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談社會文化理論中外語學習觀的論文

欄目: 外語學習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摘要社會文化理論關注學習者個體與學習的環境,社會文化理論指導的語言學習是需要中介和支架調節的活動,是學習者將外部認知有選擇地逐步內化的昇華過程,是學習者多元能力共同提高的結合。

談社會文化理論中外語學習觀的論文

關鍵詞】社會文化理論;語言學習;內化;多元能力

1.引言

20世紀80年代,JamesLantolf等人將前蘇聯發展心理學家tsky的學習理論應用於應用語言學和二語習得領域的,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理論,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Theory,簡稱SCT),對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與外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指導意義(Lantolf,2000b;Arnold,2004)。中介(mediation)、最近發展區(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自言自語和內部言語(privatespeechandinnerspeech)、活動論(activitytheory)、調節(regulation)、支架(scaffolding)是SCT的核心理論。

的學習觀

與其他二語習得理論以關注語言本身(如語法、詞彙等)不同,社會文化理論更多關注個體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環境,研究人類藉助語言這一學習中介的調節機制所進行的社會人際交流,認為社會文化、歷史是影響個體發展的首要因素,認為發展或學習是先發生於社會而後通過以語言和其他符號系統為中介的活動逐步內化於個人的過程(趙磊等,2011),認為學習者習得語言與技能需要在更多更有能力的成員的幫助下完全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Vygotsky,1986和Wertsch,1994)。因此學習都應該先是社會的,再個人的;先是心智間的,再是心智內的。

的語言學習觀

3.1語言是認知活動的中介

SCT認為人腦的認知活動受到中介的調節,人們通過中介與世界相互聯繫,中介可以是具體實物,如房子、木棍等,也可以是人類創作的符號等,如音樂、藝術等(Lantolf,2000,p.80)。顯然語言是中介,而且是人類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產生的最重要中介。語言是“思考的工具”,語言主要是預先準備好的信息和意義來回傳送的工具(Arnold,2004)。

3.2語言學習可以受到支架的有效調節的

語言學習是在支架的調節中形成的,即學習是通過個體間協同活動的對話交流或能力較高者(如專家或教師等)的指導下完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其對於初學者來説,大量的指導性、協商性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潛能,填鴨式而非主動性的輸入只會讓學習者受到更多的挫敗感。

3.3語言學習是需要內化的

學習者是自己學習環境中的積極建構者,他們通過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或他人調節(other-regulation)完成從協同的個體間的活動向個人內在的自主活動轉變從而成功解決問題、理解知識,最終實現學習(Vygotsky,1978)。當語言學習由社會轉向個體時,學習者經常用語言調節內在思想,對自己説話而不需其他任何人的參與,從心智間的`學習轉為心智內的學習,實現內化,在此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成自言自語(privatespeech),內部語言(innerspeech)和模仿等。Ohta(2001)將內化時的不同形式看作是提供豐富的機會來重複和練習新的語言項、假設測試操縱語言表演時的目標結構和使用前自我重複練習互動中的基本句式。所有這些與自主觀點和新知識程序化相關。內化不是簡單的輸入,而是學習者根據自己已有認知架構或知識體系進行有選擇的吸收;內化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是一個漸進的改造;內化不是線性地發展,而是波動的或螺旋式的昇華;內化不是一次性的過程,而是反覆的提高。

3.4語言學習應與社會環境相結合

SCT所支持的提問法(problem-posingapproach)強調在教室外的社區內面臨的問題或複雜事件等,以此幫助認清學習者生活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基礎,提高學習者認識這之間的聯繫,通過讓學習者思考和交流來發展對個人經驗、社會不平等條件和現有知識的批判性理解,幫助學習者通過他們認為有益的方式獲得必要的交流技巧和知識。語言學習不是將官方或非官方的知識填入大腦中,而是以問題形式來展示知識,以鼓勵學習者定義現實生活問題、分享彼此的經驗並詳細説明他們的所見。

3.5語言學習應與其他多元能力相結合

首先是學習者的交際能力、特別是與那些更熟練的參與者的實踐交流能力是實現語言發展的主要能力。其次是外顯指導能力。該能力可以幫助學習者提供機會關注、訓練,最後掌握順利實現交際活動所需要的語言和其他相關規則。例如,向他人述説事件過程不僅需要知道語言本身的規則和詞彙等,還要明白如何組織事件和觀點使得事件描述得清晰易懂。再比如,日常交往需要知道如何選用可理解的話語,還要了解足夠的社交技巧以獲得他人關注、接話茬、選用合適的行為方式和避免成為話題的終結者。外顯指導能力能幫助學習者發現並掌握這些規則,也能幫助學習者為描述交際功能和形式的情境關係而發展元語言。第三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習者旁觀活動並批判性分析、識別活動中的多樣和複雜的觀點,以理解他們所在的情景,如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等的情境。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習者,會用已有認知對社會與文化情境進行分析和批判性理解,促進學習者擁有更廣闊的視角來認識世界並改造已有世界觀。第四是合作能力。學習首先是在社會中發展的,先是個體間的活動,合作就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者要相互依賴、共同分擔、相對獨立地進行有意的互動才能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這是有意義學習的基礎(Hall,2005,p.98)。

結語

社會文化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最終目標不是語言與文化本身,而是通過合作、協同活動中語言和文化的認識,發展學習者的多元能力,實現學習者理解與文化相關聯的語言使用方式。本文只是對社會文化理論指導的外語學習觀做了簡要闡述,本文的後續研究應是將其與我國外語學習與教學相結合,創出適合我國外語課堂的學習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Arnold,H.(2004)SecondLanguageLearningTheory[M]rd:oxforduniversityPress.

[2]Hall,J.K.(2005)TeachingandResearchingLanguageandCultur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Lantolf,J.P.(2000b)SocioculturalTheory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rd:oxforduniversityPress.

[4]Lantolf,J.P.(2000)SecondLanguageLearningasaMediatedProcess[J]uageTeaching33,79-69.

[5]Vygotsky,L.S.(1978)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M]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

[6]趙磊,趙慶惠.《淺談社會文化理論指導下的語言與文化教學》[J].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