獲得什麼什麼去做事,我放輕鬆,輕裝前進,放下企圖心去做事,反而會做得更好。“事無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以“無事”的心態去做事,這樣做事情結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無味”,可以解釋成樸素和本真的心態,你以這種樸素和本真的心態去體會人生的話,那麼您的人生一定會體味出更多的精彩來。所以,消除企圖心,輕裝前行,凡事盡力而已,這樣收益反而越來越多,境界也會越來越高。

老子講的意思是,把小事當作大事去做,把細節當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東西當作多的東西去做。也就是説,你看着那東西少,你覺得任務很小,但是你把它當作一個重要的、一個特別多的事去認真去做,這是做事的具體方法。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説,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這小事做好了,不斷提升積累,然後最終成為高手。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個道理。我在工作中是,遇到這樣的一位上級機關的領導,雖然他並不懂林業,但每一件事不管我們的認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認真對待,都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做,或者來要求我們來做,結果他始終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孔子説“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而老子説“以德報怨”。後世就為這個問題開始爭論了,爭論到底老子高明還是孔子高明。其實這是沒有搞清楚兩者講話對象到底是誰。老子《道德經》寫的是管理的內容,是給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寫的,所以,在當年老子這些東西都是治國的內容。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領導,下面的員工由於種種原因有怨言,那麼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應該怎麼辦?難道馬上以怨報怨,與員工鬥爭,甚至開除員工嗎?長期這樣做肯定不合適,那樣的話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閉了。作為領導,應該反思自己的管理問題,主動感化員工,解決問題,繼續給予恩惠,讓員工成為一個善人,這就叫“抱怨以德”。孔子講話對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對於普通人不能用領導者的標準要求他,而是要求堅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線。“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爭執了,要裁決,上法院,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間能保持一個“直”,一個公平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個角度,強者對於弱者“以德報怨”,顯示出強者的氣度、格局。譬如,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是相國,大權在握,但面對廉頗的挑釁主動避讓,這是以德報怨。廉頗知道真相後也被感動,負荊請罪,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將相和。平等的雙方只要“以直報怨”就行,社會顯得公平。而弱者對於強者説“以德報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為。譬如抗戰勝利以後,我們不敢向日本索賠、不敢到日本駐兵、不敢管轄硫球羣島,都是一種懦弱行為,美其名為“以德報怨”,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與“以德報怨”相對應的.是“以怨報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別人埋怨,被別人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個家庭裏兄弟姐妹幾個人,最小的是兒子,前面都是姐姐,這家裏面就讓姐姐無休無止的去為弟弟付出。姐姐家裏邊省吃儉用,把在外面打工賺的錢,全都往家裏匯,弟弟基本上不幹活,但是家裏面父母認為這是應該的。就算這樣無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還責怪姐姐,這就叫"以怨報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你只要少付出一點,你就是對不起我了,你就傷害我了,我就跟你沒完。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堅持的原則就是,第一,我們該做好事,還要做。千萬不要因為別人沒有回報,甚至回報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為什麼我們發出善的信息,回饋的卻是惡的東西?説明幫助的方式有問題,要調整方式,冷靜一下、反思一下,換一種方式。“大善是小惡”,“升米恩,鬥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當,也可能害人害己。

“圖”是圖謀,要去做的事。中醫講治未病,這是《黃帝內經》裏的思想,意思就是別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當於要去打仗了您現拿錘子砸兵器;渴了您現挖井,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們要學會禦敵於戰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發出來了,這時候醫學往往力不從心。

細節決定一切,好的壞的都是取決於細節。簡單的道理往往被忽視,細節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是成大事的關鍵。老子告訴大家要做好工作,從細節上開做,從細節開始、點滴做起,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認為,“無為”是老子希望大傢什麼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麼都不做就是“無為”。這是胡解,把《道德經》解偏了。實際老子説“無為”是對自己的,對於自己的慾望,那種需求;對大家要“為”,老子講“為大乎其細也”,明顯是要“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個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這麼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隻把它當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細節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過一段時間以後,您回頭一看,您原來所期望的目標其實早已完成了。一個人怎麼做才會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點去努力,肯定會成功。第一,你的事業是對眾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壞事,這是方向。第二,你對它有興趣,做這事感覺到快樂了,然後認認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夠堅持下去,願意堅持十年。如果你能夠做到以上三點,你肯定能夠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輕諾的人,因為他看輕這種承諾,他覺得承諾可以隨便給,很簡單。如果您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更容易“寡信”。如果許下了諾言,那麼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當作難事來做,不要輕視任何一件事,不要貪多,這樣做事才會沒有困難。

關於讀書筆記3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我在20xx年閲讀的第一本書,也是至今讓我收穫最大的一本書。有幸聽到了金老師的線上讀書分享,老師的講解犀利、到位,讓我感覺到什麼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的收穫分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通過老師的講解,學會了如何看書。

1、首先了解書的作者、作者寫此書的背景。瞭解了這兩點,就能比快的讀懂書。

2、其次看書的前言和後序,因為這兩個部分都是作者的論點,看完了這兩點,整本書基本上也就看完了,書的中間部分是論據,為論證作者的觀點所用。

第二方面,刷新了我對“天才”的認識。我以往一直認為,“天才“基因是關鍵。因為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現在通過這本書的學習,知道這背後不是遺傳基因這麼簡單,而是有精深練習、激情和伯樂這三個要素在裏面起作用。舉個例子,音樂家的孩子很容易也會成為一個音樂家,原因是:

1、有激情。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一個大的能量場,激發孩子對音樂方面的興趣。

2、精深練習。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大人如何練習,正確姿勢,有條件在家不斷的練習,自然而然的大腦中的髓鞘質逐漸變厚,有熟練的技巧。

3、伯樂。千里馬好找,伯樂難尋,因為一個好的老師對天才的`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音樂家在音樂方面的造詣能指導自己的孩子在音樂上少走彎路。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我只是在這裏闡述下前面那句俗語發生的可能性。

關於精深、激情和伯樂的理解:

1、精深練習

1)一萬小時X精深練習=某方面的人才。任何的技術都是需要重複練習,專注練習多了,技能也就越熟練。就像我以前我媽在家的時候我從不燒菜,偶爾燒燒也就馬馬虎虎。去年下半年我媽回老家後,必須自己燒菜。然後自己主動琢磨如何燒,現在雖然算不上燒的好,但是至少比以前進步,家人也挺愛吃我燒的菜。

2)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斷犯錯,不斷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會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例子。出門老是忘帶鑰匙,那就把鑰匙放在顯眼的位置或出門前再檢查一遍。燒菜時鹽放多了,那下次少放點。生活、學習中做個有心了。

2、激情。激情是保持目標持續完成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動力。很多時候建立一個目標容易,但是堅持去完成卻不容易。只有一直有高昂的激情,做事才能有始有終。

1)家是一個大的能量場,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裏無所不能,孩子的激情才會源源不斷。

2)激情來自於家人,親戚,朋友,一些景或物。所以首先家長自己要建立目標,保持激情,帶動孩子的激情,然後要多帶孩子結交正能量的人,多去外面走走看看。

3)激情通過鼓勵,讚美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產生自信。自信也是激情的來源。

3、伯樂。伯樂可遇不可求,要靠自己的福分,能量場。做一個有能量場的人,勤奮學習,端正態度才能吸引好的伯樂。伯樂有四大優勢:知識矩陣、洞察力、精準表達、威信。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位伯樂,所以也應該具備以上的優勢,如果沒有,那就加快步伐去學習。

就像書中所説“天才“的產生是由“精深”“激情”及“伯樂”這三項要素相互融合的一個結果,缺了一項就會減慢這個過程。精深、激情和伯樂三者是相乘的的關係,精深需要時間和毅力去完成,激情只需要自己轉念就能改變,而伯樂確不容易得。只要其中一項提高哪怕一分,結果也會提高很多。

所以20xx年我想提高的就是“激情”,增加自己的能量場。而下月踐行的一點是“伯樂”的三段式教學:告知正確如何做;讓孩子模仿,然後發現錯誤並模仿孩子的錯誤動作;最後再示範正確動作。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