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5.81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二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5篇)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qing導入。

1、激發想象:

2、揭題

3、教師範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學法

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

2)、藉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是否講出重點詞的意思。

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

4)、熟讀成誦。

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教師參加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彙報:教師在彙報環節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彙報有序進行。可以先朗誦古詩,然後彙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熟讀成誦,解疑問難。教師還要提出認真聽取他人彙報的要求(1、學會聆聽,找出優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在及時的補充及評講的過程中對古詩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進一步欣賞古詩作好鋪墊。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1、過渡:剛才我們初步的學習了這首古詩,並且瞭解了這首詩的大意,但如果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師提出建議,課件二(詩歌審美三法: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第三法、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穫的彙報交流。

(1),學生彙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朗讀古詩。

(2)、學生彙報通過想象,我彷彿看到美麗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錶達的同學説説這裏的山、水、雨是怎麼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三(觀看美女西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粧與淡粧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教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課件四(觀看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聯想,不難答出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空濛的山,閃動光影的水,迷濛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麼樣的意境呢,你想説些什麼。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和我們一樣,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着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穫。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課文。

2、體會詩中所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繪的畫面。

3.品讀體會課文,瞭解並學習作者表達、抒發情感的方法。

4、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課文。

2、品讀體會課文,瞭解並學習作者表達、抒發情感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者

1.組織交流作者的資料

(板書課題及作者)王昌齡的詩歌創作。王昌齡工七絕,堪與李白爭勝。清人葉燮《原詩》雲: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齡的詩歌有邊塞詩,宮怨、閨情詩,送別詩等。其邊塞詩講究立意構思,風格蒼涼悲壯,清剛勁健,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宮怨、閨情詩善於細節描寫、心理刻劃和藝術概括。總體來看,王昌齡的詩意境高遠而情致深長,語言婉曲含蓄,風格偏於清逸明麗,纏綿婉轉。

2.教師出示幻燈片

二、練習朗讀古詩

1.組間巡視,隨機指導。

2.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彙報(指名讀、同桌間合作讀、齊讀)

三、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1.組織學生通過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古詩的意思。

2.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主要講的是什麼?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作者怎樣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的?

學生小組討論並彙報

《從軍行》組詩是王昌齡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深摯感情。這首小詩,筆法簡潔而富藴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敍事與抒情的關係。前三句敍事,描寫環境,採用了層層深入、反覆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瞭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齡善於運用層層深入的手法,反覆渲染環境氣氛,為突出主題而服務。詩歌由背景寫到人物,由所見寫到所聞,由外在行動寫到內心世界,層轉層深。正如陸時雍所言:昌齡作絕句往往襞積其意,故覺其情之深長,而辭之飽決也。法不與眾同。

四、指導品讀課文,讓學生體會着讀一讀

1.學生有感情讀課文

2.個人讀-自願讀-齊讀

五、指導學生背誦

1、學生默背,準備參加比賽

2、全班一齊背誦

六.課外延伸

教師用幻燈出示,組織學生閲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組織學生背誦《從軍行》。

二、學習新課

1.導語:出聲地讀一讀古詩《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看一看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麼?組織學生彙報針對這首古詩你都瞭解了什麼?(教師相映出示幻燈)

2.組織學生體會着讀一讀

3.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的大意

4.你們還有哪些地方講不通。

潤州:州名,在今江蘇鎮江市。行營:主將出徵駐紮之地。

事鼓鼙:從事軍務。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裏即指潤州。楚:古代楚國,現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師幻燈出示有關典故的資料

6.小組內討論詩的大意

7.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情激昂、充滿豪情)

8.組織學生背誦。

三、課外延伸(出示幻燈片)

四、作業

預習下一課(自學生字、讀通古詩、查閲資料)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次山中”看峯、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句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並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登飛來峯

(宋)王安石

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讀詩題,老師作簡要提示,理解詩題,簡介作者。(飛來峯: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

二、初讀古詩,自學檢查。

思考:

1、這是一首寫什麼的詩?

2、詩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詩句。

1、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

理解“尋”、“聞説”。

理解詩意:“我”登上飛來峯頂高高的塔,聽説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2、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理解“緣”。

詩人為什麼“不畏浮雲遮望眼”?

3、讀古詩,説説詩人寫這首古詩有什麼用意?

四、用自己的話説古詩的大意。

五、指導朗讀。

六、練習背誦。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一、介紹詩人“蘇軾”,回憶學過的蘇軾的詩,導入新課。

二、解題:西林壁,即西林寺的牆壁,西林寺在廬山北麓。

三、理解詩意。

1、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詩意:從正面橫着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雄偉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峯。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詩意:看不清,認不準廬山真實的雄偉山勢。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廬山的全貌。

3、齊讀古詩,指導朗讀,評議。

四、思考:

1、哪些詩句寫景?哪些詩句説理?

2、“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你對此還有什麼理解?

一、自己的話説説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人寫詩的用意。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補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對比地讀一讀,增加積累。

説説自己登山觀景的體會。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陰、急走、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根據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寫一段話。

  過程與方法:小組自學,讀中理解,讀中想想,表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1.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説出這首詩的意思。

2.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古時兒童生活場景,師生共同做有關的背景介紹,提問“同學們想了解更多古時兒童的生活情況嗎?”那今天學了古詩二首你就會有更多的瞭解。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讀詩解題、做背景簡介。

1.出示古詩,教師範讀。

2.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地方的景色?

解題:宿:過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這句意思: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 (疏疏) 一徑(深)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着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麼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蔭。

為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小組內説説這兩句詩意——指句説——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後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 黃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 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 尋:尋找。 為什麼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説詩意。

D.再看圖(後兩句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呢?(多媒體出示)

填空:詩中通過----------、---------、----------、----------這些情景來説明是----------季節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心情。

2.詩中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後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眼前。説説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聽到了什麼呢?[想象練説]

(幾個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黃色的蝴蝶……,彷彿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歎息聲,……)

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多麼富有情趣,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板書)呀!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三、學習《清平樂.》

(一)原型啟發, 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背景簡介)“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麼意思嗎?(那麼,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麼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説説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説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了這麼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學生回答,)這麼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並範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後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麼?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的?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説説整首詞是什麼意思。(説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説的一樣好。)(太美了,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説,並講為什麼。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麼呢?先展開想象,然後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台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並隨機板書。(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麼的恬靜、那麼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嚮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作業:

根據詩中描繪的景色,結合自己的想象任選一詩寫一段話。

讓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語文教學要注重閲讀,注重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注重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時抓點帶面,點上着力,次要內容以讀代講,重點內容反覆朗讀,讀中感悟。

圖文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情感。

通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學生講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更好的走進文本,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學生讀辛棄疾的《清平樂.》就要讓學生了解辛棄疾本人,瞭解他生活的時代,從而為學習文本做好準備。

不同形式的朗讀能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究,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為每一個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是開放性學習,本課運用請同學上台表演、連環畫等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僅是為了增加學習興趣,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是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在遊覽廬山時,於西林寺的牆壁上所題的-首詩。這首詩?用寫景與説理相結合的方式,告訴人們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整體上把握事物。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詩。詩中以象徵的手法,描繪了人們在讀書後豁然開朗的感覺。本詩以源頭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汲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積累,更是溝通,是學會帶着情意去溝通。因此,古詩教學中,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在教學中,教者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中,朗讀、品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着眼課題,啟發思考,回扣主題,補充閲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壁、緣、鑑、徘、徊、渠”6個生字。

2、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3、理解詩意,感悟詩中藴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明白詩中所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收集蘇軾、朱熹的相關資料、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學習《題西林壁》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背誦默寫。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因此,歷代出現了許多歌頌廬山的詩篇。你們熟悉的有哪些?

教師視學情整理、歸納。《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課件出示上面這首詩,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2、請學生自已談談對廬山都知道些什麼?(指名説)

3、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花幾天時間遊覽廬山,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多,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題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課題(結合註釋理解題目意思)。

2、你們瞭解蘇軾嗎?(指名説)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請同學們大聲讀,等會老師要請-些同學來讀。(指名分行讀)強調嶺(lǐng)峯(fēng)壁、緣,還有同學想讀嗎?那就全班一起讀吧!

3、誰能説説詩句的意思?請同學們結合註釋或通過查字典,來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交流

1、誰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説)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中互相解決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又快又好!

2、哪個小組可以説説詩的意思?

3、(解釋第-句)知道嶺和峯的區別嗎?(學生畫嶺和峯圖)

4、弄懂了嗎?同桌相互説一説這-句的意思。

5、那從遠處和近處看又有什麼不同嗎?誰能説説這句的意思?

6、學完前兩句,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看廬山不一樣呢?)

7、答案就在詩中,快快讀吧!誰知道原因了?快來説説!

8、“之所以……是因為”句式練習説話,再倒過來説“因為……所以”。

9、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説下來?同桌先試着説説吧!(指名説)

10、説得真不錯,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吧!

四、拓展延伸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説一説。(指名説)

2、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是隻看他的缺點,或只看他的優點,行嗎?

3、那你認為怎樣看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説)

4、是呀!就像下象棋,圍觀的人總比下棋的人看得清楚,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5、現在就讓我們飽含感情,讀讀這首藴涵深刻道理的詩吧!(齊讀)

6、教師演示課件。出示全詩,根據學情總結:

同學們,這首詩描繪了廬山迷人的畫卷,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給人以教育、啟迪,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你能背誦嗎?

五、板書設計

5、古詩二首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時作業】

一、比一比,再組詞。

緣()隱()側()峯()

綠()穩()測()鋒()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理解詩句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識:只:

詩句:

三、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第二課時

觀書有感

【課時目標】

學習《觀書有感》,理解詩意,明白詩中藴含的哲理,背誦、默寫詩句。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國小五年來,你一定積累了不少有關讀書的名言。誰來向大家彙報一下?

指名説,師適當點評,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這句名言告訴我們,書若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則有關讀書的名言。(出示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生齊讀)

這則名言給你什麼啟示呢?(用心思考,用眼睛仔細看,用嘴巴多讀,三方面都做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3、這是朱熹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你瞭解朱熹嗎?(指名説)

4、(出示課件)師簡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博覽羣書、學識淵博,很多思想都成為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他的詩作用詞講究,風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熹的一首與讀書有關的詩《觀書有感》。(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何謂觀書?(觀書就是看書、讀書。)觀書有感呢?(讀書後的感受或讀書後的思考。)

2、朱熹,一代理學宗師,他的讀書感受一定與眾不同,想讀嗎?那就請同學們打開書,對照屏幕上的自學提示,自學這首詩吧!(出示自學提示:①朗讀全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美;②理解重點詞語,説説各詩句的意思。③藉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3、同學們,朱熹説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相機正音,再指名讀。

4、詩有了節奏,才能給人美的享受。聽老師是怎樣讀出詩的韻味和節奏來的。

師範讀、指名讀、生齊讀。

三、再讀古詩、體會詩意

1、自由讀古詩,想想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詞語還不懂,畫上記號。

2、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重點指導理解“鑑、徘徊、渠、如許”等詞語。

①鑑:鏡子,這裏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②徘徊:在某一個地方來回地走。這裏指陽光和雲彩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它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③渠:它,指方塘。

3、仔細觀察圖畫,誦讀古詩,然後圖文結合,連貫地説説詩句的意思。

教師據學情歸納、引導。半畝大的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天光和雲影齊倒映在水面,不停地晃動。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出來啊!

4、?用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形式反重吟誦、熟讀,逐漸達到背誦的要求。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全詩,邊聽邊在腦海裏想象詩句的畫

面。

學生根據聽、想、悟,描述詩句所描繪的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

四、質疑辯論,探究哲理

1、是啊,好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

2、其實,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寫“讀書”。請再細細讀讀古詩,仔細品味、領悟。

3、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已的理解、想法,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4、小結。

這首詩前句寫景,後句議論。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

的讀書感受。池塘不是-泓死水,常有活水注入,像明鏡-般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這種情景與讀書獲得新知大有收益時,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在自得的情景頗為相似。大學者朱熹的心靈為什麼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5、齊讀第2句,完成下列填空。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使池塘。

不斷地讀書,汲取新的知識,使人。

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朱熹這首優美的寫景詩,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藴藏在裏面,“自然風光”與“讀書”相融合,詩詞美的意境得到了昇華,人們很自然地受到了作者的觀點、思維、情趣的薰陶感染,像這樣的詩也叫“説理詩”。

教師演示課件,出示《登鸛雀樓》。

2、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前句都是寫景,後句都是寫感受)你還能舉出與這些詩相似的説理詩嗎?

3、學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什麼感想?

4、總結。

同學們,大學者朱熹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由“觀景”到“觀書”,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們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汲取新知識,我們的思想才會永遠活潑,才會文思敏捷,情操高尚啊!

五、板書設計

觀書有感

(説理詩)

活水,使池塘更清澈。

讀書,使人更聰?。

【課時作業】

一、讀拼音,寫詞語。

jiàndìngpáihuáiqúdàoyuántóu

()()()()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理解詩句的意思。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如許:為:詩句:

三、背誦、默寫《觀書有感》。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在田字格里規範的書寫生字。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國小生古詩詞網站。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教學時,首先出示課件的精美畫面,感受春天,從視覺上抓住學生,為詩文的理解做好鋪墊。教學時不要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結合課件,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古詩文,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熟知詩文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細緻學習,可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字的聯繫,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識記的方法,在小組內實行,比一比看那個小組識記的快,選出最好的識記方法,激發學生動腦、自學的意識。《春曉》一課,生字較少,且部分學生可能已會,可以先學習古詩,在處理生字;《村居》一課生字較多,課先學習生字,後學習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播放引入課題

1、請學生觀看畫面: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所看到的,引出要學的古詩《春曉》。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先來學習第一首(板書課題:春曉)認讀生字“古、詩、首”。

3、第一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誰能讀準?

二、誦讀古詩

1、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⑴ 課件出示古詩。

⑵ 詢問班級內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同學先展示一下自己,然後同學教讀古詩。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⑶ 自由練讀,實行小組監督檢查制度。

⑷ 抽查個別同學,給與恰當的評價。

2、學習詩文:

⑴ 課件播放詩意的相關畫面,將抽象的意思以直觀的圖像展現在國小生的眼前,幫助其理解詩文。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播,講詩句的意思説給學生聽,使學生有個模糊的記憶。

⑵ 小組內互相説説自己從古詩中知道了什麼,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⑶ 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如:“春曉”是春天的一個早晨;“眠”是睡覺的意思;“啼鳥”即鳥啼。

三、播放音樂,誦讀古詩

1、在音樂的渲染中體會感受古詩文的魅力,在誦讀中加深對本首詩的理解。

2、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泉出詩中不熟悉的生字,先自己藉助拼音認讀,然後請同位檢查。

2、學生彙報、交流情況:

説説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3、檢查生字認讀:

⑴ 齊讀。

⑵ 同桌互讀。

⑶ 開火車。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古、多、處”,認讀並擴詞練習。

2、範寫、講解: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多: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叉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引導認識“折文”。捺要寫出小“腳丫”。(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3、學生描紅並仿寫。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閲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閲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並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 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閲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閲讀丁丁、鼕鼕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設計:

1、背誦並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同步學習與探究》。

3、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課後反思:

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究,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經過訓練後,基本上能自己結合工具書,完成對詩意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加強對詩歌的評析,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 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2、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童心小廣播

一、學生根據單元內容安排小組進行童心小廣播

4)主持人:童心小廣播開播了,請大家端坐靜聽。有請小廣播

員***

5)小廣播員廣播:我的廣播題目是……謝謝大家傾聽。

6)掌聲後主持人小結:感謝***同學的精彩廣播,請下一組小

組的廣播員做好準備。

二、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 幻燈片播放天門山與西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兩個地方的特點與不同。

2、板題,齊讀課題。

三、創關遊戲

同學們,喜不喜歡闖關活動,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闖關去!

第一關:我真棒,我會讀文

1、以小組為單位初讀古詩,出示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

②遇到不懂的字可藉助注音,或做上記號,課堂上提問。

2、指名朗讀。

3、同學評價,教師指導感情再指名讀。

4、全班齊讀。

第二關:自讀自悟詩意

要求:請大家聯繫課文中的註釋,並參考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説説詩意。

第三關: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為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5、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第四關: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兩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它們分別表現出一種怎麼樣的感情?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四、作業佈置

背誦《古詩兩首》

板書: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後雨

李白 (唐) 蘇軾 (宋)

天然美 熱愛大自然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積累詠春的詩句。

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錄音帶、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

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

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知 曉 眠 聞 落

2.根據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

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

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説出來。

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

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曉、 聞、 眠、 落、

三、朗讀指導。

1.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然通過反覆朗讀來感悟。老師出示課文插圖,並播放配樂朗讀的錄音進行示範。學生聽一次後,請想想你聯想到了什麼?

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着朗讀詩歌。

四、擴展活動。

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後,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

等閒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並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

麗 泥 沙 暖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

3.認讀並練寫這幾個字。

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麼就應該帶着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讚美)

2.還要注意詩的節奏。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五、總結課文。

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風 花草、 凍土、 燕子 鴛鴦

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春天的感情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

2、理解《靜夜思》這首古詩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給詩句填空。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靜夜思》這首古詩內容

教具學具: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會背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靜夜思》。

3、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藉助音節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3、指名讀,訂正字音。

4、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停頓。

5、學生試着讀一讀,注意停頓。

6、圈出文中生字,拼一拼,讀一讀。

抽卡片讀生字。

三、理解古詩《靜夜思》。

1、第一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説説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看圖理解。

2、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説説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看圖理解。

3、讀古詩,説説詩的意思。

(1)、詩人是怎麼想的?

(2)、練習背誦。

四、你還知道哪些李白的詩?背一背。

五、小結:

一起背誦,背出思鄉之情。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1

課前透視

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髮,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澱。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台

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説説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説説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説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朗讀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背誦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練習

1、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

籬落疏疏一徑深, 。 。飛入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鈎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鈎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回顧

背誦古詩〈草〉。

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裏還不懂?

3、説:在學習小組內説説自己的學習收穫。

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説説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悦)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裏?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瞭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着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閒—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遊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説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閒”字。

四、請同學們課後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後習題2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3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雁門太守行、別雲間)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誦 讀 欣 賞

古 詩二 首

學習目標

1.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

2.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某位同學製作的知識卡片,請你幫着補充完整。

李賀,字 長吉 ,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 唐 代詩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後人稱其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錦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李賀作詩務求新奇,人稱“ 詩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將領、詩人。原名 復 ,字 存古 ,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5歲能讀經史,7歲能詩文,時人稱為神童。14歲隨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時,家有白髮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後,不屈而死,年僅17歲。這首《別雲間》便是他被捕之後、押解離鄉之前所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ng)

提攜(xié) 羈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詞中的多音字,並注音組詞。

塞 sài 邊塞 sè 閉塞sāi 塞滿

燕 yān 燕國 yàn 燕子

3.朗誦詩歌,完成下表。

雁門太守行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雁門太守行、別雲間)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雜詩)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詩歌常識

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懷,領悟詩歌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友人和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對友人和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教學法】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覆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

【課時】1課時

【合作·探究·展示】

一、導入新課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從第三單元課文中節選的幾句話,回顧單元主題“至愛親情”,引入本節課主題:友情和對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二、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誦:①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誦;②聽朗讀錄音

2.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閣序》。

3.簡介創作背景:結合課本註釋①

4.翻譯詩句,整體感知,解決問題

請説説:①作者在詩歌中都寫了哪些內容呢?

②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之間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聯:點明送別地點,赴任之處(借代、對仗)

頷聯:別中之別,送別尤其可悲

頸聯:主旨。不必傷別(議論)

尾聯:再次勸慰(幽默口吻)

5.比較理解:

①.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②.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明確:王詩更氣象闊大,志趣高遠。

6.獨特風格

意境曠達,哀而不傷,孕豪邁於悲涼,在別離的傷感中寄寓樂觀豁達的感情。

三、 學習《己亥雜詩》

1.朗誦:①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誦;②聽朗讀錄音

2.作者及背景

詩人龔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處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國列強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於是他寫了許多詩文,提了很多辦法,然而人微言輕,不被重視,48歲那年,被迫辭官離開京城,飄然南歸。在旅途中陸陸續續寫了315首絕句,後人評説——這就是他一生的回憶錄。

3.譯文欣賞,整體感知,解決問題

①在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②你覺得哪種感情更佔上風?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明確:前兩句:辭官離京(抒情、敍事)

後兩句:以落紅自喻,闡明心志。(借代、比喻、議論)

感情:離別憂傷——迴歸喜悦——積極的人生態度

4.主題意義:

①對國家民族的那份執著的忠忱。

②不甘於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

③犧牲自己,培養後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會考鏈接:(兩種題型:選擇題與名句賞析)

1.對《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望”字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聯繫起來了。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表現了依依不捨的傷感之情。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富於哲理,隱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意思。

D.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誼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

2.對《己亥雜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頭兩句抒發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拋棄離愁後的興奮心情。

B.後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為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為滋養萬物的春泥;③春泥雖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為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後不甘消極,決心繼續為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3.名句賞析:

提示:翻譯——修辭(表達方式、寫作特點等)——作者感情——影響(任選一句作賞析)

五、拓展練習: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謂千古名句,寫一段話用上此句詩。(50字左右 )

示例:王老師已經退休五年了,還一直做我們的課外輔導,他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龔自珍詩句描寫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啊!

老師寄語: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離別,因為我們的理想在遠方,我們要拋開兒女情長,因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有一種愛是至高無上的,那就是對國家對民族的愛,有一種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踐行自己對國家忠貞的理想。 我們的耳畔似乎還響起了龔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為他心中的人才,報效祖國。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及春天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着,花瓣是那麼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從巢裏飛出來,有的站在枝頭歡叫,有的在樹間飛來飛去,自由歡快,沒有人來打攪,這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麼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後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

(板書課題)

4、(指“曉”)這個字讀什麼?日字旁表示與什麼有關?“曉”是什麼意思?師:在文中指“早晨”。

5、齊讀“春曉”。“春曉”的意思就是──?

6、過渡:理解詩題後,你想知道什麼?(啟發學生質疑)(出示卡片理解詩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範讀。

2、自讀。

3、指讀。

4、過渡:下面我們來理解詩句,在這基礎上體會詩情。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前兩句:

1、出示圖2:詩人本在幹什麼?詩中哪個詞表示睡覺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麼看出來它表示睡覺?“春眠”是什麼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睡起來會睡得怎樣?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

(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

2、(指“覺”)這個字讀什麼?

再讀。

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這兒是什麼意思?

(覺得)

3、“曉”呢?跟詩題中同一個字,是解釋為“天亮”呢,還是“早晨”?

(天亮)

4、指説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

5、指導讀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師範讀、指讀、齊讀)

6、詩人睡得很香,朦朦朧朧中聽到什麼?

(鳥叫聲)

你從哪句看出?“聞”什麼意思?

(聽到)

“啼”是一個生字,齊讀。意思是什麼?

(叫)

“啼鳥”解釋的時候倒一下,為“鳥啼”,就是──?

(鳥叫)

這句話的大意是什麼?

(到處聽到鳥的叫聲)

7、看圖1,想想可能有哪些鳥在叫?這些鳥在唧唧地歡叫,我們來聽一聽。(放錄音,聽鳥叫)

練説:( )的鳥叫聲

再來説説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詞放進去。

8、想想這時候詩人的心情怎樣?(喜悦)練讀:處處/聞啼鳥。

9、請大家把自己當作詩人,閉上眼,睡覺。

師述:“睡着,睡着,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觸景生情,於是哼出了兩句詩:──?(讀1、2句`)

後兩句:

1、詩人坐在牀上,聽着窗外的鳥叫聲,想起了什麼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裏,詩人聽到什麼聲音?

(颳風下雨的聲音)

3、“花落知多少。”

“知”組詞?這裏就表示“知道”。詩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嗎?

(不知道)

“知”解釋詩句時就是“不知道”。誰來説説“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連起來説説3、4句的意思。(注意:開頭加“想起”。)

4、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想想春天裏有哪些花?

這些花受到風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飄落,落在地上(看圖3),看這景象美不美?

詩的最後一句告訴我們春天花很多很美,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想到美麗的花朵飄落地上,美麗的春光即將逝去,詩人心中又有點兒──?

(惋惜)

詩人愛春、惜春,這是他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

現在老師做詩人,吟一吟這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你們各自也做詩人,來吟誦一遍。

(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對着滿地落花。)

5、小結:

剛才我們理解了全詩,體會了詩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四、朗讀成誦

1、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聽錄音範讀。

3、配樂指讀—配樂齊讀。

4、練背。

五、總結學法

我們今天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題—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讀背全詩。希望大家把這種學習方法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六、表演鞏固

一生上台演一個孫子,師演奶奶,對話:

奶:今天你們在學校裏學了什麼呀?

生:我們學了《春曉》。

奶:什麼春大春小的?什麼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這首詩背給我聽聽。

生:……

奶:什麼“春眠不覺曉”?哪個“眠”呀?“春眠不覺曉”是什麼意思呀?

生:……

奶:什麼叫“啼鳥”?鳥叫怎麼可以用鼻子聞呀?

生:……

奶:噢,是聽到鳥的叫聲。那怎麼會有風雨聲?

生:……

奶:什麼“知多少”?那是什麼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孫子學得不錯,説得頭頭是道,真聰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 春煙 散學 忙 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説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後(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彙報交流:

⑴ 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説一説。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説一説,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

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閲讀有關春天的詩

  【課後記】

學生基本能學會古詩,瞭解詩意。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中所選區的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馬詩》,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馬,與本單元的課文主題“馬”聯繫緊密,但是雖然兩首詩都描寫了馬,卻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這方面入手,理解詩意。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範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意象同於不同之處。

4、鼓勵學生細心閲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説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那些方面?給大家説一説。

2、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描寫了馬。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講授新課:

(一)《房兵曹胡馬》

1、這首詩是哪位詩人所寫?(唐朝詩人杜甫)

2、自由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積指名朗讀,齊讀。

4、要求讀準每個生字,讀不準的畫出來。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指朗讀好的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自己讀的不熟練的生字的發音。

2、學生自己再朗讀課文。

3、指學生分層次讀課文,進一步鞏固生字的發音。

(三)再讀一讀書,深入感受

1、小組討論:本詩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彙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 曉在線3、評一評哪個小組講得最好。

(四)教師指重點詞,學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詩的意思?

指名讓學生複述詩的大體意思,教師進行整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馬詩》

1、這首詩是哪位詩人所寫?(唐代李賀)

2、自由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積指名朗讀,齊讀。

4、要求讀準每個生字,讀不準的畫出來。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指朗讀好的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自己讀的不熟練的生字的發音。

2、學生自己再朗讀課文。

3、指學生分層次讀課文,進一步鞏固生字的發音。

(三)再讀一讀書,深入感受

1、小組討論:本詩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彙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

3、評一評哪個小組講得最好。

(四)教師指重點詞,學生回答。

1、小組中理解詩句的含義。

2、指名讓學生複述詩的大體意思,教師進行整理。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意思?學生充分發言,體會詩人由一開始掃興到興奮的感情變化。

(五)這首詩與《房兵曹胡馬》都是寫了馬,比較一下他們有什麼不同?

學生根據詩的意境,詩所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進行探討。

四、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房兵曹胡馬 馬詩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賀

課後反思:

學生學習古詩一定的基礎,並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於預習充分課上學生可以完成背誦。

《房兵曹胡馬》和《馬詩》從不同側面入筆,反映了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通過兩首詩歌的對比,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每首詩藴含的意思以及明白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到“我手寫我心”的寫作目的。本節課在指導學生自學古詩和拓展學習方面進行了較好的嘗試。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與習慣的養成。注意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能夠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Tags:詩二首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