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

如果一生中我只看了十本書,那這本就是給我印象最深的……

《穆斯林的葬禮》,看了一遍,被感動的一塌糊塗……

《穆斯林的葬禮》,下載了評書版我又完整的聽了一遍,

《穆斯林的葬禮》,找到電影版又完整的看了一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評書版,心靈一次次的被這現代版的《梁祝》深深地感動着採用倒敍的方式來講述,只有完整的看過聽過之後才能真正的瞭解作者要講述的情節。

老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門楣上的門簪上懸掛着各鑲嵌着“博”“雅”二字,這座古老的博雅宅從民國初年一直到一九七九年,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歲月洗禮,更是記錄了回族中以玉石為引子的悲情故事。奇珍齋主樑亦清是一個回族的琢玉高手,老實本分,為人謹慎,恪守着行業道德,和妻子白氏育有兩個女兒,樑君壁和樑冰玉,壁兒和玉兒被視為樑家的掌上明珠。

吐羅耶定和易卜拉欣這一老一少的到來,徹底的打開了這個故事的開局,一切都圍繞着回回這個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禮儀習俗慢慢的展開,真主為樑亦清帶來了易卜拉欣,他聰明伶俐,年幼的眼神中透露出精明,樑亦清為他取了個名字叫韓子奇,從此,韓子奇便與玉結下了一生也割捨不下的情緣。

樑亦清與匯遠齋老闆蒲綬昌簽訂了一分協議,用三年的功夫來完成一件曠世奇作《鄭和航海圖》,而真正的主顧是英國的珠寶商人沙蒙。亨特。當樑亦清還在猶豫時,韓子奇説出了不知深淺的一句話:“師傅,這活兒,您做得了!再説,咱爺倆兒有兩雙手呢!”樑亦清憑藉‘玉器樑’的名聲接下了這個大活,並和蒲綬昌簽下了為他帶來慘痛遭遇後果的合同,一紙文書為他帶來了無法想象的後果。當《鄭和航海圖》就要完工時,樑亦清的生命也到了盡頭,他無力的身軀倒在即將完工的‘鄭和’那指向遠方的右臂上,斷裂的玉石使樑亦清噴出了生命中最後一口鮮血……

蒲綬昌聞訊趕來逼宮,韓子奇與壁兒玉兒姐妹為師父送葬後做出了痛苦的決定,儘管韓子奇的想法不能告訴任何人,他只能獨自承受這殘酷的現實帶來的結果,帶着奇珍齋的‘水凳兒’跟隨蒲綬昌來到匯遠齋,胸懷大志的韓子奇默默地忍受着蒲綬昌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期間,與英國商人沙蒙。亨特的接觸對他的觸動很大,使他開闊了眼界,有了新的認識。當韓子奇提出離開匯遠齋時,蒲綬昌被激怒了,但是沒有合同制約的韓子奇用三年的時間和製作成功的《鄭和航海圖》抵消了,精明的蒲綬昌怒吼着將韓子奇趕出匯遠齋,韓子奇又成了身無分文居無定所的人了,但是他卻完成了師父未了的心願啊……當韓子奇重新跨進博雅宅時,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動了一雙姐妹,一場簡單的穆斯林婚禮,讓兩個相同命運的人走到了一起。

十年後,博雅宅在韓子奇的手中起死回生,儼然又是一個‘玉魔’!當流星劃過夜空,韓子奇喜得貴子,取名曰“韓天星”,寓意為‘天助博雅宅,星落奇珍齋’。天星出生滿白天時,韓子奇的“攬玉盛會”徹底擊敗了蒲綬昌。

此後,中國大地上經歷了戰火的洗禮,韓子奇帶着他的奇珍異寶輾轉來到了英國,經歷了戰亂和死亡,也經歷了為他帶來一生痛苦的另一份愛情,師妹玉兒和他在戰亂的英國生育了一個女兒:韓新月。當戰亂結束重新回到博雅宅時,有一場無聲的戰爭開始了,玉兒丟下新月走了,走的很徹底,再也沒了音訊,韓太太接受了新月,但是卻始終對她有着不冷不熱的所謂親情,這個家庭徹底破碎了,表面上和睦安詳,內裏卻是苦楚自由人知。

新月長大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勤奮好學的新月以出類拔萃的成績博得了老師楚雁潮的青睞,慢慢的,師生之間的感情發生了變化,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新月竟然是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而且大夫的診斷也已經等於判了新月的死刑,楚雁潮作為老師,不斷的關心和鼓勵着新月,還和新月一起翻譯了魯迅的著作《故事新編》,新月因為病情的惡化而休學,但是新月和楚老師的感情卻在漸漸地升温,當新月意外的收穫了這份彌足珍貴的愛情時,她是那麼的幸福,她憧憬着美好的愛情,想象着幸福的生活,楚雁潮心裏卻越發的沉重,因為他知道,新月的病情根本就沒有好轉的可能,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新月並不多的時間裏讓她感受愛情和幸福。

當韓太太以種種理由強硬的拒絕了楚老師對新月的愛情後,新月絕望了,得知自己的病沒有機會治癒了,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並非韓太太,而是樑冰玉,新月被徹底的擊垮了,絕望將新月擊的粉碎,再強烈的求生慾望也難以抵擋病魔的無情,生命在新月的身體上慢慢的流失,她是多麼留戀這個美好的世界啊,她曾經給心愛的楚雁潮寫了一封充滿惆悵、惋惜、向不公命運吶喊的信,信中,新月違心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楚雁潮的心被擊垮了,擊碎了,他對新月的情感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給新月講了傑克。倫敦的一篇小説《熱愛生命》,希望新月用羸弱的身軀來向殘酷的病魔作鬥爭,新月用喃喃的聲音説道:生命……生命……韓太太用決絕的態度拒絕了楚雁潮對新月純真的愛,楚老師被拒在回回的門外,並違心的答應了韓太太的無理要求,一個悲情故事不可避免的展開了……

當新月得知自己真正的母親是樑冰玉時,那顆脆弱的心臟徹底的垮了,年輕的心靈再也承受不住太多的苦痛,多年來韓太太對新月不冷不熱的態度,看似母女卻無法感受到真正細膩的母愛,在母親樑冰玉塵封了十六年的信箋中得到解釋,太多的不幸強烈的撞擊着岌岌可危的心臟,新月倒下了,生命的燭光已到了盡頭,她知道,明天是遙不可及的了……

當新月帶着對光明的留戀,對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對燕園的渴望,對家人的愛戀,對親生母親的眷戀,對楚雁潮的依戀,當一切都難以實現了,新月用生命中最後的一絲力氣喊出了:“楚……”,一切就都結束了,新月再也難圓了,生命的終結也許是對新月最好的解脱啊。

楚雁潮沒有能在新月生命終結時陪伴她,“啊……”楚雁潮用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喊震響了天地,心靈崩潰了,天地間的一切都失去了顏色,那一刻,楚雁潮的心,死了……當楚雁潮來到已經冰冷了的新月身體旁,輕巧的揭開新月身上“卧單”的一角,新月靜靜地躺在那裏,靜靜地閉着眼睛,靜靜地閉着嘴脣,潔白細潤的面頰上泛着淡淡的紅暈,淚水滴落在新月的臉上,“新月,新月……”楚雁潮的呼喊再也不能叫醒新月了,新月已經放下了所有的牽掛,在也不會回來了,楚雁潮心碎了,絕望了,瘋狂了,撲上去瘋狂的吻着新月的臉,她的眼睛,她的嘴脣,這是他們的初吻,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

穆斯林的葬禮上,隆重莊嚴而簡樸,沒有任何陪葬物品,新月書籍,媽媽的照片,字字含淚的書信,楚老師送給她的巴西木和留聲機,還有割捨不下的校徽,全都帶不走了……

楚雁潮用自己的身軀為新月去試墓穴的大小,用跪着的雙膝和堅硬的臂膀迎接着新月身軀進入“拉赫”,訣別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此刻,我的淚水盈滿了,心被揪緊了,連呼吸都不那麼順暢了,生離死別的場景讓我幹歎良多啊……讀這篇描寫回回的鉅著《穆斯林的葬禮》,多次讓我的淚腺遭到折磨,這是一個現代版的‘梁祝’,悲情的故事壓抑了心緒,感謝作者霍達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視角,真摯的的情感,深刻的內涵,揭示了穆斯林民族在政治宗教中對人生的追求和困惑,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當樑冰玉站在新月的墓地前,她看到了一箇中年男子的身影,彷彿千年以來就佇立在那裏,一把小提琴奏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協奏曲,悲惋,淒涼,彷彿是一對生死戀人的訣別,令人不忍聆聽……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2

初識此書,源於父親口中。曾聞他看此書於牀上兩天兩夜,於是我便對此書產生了一些興趣,僅聽書名,以為只是回民的宗教之事。身為一個漢民,原以為自己不會欣賞於此,但僅讀幾章就沉迷於中,不可自拔,時而為此書中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欣慰歡喜,又時而為主人公家庭的一波三折而潸然淚下。

淺讀此書,圍繞"玉""奇寶齋"的升沉為主線,在戰亂紛飛的背景下反映出家庭的起起伏伏,或許會想,為何一本這樣的脱離時代背景的書會對我產生如此大的感觸。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幾,小説的情節出人意料,不如一般的小説,只讀一章,你便在腦海中大致猜測其餘幾十章的情節發展。而此書則不然,不讀最後幾章,定然不會想到韓新月(主人公韓子奇)的女兒,懷着一份赤誠與熱血,懷着對愛情那樣的美好的嚮往,懷着對一個男人的愛慕與痴情,在花兒般的十九歲,就那樣遺憾的離開了人世。又或許你一定想不到,主人公會與自己的妹妹相愛,在異國他鄉,過着夫妻般的生活,而且還生下了孩子,正是上邊所説的韓新月。若不通讀此書,你也定想不到結局為何如此悲涼,韓子奇一生所追求的那些藏品被洗劫一空,最後似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幽靈,又似是一隻無依無伴的孤雁。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女兒,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事業,最終,他也失去了那個孤單影只的自己。而又如此吸引我的是作者對於人物的細緻入微的描寫,如同是真實的事情就發生在你的身旁,他笑了,你也便笑了,他哭了,你也便哭了。你也會感受到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對於主人公韓子奇,你會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孩子深沉的愛;當他最愛的玉被損壞,被搶走的時候,他苦苦哀求,跪在地上之時,你也竟想恨不得與那些人拼命。又當讀到韓新月與楚雁潮那聖潔般的愛情時,會忍不住在內心祈禱: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又奈何不隨人願,愛而不得,歎息不已。

小説最後,主人公愛人的'妹妹,或者又可以稱之為韓子奇的愛人,樑冰玉回到了那個已經人走茶涼的家。推門之時,她眼所能及之人,皆以為是自己的女兒新月,可卻不曾想,白髮人送黑髮人,女兒新月已經離開人世,她走進墓園,與那個曾經深愛自己女兒,不過四十多歲卻已滿頭白髮的楚雁潮擦肩而過。我仍然記得,在小説的最後,韓冰玉在淡淡的月光下,在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那輕柔虛幻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煙如夢,琴弓親吻着琴絃,訴説着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户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讀完此書,便也覺得聽到了這麼一首悲傷之曲,哀傷之歌。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的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蟬吐絲,如孤雁盤旋。每本書,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悟,而讀這本書,感悟到了什麼?我覺得或許是輪迴,是善惡,是人性,是温暖,是復活,是煎熬,是你,又是我。伴望着黃昏的落日,迎着初升的太陽,隨着黑夜的降臨,希望你也會捧起這本書,眼目之所過,嘴脣之呢喃,走進這本書,走進你自己。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3

讀罷全書,我方才將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釋放出來,長長地舒了口氣。這部書是一個聖潔的詩魂,是一道玉之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全書通過描寫一個玉器家族的生死興衰,譜寫了屬於穆斯林的詠歎。今昔對比宛如兩條河流相融相會,其妙無窮。從玉匠樑亦清收養韓子奇,到韓子奇勾心鬥角威師傅樑亦清報仇,再到韓子奇與師妹樑君璧、樑冰玉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最後到韓子奇女兒新月悽婉的一生,前半部分還是精雕細琢,暗潮湧動,後半部分便是勢不可擋,洶湧澎湃了。猶如《神奈川衝浪圖》,全書在新月之死時掀起滔天巨浪,將這一彎明亮的新月捲入了命運和悲劇的長河,讓人實在不得不流下眼淚。

正如作者所言,此書是“為人心所傳”,這就註定了此書奇詭神妙,悲壯淋漓。細讀全書,讓人不禁響起《巴黎聖母院》那美與醜的強烈的衝突與對比,又讓人不禁歎謂其與《京華煙雲》相似的命運的闊大與無奈。《玉殤》樑亦清之死,悲悽淋漓,令人震駭;《玉王》中子奇之青雲得志,勾心鬥角,或如大夫雕鑿,若如小弦切切。在這一條晶瑩、詩意的玉河中,樑亦清,樑君璧,韓子奇,蒲綬昌,各個人有各個人不同的內心世界。然而,在這紛繁雜亂的`命運之林中,一個莊重、美麗的靈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後記中寫道,一個人的悲劇命運,會使他的心靈得到常人無法得到的冶煉和淨化,這便是美。若沒有這種美,人生怎還是人生?新月之美,並非作者借她闡發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揚起了穆斯林美的靈魂,是她的心靈渡過了悲劇與苦難的命運之河,接受了光明與希望的洗禮,變得越發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美麗的小溪,由遠到近,由弱及強。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純淨皎潔。樑君璧之叱吒風雲,韓子奇之愁腸百結,無一不襯托出她如夢如幻的美,然而從樑君璧拒絕楚雁潮開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將少女如無瑕美玉的愛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種“奧菲利亞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台般纏綿悲涼,卻不只是柔情悽婉,而是蒼天泣血!

問世間,何為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尋找這個答案?奼紫嫣紅,大漠孤煙,是美;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堪稱完美的藝術品;《蒙娜麗莎》那一抹動人心絃的微笑,是美……到底何為“美”?讀完《穆斯林的葬禮》,我覺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過人的心靈,它能壓倒一切,鎮住一切。蕭紅一生命運坎坷,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用一顆未被污染的,飽含童真的純淨心靈寫下了《呼蘭河傳》;汪曾祺年輕時作品不受文壇重視,抗戰時在西南聯大受盡磨難,然而在晚年時他卻將這段往事寫得如履平地,還創作了《受戒》這樣純淨如水的佳作……有句話説得好,在逆境中,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正如書中傳達的旨意,只要人的心還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滅的希望!

有人認為結尾太悲慘,然而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門裏邊,雪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着她。冰玉衝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個少女,而是樑家的第三代,一個新的新月,一個新的希望……

舊的生活總會過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曉,如期而至。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4

白的純粹,白的潔碧。

回回……

憶往昔,崢嶸歲月。阿訇帶着韓子奇在禮拜途經清碧玉石下的奇珍齋開啟了命運的征程。

原以為這是命的宿劫。而情愫也隨着文字在呼吸間急促了些許。思碎的頃刻間,試圖迅速整理獲取一個所謂的果。理清畫面與片段在腦海的模樣。似乎,玉碎……這運命的輪盤才賦予使命,開啟它轉動的閘。

這債的開始,也或許註定了成為玉王的因。誓言為徒,賠上一生。在樑老爺子傾注的培養中,日夜趕製,為了活命,為了傳承,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正因為每一種情愫的相融與交織。鄭和航海船在晝夜趕製中斷送了樑老爺子命後,二次琢玉。不僅奠定了其手藝的精湛,更為完成民族的事業刻下了師傅與自己的名字。

在還為理清那命運中冥冥間的安排時,也相繼踏上了倫敦的征途。

誠然,每個人的人生都賦予着獨特的意義。去感受那所謂生活中參半的苦楚與甜蜜,何嘗不是一種活着的滋味。就像韓子奇的女兒新月的宿劫一般。美貌與智慧並存,考入北大與她的.老師相愛。然而命運的齒輪並沒有按相愛就能有美滿的相守中渡過餘生。命卻草草的在風濕性心臟病裏結束了18歲的生命。或許新月是幸運的,成長裏因為努力、因為才華遇見了摯愛的老師。而每一份賦予韻律的人生都只在一呼一吸間,悄然的開始,無息中結束。

這一切,似乎只有雨夜最能與此刻的物境與己境陪襯,才能找到那一點點慰藉…

許諾里無法兑現的諾言,交織在雨夜裏,密集的雨絲抽打着玻璃,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傾瀉……沒有了結局,或許這已是結局。

努力不讓自己去記住樑玉清樑君壁樑冰玉楚雁潮韓天星韓新月那原本錯綜的三代的名字。

那“為玉而生,為玉而焚”在別人的故事找到平衡命運的想念,就正如契柯夫曾經説過:當喉嚨發乾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

帶着念,一呼一吸吧……

憶往昔,唯愛不破。

璞玉,愛得純粹。

掩卷,停思,止筆。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5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温馨的清香”琴聲縹緲,尋尋覓覓,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親人。天地之久間,久久地迴盪着這一琴聲……

外面天色已經大亮,金黃色的晨曦透過窗户灑進來,在木質地板上灑了一層朦朧的光暈,難得清閒的雙休,我手捧《穆斯林的葬禮》,去追尋那一方淨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卻有着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又何嘗不牽動着你我的心?一個玉器世家,他們幾代人對玉的痴迷、對玉的執着。這是玉的長河,亦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懷着對回回民族的自豪感,樑亦清決定要用三年的時間來雕刻這一象徵着回回民族最高榮譽的寶船。三年,一次多麼艱苦卓絕的航行,這期間,他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眼看就要完工,突然,這一切都在霎那間停住了,滾熱的鮮血把琢玉人與碎玉連成了一體。他,僵卧在耗盡了生命的水凳兒前,無聲無息地告別了他為之奮鬥的事業。三年,廢寢忘食的三年,到頭來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真主啊!一股錐心的疼痛從內心深處傳來。

從小,她缺少了夢寐以求的母愛,每次只能看着那張親生母親的照片在獨自落淚。她幼小的心,載着這些超重的負荷,卻無法找到傾訴的對象。知道遇到了他,她的生命為之改變。她幻想着畢業以後所有美好的事情,她沉醉在與楚雁潮的愛戀之中。卻不知,這一切的幻想,都像陽光下的泡沫,一觸就破。“心臟病”,這個簡單又不簡單的'詞,正在一步步吞噬着這妙齡少女的生命。直到,最親的姑媽在她身邊倒下,這一切也到了尾聲。她一直等到天明,盼望着太陽快點出來,只為了和楚雁潮的約定,可終究沒等到他。帶着遺憾、帶着痛苦,永遠地離開了這繁華的人世間。一滴液體滑落到書上,很輕,很輕……

穆斯林的葬禮是聖潔的、隆重、莊嚴而簡樸,沒有絲毫的浮華。楚雁潮站在新月的墓前。他的瞳孔是渙散的。眸子是沒有焦距的。他毅然地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這個被痛苦粉碎了的少年,仔細地撫摩地面,把所有的土塊和石子都撿走,不留一絲的坎坷給新月。所有的思戀都融入了這黃土之中,所有的回憶都埋在了這墓穴之中……

午後沒有一絲風,唯有鳴蟬不遺餘力地鳴叫着,合上這本厚重的書,心中的堅冰一寸一寸地融化成淚水。彷彿在一個清冷的冬夜,仰望天空飄下的雪花,站在新月的墓碑前,眼淚蓄滿了眼眶。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6

讀過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小説中的女主人公——樑君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樑君璧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説:璧兒還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穎,長於心計,家裏的內外開支,都比母親還有數。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樑亦清小小的“賬房”。樑冰玉卻叫她“管家婆”。我個人認為她是一個能幹、做事果斷、剛強,但眼裏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説中,她與妹妹樑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樑君璧是韓子奇的妻子,由於戰爭爆發,韓子奇不得不帶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貴玉器,隨着沙蒙。亨特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受到愛情挫折的樑君玉執意隨韓子奇前往。沒想到,因為戰爭他們在英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兩茫茫,他們與中國的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繫。一再受愛情折磨的樑冰玉卻與相依為命的韓子奇產生了愛情,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韓子奇在與樑君璧取得聯繫後,他們又不顧一切的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博雅宅”。他們沒有想到樑君璧無法忍受這母女倆,韓子奇又不肯為了愛情拋下愛子韓天星,絕望的樑冰玉留下韓新月後,獨自返回英國。從此,這姐妹倆反目為仇,失去一切聯繫。表面看起來,樑君璧勝利了,但是從這一天起,韓子奇和樑君璧之間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實亡。從情感方面來説,樑君璧是失敗的。

樑君璧是個獨斷專行且不懂愛情的的女人。從兒子天星的婚姻來能看出這一點。天星與同廠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樑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設計讓小容子離開了天星,並暗中撮合天星與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婚,而天星一切都被矇在鼓裏,使得天星在廠裏抬不起頭來。樑君璧親手毀了兒子的愛情,毀了他的名聲,但她是最愛天星的,她想兒子設計人生,兒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為她不懂愛情。

其實樑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韓子奇,但他失去了韓子奇的心。她把對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恨轉嫁給了可憐的新月,其實當新月年紀輕輕撒手人寰時,她何嘗不痛苦。

樑君璧雖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去珍惜她,也許內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7

年輕的我們一起哭,只因為我們不敢笑。

——題記

當合上它時,我無數遍問自己,為什麼美麗的東西都只是幻影?為什麼愛情之間非得站着一個死亡?為什麼那種痛會成為永恆?痛在回憶裏一遍遍地倒騰,卻又揉碎在寂靜的琴聲中,當耳旁響起《梁祝》,它是否絲絲撥弄着你的心絃?是否愀然帶來了你那高貴的苦難?是否絮語呻吟着曾經的幸福?

哀莫大於心死,有些事情註定會淒涼,我不想過多地介紹書裏的內容,也許我根本就説不清。小説以1979年陰曆六月初五開頭,又以這一天結尾。也許中間的一切都好像是一個夢,夢的起點與夢的終點重合在一起,在她生日的那一天,當然,也是她的祭日。一切都好像在歸於零,歸於飄渺,歸於虛幻。就好像新月從來就沒有有血有肉地站在我們的面前,她只是夢的使者,告訴我們,當我走時,夢就醒了。但她確實真真切切地活在我們的眼前,她很幸福,她是有才學而極具靈氣的女孩,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有疼她的爸爸媽媽,包括那個永遠愛她卻又不得不扔下她的母親。但她又很不幸福,她有穆斯林本身就有的軟弱,他們膽小,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宿命逼走了她的母親,又讓她不能與心愛的人結合。她很不幸,因為她是回回;她很不幸,因為她得了心臟病;她很不幸,因為她沒有等到那一天最美晨光的.到來。

她的眼睛一直注視着東方,想讓陽光一點點地爬上那美得幾近悲涼的臉頰。她帶着幻想,又揣着幸福,喘息着。

“怎麼……天還不亮?太陽……還不……出來!”

可是那只是個雪天,沒有太陽。

她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心跳越來越緩慢,像是一條絲線般的細流,在沙漠中艱難地流淌,馬上就要乾涸了。

“我……怎麼……看不見了?”

當微微的晨光爬上了地平線,她卻看不見,她走進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忽然,她掉下去了,掉進了一個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沒有山川河流、沒有花草樹木的虛無世界。

她用盡最後的一口氣,只艱難地喊出了一個字——“楚……”,那一個充滿熱情,也具有才氣,並帶給她希望的的男人,在最後的時刻卻沒有回到她的身邊。只因為他是漢人,他只能偷偷地去參加她的葬禮,他無聲地來面對這一切,因為他不敢出聲。撕心裂肺地喊叫都只能湮沒在那兩行熱淚中。看着她的屍體,她是那個走進燕園,穿着白色的襯衫,藍色的長褲,手裏提着沉重皮箱和網袋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在未名湖畔迷路,又驚喜地朝他奔來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在紅楓映照下的湖心小島上,朝他回眸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問“老師,我們之間是……愛情嗎?”的新月嗎?

可現在她在他的懷裏,可她卻有另外一個去處——“安赫”。他親自埋葬她,把她送往“安赫”。一塊塊壘砌的土磚,也埋葬了他的心。

一掊土,一行淚,又一掊土,又一行淚。

一切讚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導我們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想起了塵封的《故事新編》。“我的名字願意永遠和你排在一起,它們將印成鉛字,傳遍世界。”那一本含着他們的累與愛的譯文,可惜它不能出版,它只能消亡。

墓山上,緩緩地飄來幽咽的琴聲——《梁祝》,訴説着一對悲傷的蝴蝶;尋夢的蝴蝶;錯愛的蝴蝶。它們壓抑,它們輕柔,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它讓一切都成了悲,也許有的本來就是悲,有的後來才變成了悲。慢慢的,它讓我感覺到字字都摻着血,字字都壓抑着我的內心。心在流血,眼在流淚。

當一切都靜下去,習習涼風中悠遠地飄來《梁祝》,淨化了死去的心靈,平靜,再平靜,直至心死。這一曲,只屬於這個美麗的靜靜地躺在“安赫”裏的回回——新月。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8

今天,我懷揣着驚訝與激動終於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讀完後,感觸很深。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兩根故事線,一大家子人的悲歡離合,就這樣交織重疊地,從作者筆下娓娓流出。“一道門,隔着兩個世界。”——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作者霍達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劇,喜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的“演出”,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着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璧,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

在倫敦亨特之子奧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冰玉在孤獨,思鄉的情況下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而哥哥也因母親的心計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學,當發現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裏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樑君璧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

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在這本厚重的書裏,可以看到兩代人的`悽美愛情,看到愛情中的無奈和悲哀。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着的,但也因為愛着,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

愛情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竟可以打破種族的界限,這應該是穿越種族的愛戀吧!

我國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悽美愛情故事。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説,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裏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就是一個悽美的關於仙女和凡人的故事。

我認為《牛郎織女》的故事雖然與《穆斯林的葬禮》內容上有些不同,但是這倆者都是愛的奇蹟。一個打破了種族的界限,另一個則違反了天條。他們的勇氣與毅力值得我們讚美和敬佩。

通過《穆斯林的葬禮》那文中穿越種族的愛戀,我學會了以後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不應該被一些無理的規定所束縛。特別在學習上,我都應該不輕言放棄,我要學會勇敢,堅強地面對一切。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9

樑冰玉跨出“博雅”宅的大門,迎着寒風、踏着雪走去了,連頭也沒回。她把這裏的一切都忘了,耳邊只縈繞着一個聲音:“媽媽……”

媽媽走了,新月還在夢中。

新月還在甜甜地睡着。她不知道,媽媽只有30歲,卻經歷了多少苦難。如今,她只能扔下新月,在陌生人中孤獨地旅行。

當媽媽愛上一個人時,得到的是欺騙;當媽媽拒絕真心愛她的人時,那個人卻為了她而死。愛與恨、愧疚與痛苦的交織,摧殘着一個年輕女人虛弱的心。此刻,為了韓子奇,媽媽要割下心肝,從此無依無靠,如同蒲公英的種子一般,任由風吹,會漂泊到何處生根發芽呢?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後可咀忘卻,人生可咀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後還可咀刪改,人生可咀刪改嗎?

新月黛青朦朧,唯有她嬌小的身影在冰玉前跳躍,她甜甜的聲音在冰玉耳邊縈繞。她日夜思念着女兒。女兒,把媽媽忘了吧,讓媽媽獨自承受思念之苦。

愛讓她受盡折磨。她愛自己的女兒,卻見不到女兒。無限的.思念,卻只能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新月。愛是刻骨銘心的。想念,卻只能在刻骨銘心的記憶中尋找女兒的臉龐。每到女兒的生日,只能在心裏為她點燃蠟燭,為她祈禱。你可曾想象,一個孤獨的母親在夢中夢到女兒,笑着醒來後發現只有自己,她流着淚撲向牀邊,失落地呼喚着女兒的名字,卻猛然發現自己是在異國他鄉。童年時的那片天空,“博雅”宅的影壁,與姐姐玩耍時天真的笑臉……這些,只在記憶的轉角中。

愛不是温暖的春風,不是明媚的陽光,愛在她心裏是殘酷、折磨。她將自己温暖的愛給了新月,自己留下的,是寒冷的冰塊,永無止境的思念。時間與記憶的長河流動着,她要在痛苦中適應着“夢裏不知身如夢,醒來發覺旁無人”的生活,她要懷着幾十年後再次見到女兒的希望,在人羣中站穩,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迷失的過去。

每一個夜晚,在夢與思念的交織中,都是一個母親的苦苦守候。只要媽媽還在,媽媽心中的新月還是明亮的。永遠守候着,陪伴着。如果那樣,新月將永遠不懂得傷。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0

當我第一眼看到《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乳白色封皮時,便喜歡上了它。雖然厚重,但捧在手中,卻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變遷,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者霍達用她柔婉細膩的筆調和深刻的內涵,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

我對玉所知甚少,卻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小説中“玉王”韓子奇對玉的熱愛。玉,濃郁、深沉、厚重,也正是韓子奇一生的寫照。頭頂着世人讚譽的光環,揹負着妻子的憤怒與人生的淒涼,他沉默不發一言,艱難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幾次大起大落,幾番塵世起伏,仍然沒有磨鋭他醇厚的內心。他的人生路是彷徨的,有過快樂幸福,也有過悲傷失措。臨終前,韓子奇的內心仍然在為女兒的死、古玉被毀等等而自責後悔,愧疚悲慼。他在生命盡頭所叨唸的“清真言”,是不是對自己生命的反省與感慨呢?

我為單純美麗温婉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的楚雁潮的愛情悲劇深感惋惜。韓新月,純真、善良,但命運卻沒有眷顧她。十九歲女孩兒的生命因病痛逐漸消逝着,但她全然不知,對未名湖仍然充滿期望,對生活仍然充滿希望,對自己的人生仍然充滿希望。楚雁潮雖然家庭出身不好,卻始終執着於自己的理想:將魯迅的著作譯成英文版。恐怕也正是這種儒雅而堅強的氣息,吸引了新月吧。俗話説患難見真情,在新月重病時,楚雁潮的情深義重給了她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勇氣和力量。還記得那段對話:“老師,莊子為什麼要給五百年前的骷髏‘起死’?”“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

多想我是莊子,多想我是楚雁潮,在悲傷的`時候,給新月“起死”,讓她重新生活一次,不再有遺憾。

很厚的一本書,捧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既是一場葬禮,更是一種新生。無論一生圓不圓滿,無論一生有沒有遺憾,死亡就是人們最終的歸宿。但是,每一場祭奠亡魂的葬禮,又何嘗不是一次脱胎換骨的新生呢?

穆斯林的葬禮,一場偉大而又悽美的悲劇。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1

《穆斯林的葬禮》是由著名女作家霍達寫的一部文學經典,它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結局十分悲慘。對於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一部小説,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部關於穆斯林的聖潔詩篇,雖然結局十分悲慘,且有些離奇,卻會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給人一種清新脱俗的感覺。

過去的生活已經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儘管生活得十分悲慘,但也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悟出的深刻道理。

我想,這也許就是悲劇的長河,命運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從開篇到結局的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鬱情緒,不覺留下感動的淚水。如果不是作者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描繪得如此動情,能給人這種撕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獨到《玉殤》樑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雲得意,勾心鬥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遊刃有餘,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讚歎。圍繞着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表現出的,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可以説是祝英台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

默默蒼天,沉沉大地。結局中出現的新月,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新月,也是她純淨美麗的心靈,是一個甜美嶄新的關於未來的夢,還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這本書,我百讀不厭,因為每次讀完一遍,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也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2

“在這個世界上,我是人,我有權利生活,我有權利愛。”

韓新月,楚雁潮不就是這樣的人麼?韓新月的生命列車快要到達終點時,她也不會忘記與死神搏鬥一番,憧憬她美好的校園生活,忘不了她日夜思戀的楚雁潮,她多麼希望看到她的親生母親一眼!她的生命再也忍受不了這世間的紛雜錯亂,可她那顆擁有少女熾熱的心飛屬於她的那一片土地。

楚雁潮,明明是韓新月的老師。但在她住院期間,他明知新月將不久離開人世,但他為了追求他心底的愛,給予韓新月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對她“肝膽相照”的心,即使他知道他們不能永遠在一起,即使他知道韓新月的逝去對他來説是多麼的痛苦,可他依舊無怨無悔。

沒關係,這些都不能阻隔兩顆年輕的心一起旅行。可是,地利,人和,卻天不時,世間最美好而純潔的愛情也融化不了上天頒佈的那冰冷的聖旨。

也許韓新月太累了,不願反駁,不願反抗,被天宮的.宮使無情的從楚雁潮身邊擄走。但,這兩顆純粹而充滿夢幻的心不是普通人能夠左右,一起,一起,逃離那混沌的世界,去尋找那充滿歡聲笑語的棲息之地。

啊!兩個年輕人因為心底的純粹、熱情,向着太陽奔跑,那片明亮。

世界本無情,潔白的牆壁,外表光鮮美麗的高樓大廈,方便人們出行的車輛,都是冰涼的。是誰,那麼善良,那麼大公無私,悄悄地向它們傳遞着熱量,不驚動一片雲彩?是愛。為什麼要這樣?只因為它內心盈滿熱情,盈滿純真,盈滿純粹。

霓虹燈活在世上,那麼温柔;螢火蟲在林間照亮樹木,那樣引人注目,它們沒有人類高級,不會説話,卻有着比人們純潔和熱情去細細品味這世間它們給傳遞的愛與温情,它們臉上掛着的笑靨,是他們幸福的象徵。

仰望天空,是那麼的漆黑,此時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年為這悽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這世間的温暖所感動。

凝眸處,淚水一滴滴打濕了窗台,看完書後哭了一個晚上的我在牀邊靜靜想着韓新月,楚雁潮,想着他們如果在一起,這世界也不算辜負他們了。

時針與分針完美交替在十二點,睏意悄悄爬上身來,我默默地許願,只願我擁有一顆純粹而善良的心,我願熱愛整個世界;我願對我身邊的人、物報以熱忱的心去對待;也願我掬一捧熱淚獻給這美好的世界,我也盡全力向着晨曦奔跑,縱使傷痕累累……只希望這世界能陪伴我一起編織美好而夢幻的經緯來撫慰我在佈滿荊棘的路上劃下的傷口,感受時尚的至親至愛。

希望上天能聽到我的願望,我願永遠保持心底的純粹去熱愛整個世界。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3

有這樣一本書,它既沒有《巴黎聖母院》之悲慘,也沒有《茶花女》之悽美,讀起來卻讓人不禁傷感,心頭隱隱作痛,發出對人生的慨歎。

本書作者豁達,通過精心刻畫韓子奇、韓新月、楚雁潮、樑君壁、樑冰玉等人物,敍述了一個穆斯林玉器世家的幾代盛衰。這個家庭,既有“玉王”韓子奇開辦玉展,名震天下之盛,又有後期玉石被紅衞兵全部沒收之衰;既有韓新月考上燕京大學之欣喜,又有後期新月因心臟病去世之悲痛……起起伏伏,如同一曲有些悲涼之意的樂曲,唱出了對人生、對現實、對生命的詠歎。我惋惜書中的韓新月,她美麗、善良、聰慧,如下凡的天使,又如欲綻的薔薇,正當她與楚雁潮相愛之時,死神帶走了新月,在他們之間立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牆。多麼殘酷的現實啊!我也很同情書中奇寶齋的齋主——韓子奇。他本不屬於這個玉器世家,他原來是一朝聖者,前往聖城麥加朝覲,在途中被“虛幻的凡世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為了玉,他放棄了朝聖的使命,為了玉,他拋妻棄子,帶着玉前往英國倫敦,為了玉,他葬送了冰玉母女……他,如奴僕般,如守財奴般,守護着他所謂的“珍貴”的玉,死守別人贈與他“玉王”的名號,最終得到了什麼?兩手空空,加上世俗的軀殼,還有平庸的`靈魂,再加上已虛度的一生。可憐啊!真是可憐。

我不禁思做考: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或是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金錢?不,那隻不過是人類發明的,束縛自己一生的刑具;是珠寶?不,我們只是珠寶暫時的守護者,不久的將來,它們便會流入歷史的長河。是美色?不,再美麗的容顏也會隨着時間而褪色,時間會破壞一切。是名譽?不,這不過是世俗用矇蔽你雙眼的面紗。有人生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種錯誤的信念,以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這顯然是荒謬的。那麼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我想,是為了明白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為何在這裏。人類就是這樣探索真理,才能繁衍至今,將文明延續。我認為,人生如一次徒步旅行,你一無所有,只有一張空白的地圖,你的人生軌跡由你自己勾勒,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描繪。當然,一次旅行肯定會有盡頭,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盡頭在哪裏,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旅行何時結束。這個盡頭,便如代表一個人真正離開的儀式—葬禮般神祕,肅穆。但最重要的不是這個盡頭,或者葬禮在何處,而是我們面對他的態度以及在它之前的旅行中,我們做了什麼。

每個人都會有一場葬禮,可如果有人真正把葬禮當做盡頭,那人生,該多麼無趣啊!而人生的本質是什麼?這誰又知道呢?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4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悽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着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着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迴盪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則: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麼?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衝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説:“就是在發展了。”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5

曾經聽媽媽説《穆斯林的葬禮》非常好看,十年前他看過的書,到現在還念念不忘。有一次阿姨也跟我説《穆斯林的葬禮》很好看。於是我便懷着好奇之心來看此書。

這一本書的描寫非常吸引人,令世人連連叫好。我可以隨便挑一段和大家分享。“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歷盡劫磨,閲盡滄桑,他還活着。”這裏話裏有話。因為這槐樹就等於“她”。老槐樹歷盡磨難,也相當於“她”歷盡磨難。她和老槐樹一樣“歷盡劫磨,閲盡滄桑”。我們再接着看下去,“老幹龍鍾,枝葉葱蘢。過去,每當春天來臨,他就綻開串串百花,香氣飄滿整條衚衕,清風吹來,落花如雪。”這裏暗暗的比喻主人公的魅力就如這個花香一樣讓人難忘。每個事物都在好與不好中輪迴,就如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這裏也讚美了主人公如春的繁華與青春。“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她呢。”這裏又是説家族的敗落與蕭條。一直等文中的那個“她”。可還是沒等到。其實也是一種錯過的遺憾。“拂了一身還滿”是引用了李煜《清平樂》中的一句。引用的恰到好處。其實在寫作文時,我們也可以引用適合的'詩句,來讓文章增彩。

最讓我感動的是新月給楚老師的那封信。裏面體現了新月的善良。裏面説:自己得了心臟病,不想毀掉楚老師的一生。她非常絕望,認為得了心臟病的人已經沒有任何希望。我認為他的想法是錯誤的。心態決定一切,心態對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我覺得新月不應該寫這封信,去傷害楚老師的心。如果我是新月,我不會寫這封信,而是知道自己病情後,樂觀面對,接下來的幾天裏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也配合醫生積極的治療。把“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作自己的座右銘,善待自己,也善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樣新月的心情也會逐漸快樂起來,身體也會隨心情慢慢變好!如果新月把這一句話帶在身邊,透徹瞭解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的話,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為什麼這本書經久不衰?為什麼這本書看了讓人難以忘懷?翻開這本書,仔細閲讀,答案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