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5篇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

【教材簡説】

本課共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言簡意賅,貼近兒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春曉》中詩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瞬間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那聲聲鳥鳴、落地花瓣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由喜而惜的陣陣情懷。在《村居》中千里鶯啼、花草楊柳、春風輕霧,令人陶醉;少年兒童在大好春光中盡情放飛、玩耍。在文字的引導下、在聲聲的誦讀中怎不叫人愛春和奮發!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春天,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多麼令人賞心悦目。使人從心底由衷地喜歡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

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

(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範讀。

⑵ 自願讀。

⑶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3、吟誦古詩、唱古詩。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1、班裏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2、在春天裏,約會古詩。

3、小組合作,演繹《春曉》。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2

課前透視

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髮,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澱。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台

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説説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説説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説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朗讀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背誦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練習

1、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

籬落疏疏一徑深, 。 。飛入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鈎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鈎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回顧

背誦古詩〈草〉。

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裏還不懂?

3、説:在學習小組內説説自己的學習收穫。

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説説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悦)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裏?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及春天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着,花瓣是那麼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從巢裏飛出來,有的站在枝頭歡叫,有的在樹間飛來飛去,自由歡快,沒有人來打攪,這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麼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後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

(板書課題)

4、(指“曉”)這個字讀什麼?日字旁表示與什麼有關?“曉”是什麼意思?師:在文中指“早晨”。

5、齊讀“春曉”。“春曉”的意思就是──?

6、過渡:理解詩題後,你想知道什麼?(啟發學生質疑)(出示卡片理解詩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範讀。

2、自讀。

3、指讀。

4、過渡:下面我們來理解詩句,在這基礎上體會詩情。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前兩句:

1、出示圖2:詩人本在幹什麼?詩中哪個詞表示睡覺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麼看出來它表示睡覺?“春眠”是什麼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睡起來會睡得怎樣?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

(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

2、(指“覺”)這個字讀什麼?

再讀。

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這兒是什麼意思?

(覺得)

3、“曉”呢?跟詩題中同一個字,是解釋為“天亮”呢,還是“早晨”?

(天亮)

4、指説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

5、指導讀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師範讀、指讀、齊讀)

6、詩人睡得很香,朦朦朧朧中聽到什麼?

(鳥叫聲)

你從哪句看出?“聞”什麼意思?

(聽到)

“啼”是一個生字,齊讀。意思是什麼?

(叫)

“啼鳥”解釋的時候倒一下,為“鳥啼”,就是──?

(鳥叫)

這句話的大意是什麼?

(到處聽到鳥的叫聲)

7、看圖1,想想可能有哪些鳥在叫?這些鳥在唧唧地歡叫,我們來聽一聽。(放錄音,聽鳥叫)

練説:( )的鳥叫聲

再來説説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詞放進去。

8、想想這時候詩人的心情怎樣?(喜悦)練讀:處處/聞啼鳥。

9、請大家把自己當作詩人,閉上眼,睡覺。

師述:“睡着,睡着,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觸景生情,於是哼出了兩句詩:──?(讀1、2句`)

後兩句:

1、詩人坐在牀上,聽着窗外的鳥叫聲,想起了什麼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裏,詩人聽到什麼聲音?

(颳風下雨的聲音)

3、“花落知多少。”

“知”組詞?這裏就表示“知道”。詩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嗎?

(不知道)

“知”解釋詩句時就是“不知道”。誰來説説“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連起來説説3、4句的意思。(注意:開頭加“想起”。)

4、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想想春天裏有哪些花?

這些花受到風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飄落,落在地上(看圖3),看這景象美不美?

詩的最後一句告訴我們春天花很多很美,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想到美麗的花朵飄落地上,美麗的春光即將逝去,詩人心中又有點兒──?

(惋惜)

詩人愛春、惜春,這是他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

現在老師做詩人,吟一吟這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你們各自也做詩人,來吟誦一遍。

(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對着滿地落花。)

5、小結:

剛才我們理解了全詩,體會了詩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四、朗讀成誦

1、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聽錄音範讀。

3、配樂指讀—配樂齊讀。

4、練背。

五、總結學法

我們今天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題—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讀背全詩。希望大家把這種學習方法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六、表演鞏固

一生上台演一個孫子,師演奶奶,對話:

奶:今天你們在學校裏學了什麼呀?

生:我們學了《春曉》。

奶:什麼春大春小的?什麼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這首詩背給我聽聽。

生:……

奶:什麼“春眠不覺曉”?哪個“眠”呀?“春眠不覺曉”是什麼意思呀?

生:……

奶:什麼叫“啼鳥”?鳥叫怎麼可以用鼻子聞呀?

生:……

奶:噢,是聽到鳥的叫聲。那怎麼會有風雨聲?

生:……

奶:什麼“知多少”?那是什麼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孫子學得不錯,説得頭頭是道,真聰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 春煙 散學 忙 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説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後(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彙報交流:

⑴ 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説一説。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説一説,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

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閲讀有關春天的詩

  【課後記】

學生基本能學會古詩,瞭解詩意。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4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雁門太守行、別雲間)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誦 讀 欣 賞

古 詩二 首

學習目標

1.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

2.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某位同學製作的知識卡片,請你幫着補充完整。

李賀,字 長吉 ,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 唐 代詩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後人稱其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錦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李賀作詩務求新奇,人稱“ 詩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將領、詩人。原名 復 ,字 存古 ,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5歲能讀經史,7歲能詩文,時人稱為神童。14歲隨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時,家有白髮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後,不屈而死,年僅17歲。這首《別雲間》便是他被捕之後、押解離鄉之前所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ng)

提攜(xié) 羈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詞中的多音字,並注音組詞。

塞 sài 邊塞 sè 閉塞sāi 塞滿

燕 yān 燕國 yàn 燕子

3.朗誦詩歌,完成下表。

雁門太守行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雁門太守行、別雲間)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雜詩)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詩歌常識

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懷,領悟詩歌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友人和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對友人和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教學法】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覆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

【課時】1課時

【合作·探究·展示】

一、導入新課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從第三單元課文中節選的幾句話,回顧單元主題“至愛親情”,引入本節課主題:友情和對新生命的至愛深情。

二、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誦:①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誦;②聽朗讀錄音

2.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閣序》。

3.簡介創作背景:結合課本註釋①

4.翻譯詩句,整體感知,解決問題

請説説:①作者在詩歌中都寫了哪些內容呢?

②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之間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聯:點明送別地點,赴任之處(借代、對仗)

頷聯:別中之別,送別尤其可悲

頸聯:主旨。不必傷別(議論)

尾聯:再次勸慰(幽默口吻)

5.比較理解:

①.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②.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明確:王詩更氣象闊大,志趣高遠。

6.獨特風格

意境曠達,哀而不傷,孕豪邁於悲涼,在別離的傷感中寄寓樂觀豁達的感情。

三、 學習《己亥雜詩》

1.朗誦:①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誦;②聽朗讀錄音

2.作者及背景

詩人龔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處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國列強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於是他寫了許多詩文,提了很多辦法,然而人微言輕,不被重視,48歲那年,被迫辭官離開京城,飄然南歸。在旅途中陸陸續續寫了315首絕句,後人評説——這就是他一生的回憶錄。

3.譯文欣賞,整體感知,解決問題

①在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②你覺得哪種感情更佔上風?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明確:前兩句:辭官離京(抒情、敍事)

後兩句:以落紅自喻,闡明心志。(借代、比喻、議論)

感情:離別憂傷——迴歸喜悦——積極的人生態度

4.主題意義:

①對國家民族的那份執著的忠忱。

②不甘於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

③犧牲自己,培養後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會考鏈接:(兩種題型:選擇題與名句賞析)

1.對《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望”字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聯繫起來了。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表現了依依不捨的傷感之情。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富於哲理,隱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意思。

D.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誼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

2.對《己亥雜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頭兩句抒發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拋棄離愁後的興奮心情。

B.後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為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為滋養萬物的春泥;③春泥雖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為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後不甘消極,決心繼續為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3.名句賞析:

提示:翻譯——修辭(表達方式、寫作特點等)——作者感情——影響(任選一句作賞析)

五、拓展練習: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謂千古名句,寫一段話用上此句詩。(50字左右 )

示例:王老師已經退休五年了,還一直做我們的課外輔導,他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龔自珍詩句描寫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啊!

老師寄語: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離別,因為我們的理想在遠方,我們要拋開兒女情長,因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有一種愛是至高無上的,那就是對國家對民族的愛,有一種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踐行自己對國家忠貞的理想。 我們的耳畔似乎還響起了龔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為他心中的人才,報效祖國。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qing導入。

1、激發想象:

2、揭題

3、教師範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學法

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

2)、藉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是否講出重點詞的意思。

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

4)、熟讀成誦。

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教師參加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彙報:教師在彙報環節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彙報有序進行。可以先朗誦古詩,然後彙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熟讀成誦,解疑問難。教師還要提出認真聽取他人彙報的要求(1、學會聆聽,找出優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在及時的補充及評講的過程中對古詩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進一步欣賞古詩作好鋪墊。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1、過渡:剛才我們初步的學習了這首古詩,並且瞭解了這首詩的大意,但如果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師提出建議,課件二(詩歌審美三法: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第三法、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穫的彙報交流。

(1),學生彙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朗讀古詩。

(2)、學生彙報通過想象,我彷彿看到美麗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錶達的同學説説這裏的山、水、雨是怎麼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三(觀看美女西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粧與淡粧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教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課件四(觀看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聯想,不難答出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空濛的山,閃動光影的水,迷濛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麼樣的意境呢,你想説些什麼。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和我們一樣,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着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穫。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説是寫馬詩裏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後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稜,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緻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託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着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獨立識字、學詞,認字3個,寫字7個。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體會這兩首古詩詠物言志的寫法特點。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説一説。通過這一階段的閲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註釋,試着説説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後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藉助自己蒐集的有關資料,談談對作者的瞭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2)都描寫了馬。隨機設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交流釋疑、品悟詩情。

中心議題1:這兩首詩分別描寫了怎樣的馬?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覆朗讀詩句,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及詩句的意思,在書上批註。(學生先學,師補充關鍵詞意思)。

大宛:漢代西域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

竹批:馬的耳朵似劈開的竹子。

驍騰:健壯、快捷。

鈎:一種彎刀,古代的一種兵器。

金絡腦:貴重的鞍具,象徵馬受重用。

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夠。

2、自由讀詩,用“----”畫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詩句,反覆朗讀、體會,簡單批註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中心議題2:這兩首詩都是寫馬的,比較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有效策略:

1、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特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詠物言志。不同點:《房兵曹胡馬》前四句正面寫正面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入抒情,是虛寫。《馬詩》沒有直接描寫馬的外形特點,而是借馬的品格,表達自己的感情。)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馬》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馬詩》表達了作者想要實現理想卻懷才不遇的複雜心情。)

四、感受意境,總結全文:

如果説《房兵曹胡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心所受到的視覺衝擊的話,那麼在詩歌的後四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看到房兵曹擁有如此的好馬,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於是他大筆一揮,創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胡馬”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作慾望及詩人建功立業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馬詩》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五、拓展延伸,實踐積累

蒐集其它描寫馬的古詩,欣賞交流體會。

六、當堂檢測:

1、 説説兩首古詩中重點字詞意思及詩句意思。

2, 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 背誦古詩。

七、分層作業。

必做題:背誦古詩並默寫。

選做題:收集馬的成語。閲讀《同步閲讀文庫》相關篇目。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陰、急走、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根據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寫一段話。

  過程與方法:小組自學,讀中理解,讀中想想,表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1.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説出這首詩的意思。

2.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古時兒童生活場景,師生共同做有關的背景介紹,提問“同學們想了解更多古時兒童的生活情況嗎?”那今天學了古詩二首你就會有更多的瞭解。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讀詩解題、做背景簡介。

1.出示古詩,教師範讀。

2.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地方的景色?

解題:宿:過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這句意思: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 (疏疏) 一徑(深)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着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麼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蔭。

為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小組內説説這兩句詩意——指句説——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後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 黃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 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 尋:尋找。 為什麼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説詩意。

D.再看圖(後兩句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呢?(多媒體出示)

填空:詩中通過----------、---------、----------、----------這些情景來説明是----------季節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心情。

2.詩中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後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眼前。説説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聽到了什麼呢?[想象練説]

(幾個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黃色的蝴蝶……,彷彿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歎息聲,……)

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多麼富有情趣,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板書)呀!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三、學習《清平樂.》

(一)原型啟發, 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背景簡介)“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麼意思嗎?(那麼,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麼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説説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説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了這麼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學生回答,)這麼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並範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後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麼?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的?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説説整首詞是什麼意思。(説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説的一樣好。)(太美了,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説,並講為什麼。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麼呢?先展開想象,然後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台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並隨機板書。(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麼的恬靜、那麼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嚮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作業:

根據詩中描繪的景色,結合自己的想象任選一詩寫一段話。

讓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語文教學要注重閲讀,注重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注重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時抓點帶面,點上着力,次要內容以讀代講,重點內容反覆朗讀,讀中感悟。

圖文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情感。

通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學生講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更好的走進文本,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學生讀辛棄疾的《清平樂.》就要讓學生了解辛棄疾本人,瞭解他生活的時代,從而為學習文本做好準備。

不同形式的朗讀能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究,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為每一個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是開放性學習,本課運用請同學上台表演、連環畫等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僅是為了增加學習興趣,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

2、理解《靜夜思》這首古詩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給詩句填空。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靜夜思》這首古詩內容

教具學具: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會背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靜夜思》。

3、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藉助音節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3、指名讀,訂正字音。

4、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停頓。

5、學生試着讀一讀,注意停頓。

6、圈出文中生字,拼一拼,讀一讀。

抽卡片讀生字。

三、理解古詩《靜夜思》。

1、第一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説説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看圖理解。

2、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説説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看圖理解。

3、讀古詩,説説詩的意思。

(1)、詩人是怎麼想的?

(2)、練習背誦。

四、你還知道哪些李白的詩?背一背。

五、小結:

一起背誦,背出思鄉之情。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9

課 題

古詩二首

課時 兩課時

第1、2課時

學習目標 (三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於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所藴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麼不同?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學習過程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互動修改意見

導入環節

第一課時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杭州的飛來峯呢?(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學生自學之後小組討論交流。

齊讀古詩。

學生彙報。

學生串講詩意。

自由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齊讀古詩。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後藉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説説詩句的意思。( 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想詩寫了什麼。讀後交流作者資料、寫作背景。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峯》

1、圖文結合理解句意。

(1)小組試説。

(2)指名彙報。

(3)小結

4、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名串講詩意。

5、從哪裏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 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塔高。

(2)品讀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6、學生質疑,重點解讀: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麼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麼?(練習“王安石變法”進一步理解)

(2)乍聽起來,是在談論 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自己的壯志情懷。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7、體會詩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借情喻理。

8、帶着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峯》。

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穫。

説説學了這首古詩,你有什麼感想?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瞭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着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閒—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遊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説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閒”字。

四、請同學們課後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後習題2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母親河”為主題,《古詩二首》是第三篇課文。其中王之渙的《涼州詞》描寫了戍邊士兵的還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劉禹錫的《浪淘沙》,用浪漫主義手法,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以黃河為主題的詩,學生已接觸過多首,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漢語的韻律美。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反覆誦讀上,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涼州詞》雖然表現了邊塞將士生活的悽苦,但悲而不失其壯,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浪淘沙》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浪漫主義風格。教師可就兩首詩讓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展開討論,交流心得。在教學中,可以畫畫,可以配樂,牽引學生走進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説出每首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覆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豐富想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黃河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着兩岸的土地,養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從古到今,歌詠黃河的詩歌很多,這節課我們要欣賞到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

  二、初讀古詩。

師:這首詩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渙。你還能背誦王之渙的哪些古詩?

師:王之渙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於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誰願意為大家朗讀這首千古絕唱?

  三、感悟詩意

  (一)整體感知。

師: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藴含着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請同學們自己再讀讀這首詩,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1、播放黃河課件。

2、誰能讀出黃河洶湧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指多個學生讀)

3、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嗎?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着,遠遠地好像與白雲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4、釋“仞”:仞是什麼意思?誰來念一下材料中的內容。

5、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讓學生知道玉門關的大概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詩人這裏為什麼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6、回讀詩句: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雲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請同學們再讀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你較難理解?

2、怨楊柳,即埋怨。埋怨楊柳什麼?(不發芽)

3、為什麼沒有必要埋怨楊柳不發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不到,這裏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

4、為什麼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是久處荒涼,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二是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過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嗎?

出示征戍資料:據《資治通鑑·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於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後,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麼呢?

①埋怨朝廷。讀出這種埋怨的情感來??

②譴責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嗎?沒用。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

師: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師: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楊柳,在這裏又指《折楊柳》曲子。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裏,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湧而來。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託在悽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請同學們再讀後兩句詩。

  (四)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悽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兩地話親情。

師: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麼心裏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説?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麼説?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説説戰士的心裏話。

2、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着遠方,會怎樣思念着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着父親的手,又有什麼話想對爸爸説?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四、結課昇華??拓展延伸。

1、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2、談起黃河,可以説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來為人們稱頌和讚美。古人描寫黃河的詩詞名句也有很多,請同學們蒐集、整理、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於萬山叢中。彷彿由天上流來,又彷彿流向天外。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湧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雲,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與曠闊。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一)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後,其主張革新,被貶。後複用,至禮部尚書。《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廣為傳唱。

2、補充介紹。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直上銀河:傳説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3)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説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王母,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曆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二)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可用齊讀、男女生分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2、感知詩歌內容。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波濤洶湧,來自天邊。“如今直上銀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説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裏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誇張地説可以到達牛?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後兩句運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彷彿是從銀河裏流下來的。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三、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請學生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明理由。

2、本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又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呢?

4、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小結: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推薦閲讀。

劉禹錫的《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

  五、拓展訓練。

1、誦詩會:把自己積累的有關黃河的詩句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黃河。

  六、作業。

背誦並默寫《古詩二首》。

  課後反思: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如何讓學生充分領略這道獨特而又亮麗的風景,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並積累語言,我覺得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激發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在古詩誦讀中相機滲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另外,由於古詩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需要學生去想象,合理地補充情節,補充畫面,豐富詩的內涵,在學習《涼州詞》時,有更多體現。

學習古詩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內容理解方面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去做發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瞭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一的講解,特別是學習《浪淘沙》時,詩中所闡述的道理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穫。教學中也有一點遺憾,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佔用的時間偏多,導致朗讀的時間較少,入情入境的效果不夠理想。

總評:

1、重視誦讀。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讀,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最終達到心領神會的地步。學生經歷這個薰陶感染的過程,民族文化就會最終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為他們的生命打上鮮明的民族底色。

2、自主合作。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聯繫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反覆誦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古詩的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學詩的方法,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3、課內外相結合。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如果學生在國小階段這個記憶發展的最佳時期能背誦積累一些古典詩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課古詩教學中讓學生蒐集一些描寫黃河的詩句,多讀,多記,重視了背誦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萬匯憑吞吐”。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一)(二);

3、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第一首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閲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裏除草。

④績麻:把麻搓成線。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參加。

⑧耕織:耕田織布。

⑨傍:靠近。

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着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裏搓麻條,村裏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着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後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麼?(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佈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瞭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閲讀鑑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閲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並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並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現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的樂趣在於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

1、點面結合

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並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

1、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2、預習《山中雜記》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3

課時目標

1、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範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2、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不同之處。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二首。

教學媒體

課件

教與學活動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小結:關注查閲資料的方法和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態度。

提出本節課的要求,聯繫運用查閲的有價值的資料體會學習,及時做好批註筆記。

交流課前查閲的資料,相互學習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齊讀課題

説説,怎樣才能學好一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房兵曹胡馬》

1、指名朗讀,自由讀,齊讀。

2、知詩人,解詩題。

3、方法活,曉詩意。

理解詩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誰知道?

朗讀,自由讀,齊讀

知詩人,解詩題

回答。

交流後板書。

抓字眼,看插圖,多誦讀,查資料

集體交流。

指名單個質疑,同學相互解答。

4、入詩境,悟詩情。

指導有感情朗讀。

讓我們完整地認識一下,詩聖杜甫筆下的這匹漢血寶馬。

有感情朗讀。指名互相評價。

交流

小組交流

把自己讀懂的與大家交流,將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一標記。

説説自己是怎樣讀懂這首詩歌的。提出質疑的同學是否明白,獲得了哪些自學的好辦法

理解了詩句的內容。想想:像學現代文分段那樣,如果把這首詩歌分成兩部分,怎樣分?

有感情朗讀,互相評價。

四、總結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麼?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一、複習導入。

1、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2、回顧上節課學到的方法。

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回顧上節課學到的方法。

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1、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集體聽讀正音。

2、知詩人,解詩題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集體彙報。及時小結。

3、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4、組織集體彙報。組織質疑。小結。5、組織學生嘗試背誦。

自由朗讀。

集體聽讀

自學

集體彙報

回答,有感情朗讀、背誦。

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

三、教師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同位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小組內彙報

組織集體進行故事擂台賽。

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小組內彙報

總結收穫

四、總結收穫。

説説這節課自己的收穫。

交流。

作業設計

必做:

1、抄一抄古詩。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寫摘錄筆記。

4、預習《鞏乃斯的馬》

選做:

背誦自己喜歡的其他描寫馬的詩句或句段。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房兵曹胡馬馬詩

唐杜甫唐李賀

實寫詠物外形動態健壯之馬寫景清冷

虛寫抒情馬的品格建功立業的志向抒情迫切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4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閲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閲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並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設計與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覺發生了質的改變。第一次備課時,苦於古詩教學無從下手,我只從《涼州詞》中感受到了邊關將士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所以着重引導學生感悟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所藴含的豪放、陽剛之氣,總感覺一個字:淺。經曾老師點撥之後,我回家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我感覺一個個字符變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己怎麼也豪放不起來,我讀得淚流滿面,我感受到了悲涼、痛苦因為我想到了:邊關將士身處不毛之地,氣候惡劣、環境艱苦,與親人一別音容兩渺茫,而且當時戰爭頻繁,戰士們生命不保我讀懂了:為什麼在詩人的眼中別無它物,而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場君莫笑的深層含義,戰士們是借酒消愁,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這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我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詩歌背後藴含的情境了。課後,我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從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讀懂教材,真正走進文本。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 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閲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閲讀丁丁、鼕鼕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設計:

1.背誦並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強調了學法指導,讓學生在整理複習中掌握了一種高年級語文課的複習方法--三重複習法。即:重積累??積累好詞佳句;重朗讀??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重拓展??注重學生情感知識的獲取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主題,並在積累、誦讀、實踐中掌握複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15

  教材分析

《十五從軍徵》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徵65年後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一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出塞》一詩描繪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於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設計思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瞭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風格。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藉助字典或相關資料瞭解詩句的意思。

2、展開想象,感受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前蒐集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爭的作品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看今天要學習的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反映戰爭的。

二、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資料。

師補充。

三、理解詩意、誦讀體會:

(一)初讀,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

2、指名讀,正音。

3、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象、狗竇、雉、旅葵、舂穀、貽、秦、關

4、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説給同伴聽。

(二)再讀,整首理解,提出疑問

1、用自己的話説説整首詩的意思。

2、大膽質疑、共同交流。

(三)品讀下列句子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2、“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但佼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誦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學生帶感情練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論指導。

3、帶感情再讀詩歌。

(五)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交流:這兩首詩各是從什麼角度出發寫戰爭的?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內交流,全班彙報,教師小結。

(六)拓展延伸、提升品味

Tags:詩二首 教學